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裡為什麼瓦崗眾兄弟不顧單雄信的全家之仇投向李唐?

微微小尾巴


相聲評書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就是因為隋唐故事裡的瓦崗寨兄弟們的感情真的差點意思。這也難怪,畢竟《隋唐演義》,和《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楊家將演義》等等都屬於歷史演義小說,主要人物的最終命運還是要儘量和歷史保持一致。歷史上他們就不是兄弟,而且單雄信根本就是個小人,所以小說中非把他改成義薄雲天的英雄,再弄出個本來不存在的仇,當然不能自圓其說了。

一、歷史上的瓦崗軍中,單雄信和程咬金、秦瓊等根本不是一路人。


我們把歷史上的瓦崗寨理理清楚。最早的瓦崗寨首領是翟讓,原本是東郡一個法曹,因為犯罪入獄判了死罪,被獄吏偷偷放走,跑到瓦崗寨落草為寇。當時在附近的徐世勣(字懋功,也就是小說中的徐茂公)與同鄉單雄信投奔翟讓,共舉大事。所以,徐世勣和單雄信是最早的瓦崗寨元老,屬於翟讓的嫡系。說單雄信的哥哥曾經被李淵誤殺,這是沒有的事,純粹小說虛構。


後來,又有了一個人來到了瓦崗,他就是李密。李密是貴族出身,祖父李弼和李淵的祖父李虎、楊堅的父親楊忠一樣,都是西魏重臣權貴。楊堅建立隋朝,李密之父李寬也貴為上柱國、蒲山郡公。李密少年即有謀略,本來因為父親的關係在楊廣的親衛中任職,因為長相問題被楊光嫌棄而隱居讀書,被權臣楊素看重,與其子楊玄感成為摯友。後來楊玄感造反,李密為其出謀劃策但楊玄感不聽,最終失敗被滅族。李密逃亡至瓦崗寨,經王伯當引薦,加入瓦崗軍。李密有軍師才能,而翟讓胸無大志。最後,李密率軍衝鋒陷陣,打下大片領土,而翟讓也甘願讓位,於是李密成為瓦崗之主,自稱魏公,改元魏公元年,拜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以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將軍,以徐世勣為右武候大將軍。所以,這時候的單雄信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徐世勣與其平起平坐。


那其他人呢?最著名的瓦崗軍名將自然是程咬金和秦瓊。李密曾設立了一支八千人的親兵衛隊“內軍”,由四個驃騎將軍統領,秦瓊、程咬金就是其中二人。也就是說,這兩個是李密的親信,而且只是衛隊將領,和位高權重且屬於翟讓嫡系的單雄信八竿子打不著。

二、單雄信反覆無常,為人不齒。


事情後來又有了改變。李密勢力越來越大,已經成為最強的一支起義部隊,他開始發現內部有些人不服他洗,於是懷疑有人要擁護翟讓重新上位。為了樹威,並且保證自己的統治,李密宴請翟讓,徐世勣和單雄信也陪同出席。席間士兵突然衝出砍殺翟讓,徐世勣也被砍傷倒地。

這時候單雄信幹什麼呢?他居然直接就下跪了!雖然貪生怕死也是人之常情,但這個吃相也真的難看。所以,李密的謀士房彥藻表示,單雄信輕於去就,反覆無常,不可重用。但李密念在用人之際,依然對他委以重任(之後果然後悔)。這時候,作為李密親信的秦瓊程咬金應該就在現場,目睹了單雄信的投降行徑。

在後來李密與王世充的金墉城之戰中,擔當重任的單雄信不聽號令,自作主張,最後更是直接投降,到了王世充的麾下,李密陷入險境,最後無奈逃亡到王伯當駐地,與王伯當、魏徵等一同投奔李淵。

三、徐世勣、程咬金、秦瓊是真的講義氣的。


那一戰,程咬金、秦瓊被俘,最後無奈投降王世充。而徐世勣當時駐紮黎陽,李密因為曾經殺翟讓之事不敢前往黎陽。但徐世勣其實是忠心的,他保住了李密剩下的領地。在聽說李密投降李淵後,沒有直接向李淵寫奏表投誠,而是隻寫信給李密,表示要將全部城池士兵留給李密,讓他獻給李淵。李淵聽說後對其忠誠深表感動,加封了徐世勣並賜姓李。所以徐世勣也叫李世勣,後來避李世民的諱改為李勣。

而秦瓊和程咬金,雖然投降了王世充,但不齒其弒主篡,權殘暴嗜殺,屠戮百姓。在王世充與李世民交戰時,二人脫陣而出,拜謝王世充收留不殺之恩,僅帶少數隨從,不帶本部兵馬投奔李唐而去。既有良心,又全了忠義。

