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CPU和原子彈哪個更難?

有個蘋果


原子彈和CPU完全就不是一個領域的東西,不能直接說出誰的研發難度更大,CPU主要還是民用的,受到市場的影響很大,一個國家能造出合格的高性能CPU,但是不代表你就能同時獲得其中的一塊市場,舉個例子,我們熟知的一些能造頂級CPU的商家,比如英特爾、高通、ARM公司,這幾家頂級大公司都是屬於最早研發CPU也是最早就佔據了CPU大部分市場的,他們有著雄厚的技術基礎、完善的生產鏈以及常年穩固的市場聲譽,所以,因為他們有市場、有技術,所以這些公司就能以較低的成本批量生存大量頂級的CPU,但是,其他的國家或者商家就不能造出同等級別的CPU麼?

不是,同樣也可以,高性能CPU只要你捨得砸錢,不計成本還是可以搞出來的,比如

造CPU需要用到的光刻機,頂級光刻機就荷蘭一個國家能做;還有就是CPU的架構,PC端的CPU基本上就是英特爾的X86架構一家獨大了(能耗較低的ARM架構通常用於移動通訊領域),也就是說,想要造出一款頂級的CPU,首先要有好的光刻機,如果自己造不出來,那麼就需要向別人買,光刻機有了,剩下的是CPU的架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一是買人家英特爾的專利,在此基礎上改進;二就是自己重新搞出新的CPU架構出來,但是問題又來了,你重新弄一個新的CPU架構,指令集之間怎麼兼容呢?不兼容的話肯定沒有人會買你的CPU,如果為了兼容還是使用其他公司的指令集,那就是侵權了,人家可以告到你破產。

所以,

CPU的難度就是難在市場已經被人家佔據了,人家是老牌子,這麼多年口碑早就打出來了,市場認準的就是他們幾家,其他人想要進入分一杯羹真的是難於登天,因為只要市場不認可,你造出來的CPU再好也沒人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英特爾造一塊高性能CPU的成本只是100塊(價錢只是舉例的,不要較真),但是對於你來說,造出一款同樣性能的CPU出來,成本可能需要1000塊,這就是赤裸裸的差距,你怎麼去跟人家競爭?人家500塊賣出去還能掙不少,你500塊賣出去能掙錢麼?就算你真的500塊甚至更低的價格300塊賠本賣出去,也沒有人會買,為什麼?因為市場不信任你!

因此,對於一個國家或者公司來說,只要你不計成本的砸錢,那麼肯定能造出好的CPU出來,比如直接在人家的架構上改進就行了,但是造出來的東西肯定是不能流向市場,只能在自己的軍用領域小範圍內使用,為什麼?第一是成本太高,市場不會接受;第二,如果沒有購買專利而直接使用別人的架構的話,那麼就是侵權,用到商業用途會被人家告死,但是隻要不流向市場,

軍用的東西你就是明擺著抄襲別人也不能拿你怎麼樣,因為軍火就是寡頭壟斷的產物,這玩意根本就不受市場經濟規律的限制,所以,CPU研發難不難就看你用到哪裡,想要投入市場分一杯羹,那基本上沒戲,早就被幾家大公司壟斷了;但如果只是用於軍事用途,那就好辦多了,畢竟是小範圍使用的東西,自己重新搞一個新架構也沒問題,就是成本高一點罷了!

至於原子彈,說實話,只要放開所有的限制,這東西真的不難造,世界上能造出來的國家不會少,畢竟都是上世紀40年代的產物了,大家不會認為今天那些工業大國的科技實力還沒有70多年前的美國強吧,肯定不會,其實對於那些國家來說,

造原子彈的難點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政治上,為什麼?因為五常不會允許再有其他國家染指核武器啊,誰要是有這個想法,就會同時得罪世界中最強大的五個國家,那麼這個國家也就遲早要完了,所以,原子彈不是難造,而是沒幾個國家敢造,想想伊朗啊,就是很好的榜樣,伊朗沒能力造原子彈麼?不,肯定是有能力的,只要能頂得住美國的壓力,再堅持幾年,原子彈肯定能造出來,然後,大家再想想,世界上科技實力、工業實力比伊朗強或者不弱於伊朗的國家其實不少吧!

