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打到歐洲以後是什麼原因使他沒有繼續打下去?

車貸房貸信用貸辦理信用卡


其實主要是因為成吉思汗的主要核心戰略不在歐洲,要不然他和他的子孫們是非常有可能打下整個歐洲的。

在說到這裡面的細節之前,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成吉思汗的擴張史。

成吉思汗活著時的戰績

成吉思汗出生於大漠北邊的草原,也就是我們現如今所說的外蒙古。

在他成年後,他憑藉著雄才偉略的能力統一了蒙古各部、打造出了多支完全聽從自己命令的強悍騎兵部隊。

這些騎兵部隊,正是他賴以征服世界的王牌。

在成吉思汗的時代裡,蒙古騎兵們先是打到了現如今的新疆,滅掉了以往紮根在這裡的那些小國。




然後他們又打到了中亞,滅掉了盤踞在那一大片土地中的西遼。

打完西遼之後,因為盤踞在現如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附近的花剌子模得罪了他們,所以他們就再度往西出兵,打到了更西方向的中亞地區。

滅掉花喇子模後,蒙古騎兵們兵鋒一轉,又出兵打到了現如今的烏克蘭地區。

而那時候他們雖然在烏克蘭獲得了勝利,但是由於他們的士兵實在太過於稀少、無法維持對當地的統治、其他地方又極缺兵力,因此在打完烏克蘭之後,他們很快就把軍隊撤了回來。


撤兵回來後,成吉思汗就把主要目標放到了西夏國,帶領著騎兵部隊滅掉了西夏。

只不過還沒等他繼續滅掉我們北方的金朝,他就死在了行路之中。

從上面所介紹的種種,大家應該可以初步瞭解了成吉思汗的擴張範圍,在他活著的時候,他的侵略範圍其實大多數侷限於亞洲,根本還達不到蒙古帝國後來所謂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規模。

當然,並不是說成吉思汗沒有打到歐洲,按照現如今的區域劃分來說,成吉思汗確實打到了歐洲,只不過他打到的地方是現如今處於歐洲邊緣、一直頗受歐洲排擠的烏克蘭。


成吉思汗子孫後代們進攻歐洲、非洲失敗的原因

後來,是在成吉思汗的兒子、孫子們多次展開西征後,蒙古帝國的騎兵才有機會觸及到了歐洲的核心地帶。

在這些過程中,他們在歐洲方位打到最為深入的地方是歐洲的多瑙河流域,也就是現如今的奧地利維也納附近。

在打到這個地方後,他們之所以沒有再選擇繼續侵略下去,主要是當時的蒙古大汗窩闊臺死了,他們要回去爭權奪利,所以在錯過了時機以及後續力量分散的情況下,他們就失去了再往西進攻的力量。


從此之後的許多年,他們都沒有再往西踏足過多少步。

除了歐洲之外,原本蒙古騎兵也是有機會打到非洲的,那時候他們的部隊已經打到了僅與非洲相隔著一個海峽的巴勒斯坦。

只不過在這裡,他們遭遇到了埃及馬木留克王朝的阻擊。

這馬木留克王朝的統治區域包括了現如今非洲的埃及和現如今亞洲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區,他們為了防止蒙古騎兵往他們核心的埃及地帶擴張,就在巴勒斯坦與蒙古騎兵爆發了戰爭。


按照蒙古騎兵的戰鬥力來說,他們本來是非常有可能打敗馬木留克的,但是在最關鍵的時候,他們遭遇到了和那些攻打歐洲者一樣的尷尬狀況,當時,蒙古的新任大汗蒙哥死了。

在蒙哥死後,這支部隊的主將同樣沒有逃過權力爭奪的怪圈,直接就率領著部隊中的主力撤回了蒙古,想去參與到那混亂的權力爭奪中。

而在離開的時候,雖然他們並沒有全部撤走軍隊,但是他們所留下的部隊人數非常稀少,根本就不是馬木留克的對手,沒多久,他們留下的部隊就被馬木留克從人間抹除去。

也正是因為這次失敗以及後續蒙古帝國的大裂變,蒙古人往後再沒有機會向非洲擴張,失去了進兵非洲的機會。


孤客生


成吉思汗是因為向花剌子模復仇,才發動第一次西征的。

花剌子模當時位於亞洲和歐洲之間,成吉思汗在滅掉花剌子模的同時,也把兵鋒指向了歐洲。不過很快他就停止了向歐洲發動繼續的進攻的步伐。

(成吉思汗畫像)

成吉思汗當時在進攻歐洲的時候,並沒有遇到任何阻礙,那麼,他為什麼會停止征伐的腳步呢?