所以,人品一對比,高下立判。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後王世充失敗,單雄信被擒後處死,只有徐世勣一人求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小說要把這麼個小人說成義薄雲天的英雄,還說他哥哥被李淵射死。弄得真正的英雄秦瓊等揹負“不義”之名。


伊耆角木


我是80後老申,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糾正一下,李源錯殺的是單雄信大哥,不是全家。

《隋唐演義》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說,刻畫人物形象深刻,反隋的各路諸侯,屬李唐和瓦崗寨最有實力,瓦崗兄弟非常團結:秦叔寶、陳咬金、單雄信、張公瑾、尤俊達、王伯當……一個個家喻戶曉。

可是眾兄弟歸唐後,為什麼捨棄單雄信呢?有以下原因:

一、李源當時屬於誤殺,並不是故意的,況且眾人都知道真相,只有單雄信不依不饒,性格倔強,非得給大哥報仇,眾人勸他也不聽,“唐童”李世民手持哭喪棒親自給單雄信的大哥祭奠,心裡還是放不下;

二、李唐征戰過程中,深得民心,仁義步於四方,瓦崗寨自從李密這個痴心妄想的滾蛋死了後,群雄無主,正好秦叔寶曾經有過冒死救唐公李源之事,收到重用就不足為怪了;

三、瓦崗群眾都是心繫天下之士,雖然有自己的小九九,但是在蒼生面前,所有的小過節都可以放下,他們可以稱得上真英雄!

所以才有了捨棄單雄信一事;這件事告訴我們:不能一味活在以往的世界裡,誰都會失去寶貴的東西,可是過去的根本回不來,你要做的是更重要的事!往前看沒有錯。

希望我的回答能滿足你,謝謝!


80後老申


隋唐期間,英雄好漢輩出。當年的一部《隋唐英雄傳》讓大家認識到一個個忠肝義膽,武功蓋世的綠林好漢。秦瓊,羅成,尉遲恭,程咬金等等都是至今讓大家佩服不已的歷史大英雄。而今天我們贊說說當時的綠林第一老大,最後寧死不投唐的單雄信。單雄信一生起起伏伏,經歷太多的悲歡離合。

據說,最後要被處決時,昔日瓦崗眾兄弟前來敬酒,單雄信都拒絕了,唯獨喝了程咬金的酒。對於單雄信誓死不投唐,這是為什麼呢?這得從單雄信的祖上說起。早在北周的時候,單雄信的父親單禹是北周宇文氏手下大將被安排駐守東昌城。我們知道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竊取了北周的皇位。當時楊堅派李淵去攻打東昌城,雙方大戰七天七夜。最後單禹一方戰敗,單禹本人也被李淵斬殺。

所以說單雄信和李唐王朝是有殺父之仇的,此等血海深仇自然難以釋懷。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這件事慢慢淡去的時候,誰知道又來了一件讓雙方積怨更深的事發生。在一次李淵逃亡的路上,由於一路上擔驚受怕,然而此時單雄信的哥哥單雄忠突然騎馬追來。這時候的李淵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草木皆兵以為這是追殺自己的敵人,於是射箭殺死了單雄忠。

當時那個戰亂紛爭的

年代,親情是非常難得的。李淵親手殺了單雄信的哥哥,加上以前的殺父之仇。對李唐王朝是恨之入骨。而單雄信本人在起義反隋的過程中,一次在二賢莊被李淵派兵圍剿。雙方交戰單雄信死了數百民兄弟。如此種種單雄信早已和李唐誓不戴天。後來瓦崗寨解散,單雄信眾多兄弟都投奔了李唐,而他卻隻身投靠王世充。後來我們都知道王世充敗給李世民,單雄信被活捉。

在當時的單雄信可謂是江湖綠林老大,幾乎沒有一個好漢和他沒有交集。所以李世民帳下很多將領都來求情,李世民本人也愛惜英雄。無奈像單雄信這種好漢,在面對有殺父殺兄之仇的李唐王朝,根本不領情,無奈只能給他送行,就在單雄信死之前,他的大多數曾經隨他出生入死的兄弟都來敬酒。

但是在他看來這些兄弟都是為了榮華富貴背叛了自己所以都拒絕了。只有程咬金不懼生死,對他說來生還是條好漢,這才喝了程咬金的酒。


芒果精彩影視


《隋唐演義》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說,刻畫人物形象深刻,反隋的各路諸侯,屬李唐和瓦崗寨最有實力,瓦崗兄弟非常團結:秦叔寶、陳咬金、單雄信、張公瑾、尤俊達、王伯當……一個個家喻戶曉。

