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甚致灾,割以永治,没有炮管的科幻坦克,却毁在自己人手上

二战之后,导弹技术变得越来越先进,这种源于第三帝国的大杀器在二战末期终于登上战场,不管是V1巡航导弹还是V2弹道导弹,都给盟军带来了很大的惊吓。二战后,美苏两国都得到了德国研制生产导弹的大量图纸设备和技术人员,开始了自己的导弹大杀器的研制。

性甚致灾,割以永治,没有炮管的科幻坦克,却毁在自己人手上

苏联划时代的龙式坦克,圆溜溜的炮塔上架着一个导弹

到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上台,他是一个忠实的导弹爱好者,特别喜欢各种黑大粗高大上的导弹武器,并且认为未来的战争是由这些高精度高威力的武器主导的,其它的武器都是渣渣。在这种导弹无敌的理论基础上,赫秃子决定在坦克领域也来实行“导弹”化。以前的坦克都是采用火炮作为主要的进攻武器的,不管是德国的虎式、虎王,还是苏联的T34、IS系列,都拥有威力不俗的火炮。但是,在当时那个火炮的稳定和瞄准系统还不够完善的年代,坦克上的大炮要命中敌人,是非常需要技术和“运气”的,那个时候的坦克还没有现在的陀螺仪稳定装置和先进的观瞄合一系统,要击中远处的敌人,必须先停车,然后把炮塔转向敌人的方向,然后观测敌人的大致距离,决定火炮的俯仰角,在开火射击。行进间开火,也就是所谓的“骑马射箭”,在当时几乎是没有准度的,只有苏联为了让进攻变得很壮观有气势才要求坦克行进间开火,但是实际上的命中率非常感人。话说回来,在坦克进行了这么一番神操作之后才能对对方开火,反应实在是太慢了,如果把坦克的武器变成指哪打哪的导弹,开火的时候只要一按按钮就能发射导弹摧毁敌人,岂不很带劲?带着这个想法,当时的赫鲁晓夫就突发奇想的很想研制一款用导弹做武器的坦克,最后,1956年,当时的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马林舍夫直接在会议上提出了这个要求,虽然当时苏联那些坦克设计局都有点怂,不敢接这个任务,但是最终在大佬的要求下,苏联的坦克设计局还是开始了这款新坦克的研制,这就是苏联导弹坦克的开端。

性甚致灾,割以永治,没有炮管的科幻坦克,却毁在自己人手上

导弹坦克的最初计划:140工程,但是因为设计太简单,直接往车体上放挂架放导弹,难以重装填,直接被否决了

新型导弹坦克的设计任务最终安排给了苏联下塔吉克坦克设计局,由当时设计经典的T55坦克的总师卡尔采夫负责研制,他们先是把T54作为原型,增强了装甲和机动性,研制出了140工程,但是因为性能达不到要求而放弃。这款坦克就是坦克世界里面著名的中坦三兄弟之首,大名鼎鼎的140,不过它在设计阶段就被毙掉了。到了1961年,下塔吉克坦克设计局开始用当时最先进的T62坦克作为设计原型,在T6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最后终于改进出了一款达到要求的坦克:150工程,它的最终完成版得到了一个很霸气的编号:IT-1龙式。

其实龙的真名并不是坦克,它的全名叫“反坦克导弹驱逐战车”,看起来更像是一款坦克歼击车,但是,龙的机动性和装甲防御都比坦克歼击车要强得多,所以叫他坦克歼击车貌似不如直接叫坦克。龙的正面拥有100毫米的车身装甲,炮塔装甲则厚达200毫米,在当时算是很不错的防御了。龙的重量达到34吨,车高2.2米,在当时是很矮的车体高度,秉承了苏联坦克一向都是矮个子的传统,有利于提高坦克的隐蔽性,并且减少车体重量,而且还能在减重的同时提高防御,因为车体投影面积小了,就可以把同等重量的装甲堆积得更厚,而当时西方各种高大上的坦克,为了保证必要的防御,重量都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苏联的坦克重量控制的很好,而鹰酱的坦克都非常沉重的原因。但是这么做,有利也有弊,否则鹰酱早就“借鉴”了。低矮的坦克外形、倾斜的装甲,圆溜溜的蛋型炮塔,都导致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坦克内部空间太小,而且当时苏联的坦克炮为了追求极端的威力,经常把一根大管子塞进坦克小小的炮塔里,导致苏联的坦克空间都小的很,如果鹰酱的坦克是别墅,苏联的坦克就是别墅里的小厕所,拥挤的空间造成了成员在乘车和作战时非常容易疲劳,战斗力下降的快,但是苏联觉得苏维埃的战士不需要享受,所以只好委身在这窄小的空间里了。