因此,如果真的放開所有限制,比如核材料允許交易和進口,允許別國建造大型的離心機等,那麼對於日本、德國、韓國、伊朗、土耳其等一些工業化完善的國家來說,有個幾年,大不了十來年的時間,弄出原子彈來聽個響真的不難,畢竟這些國家的工業和科技實力,再怎麼也不會比70年前的美國差的。所以,量化對比CPU和原子彈的研製難度沒什麼意義,完全不是一個領域的東西,在特定條件下,這兩樣東西的研發難度都是難於上天!


哨兵ZH


都難,但難點非常非常不一樣,CPU難在專利保護和賺錢上。

CPU最大的難點是存在市場競爭,生產CPU對我們來說並不難,難的是把CPU賣出去還能掙到錢,你看AMD被INTEL數次逼到要破產的邊緣,這才是製造並銷售CPU的真正難處。除此之外,你不能抄襲別人的CPU,然後拿到市場上去賣,這是當前我們製造CPU的最大難點,至於CPU的設計和製造本身,早就不是真正的難點了,當然也許最先進的機器我們還沒有,但有或者沒有CPU是本質區別,先進或落後只是數量上的差異。


而且,如果我們真的需要,那麼仿造Intel或AMD的CPU並非難事,只不過在國際貿易利大於弊的現在,仿造這種事情不現實,這是民用品和軍品的區別,軍品你有本事偷回別人的東西拆解開然後仿造,對方無話可說。但CPU不用偷,人家就直接賣給你,但關鍵技術都申請了專利保護,你要是仿製,那等於大家就撕破臉,別的生意也不要做了。

圖示:一篇新聞稱,2014年,龍芯實現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收支平衡,可喜可賀。


如果中國停止進口國外的CPU,那麼我們自己是可以使用自制CPU的,實際上龍芯CPU早就製造出來並投產了,大眾不知道,是因為它的名氣還不夠大,並且在普通民用市場上競爭不贏國外的CPU,更沒有能力把它賣到發達國家去掙外匯。而競爭不贏是因為性價比不合算,大眾不買賬,但在一些特殊領域,龍芯具有特別的優勢。


原子彈不需要考慮市場,做出來能爆就行,也沒有專利保護

圖示:執行廣島原子彈轟炸任務的機組成員。


而造原子彈的難處不一樣,原子彈不存在市場競爭,沒有哪個國家是因為造不出廉價原子彈,所以就不造了。它的難處在於兩方面,技術和原料。


首先你必須掌握製造它的技術,這包括製造原子彈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技術,比如製造特殊的離心機,來分離不同的鈾原子等等。最後,就算你拿到了全套製造圖紙,包括製造原子彈需要的機器的圖紙,你還得能把這些機器製造出來的工業基礎。


最後,萬事俱備,你還得有製造原子彈的原料。

如今的主流原子彈,通常是鈈蛋,原因就是鈈蛋容易造,它不需要特殊離心機,要製造最傳統的鈾原子彈,需要特殊離心機,分離不同的鈾同位素,這離心機實在太難造了,這種戰略離心機也沒有國家會輕易賣出去。


而利用重水堆就可以相對簡單的利用天然鈾提取鈈,但即便如此,你還得先有天然鈾,這東西你自己國家要沒有,你是進口不到的,沒有國家會明目張膽賣給你。至於怎麼在黑市上悄悄搞到鈾礦,那就看自己國家的本事了,但大國的優點就在於通常不會缺礦,只要技術到位,有基礎工業實力,那麼原子彈就一定能造得出來。


擁有自產原子彈的國家多,擁有自產CPU的國家少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在不計成本的情況下,原子彈比CPU容易造。


裸猿的故事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感謝您的支持!