可是眾兄弟歸唐後,為什麼捨棄單雄信呢?有以下原因:

一、李源當時屬於誤殺,並不是故意的,況且眾人都知道真相,只有單雄信不依不饒,性格倔強,非得給大哥報仇,眾人勸他也不聽,“唐童”李世民手持哭喪棒親自給單雄信的大哥祭奠,心裡還是放不下;

二、李唐征戰過程中,深得民心,仁義步於四方,瓦崗寨自從李密這個痴心妄想的滾蛋死了後,群雄無主,正好秦叔寶曾經有過冒死救唐公李源之事,收到重用就不足為怪了;

三、瓦崗群眾都是心繫天下之士,雖然有自己的小九九,但是在蒼生面前,所有的小過節都可以放下,他們可以稱得上真英雄!

所以才有了捨棄單雄信一事;這件事告訴我們:不能一味活在以往的世界裡,誰都會失去寶貴的東西,可是過去的根本回不來,你要做的是更重要的事!往前看沒有錯。





發哥電影


單雄信在早期版本里面是一個真小人,他坑害兄弟,嫉賢妒能。十足滾蛋,後來的版本里面給他重新做了人設,成為了悲情英雄,我們來看一下他悲情英雄的這個版本。

單雄信(?—620年) ,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市曹縣西北)人。勇武過人,同郡與徐世勣聯繫友愛,誓同生死。隋末與徐世勣一同加入翟讓的瓦崗義師反隋。後翟讓被殺,李密與王世充偃師之戰時,單雄信歸降王世充,徐世勣投靠李唐。王世充被李世民打敗後,徐世勣為單雄信求情失利,單雄信被斬首。

人是最不牢靠的生靈,避害趨利的天分往往令年代精英們"擇木而棲",擇主而侍。頻頻換崗也使他們擔負起了朝三暮四、不仁不義的惡名。其實,口碑碑最差的東西,絕非百無一用;名聲最好的又可能極端平凡。

關於《隋唐演義》中單雄信寧死不投唐的原因,普遍認為其兄被李淵射殺,單雄信為人正直,一向不忘兄長之仇;認為單雄信過於頑強,唐公殺他大哥,歸於誤殺,而李氏父子特別是李世民又對他窮力盡心,他再不屈服就太不像話了。說的沒錯,唐公殺他大哥,歸於誤殺,而李氏父子特別是李世民又對他窮力盡心。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單雄信當然頑強,但絕不是渾人。李淵誤殺其兄長,李氏父子又對他窮力盡心,他並不是心中無數。即便不屈服,也沒必要以死相抗。

在單雄信臨行刑的時分,羅成問他,“哥哥,我再問你最終一次,降仍是不降?”

單雄信吐了一口痰,說,“…..羅少保(要知道,自從羅家滅門後,羅成果不願意被稱羅少保),今日偶感風寒,這口痰不吐不快,今日總算得償我願,還了你這口痰,……四十六弟,你想什麼我知道,從今以後,我們誰都不再欠誰。……給我單通一個爽快。”

接下來我說說我的觀點

單雄信跟瓦崗眾兄弟,到底誰是誰非?

第一:不是眾兄弟棄單雄信,而是單雄信棄眾兄弟。第二:沒人想讓他死,是他不想活。第三:真心實意不是說你去殺人放火我必須陪著,談不到誰虛情假意。第四:結義的目的是推翻當朝還天下一個清平世道,這是最主要的思想。沒這個就沒有結拜的基礎,誰先背離了它,誰就是背叛了朋友。第五:拋開是不是誤傷,都說秦瓊等知道單雄信和李淵有仇還去唐朝,不夠義氣。那麼單雄信明知道秦瓊和李家好還有報仇,這就是義氣?那你征戰多年,死在你手上的人就該死,別人不該找你報仇,殺他為唐軍將士報仇有何不可。所以和李家有仇不是理由。第六:單雄信自認義薄雲天,那樣的豪氣干雲豈是藏著一個施恩圖報的念頭?但為當為之事。如果糾結於兄弟之間誰負了誰,那就把單二員外看輕了。

如果天下太平,絕不帶頭鬧事。只是,世危,不得不承擔起那份責任。只因胸懷天下蒼生,才成就了後世的功名。萬世青史,有幾人功名是靠不義之事而得?君子,亦有不得不為之事。導致朋友行事為難,便已經是道不同了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樣的,英雄一樣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應該是“縱是李家佰樣好,不敵諸位兄弟情”才對,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功名富貴皆是泡影,貫徹自己的信仰,重信守義方是真英雄





樂此不皮


前言:對於今日的我們來說,跳槽現象已是司空見慣。是故挑選新老闆,就成了道必修課。有人看重高薪福利,也有人看重發展前途,還有些人看重工作環境。極其不幸秦叔寶的新老闆王世充,恰恰缺乏上面的幾項優點。詳細情況,得從辭職的那日說起!