有人可能會說,因為成吉思汗當時進攻的重心不是歐洲,因此,他沒有向歐洲發動繼續進攻。

這個話,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前面說了,成吉思汗發動第一次西征的目的,是向花剌子模復仇。花剌子模當時是位於亞洲和歐洲之間的強盛一時的大國,不過在成吉思汗大軍的攻擊下,顯得有些不堪一擊,成吉思汗很快就把花剌子模的全境給拿下來了。

雖說已經拿下了花剌子模全境,但是,成吉思汗並沒有完成任務,因為花剌子模的國王摩訶末雖然被成吉思汗打死了,但是他的兒子札蘭丁卻逃跑了。而且又在哥疾寧等地,糾集了十多萬軍隊,捲土重來,要報復成吉思汗,實行復國。

這樣一來,成吉思汗不得不繼續和札蘭丁作戰。成吉思汗在和札蘭丁作戰的時候,打得異常艱苦,他最喜愛的孫子因此戰死沙場。但就算這樣,依然沒能把札蘭丁徹底消滅,札蘭丁在整個呼羅珊地區神出鬼沒,最終又向印度方向逃跑。後來,當他只剩下一個人的時候,他竟然縱馬跳進印度河裡。而奇怪的是,他並沒有淹死在印度河,戰馬帶著他,渡過印度河,到印度境裡去了。

(花剌子模之戰)

本來成吉思汗準備也渡過印度河,進攻印度的。不過當時包括耶律楚材在內的許多人,都勸說他不要再繼續打下去了。同時蒙古兵出外打了六年之久,都有些思念家鄉,無心再戰。另外他又遇到了一頭“神獸”,那“神獸”發出一種“汝主早回”的勸告聲,讓成吉思汗以為神靈不允許他繼續打下去了,所以撤軍回國。

從這裡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當時的重心,確實不是在歐洲,而是隨著花剌子模王子札蘭丁的腳步,一直往印度方向打去了。

不過,雖然說成吉思汗實際上進攻的方向是往印度而去了,但是,並不表明他就放棄了向印度的進攻。因為當時有一支蒙古軍隊,一直在往歐洲方向打。這一支蒙古軍隊,就是他大兒子朮赤的部隊。

成吉思汗大兒子往歐洲方向發動進攻,是不是成吉思汗安排的呢?不是的。

不是的,為什麼他的大兒子卻往歐洲方向而去呢?

這事就要說到成吉思汗在發動第一次西征之前了。

(朮赤)

當成吉思汗帶領大軍,準備攻打花剌子模的時候,為了以防不測,他決定確立自己的繼承人,於是把兒子們召集起來,開會討論。當時最有希望繼承汗位的,應該就是成吉思汗的大兒子朮赤。但是,由於成吉思汗二兒子察合臺不服,因此在會上和朮赤打罵了起來。他說朮赤並非成吉思汗親兒子,是野種,沒有權利繼承汗位。

察合臺之所以不惜拉下臉皮這樣說話,無非是因為只要朮赤不當繼承人,按排序來說,就應該輪到他當繼承人了。

不過,最終成吉思汗既沒有立朮赤為繼承人,也沒有立察合臺為繼承人,而是立了第三子窩闊臺為繼承人。而且,成吉思汗並沒有懲罰胡說八道的察合臺。這在朮赤看來,成吉思汗自己肯定也懷疑他朮赤並非親生。雖然成吉思汗嘴上沒有這樣說,但是他的心中一定會這樣想。

這讓朮赤很傷心,因此,在前往攻打花剌子模的時候,他和成吉思汗就有些離心離德。攻打的路線,也並不太願意按照成吉思汗的指揮來。成吉思汗要往呼羅珊方向打,要進攻印度,朮赤卻偏偏要進攻歐洲。

成吉思汗似乎也發現了朮赤不太聽自己招呼。不過,他自己也覺得有些虧欠朮赤,因而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還最先把花剌子模靠近歐洲的一大片土地,分給朮赤,讓他在那裡建立自己的王國。

(察合臺)

朮赤在那裡建立了王國以後,便更加起勁地往歐洲打,因為打下來的,都是他自己的,他當然很賣力了。

不過,後來成吉思汗返回蒙古後,決定拿下西夏。在興兵攻打西夏的時候,也向朮赤徵兵。然而,朮赤卻並不願意率軍前來支持成吉思汗,就以自己有“足疾”為由,拒絕了。加上察合臺等人又在一旁讒陷,因此成吉思汗很生氣,一度想先把西夏放在一邊,率軍攻打朮赤。

這種情況下,朮赤自然不好意思再攻打歐洲了,同時他也得準備軍隊,防止成吉思汗真的打過來。又過了沒多久,朮赤自己又病死了。成吉思汗這才打消了打他兒子的想法,繼續打西夏。

