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裡活活烹死?

王事情


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起兵謀反,發動“靖難之役”將侄子朱允炆拉下皇位, 成功篡位稱帝。朱棣死後,他的兒子朱高煦效仿自己的父親在山東起兵叛變,同樣想將自己的侄子拉下皇位,結果卻被裝在300斤銅缸裡活活烤死。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明仁宗朱高熾的弟弟,此人勇猛過人,屢次在靖難之役獲得戰功,深得朱棣的寵愛,與他那個身材肥胖的哥哥相比,朱高煦顯然認為自己更有資格繼承朱棣的皇位。

▲靖難之役

然而由於明朝奉行嫡長子繼承的原則,再加上朱高熾宅心仁厚,明成祖朱棣沒有理由廢掉長子,然後再立次子為太子,於是朱棣封朱高煦為漢王,封地雲南,朱高煦覺得雲南地方偏僻,又被改封青州,又覺得青州太窮,想再次改封,這個時候正逢明朝政事繁忙,朱棣懶得理他,他自己便跑到了南京,賴在那裡不走。

▲朱高熾劇照

為了奪得太子之位,朱高煦私下募兵的同時又陷害朱高熾的幕僚,手裡士兵太多,朱高煦又疏於管教,他的士兵因為搶劫而被官方逮捕,朱高煦不僅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私底下指使殺害官府人員。

這一消息傳到了朱棣的耳中,被自己兒子的所作所為氣得半死,本來是要將朱高煦貶為平民,由於朱高熾的求情,他才倖免於難,隨後被改封到山東樂安。至此他應該徹底於皇位無緣了,但是他的哥哥即位僅十個月便駕崩,他對皇位的渴望又重新燃燒了起來。

▲朱棣劇照

於是在他的侄子朱瞻基剛即位那一年,朱高煦在樂安發動兵變,朱瞻基看到叔叔的這番作為憤怒的直接帶兵親征,將樂安城圍得水洩不通,朱高煦根本沒有反抗之力,最後只得投降。

投降之後的朱高煦並沒有被殺頭,反而是被軟禁起來,朱瞻基希望通過長久的交流來感化他的叔叔,於是多次前往囚禁的地方去看望叔叔,但每次見面,朱瞻基都被朱高煦用長輩的口吻訓斥,最後一次竟然被一腳蹬到在地,自己身為皇帝被如此羞辱,脾氣再好也忍不下去啊。

暴怒的皇上將朱高煦扣在一個300斤的銅缸裡面,希望以此小小的懲戒這個叔叔,但是朱高煦似乎比皇上更加憤怒,頂著300斤的銅缸到處亂撞,震怒的朱瞻基命人在銅缸邊上放上柴火點燃,活活的把這位叔叔拷死在銅缸之中。

▲裝在銅缸

朱高煦落得這個下場,我們不難發現他完全是自己主動找死,其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掌握皇帝親軍,宣稱自己為“唐太宗”在世

朱高煦在南京時期,將保護父親的護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掌握皇帝親軍也就算了,朱高煦硬是要向同僚炫耀自己的能力,聲稱自己要當第二個唐太宗做“天策將軍”, 要知道唐太宗的上位是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將自己的親兄弟殺個精光,朱高煦宣稱自己是第二個唐太宗,難道是在想發動一次玄武門之變嗎?他的這份炫耀完全是在作死。

▲玄武門之變

二、埋伏朱瞻基未被發現,反而發動兵變

在朱瞻基即位之前,首先朱瞻基要從南京前往北京為父親奔喪,趁著這個機會,朱高煦想在途中埋伏刺殺還沒有即位的朱瞻基,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朱高煦去並沒有埋伏到朱瞻基。

▲兵變

等到朱高煦知道消息的時候,朱瞻基已經即位,是為明宣宗,朱瞻基其實已經知曉了自己在繼位之前叔叔對自己的行動,但是他並沒有說破,可是對皇位無比渴望的朱高煦仍然選擇了造反,這是他第二次找死

三、朱瞻基有心放過,他卻將皇帝絆倒

按照古代的法律,凡是造反的臣子一律殺無赦,甚至會株連九族,但是朱瞻基僅僅只將自己的叔叔軟禁起來,並且在此後多次前往軟禁地看望叔叔,並希望叔叔回頭是岸。

▲朱瞻基劇照

可是朱高煦不僅沒有感恩,反而每次都以長輩的口吻去訓斥皇帝,甚至出腳將皇帝絆倒。朱瞻基雖然宅心仁厚,但是身為九五之尊被這樣羞辱,簡直顏面掃地,以後還如何服眾?這是朱高煦最後一次作死。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