同事間猜疑擠新人

大唐武德二年的冬季,王世充帶領精銳傾巢而出打擊唐軍,秦叔寶與程咬金作為先鋒隨軍行動。此時志得意滿的王世充,做夢也無法料到他即將成為孤家寡人。大軍一路向西大約跋涉了五日,行至九曲時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

——秦叔寶「生571年,卒638年」

遠遠瞧見秦叔寶騎著棗紅色的駿馬,左手抓韁繩右手拿鞭指唐軍。正當他苦思如何破敵之策時,憂慮萬分的程咬金疾馳而來:“叔寶啊,依我看王世充非英明之主,整日靠搬弄規章律令服人,且一意孤行不納諍言,不如我們投奔李世民如何?”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聽完此言的秦叔寶和程咬金,迅速領著兵丁衝鋒百餘步後停止,回身下馬拱手作揖道:“吾輩雖受王公您的大恩大德,然道不同不相為謀,故而今日吾輩就只得另謀出路!”懾於他二人的勇猛,王世充無奈答應。

首先王世充的團隊,那就是重刑犯和鼠輩們的集結地!據《舊唐書》記載,他對於隋律算得上爛熟於胸。隋文帝開皇年間因軍功升任兵部員外郎,常常鑽隋律的空子以達謀私利的目的,結果有人慾揭穿他卻找不到依據。待到隋煬帝被圍困在江都時,他不以匡君輔國為己任。千里迢迢搜刮奇珍異寶,助隋煬帝窮奢極欲。更有甚者將監獄裡的重刑犯撈出來,瞞天過海搭建自己的王家班隊伍。

世充知隋政將亂,陰結豪俊,多收群心,有繫獄抵罪,皆枉法出之,以樹私恩。——《舊唐書》

企業文化歪無法留人

隋煬帝大業十四年的東都。王世充、元文都、皇甫無逸、盧楚等人擁戴楊侗為新帝,作為酬謝楊侗封其為吏部尚書、鄭國公。這時江都的宇文化及解決了隋煬帝,自立為帝國號許年號天壽。面對氣勢洶洶的宇文化及,元文都和盧楚決定贈太尉、尚書令等官職予李密,希冀他能阻擋宇文化及的攻勢。果不其然李密在黎陽大破敵軍,雪花般捷報讓眾人莫不歡欣鼓舞,唯獨王世充垂頭喪氣。

幾日後的深夜王府,王世充囑咐心腹:“手無縛雞之力的元文都等人,豈是狼子野心李密的對手。根據我的仔細觀察,他們早晚為李密所擒拿。但我軍與李密有血海之仇,一旦為李密所抓,則性命不保矣!”此言既出兩者的裂隙瞬間擴大,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再說難免!隨後王世充又從張志那裡,得到元文都伏兵於宮的消息。

——王世充「生年不詳,卒621年」

當晚王世充派兵包圍皇宮,一陣衝鋒費曜、田闍被砍死於太陽門外,皇甫無逸逃走、盧楚被斬、元文都被碟,由此王世充收穫了人生第一桶金,楊侗拜其為尚書左僕射,總督內外諸軍事,其哥王世惲為內史令。

靠陰謀奪取了朝政,接下來迷信助其奪得兵權。此時的李密因與宇文化及作戰,損失了不計其數的士卒和糧草。這日洛水河畔立起一座祠堂,口唸咒語的巫婆嚷道:“聖人周公有感兵禍連連,特意命左僕射王世充舉兵討之。”不明所以的百姓紛紛支持他,因楚地以信妖言為俗,是故軍營中的楚地士兵不斷請戰。

憑藉二萬餘人和兩千餘匹馬,組建起討伐李密的勁旅。略懂兵法的王世充將大本營安置在洛水的南岸,另派遣三百鐵騎潛伏在李密軍的駐紮地——偃師北山。次日東方天空剛露出魚肚白,李密的部隊就浩浩蕩蕩殺過來。結果還沒等他們列好戰陣,遮天蔽日的羽箭驟然而至。遭受襲擊的李密軍丟盔棄甲,一溜煙逃到了保洛口,王世充大獲全勝收得兵權!