經過這一番波折,歐洲因此得以倖免於難。蒙古人進攻歐洲的步伐,又往後推遲了十一年,直到第二次西征時,蒙古人就把矛頭完全指向歐洲了。

(參考資料:《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個話題有誤,其實成吉思汗只是個起步,真正打到歐洲是他的孫子拔都,拔都是在成吉思汗兒子窩闊臺汗在位時主持的西征歐洲活動,他之所以派拔都去,原因是拔都本來就是朮赤家在歐洲邊緣的領主,派他去目的就是繼而幫朮赤家族擴大領土,二來彰顯蒙古帝國勢力在歐洲的存在,因為在早前蒙古已經和歐洲有過接觸,瞭解歐洲諸國實力不容小視,所以他們將目的對準歐洲是情有可原的。


如果要說蒙古與歐洲的接觸那應歸功於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時,其國王摩訶末逃遁,於是就有哲別和速不臺的一趟大規模的遠征,這次遠征可動作可真不小,雖然只有兩萬人,但是讓整個西方為之震撼,西征軍所到之處,各國恐慌的望風而歸。摩訶末國王其實遠遠逃離他們,藏在裡海死角一個叫額別思寬的島上。哲別的一路大軍也在加緊速度可就是追不上比兔子還快的摩訶末隊伍,他們沒有擒住花剌子模國王,反而把他的母親徒兒罕給逮著,在尼沙布兒一路西進,打聽,最後連影都追不著。


蒙古大軍這時已經到哈馬丹,大軍乘勢洗劫了波斯以南地區城鎮,當聞摩訶末病死於裡海,哲別不用追了,可在返回半路聽到成吉思汗詔御,務必發揮優勢,乘勝敲打一下週圍各國以彰顯蒙古對花剌子模的勝利,進而降服未臣服西方諸國,尤其是欽察,這個隱匿蔑兒乞人的罪魁禍首,從欽察草原限期三年北路回蒙古高原。可正當哲別大軍從阿哲兒拜臺大不里士一路北上進入格魯吉亞,阿蘭。

於1222年越過高加索山進入歐洲平原,大敵來了,正當蒙古軍急於平定欽察時,斡羅斯諸國來湊熱鬧,他們早先是基輔羅斯諸侯國,由於與欽察部建立聯姻關係,而且關係密切,欽察原先和阿蘭人,阿速人,奇爾科斯人等原東歐地區遊牧民族阻擊蒙古軍,可失效了,原因是蒙古拆散了他們的聯盟。欽察後來不得不歸屬於新的主人就是位於以南朮赤(成吉思汗長子)領地,可不久反叛與俄羅斯諸國建立起了聯盟痛擊蒙古西征軍,後來在迦勒迦河,羅斯諸國和欽察十萬與蒙古對決 最終不敵敗下陣,以至於後來蒙古一直追擊到克里米亞地區。



這也就有後來蒙古對歐洲實力的真正擔憂,原來這些人的兵力和城堡那麼的無堅不摧,而且日後定對朮赤家在欽察構成威脅。成吉思汗當時也許是不清楚那塊地方的重要性,他那時將主要精力對準花剌子模殘餘,西征而歸後,又將主要威脅對準西夏,金國。而等速不臺從俄羅斯草原經過哈薩克平原回師時,成吉思汗也許在和西夏作戰,他也於不久病逝於六盤山。




而真正的對準歐洲是其三子窩闊臺,窩闊臺是元太宗,於1235年決定攻宋之際,又一面西征歐洲,東西兩路齊發,對於歐洲,窩闊臺更看重抽出各家族長子統兵西征,還徵調各諸王一下兵力,湊足了十五萬,其中把主要有名望的老將速不臺請上,因為他參加過第一次西征,對那裡地形,工事和戰法所瞭解,除了他還有他侄兒們輩中最出色的一些,包括拔都,貴由,蒙哥,拜達兒等。可見窩闊臺對歐洲有多重視,把它等同於和南宋一樣對待,卻後來沒有想到那些歐洲騎士還是差得太遠,當蒙古敗於大宋之際,在西方歐洲卻戰事大捷,第一次西征擊敗了數倍歐洲步騎兵後,第二次西征也同樣,將鐵蹄推得更遠,一直推到多瑙河流域最遠到威尼斯附近的亞得亞速海沿岸的薩格勒布。

