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留下的一份寂寞的遺產,他的後人傳唱了一輩子


蒲松齡留下的一份寂寞的遺產,他的後人傳唱了一輩子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舉入仕,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可惜後來一直是屢試不第,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回家。

蒲松齡留下的一份寂寞的遺產,他的後人傳唱了一輩子

蒲松齡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大約在四十歲時,他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創作《聊齋志異》。據說,蒲松齡曾為了蒐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蒐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之中。

蒲松齡留下的一份寂寞的遺產,他的後人傳唱了一輩子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裡記錄奇異的故事,“聊齋”是他的書齋名稱,“志”是指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

蒲松齡留下的一份寂寞的遺產,他的後人傳唱了一輩子

它們或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蒲松齡留下的一份寂寞的遺產,他的後人傳唱了一輩子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聊齋俚曲,主要的流傳地區是在山東省淄博市。聊齋俚曲是清初大文學家蒲松齡將自己創作的唱本配以當時流傳的俗曲時調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音樂文學體裁,因蒲松齡的齋名為“聊齋”,故稱“聊齋俚曲”。蒲氏家族及後人是其主要的傳承者。 

蒲松齡留下的一份寂寞的遺產,他的後人傳唱了一輩子

蒲章俊(蒲松齡第11世孫)

淄川是明清俗曲重要的流佈地區之一。蒲松齡坐館三十餘年的西鋪畢家是豪門貴族,一直就有編寫演唱俚曲的傳統,這給蒲松齡編寫俚曲故事準備了極好的社會氛圍和條件。蒲松齡集一生之閱歷,匯明清俗曲之精華,取諸宮調、南北曲的曲牌聯套成曲,於晚年完成了15部俚曲的創作。無論是在文學方面,還是在音樂方面,這些俚曲均具有極高的價值。聊齋俚曲曲目有《耍孩兒》、《玉娥郎》、《粉紅蓮》、《疊斷橋》等。

蒲松齡留下的一份寂寞的遺產,他的後人傳唱了一輩子

聊齋俚曲生動的反映了封建時代晚期的人民生活,為群眾所喜聞樂見,長期在當代社會中傳唱流傳,成為山東地區一種獨樹一幟的群眾性藝術形式。聊齋俚曲以獨特的魅力影響了其他姊妹藝術的發展,單以戲曲為例,根據俚曲故事改編劇本的就有五音戲、柳子戲、川劇、京劇、秦腔、河北梆子等等。

蒲松齡留下的一份寂寞的遺產,他的後人傳唱了一輩子

蒲章俊先生,山東淄博人,是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聊齋俚曲的代表性傳承人。他自幼跟隨祖輩學習聊齋俚曲並掌握其演唱技法,是家族聊齋俚曲的重要傳承人。他繼承祖輩的技藝特徵,演唱風格婉轉悠揚、準確細膩,感情真摯,唱法樸實,具有濃郁的地方韻味。他的演唱成功的表達了蒲松齡原著的內涵,現在他還組織擅長演唱俚曲的老人為電視臺及全國各地來訪的專家、學者提供鮮活資料,並參加社會活動,積極投入到聊齋俚曲的挖掘和傳承工作。

蒲松齡留下的一份寂寞的遺產,他的後人傳唱了一輩子

在此我們也希望通過“非遺美學”的傳播,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蒲章俊先生,他現在所傳承的聊齋俚曲就是在弘揚蒲松齡一生的文學成就。現存的聊齋俚曲手抄本15種(原著佚失),均已整理、出版。遺存較原始曲牌有五十餘支,1962年蒐集十餘首,近年又從古籍文獻中查尋、翻譯了三十多首,尚有部分失傳曲牌有待查找。現在傳承聊齋俚曲的蒲章俊先生年事已高,而俚曲的研究者也寥若晨星,很有必要加以搶救和保護,這也是今天成文的原因。

蒲松齡留下的一份寂寞的遺產,他的後人傳唱了一輩子

蒲松齡先生除《聊齋志異》外,還有大量的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總近兩百萬言。他的許多篇章不斷被改編為戲曲、電影、電視劇,其影響是深遠的,蒲松齡先生為中國、為世界創造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也是我們身為中國人的驕傲,這些流傳至今的聊齋俚曲值得我們去傳播和弘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