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二月二——难忘的家史

那年二月二——难忘的家史

赵文成

爷爷病故于日本侵华时代的1944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这年爷爷才39岁。

小时候,无数次听奶奶讲述爷爷的故事,我虽然未见过爷爷,但从奶奶的故事里,爷爷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可见。

1944年春节前夕,被强迫给日本做三年劳工的爷爷,抱病回家。能够活着回来,就是万幸啦。 那年的腊月三十,爷爷拿起他最喜欢的铜箫,吹给家人听,伴着爷爷的箫声,全家人欢天喜地,过了这个年。

那年二月二——难忘的家史


当时全家老小三辈十几口人,有一半是租房住。太爷领着几个大人住在自家老房子,便于出工劳动;太奶带着一群孩子租房,住在离家三里外的南山沟的两间小平房。一家人分住两地,长达三年之久。

爷爷是家中老大,三年后重回家中,看到全家住的还是这般模样,深感责任重大:没房住,就谈不上有家。

这年春节刚过,爷爷和我太爷商议开春盖房。盖房需要支起房屋的大梁。当时自家有树林,那是爷爷早年就在三里外的河岸种下的树,如今已经长大成梁。但在日本人统治时代,中国人连吃一顿自己的大米,都被视为“犯法”行为, 何况伐树。经过谋划,爷爷决定在正月十五夜里,趁元宵节后村里寂静他人不备的时候,到自家树林伐树。 按照计划,他们半夜行动了。虽然明月当空,但总不如白天,大树伐倒后,和预定的方向出现偏差,就在大树倒下的一瞬间,爷爷躲闪不及被大树砸伤了一根手指头,顿时鲜血直流。爷爷用河边的淤泥捂住手指,淤泥都被染红了。在场的哥们吓得不知所措。爷爷急中生智,解下腰带,狠劲捆住胳膊,血,才渐渐被止住。

那年二月二——难忘的家史


回到家里,看到爷爷出了那么多血,奶奶都哭了。爷爷安慰奶奶说:一根手指头,换来一棵大树,值了!只可惜以后不能再吹箫了。奶奶安慰爷爷说:不吹箫就不吹箫,有命就好!

爷爷和奶奶,哪里能想到,一根手指头,最后竟然要命了!几天后,爷爷受伤的手,一直红肿不消,肿得像馒头,显然感染严重了!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全家人无计可施,眼睁睁地看着爷爷,病情在一天天在恶化。奶奶出门找人算命,算命先生告诉我奶奶,你家先生“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就能好。奶奶信以为真,期待着“二月二龙抬头”。可是,只过了五天,爷爷就撒手人寰。这一天,正是“二月二”。

那年二月二——难忘的家史


父亲在世时,也无数次给我讲过:这年二月二,一大早,他眼皮直跳,就像用锥子撅一样,冥冥之中,父亲预感家中出事了——后来有人说,这是父子连心。他跟老师请了假,从六十里外的县城师道学校往家跑。跑到半路的山坡,有人跑来向他报信,你爸升天了。父亲一听,撒野跑,边跑边哭,跑到家里,看到全家人哭天喊地!那是怎样暗无天日的日子!奶奶抱着跑回来的儿子大哭:算命先生给算,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能好……父亲紧紧抓住爷爷受伤的已经肿得像馒头一样的手,心如刀绞,却流不出一滴眼泪。有人说,这儿子心硬,怎么不哭,也不流泪?他们哪里知道,在几十里山路,父亲已经流干了泪水,跑回家,没有一滴眼泪了!

那年二月二——难忘的家史


难忘那年的正月!那年的元宵节,那年的二月二“龙抬头”!那是欲哭无泪的年代!

爷爷离世,全家倒了顶梁柱。年过六十的太爷就领着我们一家老小过日子了。两年后再盖房子,那棵大树已经烂了半截,最后盖起五间小房,成为我们家和二爷两家四十年的“家”!

奶奶在世时,无数次给我讲述这段难忘的家史。每次讲述,她都特别后悔地说,当年不该相信算命先生的话:二月二就好了!奶奶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就像鲁迅小说里的祥林嫂,讲述以后,总有一句:我真傻!

我印象最深是在爷爷离世后四十年的一九七四年二月初二,奶奶又和往年一样,给我们姐弟们讲述爷爷“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这是奶奶最后一次讲这个故事了。没想到,一个月后的三月初二,奶奶带着对爷爷四十年的思念,走了。

那年二月二——难忘的家史


二月二“龙抬头”?

在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的旧中国,劳苦大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哪有抬头之日?

奶奶,在你生命里的最后一个二月二,你还念念不忘给我们讲“龙抬头”,你的眼神里充满着怎样的期盼啊!

爷爷,你的生命定格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这些后辈:只有在民族独立的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劳苦大众,才能实现“龙抬头”!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中华民族这条巨龙,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狂风巨浪,都会昂首挺胸,勇往直前!

那年二月二——难忘的家史

大连瓦房店市幸福人生传统文化研究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