CPU人類消費工業品的巔峰,其精細程度冠絕古今;

原子彈等核武器站在人類武器的頂端,難就難在合法性和原料;

核武器

核武器的研發精細程度很高,雖然沒有芯片高,但是核武器因為它的特殊性(幾乎不能出錯),所以要求很高。


但是很多國家都能做出來,因為國家會給予資金幫助,或者說為了國家安全,多少錢都要把核武器給燒出來,這是涉及到國家安全的問題,重要程度相當高。

想當年,蘇聯可以是花了很多力氣去獲取美國原子彈的資料,多數特工都倒在這裡。

而且,核武器的還有一個,那就是原料很難獲取。一旦提純核武器的原料,中國、美國、歐洲的衛星都有可能檢測到。而且,全球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就五個:那就是聯合國五常,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

如果你提取核武器的原料,一旦被發現就會聯合國制裁。你看看朝鮮,被迫去地下搞核試驗了;你看看伊朗,被美國的制裁到什麼樣子了。

你說核武器難嗎?原子彈是幾十年前的東西了,很多國家可以做出來;但是,你要做核武器,要通過聯合國的同意,聯合國五常隨便一個都能把你打趴。

CPU等半導體工業

CPU最難的是專利、市場和技術。

專利上,PC端的被X86架構壟斷了;移動端好一點,ARM是大多數,但是RISC-V免費使用。

市場這一個相當難搞了。這跟原子彈不一樣,它不可能好像原子彈一樣燒錢燒出來,因為這是消費級和工業級的產品,需要想辦法盈利,然後再投入的研發之中去。但是,如果你的產品不好用,消費者不買,那就無法盈利了。

同時,如果的技術好一點了,消費者原因買了。但是擁有先進技術的CPU企業就大幅度降價,通過價格戰讓你不斷流血,流血到破產。

而且,作為人類消費工業品的巔峰,其精細程度讓人髮指,你看光刻機上,這麼多年能夠做起來的只有一個ASML,還是歐美一起砸錢燒出來的。

只能說,你想要在軍事上或者是半導體上崛起,都太難了!


太平洋電腦網


CPU是中央處理器的簡稱,它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臺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包括運算器和高速緩衝處理器及聯繫的總線。中央處理器的功能是解釋計算機指令,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



原子彈作為核武器,又稱作“裂變武器”,它是利用原子核的鏈式裂變反應,在瞬間產生巨大的能量併發生爆炸的武器,原子彈具有非常大的破壞力和殺傷力。


那麼,研發CPU和原子彈哪個更難呢?目前研發CPU的有intel,AMD和高通等廠家,美國在研發CPU上的技術已經十分強大了,而我國的研發技術卻依然不是太樂觀,因為我國還未實現能夠軍民兩用的CPU,我國研發的CPU現在還只能用於國防安全方面,不能用於玩遊戲等,用途非常有限,所以我們大部分用的都是國外的CPU。如果想增加國內CPU的功能,我們必須進一步加以研究,增加它的兼容性,這就需要更高的技術了。

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研製成功了原子彈,說明我國早已掌握了研製原子彈的技術,而此技術隨著時間的發展也已經日趨成熟,我國目前在研發原子彈方面也沒有多大的困難,主要是進一步優化技術。但是雖然掌握了原子彈製造技術,也不能隨便製作的,因為這裡涉及到國際和平壓力的問題。



總之,不管是研發CPU還是原子彈,都各有各的難度,因為畢竟它們屬於兩個領域,要求的技術也是不一樣的。你們認為研發哪個更困難呢?


時間史


研發CPU和原子彈都不難!關鍵這2個都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工作。

原子彈

原子彈的秘密已經公開好多年了,百度、維基寫得詳細的很!從原理到實物僅僅是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來驗證理論的可行性。鄰居家的80後在父輩的積存下已經做得很好了。

這裡就涉及一個核材料的來源問題,再有就是大量的試驗和計算。一般的國家是很難搞到武器級的和原料的,目前世界上鈾礦富有國是尼日爾(不是尼日利亞,西非國家,漫威瓦坎達的原型)佔世界儲量的11%,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四大產鈾國,從這些國家出口鈾礦是十分困難的。而且,提純武器級的核原料更是逆天的挑戰,這是原子彈的第一難關。

鈾礦石

鈾礦的世界分佈

某些國家聚全國之力在以國家意識的支持下進行原子彈的研發,除去鈾礦外,還要搞到離心機從鈾的氣態化合物中分離出武器級鈾,難點二。

接下來就十分順利了,只要有足夠的核材料既可以研發出核武器。簡單的可以參考高中化學試驗,按步驟完成。從咱們鄰居的核計劃看來就是這樣。

至於投放手段。。。。那是另一個問題。。。。。

三哥的運載工具試驗

五常手裡可不是簡單的擁有核武器(原子彈)才在一起開大會的,運載工具很重要!

