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怎么解释?

赵庆树


本句古诗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我觉得此局的难点在于对“瑟瑟”的理解。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在这里是指碧绿的样子。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面上,很形象。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小绵羊与大灰狼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暮江吟》。

这首写景诗,唐代长庆二年,这年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到达杭州。此诗创作于赴杭,长江行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二党争斗激烈,诗人受够了谙尽了宫庭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愉快的心情。途中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


全文“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诗人抓住了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碧色珍宝,指碧绿色。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德雨50926495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句诗出自白居易到《暮江吟》。

全诗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理解诗句,当放回整首诗歌中,作全局观,否则理解会变成断章取义。


诗歌理解,需要从意象入手。看白居易到这首诗,一二句写景,其中意象有“残阳”“江”,再看动词和形容词,分别是:“铺”“一道”“半江”“瑟瑟”“红”。



从意象看,残阳,首先给人到感觉是凄凉到。夕阳在诗歌中作为感伤时间流逝,以及带来苍凉感,悲伤情感到象征。再看后面,一道残阳,用一道来形容残阳,那确实也是残阳来,说明夕阳即将落下去。再看半江瑟瑟,这里的“瑟瑟”,结合后面写九月,说明是秋天萧瑟之感。而动词“铺”和形容词“红”都表现出来色彩感与画面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落照水中,半江通红,水面光影潋滟,无疑是一幅《秋江残阳图》了。



如果不把这两句诗放回整首诗中解读,而是单独看,这两句诗,结合意象和意境,所表现到也就是很悲伤很悲凉到情感来。然而,并不是。从全文看,这是一首难得到写残阳而不悲伤,反而心情愉快的诗。


我们看后面两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可怜”,可怜在古诗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可怜到本义,而是可爱到意思。我们结合后面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说着露像珍珠一样,月亮像是一把弓,可爱、好玩儿。所以很明显,可怜在前面一句的意思绝不是本义,而是可爱到意思。


可爱的九月初三夜。既是对这个夜晚的赞美,那么在这个夜晚看到的风景,也是美好到。作者的心情想必是很愉快的,很舒适的。那么前面两句所表达的情感也就不会是悲伤的。而是愉快的。



在不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到情况下,就只能这样解读来。如果有了解作者到写作背景,会更容易解读。事实上,白居易在写这首诗歌时,是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诗歌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当然也跟作者到内心情绪相关的。



我是城南。


李知月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诗如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的大意是:

傍晚时的一道晚霞铺入水中,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白露似珍珠,弯月似弓。

诗意赏析:

  •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夕阳发出的光,晚霞。一道晚霞铺入水中,“铺”字用的形象贴切,它写出了夕阳西沉的程度,几乎接近地平面,所以夕阳发出的光如一道红色的布锦铺在了水面上。此外,这句诗道出了时间:傍晚。

  • “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水的碧绿色;“红”指晚霞的颜色。由于阳光的直射,江面只能有一部分被晚霞映射到,因此江水有一半依旧呈现出清澈的碧绿色,而被照到的部分则呈现出晚霞的红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的是傍晚时分江面的景色。

  • “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是可爱之意,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九月初三”点明了日期,也说明了当时正值秋季。那么“九月初三夜”可爱的原因是什么呢?最后一句给出了答案。

  • “露似真珠月似弓”,地上的白露似珍珠,天上的弯月似弓。“真珠”写出了露珠的圆润光滑,与珍珠不分伯仲。“弓”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因为是九月初三,此时的月亮为新月,也就有了月似弓的描写。露似珍珠月似弓,即是九月初三夜可爱的原因,表现了诗人白居易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文字的二三事


白居易生平

资料显示,白居易生于772年,卒于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史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病逝,葬于香山。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

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赏析

在白居易留存下来的作品中,单独描写景色的并不多。这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构思妙绝,用词洗练,关键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并巧妙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欣赏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美不胜收,不能不说是一首绝美的上乘之作。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有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朋友们批评雅正,本人不胜感激。


戏品聊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冮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万。怎么解释?夕阳铺洒在江水中,映照得江面一半碧绿一半般红。这是九月初三的夜晚,夜漫漫,可爱的美景,那草叶上的露水好似颗颗美丽的珍珠。而弯弯的月牙就像弓箭一祥。这就,白居易,诗,暮江吟!





芝麻161696524


这是白居易的七绝《暮江吟》里的诗句。背景是一首写景佳作。

翻译: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瑟瑟:为碧绿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