二戰中有趣的小發明,美軍彈藥箱的祕密

被黑出翔的意大利

好長一段時間裡網上經常流傳一些二戰中意大利軍隊的小段子,這些段子真假難辨,但大致意思都是意大利人戰鬥力低下,上了戰場就花式投降,把德棍坑的欲仙欲死,堪稱20世紀頭號豬隊友,吐槽機覺得最好玩的段子是中非那個。

話說在二戰中期的中非,意大利軍隊有500多人防守一個野戰機場,他們擁有混凝土構建的工事、充足的彈藥,甚至還有德國人支援的兩門大口徑火炮。進攻的英國軍隊攏共才400多人,沒啥像樣的重武器,還是支印度裔軍隊。

英軍指揮官對勝利不報任何期望,他做好了像紳士一樣面對死亡的準備。然而開戰後不久那群意大利佬悍然投降了。無法接受這種逗逼勝利方式的英軍指揮官問意大利軍官為啥投降,意大利人表示我們已經打完了最後一顆子彈,憑啥不讓俺們投降?

二戰中有趣的小發明,美軍彈藥箱的秘密

花式投降意大利


英軍指揮官看著陣地後方堆積如山的彈藥箱默默無語,意大利人則很快給了他答案,該死的後勤部!發來這麼多彈藥箱居然不配撬棍!我們實在打不開那些玩意,只能遺憾的投降了,話說你們英國那邊管飯的吧?聽說不列顛黑暗料理很有名哎?

雖然段子裡意大利人投降的理由很扯淡,但確實也揭露了二戰中一個很麻煩的問題,就是如何在彈藥箱的密閉性與便捷性之間找好平衡。這玩意裝的是軍火,如果密閉不好,長途運輸顛簸中可能直接炸掉,但密封的太好打仗時倉促間很難快速打開,怎麼平衡確實是個難題。

二戰中有趣的小發明,美軍彈藥箱的秘密

興高采烈舉白旗


來自美國女工的腦洞

其實意大利人的難題同樣困擾著美國人,美軍雖然不至於因為沒有撬棍就投降,但愛惜小命的他們對搶出一些時間早點開火很感興趣,尤其是作為一個母親。兒子在海軍服役的維斯塔·奧拉爾·斯托德(Vesta Oral Stoudt)女士無疑就是其中之一,她熱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安回來。

斯托德女士出生在伊利諾伊州,當時年過50的她在綠河軍械廠工作,主要負責給彈藥裝箱。長期的工作中她發現彈藥箱的密封結構有問題,無論木質彈藥箱還是金屬彈藥箱都很難快速打開,於是她從用來防磨的平紋布條(Cotton duck)中找到了靈感。

這種布條耐磨但不耐撕扯,當時人們通常縫在鞋子上延長使用壽命,那麼可不可以把其中一面加上防水層和黏膠層?然後再用這東西封閉彈藥箱。這樣士兵們只要徒手就可以撕開這些密封物,甚至必要時可以強行撕斷,可以節省大量開箱時間。

二戰中有趣的小發明,美軍彈藥箱的秘密

麻煩的彈藥箱


欣喜若狂的斯托德女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上司,然而根據上司都是豬這一萬古不移的定律,軍械廠的負責人並沒有重視,他告訴斯托德女士:“哇哦!這是個好主意!但還是算了吧!政府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事實上你對那些官僚無能為力。”

冷水淋頭的斯托德女士倒是沒有放棄,1943年2月10日,她給富蘭克林·羅斯福寫了一封信。沒錯,她就是給總統寫信了,在信中斯托德女士詳細描述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列出測試效果,她建議徹底改變舊的密封手段。

神奇的是羅斯福居然真收到了信,而且覺得這個腦洞很厲害,他把這封信轉給了戰時生產委員會。委員會也覺得這個腦洞很厲害,於是以軍械部的名義在3月26日回信,“您建議的修改已獲批准,我們認為這有特殊價值。”

二戰中有趣的小發明,美軍彈藥箱的秘密

大致應該是這個意思


萬能的布膠帶

戰時生產委員會沒有忽悠斯托德女士,他們把產品開發工作交給了強生公司,最後生產出了可以徒手撕開,連剪刀都不需要的膠帶。這種以平紋布條、防水聚乙烯、橡膠基底黏著物組成的膠帶被命名為“Duck tape”,就是我們常說的布膠帶。

布膠帶一經推出就在前線大受歡迎,同樣腦洞極大的美國大兵很快開發出無數用途。槍托不小心壞掉了?沒關係!用布膠帶纏一纏就可以繼續用;吉普車被子彈打了幾個窟窿?好辦!布膠帶拿去粘上就行;受傷後包紮的紗布總是脫落?沒錯!你需要一卷布膠帶。

看到膠帶有這麼多應用,生產委員會自然得深入發展這條科技樹的,很快就弄出了很多功能各異的其他膠帶。比如兩面都有粘性的摩擦膠帶(Friction tape),這東西使用起來更方便,纏手榴彈或者彈夾很舒服,和布膠帶一起成為小玩意解決大問題的典範。

二戰中有趣的小發明,美軍彈藥箱的秘密

纏彈夾是個不錯的主意


戰後的歲月

戰爭結束後布膠帶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相反還走進了日常生活,雖然不像發明更早的透明膠帶那樣成為日常必須品,也不像電工絕緣膠帶那樣成為專業必需品。它通常被用來包裹通風管,或者乾脆用來做簡單的室內裝飾使用。

至於斯托德女士,她並沒有在自己的腦洞中獲得收益,甚至當她的故事被外孫女卡莉·桑託(Kari Santo)講述時很多人質疑過真實性,即使卡莉拿出了外祖母信件的底稿,還有那份打字機版的回信。如果不是一篇《芝加哥論壇報》在1943年10月24日的報道被翻出來,很多人都不知道她開過那個很棒的腦洞。

維斯塔·斯托德女士於1966年5月9日病逝,享年75歲,和丈夫哈里共同安葬於美國伊利諾伊州懷特塞德縣橡樹諾爾公墓。不過我想斯托德女士應該會很欣慰,因為她的兒子克拉倫斯完好的從戰場上回家了,並且在家鄉娶妻生子,安靜幸福的活到2006年才以82歲高齡離世,斯托德女士實現了她最初的期望。

二戰中有趣的小發明,美軍彈藥箱的秘密

斯托德女士



最後再扯淡一下,事實上吐槽機通過實驗得到一個很操蛋的結果,布膠帶那玩意纏通風相當不好用,時間長了作為基礎材料的佈會變脆掉渣,完全沒有透明膠帶耐久。我也不曉得美國人為啥一直用這玩意,或許是我的膠帶質量不佳,大夥就別去嘗試了。

二戰中有趣的小發明,美軍彈藥箱的秘密

斯托德女士的墓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