自古以來就有“良禽擇樹棲之”,秦叔寶等瓦崗英雄們,在看穿王世充的為人後,出走投靠李世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END——


惜緣小歷史


你好我是舉杯敬明月,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隋唐演義》裡為什麼瓦崗眾兄弟不顧單雄信的全家之仇投向李唐?個人覺得是因為雖然是結義兄弟,一起落草為寇過,不過畢竟都是平民窮苦出身,誰不想水往高處流呢?

在劇中是因為瓦崗已經不是曾經歡聲笑語的瓦崗了,所以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判斷的,而當時李唐已經顯示出是中興之主之像了。而且古人也是不傻的,如果有他們相助的話。會有從龍之功。可以封侯的利益能夠光宗耀祖的。試問誰不會選擇李唐呢?其實單雄信也看出了,也有意向投靠李唐的,不過忠孝不能兩全。

現在網上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那麼多兄弟都為了單雄信從而仇視李唐,到最後的不是戰死沙場,就是歸隱山田。何來他們的用武之地呢?寫致此處嘆息!

瓦崗不是桃園三結義,隋朝末年也不是東漢末年。東漢末年時候是非常講究出身的。而隋朝末年全部都是一些農民出身,為什麼不能為了子孫個人利益而選擇呢?

以上觀點屬於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我的回答就到這裡謝謝。


阿濤剪輯1


隋唐大業十二年,單雄信投資了瓦崗寨並進入懂事會,成為元老及決策者之一。單雄信的資源整合與收購併策略使瓦崗寨得以迅速發展。而投資需要俠氣和義氣,單雄信可謂契合,但是過於執著,又影像了他在成熟項目上的判斷。事實上,他的失誤從判斷翟讓這個創始人和創使團隊的發展已見端倪。 單雄信與翟讓是故交,因此對翟讓的瓦崗寨項目挺力相助。初期的瓦崗寨核心技術突出,人才濟濟,丹但當規模做大,特別是建立新的領班子後,創始人粗獷而少大志的特點開始顯露。而單雄信在其中缺乏性的協助管理,,尤其在翟讓主動向李密交出最高決策權時沒有歸功。可以說,從翟讓被殺的那一刻起,瓦崗寨立足的義氣之本就已蕩然無存。 此後,單雄信的投資決策一再失誤。這時的瓦崗寨儘管在反隋大業中翻雲覆雨,但失去了初心,李密的新班子資歷淺,整個團隊各懷異心,同時管理層又沒有一個清醒又富有領袖魅力的成員,這是無數好項目最致命的問題。 繼瓦崗寨項目以後,單雄信重金押注王世充。在李唐公司和洛陽王世充兩個項目上,優劣非常明顯。王世充雖已在洛陽稱帝,但是此人是個小人。相比之下,李唐的勢力正盛。 所以說,不是不顧兄弟之情,怕是情已散盡,更不願與小人為隊伍


妞妞追劇路


古話道:“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這句話的內涵是極其深刻的,當初四十六兄弟聚首瓦崗,到頭來,“忠義”二字似乎並未被所有人所踐行,以至於到頭來單雄信臨死之前,唯獨喝了程咬金的一碗酒,眾人之中唯有秦叔寶未來送行,程秦二人就是單雄信這輩子的“一個半朋友”。

瓦崗寨一別後,多數人為了自身利益不管不顧地投奔了李唐世家,單雄信因為家仇故而沒有隨同程咬金等人歸附秦王李世民。但在之後李唐同李密、王世充的戰鬥當中,因各為其主,單雄信便自然而然站到了程咬金等人的對立面。從各奔東西到最後的刀兵相向,程咬金、秦叔寶二人同單雄信一直都是惺惺相惜,互相顧全對方。但其餘瓦崗眾人卻因利慾薰心,不惜翻臉相向於單雄信。當李世民放下臉面懇求單雄信歸附李唐的時候,多數人便於此時醜惡的面目顯露了出來,紛紛附和李世民。

單雄信臨死之前,單雄信一一冷麵拒絕了別人的酒餞,當程咬金手端碗酒走到單雄信面前,語重心長地說了句“二哥,希望你來世還做英雄,除掉這群見利忘義的小人!”7單雄信聽後,覺得程咬金此話正巧戳中了他的心坎,於是便痛飲了這碗酒。


一幫人


投唐是大“義”,前途光明,兄弟們之間之能是情意,前者的“義”與後者的“意”不在一個層面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