而從CPU來說更加簡單!

目前整個IT技術實際就是一個坑!思維固化,不思進取!IT技術的架構起源是馮諾依曼結構和圖靈機的思路,100年前的理論。截止到W君這篇問答前,沒有任何技術理論超越上述兩個理論和思路的技術出現,因此IT的發展目前還是僅僅依靠摩爾定律發展。

那麼CPU製造其實不一定要光刻機!不一定要硅片載體!甚至不需要用電!

Magic-1 Homebrew CPU是2005年一個電子愛好者製作的CPU。整體是一個圖上電器櫃的形制,採用200多塊74系列的TTL集成電路,可以完成CPU所有的功能。這是不用光刻機的。

上圖是不用電和硅片的機械結構完成邏輯運算的設備(W君有時候說,上世紀機械時代的夢幻也許是人類點錯了科技樹的後果),利用齒輪和槓桿原理同樣完成與非或等門電路的運算模擬,技術運用不同,核心原理一致!

回到原理的思路上說,一個計算機系統無非就是滿足馮諾依曼的輸入、輸出、控制單元、運算單元、存儲單元的結構特徵後形成的一個“程序型”計算模型。

而CPU達成的就是馮諾依曼中的控制單元、運算單元、存儲單元三大部分,這是簡單部分。

CPU的關鍵點:自家做的CPU的機器語言的指令集是不是可以和其他人的指令集相兼容!如果不兼容那就是沒人用,如果兼容。。。。恭喜你!你侵權了!

CPU的難點不是物質基礎,難就難在廣泛接受的指令集都是“別人家”的專利,演變到後來變成了技術標準之爭。因此,目前研發CPU的難度是越來越高。“樹上的果子快被摘光了!”至於基本的物質設計就是依靠電路的設計(摩爾定律)可以輕鬆解決。

所以研究CPU不難,難點在做出大家都能使用的CPU後還完美的規避了別人家的專利標準!亦或者出現一個新的“果子樹”(思路變化)。

綜上,“先難後易”的原子彈和“先易後難”的CPU都不是一般人負擔得了的玩意兒!


軍武數據庫


顯然是CPU研發更難。這裡的CPU指的是可以流通到民用市場,適應市場競爭的CPU。

CPU和原子彈最高優先級目標不一樣。CPU因為是需求量巨大的商品,為了保證利潤和競爭力,它的系統目標是實現功能的前提下還要保證良品率和各種降成本工藝;原子彈是一種武器,首先需求數量不大,其次不參與慮商業競爭(誰敢拿出來賣),所以最高優先級目標是它本身的功能,降本相關的工藝和良品率都是次要考慮的。超級大國可以研發更小型,威力可調,維護成本更低,可以在各種平臺上使用的核彈;像朝鮮、印度這樣的國家核彈小型化做的差,也不怎麼考慮可維護性,通用性更不用提,但是不耽誤它能炸響啊,能炸響威懾力就在,目的就達到了。

W88和朝鮮的核彈頭都是核彈頭,技術差距還是很大的。W88屬於三相彈,當量可在幾千噸和47.5萬噸TNT之間調節。朝鮮這個還停留在內爆式原子彈的水平

從資本投入上來說,顯然CPU的研發也需要更大的投入和更多人才的彙集,在功能開發、工藝研發等各個細節都做出投入,來保證商業成功。如果只保證功能實現的話,其實CPU研發是不難的。我們從俄羅斯買的S-300,處理器、存儲器都是蘇聯時代生產的,只不過那用一輛車來裝的磁環,存儲字節只有幾百K。這要在當時的民用市場,人家理都不理的,但是軍用沒關係啊,它該有的功能都實現了,只要故障率低可以接受,這就OK。

CPU最開始只用于軍用,一直到1971年intel 推出4004,開始試水民用市場開始,CPU才正式正式進入普通老百姓的視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到了今天已經進入信息時代,每個人都離不開CPU。比如今天最強的民用CPU Core i9 7980XE的浮點運算次數達到了1TFLOP(每秒 1 萬億次浮點運算次數),相比4004的6萬次不到,40多年間的時間裡提高了1600萬倍。原子彈的技術迭代可做不到這麼快。

