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怎麼解釋?

趙慶樹


本句古詩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我覺得此局的難點在於對“瑟瑟”的理解。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在這裡是指碧綠的樣子。

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面上,很形象。寫出了秋天夕陽獨特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閒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





小綿羊與大灰狼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暮江吟》。

這首寫景詩,唐代長慶二年,這年白居易由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經襄陽、漢口,到達杭州。此詩創作於赴杭,長江行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二黨爭鬥激烈,詩人受夠了諳盡了宮庭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輕鬆愉快的心情。途中所見,隨口吟成,格調清新,自然可喜。


全文“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意思是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上面滾動。詩人抓住了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不同的顏色,表現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絢爛景象。

“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這個“鋪”字也顯得委婉、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獨特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閒的感覺。

“半江瑟瑟半江紅”,“瑟瑟”,碧色珍寶,指碧綠色。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德雨50926495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句詩出自白居易到《暮江吟》。

全詩如下: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理解詩句,當放回整首詩歌中,作全局觀,否則理解會變成斷章取義。


詩歌理解,需要從意象入手。看白居易到這首詩,一二句寫景,其中意象有“殘陽”“江”,再看動詞和形容詞,分別是:“鋪”“一道”“半江”“瑟瑟”“紅”。



從意象看,殘陽,首先給人到感覺是淒涼到。夕陽在詩歌中作為感傷時間流逝,以及帶來蒼涼感,悲傷情感到象徵。再看後面,一道殘陽,用一道來形容殘陽,那確實也是殘陽來,說明夕陽即將落下去。再看半江瑟瑟,這裡的“瑟瑟”,結合後面寫九月,說明是秋天蕭瑟之感。而動詞“鋪”和形容詞“紅”都表現出來色彩感與畫面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殘陽落照水中,半江通紅,水面光影瀲灩,無疑是一幅《秋江殘陽圖》了。



如果不把這兩句詩放回整首詩中解讀,而是單獨看,這兩句詩,結合意象和意境,所表現到也就是很悲傷很悲涼到情感來。然而,並不是。從全文看,這是一首難得到寫殘陽而不悲傷,反而心情愉快的詩。


我們看後面兩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可憐”,可憐在古詩中有兩層含義,一是可憐到本義,而是可愛到意思。我們結合後面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說著露像珍珠一樣,月亮像是一把弓,可愛、好玩兒。所以很明顯,可憐在前面一句的意思絕不是本義,而是可愛到意思。


可愛的九月初三夜。既是對這個夜晚的讚美,那麼在這個夜晚看到的風景,也是美好到。作者的心情想必是很愉快的,很舒適的。那麼前面兩句所表達的情感也就不會是悲傷的。而是愉快的。



在不瞭解作者寫作背景到情況下,就只能這樣解讀來。如果有了解作者到寫作背景,會更容易解讀。事實上,白居易在寫這首詩歌時,是自願遠離朝廷後輕鬆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詩歌是一種情感表達方式,當然也跟作者到內心情緒相關的。



我是城南。


李知月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詩如下: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詩的大意是:

傍晚時的一道晚霞鋪入水中,江水一半呈碧綠色,一半呈紅色。可愛的九月初三的夜晚,白露似珍珠,彎月似弓。

詩意賞析:

  • “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夕陽發出的光,晚霞。一道晚霞鋪入水中,“鋪”字用的形象貼切,它寫出了夕陽西沉的程度,幾乎接近地平面,所以夕陽發出的光如一道紅色的布錦鋪在了水面上。此外,這句詩道出了時間:傍晚。

  • “半江瑟瑟半江紅”,“瑟瑟”:水的碧綠色;“紅”指晚霞的顏色。由於陽光的直射,江面只能有一部分被晚霞映射到,因此江水有一半依舊呈現出清澈的碧綠色,而被照到的部分則呈現出晚霞的紅色。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寫的是傍晚時分江面的景色。

  • “可憐九月初三夜”,“可憐”是可愛之意,可愛的九月初三的夜晚。“九月初三”點明瞭日期,也說明了當時正值秋季。那麼“九月初三夜”可愛的原因是什麼呢?最後一句給出了答案。

  • “露似真珠月似弓”,地上的白露似珍珠,天上的彎月似弓。“真珠”寫出了露珠的圓潤光滑,與珍珠不分伯仲。“弓”寫出了月亮的形狀,因為是九月初三,此時的月亮為新月,也就有了月似弓的描寫。露似珍珠月似弓,即是九月初三夜可愛的原因,表現了詩人白居易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文字的二三事


白居易生平

資料顯示,白居易生於772年,卒於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史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陽病逝,葬於香山。著有《白氏長慶集》,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是公元822(年長慶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寫的。當時朝廷政治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品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離開朝廷後頓感輕鬆愜意,於是寫下此詩。

原文及譯文

原文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

一道殘陽倒影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似顆顆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賞析

在白居易留存下來的作品中,單獨描寫景色的並不多。這首頗為人稱道的小詩,構思妙絕,用詞洗練,關鍵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並巧妙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欣賞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由於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自願遠離朝廷後輕鬆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至今仍然膾炙人口,美不勝收,不能不說是一首絕美的上乘之作。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理解,有謬誤之處在所難免,歡迎朋友們批評雅正,本人不勝感激。


戲品聊齋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冮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萬。怎麼解釋?夕陽鋪灑在江水中,映照得江面一半碧綠一半般紅。這是九月初三的夜晚,夜漫漫,可愛的美景,那草葉上的露水好似顆顆美麗的珍珠。而彎彎的月牙就像弓箭一祥。這就,白居易,詩,暮江吟!





芝麻161696524


這是白居易的七絕《暮江吟》裡的詩句。背景是一首寫景佳作。

翻譯:一道殘陽倒影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

瑟瑟:為碧綠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