性甚致灾,割以永治,没有炮管的科幻坦克,却毁在自己人手上

龙式坦克的想象图,发射导弹非常霸气

话说回来,龙式坦克最重要的设备还是他的导弹系统,龙式的导弹系统是高度自动化的,就像苏联的自动装弹机一样,这套导弹系统安装在炮塔的中间,有一个抬升装置可以直接把放在导弹仓里面的导弹提出来,自动安装在炮塔外面的导弹发射轨上,然后自动自检,自动打开弹翼,做好发射准备。龙式还装备了夜视仪和稳定装置,保证坦克可以昼夜作战和行进间发射导弹,这在当时算是很先进的配置了。龙式这款导弹型号为3M7,采用破甲战斗部,也就是坦克世界里面的HEAT破甲弹,穿透力250毫米,虽然在坦克世界里这样的穿深好像很一般,还没有WZ111的300穿那么狠,但是游戏毕竟是游戏,坦克世界里很多先进坦克其实都是图纸车、很多甚至直接就是yy出来的,而龙式的穿深是实打实的,经过了测试的,这款导弹射程达到了3000米,采用无线电指令指导,就像遥控飞机一样,不过这玩意比遥控飞机快得多,所以还是很需要操作技术的。在1964年,苏联军方对这款神一样的坦克进行了测试,龙式行驶了600小时,期间发射了94枚导弹,在“静对动”状态里,3000米距离龙式还打出了15%的高命中率,要知道当时的坦克在3000米距离根本没法瞄准了,就算是到了新世纪,鹰酱最新锐的M1坦克,英国最先进的挑战者,在伊拉克战争中超过2000米打中敌人坦克的战例也是不多的,而60年代的苏联龙式坦克就能达到如此之高的命中率,在当时是非常强大的。

性甚致灾,割以永治,没有炮管的科幻坦克,却毁在自己人手上

IT-1龙式坦克发射导弹的全过程,非常自动化,而且命中率在当时算是非常高的,至少比炮弹高得多

由于龙式采用导弹当武器,采用发射架发射导弹,所以没有炮管,不会出现那种在城市里巷战的时候炮管被卡住的尴尬情况。现在的坦克为了适应城市战,要么采取炮塔后置(梅卡瓦),要么缩短炮管长度(本子的90式),但是这么做都有缺点,要么俯角小,难以适应山地作战,要么火炮穿透力变低,没法发挥坦克炮的全力,而龙式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没有炮管,它能在城市战中游刃有余的发射导弹。但是,龙式坦克也有很大的问题,首先是它的备弹太少,满打满算只有15枚导弹,跟其他坦克动不动就几十发的炮弹完全没法比,这就意味着如果它的导弹打完了,碰见敌人的坦克就凉凉了;其次,导弹比炮弹贵得多,如果大量装备龙式,会导致装备费用大大增加,这对习惯用数量换质量,打消耗战的苏联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而如果少量装备,则难以体现它强大的战斗力,毕竟每辆龙式的载弹量实在是太少了;其三,龙式的多任务能力很差,它只搭载导弹和机枪,只能反坦克和自卫,别的坦克在需要的时候都可以使用高爆弹对敌人阵地进行炮轰,为己方提供火力掩护,而龙式身上却只带着“金币弹”,需要用高爆的时候就很无奈了。然而这些都不是问题,制约这款坦克的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当时苏联军队的体制,当时苏联还没有把导弹放在其他载具上面的想法,所以所有的导弹都是归火箭军,也就是导弹部队管理和维护的,而坦克则是属于陆军,这样,龙式坦克就存在着到底归谁管的问题,当时的苏联火箭军和陆军很明显都想抢这块肥肉,如果给陆军,火箭军就不负责保养导弹,让你有蛋甩不出,如果给火箭军,陆军就不管坦克的保养,让你有车没法动,最后,在苏军这两大部门不停的扯皮和踢皮球中,这款当时最先进的坦克终于凉了,还没等到量产就被送进了博物馆。

性甚致灾,割以永治,没有炮管的科幻坦克,却毁在自己人手上

现在的坦克一般都采用炮射导弹的方式,让坦克变得更加多功能,相比之下龙的设计思想就落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