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中的滋泥是什麼?

紫砂泥中的滋泥是什麼?

關於紫砂中滋泥的介紹

紫砂於丁蜀發展數百餘年,有著傳統的的製作工藝,不同於其他的陶瓷器製作方法,紫砂壺的製作有三大絕招,分別是『打身筒』、『各種專用工具使用』和『復滋泥』。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最神奇的『滋泥』。脂泥又叫滋泥,就是加了水的紫砂泥,用作填補滋補,所以諧音又叫脂泥。

圓形壺類一般用打身筒的造型方法。先將泥料用搭子捶敲成厚薄均勻的泥片。泥片的厚度,視茶壺的大小來決定,一般為三四毫米左右。再根據設計的茶壺直徑,加上燒成時的收縮係數,乘圓周率,並加上兩端接頭的富餘量以及身筒的高度,把泥片切成長方形的泥條。將泥條在轉盤上圍成圓筒,把兩端疊合,用鰟鮍刀斜著在疊合處一次切齊,即形成能對接得很好的接口,然後在對接的切口用“滋泥”黏連好。滋泥是用相同的泥料加水調和而成的厚泥漿,作用有些像泥瓦匠用來砌磚牆用的灰泥。黏連後在黏連處做下記號,記住這方位,留待以後安裝壺把。這樣可以掩蓋接口處在燒成後可能出現的痕跡。

紫砂泥中的滋泥是什麼?

▲調好的滋泥

滋泥,也有稱作脂泥,其作用就是『將紫砂壺各部件(壺把、壺嘴、壺身、的子等等)粘合』,也可以看做是紫砂壺製作中的"膠水"。

紫砂泥中的滋泥是什麼?

▲滋泥粘連壺嘴

滋泥是指呈幹漿糊狀的紫砂泥。

是先將乾的紫砂泥敲碎一些後,放到清水盆罐裡,等幹泥自然吸水後調製成的。

水泥比例要憑工手的經驗掌握,且幹泥放入水後不能立即攪動。

紫砂泥中的滋泥是什麼?

▲滋泥圖示

不管是全手工還是半手工,復滋泥都是無法省略的步驟,其也代表著紫砂壺的製作工藝,像手拉坯或者注漿壺就用的少甚至根本不用。

但是想以此判斷是否是手工的還是有些難度,因為都會經過明針處理,接壤處都處理的很好。

另外例如說『壺底與壺身接處有裂紋』、『壺把等部件與壺身接處開裂』等等,這些都是因為脂泥工夫製作不到位的緣故。

紫砂泥中的滋泥是什麼?

▲底與身接處開裂

滋泥在紫砂壺的製作過程中非常重要,不僅是粘和各部件,其在造型製作方面也有許多應用。

一些壺身的肩線等與蓋、底足造型都會用到滋泥。

紫砂泥中的滋泥是什麼?

▲肩線製作示例

例如景舟先生的『高線三足壺』,其壺身上的高線即是復滋泥製作而成的,先將滋泥塗於壺身,之後用復只清理滋泥,修整而成。

紫砂泥中的滋泥是什麼?

▲高三線足壺景舟制

『線圓菱花、雲肩如意』等都是這樣製作的。

紫砂泥中的滋泥是什麼?

▲線圓菱花雲肩如意

另外在壺底、壺肩口等的造型處理也都是需要滋泥製作。

紫砂泥中的滋泥是什麼?

▲明底足的滋泥使用

紫砂泥中的滋泥是什麼?

▲滋泥調整壺底造型

滋泥在紫砂壺的成型中是非常重要的,『控制用量、塗抹均勻、手法操作』等等都影響到最終的成型,把握不好的就會出現『燒製開裂,流把歪斜』等現象出現。

一名好的紫砂手藝人,滋泥的處理,一定是非常好的。

所以才說,細節處,方顯功力。


紫砂泥中的滋泥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