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背主求榮是“家常飯”,功利的一生終殃及子孫


吳三桂背主求榮是“家常飯”,功利的一生終殃及子孫

如果說吳三桂“棄李降清”是當時時局所迫,是屬下數萬將士的命運所繫,我們還可以表示理解。但是後來攻打南明最後一個政權——桂王永曆政權,擒殺桂王向清政權納投名狀,以此換取晉爵親王之資本,就是吳三桂背主求榮、人所不恥的有力佐證。歷史上的吳三桂就是這樣一個見風使舵,唯利是圖的小人嘴臉。

吳三桂背主求榮是“家常飯”,功利的一生終殃及子孫

吳三桂劇照

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本已經做出了賣主求榮的漢奸之事了,可是他還是打著“復仇”的旗幟,與明朝殘餘勢力保持著一定的聯繫。南京的福王政權在建立伊始,就遙封其為薊國公,還派專使帶著銀兩犒勞軍士。當然清廷對吳三桂還是外示優寵,內存疑忌的,只把他當做消滅李自成勢力的馬前卒,不敢委以重用。於是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間,吳三桂跟隨英親王阿濟格、八旗將領李國翰等率部從西北邊境打到西南邊陲,為清朝建立全國性的的政權立下了特殊的功績。

吳三桂背主求榮是“家常飯”,功利的一生終殃及子孫

康熙劇照

順治十六年,吳三桂攻下雲南,隨後又師出緬甸,滅掉南明的最後一個政權——桂王永曆政權。對於南明政權最後的象徵桂王,吳三桂在擒獲他以後,完全可以將其押解回北京,聽候當時順治皇帝的處置。可是吳三桂卻以路途遙遠、不易押送為由,直接將其斬殺了。吳三桂的這一行為無非是向順治皇帝再一次表忠心,用來換取更大的信任和利益。果然如其所願,順治皇帝讓其在雲南開藩設府,總管軍民事務,後來又晉爵親王身份。但他忽略的是,隨著全國的統一,他這個征戰沙場的宿將對於和平時期的清廷來說,就將不再有那麼大的價值了。

吳三桂背主求榮是“家常飯”,功利的一生終殃及子孫

平定三藩叛亂形勢

在肅清明朝殘餘勢力之後,“三藩”高額的軍費開支讓清廷不堪重負。當康熙決定撤銷三藩時,吳三桂分裂割據雲南的野心也就成為泡影。於是功利為先的吳三桂又打起了“反清復明”的旗號,再一次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在反叛之前,吳三桂還裝模作樣地率領部下祭掃桂王陵墓,跪在桂王墓前號啕痛哭,哭的幾乎都要昏厥過去了,藉此來煽動部下們反清復明的情緒。實不知他先斬後哭的矛盾之舉,是他唯利是圖嘴臉最真實的寫照。當然此等演技,如果要是生活在現在,那不拿回來一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都對不起這個獎項設置。

吳三桂背主求榮是“家常飯”,功利的一生終殃及子孫

朱國治劇照

吳三桂的出爾反爾被年輕有為的康熙皇帝看在眼裡,同時也被天下人看在眼裡。他斬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起兵謀反雖然一開始有眾多響應,但最終還是成為了孤家寡人。隨著戰事的節節敗退,康熙十七年三月,吳三桂終於撕下“復明”的面紗,上演了一出稱帝的醜劇。這是吳三桂功利一生的迴光返照,僅僅五個月後,就病死在自己所謂的國都衡州。又三年後,其孫吳世璠被迫自殺,由吳三桂反叛引起的內亂被徹底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