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代中國軍隊的軍紀,仁義二字標準太低,誰都能拿來用

縱觀人類歷史,除了天災之外, 沒有什麼其他事物在軍隊面前有任何抵抗力。

評價一支軍隊,軍紀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即便是近現代軍隊,軍紀也很難得到保證,在人權尚不明確的古代更是難上加難。

看看古代中國軍隊的軍紀,仁義二字標準太低,誰都能拿來用

古代軍隊

窮地方的軍隊佔領富庶地區,那絕對是一場災難。項羽、義軍入關中,董卓西涼軍入洛陽,唐朝回紇入長安,曾國藩湘軍入天京……如同蝗蟲過境一般,極盡可能的劫掠。百年積蓄,往往付之一炬。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成棟的軍隊中的浦嶠、浦嶂兄弟。二人都來自太倉,太倉距離嘉定就幾十里路,勉強可以算是老鄉了。太倉窮,嘉定富,這兄弟倆主動帶隊搬空了嘉定,順手屠了個城。抬頭不見低頭見都能下手,簡直是離譜。

看看古代中國軍隊的軍紀,仁義二字標準太低,誰都能拿來用

李成棟

當然,上面這些本身名聲就不太好。真正令人膽寒的,是那些打著仁義之師旗號,軍紀卻不怎麼樣的。

例如劉邦,有項羽的反襯,簡直就是那個時代仁義的象徵。但是在楚漢戰爭後期,漢軍進攻項羽的大本營,連屠了好幾座城。效果很明顯,一路基本都沒碰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看看古代中國軍隊的軍紀,仁義二字標準太低,誰都能拿來用

《三國演義》電視劇裡有這麼一段,劉備和東吳開戰攻入荊州時,看到一個士兵拿門板生火做飯,立刻斥責。說道:“有人會拆自家的門板麼?”愛民之意,溢於言表。實際上,正史上劉備攻克成都後曾經縱容諸將劫掠以收買軍心,趙雲也是因勸諫此事而被疏遠。

再如朱元璋者,軍紀相對嚴明。在元末諸多義軍中可以說一股清流,徐達、常遇春正是因此才投奔他。然而,在今天看來他的軍紀也很差。該搶還是會搶,連婦女都一同擄掠,以至於治下百姓只敢以兄妹相稱。到後面站穩了腳,才開始轉變。

看看古代中國軍隊的軍紀,仁義二字標準太低,誰都能拿來用

朱元璋

至於歷代的農民起義軍,打著替天行道的“義”字大旗,著實是言過其實。恕我直言,從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到清朝的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哪有一絲軍紀存在。若是有,早就像朱元璋一樣成事了。

張養浩說,天下興亡,百姓皆苦。實則不然,盛世的苦,無非是捱餓和受凍。亂世的苦,是財產和生命的朝不保夕。古代的軍隊想要秋毫無犯,實在是太困難了。士兵的衣食住行,都取自民間。區別就是,是否能有所剋制,取之有度。

古代的思想和今天著實是不太一樣,追求幸福或是追求公平完全是奢望,能夠活下去便是萬幸。同樣,能夠保證絕大部分百姓生命安全的軍隊,便可以稱得上是仁義了。

看看古代中國軍隊的軍紀,仁義二字標準太低,誰都能拿來用

岳飛

由是觀之,第一個喊出“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岳飛,確實值得被千古銘記。

歡迎下方討論,如有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