4004和7980XE,跨度40多年

實際上我國開發不出CPU是個偽命題。因為之前說了,軍用CPU連工藝落後的那麼多的蘇聯也照樣可以做出來,我們沒什麼做不出來的。只是目前在製程工藝、片上系統設計、指令集方面我們處於全面落後的現狀,因此東西做出來也是落後Intel、AMD,而且兼容不了現有的軟件和操作系統,沒有什麼商用價值。但為了國防安全,軍隊使用國產CPU完全是可以的。像超級計算機這樣重架構重互連、對單片CPU性能不敏感的場景,國產CPU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比如排名世界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算使用的就是申威SW26010處理器,由無錫江南計算所研製。再比如龍芯處理器,民用市場雖然排不上多大用場,但是北斗衛星上就搭載了這款處理器,落後的製程在太空高能粒子輻射背景下反而成了好事。


宣仔


底層邏輯

關於“CPU和原子彈哪個更難造?”的問題,其實要具體看如何對比。如果是放到現在,這兩個東西對一個國家來說,要去製造其實都不算非常難的事情。因為,如今的技術相對純熟一些。不過,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到人類科技水平的發展歷程上來看,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首先,我們都知道原子彈和CPU其實都是20世紀才被製造出來的。所以,它們的出現和這個世紀的科學發展有關。如果拋開一切技術細節,我們僅僅從最本質的角度來看思考這兩個東西的原理,就會發現它們的原理都運用到了量子力學

原子彈為什麼難做?

我們先說原子彈,很多人認為原子彈的製造原理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質能等價

實際上,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質能等價只能解釋原子彈的威力為什麼那麼大,但它並不能指導科學家研發原子彈。原子彈的原理其實是核裂變。說白了就是一個較大的原子核,裂成了較小的原子核,反應前後會損失一部分質量,這部分質量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去。

或者,我們應該說原子彈是一列的核聚變反應,這也被我們稱為鏈式反應

這樣就確保了原子彈的爆炸威力,而質能方程E=mc^2中,m就是原子彈反應前後損失的質量,對於的能量就是方程中的E。

那原子彈的製造難度是什麼呢?

在二戰期間,各國都在努力去製造原子彈,當時主要的競爭在德國和美國之間。德國這邊領導原子彈項目的是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不確定性原理的提出者海森堡。

而美國這邊的領導原子彈項目的是奧本哈默,他和海森堡都是量子力學哥本哈根領袖波爾的徒弟。

雙方在研究原子彈時,其實都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原子彈的原料:。當然,海森堡其實還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計算錯了鈾所需要的含量,即使他算對了,其實德國的鈾也不夠用。而美國其實遇到了類似的問題,那就是鈾並不夠。而這個時候,英國放棄了原子彈的計劃,領導這個原子彈計劃的是核物理學家查德威克,他按輩分來算應該是波爾的師弟。所以,你看整個二戰期間領導原子彈項目的物理學家其實都是研究量子物理的,蘇聯領導原子彈項目的是朗道,也是波爾的徒弟,也是研究量子物理的專家。

英國之所以選擇放棄其實是為了讓美國成功,英國把自己儲藏的鈾都給了美國,確保了美國用於研發原子彈的鈾的含量,而雙方達成了共享技術的協議。所以,人類在攻克原子彈項目的最大攔路虎真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鈾儲量”問題。

CPU為什麼難做?

製作CPU的工藝其實要稍晚於原子彈的提出,原子彈原理大概是在1937年前後被提出的,而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則是1945年。而第一塊CPU被製造出來則是到了1971年,這主要是因為CPU的主要元件是晶體管,而晶體管的發明是要到了1947年。而製造CPU的主要難度其實在工藝上。

哪個更難?

那你可能要問了,到底哪個更難一點?

