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重症病房裡的西安“女漢子”

深夜,每當城市陷入沉睡時,醫院的重症病房卻難以平靜,醫護要徹夜守護病人的平安。張妮是西安市紅會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主管護師,從事重症醫學科護理工作已經7年了,今年從大年初二她就馳援武漢,在武漢市第九醫院重症病房從事護理工作,到現在已經40多天了。3月5日,張妮從晚上8時上夜班一直到第二天9時才回到休息處,度過了又一個不平靜的夜晚。


一口氣能搬五六個氧氣罐


6日下午,記者電話採訪了張妮。因為在重症病房,她的工作比普通病房更累,也更緊張。重症病人病情變化快,前一秒還正常說話,可能下一秒就會出現緊急情況。不同於普通病房病人有事才呼叫護士,在重症病房張妮要時刻守在病床邊,眼睛一秒都不敢離開病床和監護儀。給病人換藥、吸痰、翻身、倒水、餵食物、協助排便……張妮說,重症患者病情重,除了護理與救治,吃喝拉撒也都是她要做的事情,這些她早已經習慣了。

在武漢的40多天,張妮一個班都沒有落下,她不僅工作得得心應手,還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女漢子”。以前在西安市紅會醫院上班時有呼吸機,病人吸氧時只要插管就可以了,可疫情期間武漢醫療資源緊張,病人吸氧用的是傳統的大氧氣罐,需要醫護人員搬到病床邊。“以前沒用過,剛開始想讓氧氣罐滾著往前走,結果不是跑偏就是原地打轉。”張妮笑著說,她現在一口氣可以搬五六罐氧氣了。


“在病房裡大多喝的是自己的汗水”

武漢重症病房裡的西安“女漢子”


武漢重症病房裡的西安“女漢子”


為避免感染,所有防護用品都要嚴格穿戴好,一天下來會捂出一身的汗。張妮說,光是穿著防護服就已經很熱了,再給病人翻幾次身,搬幾次氧氣罐,汗水直接就從臉頰上流下來了。她再次笑著說,在病房裡喝的大多是自己的汗水。

因為防護用品勒得太緊,一天下來,張妮感覺渾身都疼。“起初我們還會戴防護頭盔,很重,戴兩個小時就直不起頭了。”張妮說,每次下班脫下防護用品的那一刻,她覺得就像到了“天堂”,只想癱在床上一動不動。剛去武漢時,因為物資緊張,為節約防護用品她8個多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現在疫情好轉,物資也能跟得上了,護理中途她可以吃點東西、透透氣。原本每天排班,現在病人少了,她也可以輪休了。

去武漢前,張妮的家人都沒在西安,她便在電話裡說了一聲。“放心吧,家裡有我。”家人的支持讓她有了底氣,只是三歲的兒子時常鬧著讓媽媽快快回家。“孩子的意識裡還不懂我去武漢幹什麼,只是聽奶奶說我去照顧人,就打電話讓我不要照顧別人,回家照顧他。”張妮說,剛到武漢時很想孩子,空閒時只能視頻一下。有一次兒子突然問她累不累,還要把糖果給媽媽分一半,她頓時覺得孩子懂事了,也很感動。“等打完這場阻擊戰,再回家好好抱娃吧。”張妮說,現在不太和孩子視頻,因為視頻時越看越想娃,也害怕孩子再說出什麼暖心的話惹哭她。

到武漢的第4天,張妮就寫下了一封入黨申請書,書中寫道:“加入援助武漢醫療隊是我的責任與使命,在與新冠病毒抗爭的今天,我承諾,不辱使命,抗擊疫情,凱旋歸來。”張妮說,這是她參加援助以來最真實的想法,她知道很多人擔心她,但只要她嚴格防護,標準操作,就可以保護自己,挽救患者。“我一定會吹著勝利的號角平安回家。”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馬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