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合夥,為什麼大部分都走不遠?創業大家更講究的合夥,打天下

現在的創業和過去有所不同,過去大家更多的是單打獨鬥,現在創業大家更講究的合夥,倡導的思想是合夥打天下。


創業合夥,為什麼大部分都走不遠?創業大家更講究的合夥,打天下


合夥創業的思維和方向都沒有錯,相比個人單打獨鬥模式,降低了創業的風險,聚合了更多的資源,從一定意義上說,提高了創業成功的概率。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的合夥創業同樣也面臨著另一個悖論,許多合夥創業的企業走不遠,合夥人幹著幹著就不歡而散,甚至最後還反目成仇。許多合夥創業企業不是因為外部因素導致失敗,而是因為內部的合夥人之間的內耗而倒閉。


合夥人之間合作失敗,走不遠的案例不勝枚舉。前些年大家比較熟悉的西少爺肉夾饃的合夥人之間的糾紛當時就吵的很熱鬧,最後因為股權等問題甚至都上了法庭。更有些親兄弟甚至父子合夥創業的,最後因為利益和權利的糾紛不僅導致了企業倒閉,甚至還鬧得家破人亡。


許多創業合夥人的契約意識的確不夠,更多的是依賴情感在維繫。許多創業合夥人都是由親戚、朋友、同學、戰友等情感關係不錯的人組成的。正式由於大家的契約精神、法律意識不足,創業合夥過程中往往情感制約大於契約制約。


但是依靠情感關係是很難維持長遠的,情感關係有時候在利益面前就會很脆弱。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靠情感關係維繫的創業合夥人最後鬧的非常不愉快,不僅傷了感情,公司也因內耗倒閉,甚至還對簿公堂,成為了仇人。


契約意識的建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隨著商業的發展和個人信用意識的增強,契約精神會逐漸增強的。但是目前,契約精神的缺失確實成為了合夥創業走不遠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微觀層面上講,創業合夥的股權頂層設計不合理,也是造成走不遠的一個原因。


創業合夥,為什麼大部分都走不遠?創業大家更講究的合夥,打天下


比如幾個合夥人平均分配原始股權。無論是三個人平分、還是四人、五人平分,這樣的股權分配都是不科學的。可能剛開始大家憑著一股創業熱情無所謂,但是一旦做出點模樣後就會產生到底誰說了算的問題,也就是核心決策主要由誰來做。


創業公司初始一窮二白的時候還好點兒,大家同心協力,擰成一股繩,還可以商量著來。


一旦過了初創期,企業開始掙錢了,日子好過了,需要決策的事項增多了,就會產生諸多不平衡的問題。


比如每個人對公司的貢獻度是不均衡的,但是分紅權是平均的,肯定會出現搭便車的現象。另外,一旦公司有點規模了,就會產生公司內地位和力量的不均衡,也就是決策權分配的不均衡問題。一旦出現各種不平衡狀態,就會導致話語權、決策權、分紅權的爭奪。


一旦需求不在一個層次上,也就是說不同頻,那麼就會產生企業經營決策上的分歧。久而久之,矛盾就會加劇,導致最終的分家散夥。


生活中許多合夥創業都是因為需求不再一次層次導致失敗。比較常見的是有的人想做大,當下少分紅,多投資未來。而有的合夥人卻想著當下多分錢,分到手才是自己的。需求不在一個層面,就很難達成共識,最終散夥也是必然的。


從認知的角度說,每個人的認知水平都不同,認識不同就會導致每個人的格局和視野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也不同。合夥人之間的認知差異必然導致矛盾和分歧。


就像電影《中國合夥人》中的“土鱉”成東青和“海龜”孟曉駿之間對於上市決策的分歧一樣,就是由於認知不同造成的。


創業合夥,為什麼大部分都走不遠?創業大家更講究的合夥,打天下


需求層次和認知的不同最終就會歸結到一個人的價值觀不同上。價值觀是什麼?價值觀就是價值判斷和是非判斷的標準,是指一個人的價值取向。


李笑來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選擇決定命運,決定選擇的是價值觀。因為,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一個人的價值觀。”


面對一個創業合夥企業的發展,總是面臨各種各樣的重要選擇和決策,如果合夥人之間的價值觀不同,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和決策,其結果自然就會導致分歧的出現。如果合夥人之間沒有人肯做出犧牲或妥協,就會最終導致散夥。


最後從人性的角度我想再說一點,大部分時候我們還是會表現出自私、貪婪的一面,也就是慾望會無限的增長。這也是導致合夥人散夥的重要原因。


喜歡本文的親們,

請在頁尾留言,點在看,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