其實要了解到底哪個更難,我們要放到具體的情境中。就原子彈來說,其實我們都知道,美國當初在投放時,就有沒點著的。這裡我們可以用良品率來形容,如果造兩顆,一顆好用,另一顆不好用,那就是50%。就原子彈而言,其實它主要是一種威懾作用,假設用起來了,也沒有所謂良品率高低,反正就是扔就對了,炸了就炸了,沒炸就再扔幾個。所以,對於研究原子彈而言,首先要製造得出來,其實要有足夠多的原料。

而CPU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就拿我們國家來說,其實也能製造性能很不錯的CPU,實際上,軍用的CPU也有很多就是我們國家自主研發的,而且良品率其實可以參照的原子彈的水平,並不會要求太高。

但是一旦到了民用就有問題了,這是因為這裡要涉及到成本的控制,是不是可以與如今市面上的配套的系統和軟件適配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有良品率,如果用戶買回來,結果一半是不能用的,那這個CPU的廠家基本上就完了。所以,民用的CPU的要求其實很高很高,如今很多框架和系統是早早確立下來了,要另起門戶實在太難了,這是要比製造原子彈難得多。


鍾銘聊科學


CPU和原子彈這兩個東西都面臨非常高的“壁壘”,先說原子彈吧,主要是合法性的個壁壘,如果不是五常控制的國際原子能組織通過了“核不擴散條約”,並“強令”聯合國會員國全體簽署了條約,那麼每個國家都可以合法的研製原子彈,有多容易呢?我估計全世界應該有一半國家都有能力研製。換句話說,原子彈不是技術的問題,也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合法性的問題。

在來說CPU,其實,現階段來說,造一個CPU是非常非常簡單的事情,關鍵是你造一個有實用價值的CPU就難了,我們現在可以非常容易造一個486級別的CPU,但是,這又有什麼用呢?CPU現在面臨非常高的技術壁壘,技術上,CPU的設計,製造,量產,成本控制,目前都面臨非常大的考驗,加上專利壁壘,我們在通用計算機的CPU上,至少還需要25-50年的時間才能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

加油吧!


低調的大吃大喝


當然是研究CPU難...

判斷這個很簡單...

關鍵是看難度在哪裡...

1.CPU主要是內在技術難度.換而言之就是商業難度.以Intel的i357戰術為例.i357都是一個生產線上下來的.極品i7差品i3...i7用來壓制對手創造利潤...i5用來戰平對手引起競爭...i3扔著賣擾亂市場...也就是傳說中的i3戰A8.i5秒全家的梗.也就是AMD最強主流CPU就是i5水平.就是這麼規定的...也就是說你的頂級CPU性能超不過i7就一定全線被Intel吊打...超過i7難度大不大...極大...根本不可能...你超過現在的i7 Intel就會把E5降下來當i7賣...直到E7...超過E7的性能...根本不可能...

2.原子彈的難度主要是外在難度.換而言之就是你敢研究.五大國就打你...即使這麼大的壓力下...能做出原子彈的國家都快10個了...或者換個方向來看....各國研究原子彈的時間平均也就4-5年...一窮二白的朝鮮都能搞出原子彈...算盤都能算出原子彈....真的.雖然我沒研究過.但一看這情況就知道原子彈相對CPU那是簡單的不要不要的...

3.如果沒有條約限制...那這世界上必然有多少國家就有多少國家能研製出原子彈...基本上省級單位就能夠自主搞出原子彈...厲害點的大學.私企.個人都可以......CPU可沒有條約限制....又有幾個能搞出來?搞出來的也不敢鋪開賣...因為賣一個虧一個...原因看1...


ACME63610374577


這個問題問的不錯,兩個領域都有技術難點,但是處理器需要的是生產工資和設計,原子彈就複雜多了,需要的硬件設施較多,還需要重水,氫氟酸,因為生產高純度的鈾難度非常大,時常也比較長,大概要幾年的時間,還需要幾千度的高溫,所以沒有強大的經濟能力和技術儲備是生產不出原子彈的,但是處理器就簡單多了,買一部7nm的光刻機,再弄一個設計圖,放入材料直接刻,原子彈的成本在於鈾和鈈,還有複雜的生產過程,期間需要氫氟酸和重水還有持續高溫,還需要非常久的時間,這些都是沒辦法用錢來解決的,生產處理器就簡單一些了,有光刻機就行,用錢就能解決,當然如果沒有光刻機自己生產也是比較複雜的,但是比起原子彈,光刻機生產條件要容易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