可有人問了,向上題所說為什麼到成吉思汗之後沒有繼續打下去,首先有一點糾正,應當是窩闊臺之後,

其一就是大汗病故,全軍返師這是主要原因,第二次西征就此戛然而止。

其二就是蒙古與歐洲關係緩和,進而走向聯合一起對付西亞國家。

其三無力西征,原因是與統治一方的朮赤汗國,沒有太多兵力,撐死才四萬,再打那只是小仗而已,起不了氣候。

其四就是與欽察汗國為鄰的歐洲小國部分成了它的藩屬,關係密切,已經滿足了,無需征討。

其五就是向上面所說蒙古一二次西征兵力充盈,也抱有一定目的,但是後來目的基本完成了,所以也就不和歐洲較勁了。

其六就是蒙古帝國本身的變化,矛盾四起,家族矛盾佔首位,導致帝國分裂,這也正是無力西征的主要原因。


龍文說史


成吉思汗一輩子都在征戰殺伐中度過,多次對外發動戰爭。他在滅掉西夏國和金國之後,並沒有停下步伐,開始統一治理國家;而是繼續出兵亞洲各國。

先後征服了中亞和西亞等境內的許多國家,隨後一直朝歐洲進攻,一度打到多瑙河。可以說蒙古的鐵騎踏遍了幾乎整個亞洲和大半個歐洲,並且都被他征服。

13世紀初,在成吉思汗的統治下,蒙古部族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先後攻滅了草原上的多個部落。成吉思汗在中都(今北京)附近停留期間,花剌子模沙(國王) 阿拉烏定·摩訶末(穆罕默德)派遣以巴哈·阿丁·吉剌為首的使節晉見成吉思汗,其目的是為了瞭解蒙古征服金國後的真實情況。成吉思汗盛情款待了使團成員,並表示:朕為東方的統治者,沙就成為西方的統治者吧。我們雙方保持和平友好的關係,要讓商人自由通行。

1216年,成吉思汗派使者和商隊回訪花剌子模國(居今黑海東、威海西,錫爾河南)。1218年,成吉思汗滅掉西遼,蒙古帝國開始與中亞國家花剌子模接壤。花剌子模人以經商著稱於世。蒙古帝國興起後,大批花剌子模商人來到蒙古,通過與蒙古人的貿易,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1218年春,花剌子模沙在布哈拉接見了蒙古使者,同意成吉思汗的提議,雙方締結了和平通商協定。1218年成吉思汗根據蒙古和花剌子模兩國達成的通商協議,派出由450人組成的大商隊,用500峰駱駝馱著金、銀、絲綢、駝毛織品、海狸皮、貂皮等貴重商品,帶著成吉思汗給花剌子模沙的信前往花剌子模。成吉思汗在信中寫道:“吾人應使常行的和荒廢的道路平安開放,因之商人們可以安全地和無約束地來往”。

商隊行至錫爾河上游的訛答剌城後,因守將亦納勒出黑(號海兒汗)貪財,將商隊扣留,並派人報摩訶末說,商隊中有成吉思汗的密探。摩訶末在沒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情況下,便下令處決商隊成員,並沒收其全部財物。亦納勒出黑遵照摩訶末的命令,殺害蒙古商隊成員,其中只有一人從牢裡逃出,得以倖免,向成吉思汗報告了商隊被害經過。

成吉思汗發誓要為死者報仇。但他還是希望雙方能夠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於是,派以巴合剌為首的3名使者前往花剌子模索取肇事者。使者向摩訶末國王轉達了成吉思汗的原話:君前與我約,保不虐待此國任何商人。今遽違約,枉為一國之主。若訛答剌虐殺商人之事,果非君命,則請以守將付我,聽我懲罰,否則即備戰。摩訶末對此置若罔聞,不僅殺害了巴合剌,而且將兩名副使的鬍子剃光趕回。這些不足取的作法是產生事端,引起惡感及仇報、猛襲的原因,使和平安寧遭到破壞。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親自率領其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和大將速不臺、者別,會集畏兀兒、哈刺魯、阿力麻裡等部兵馬攻打花刺子模。蒙古軍隊在額爾齊思河流域分進合擊,察合臺與窩闊臺率兵圍攻花刺子模商城訛答刺城,朮赤進攻氈的城,成吉思汗和拖雷統帥大軍直逼其都城布哈拉。公元1220年春,蒙古軍隊攻佔不花剌,又攻陷了花刺子模新都撒馬爾罕,訛答刺與氈的城也相繼被攻陷。此後,成吉思汗命朮赤、察合臺與窩闊臺共同圍攻烏爾根奇,命大將者別和速不臺越過阿姆河追擊西逃的花刺子模國王摩訶末,打敗俄羅斯和欽察突厥,繞道里海北岸回軍。摩訶末後來在裡海一個小島上病死,其子札闌丁在呼羅珊組織抵抗。

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渡過阿姆河,佔領塔裡寒城,派拖雷進攻呼羅珊,相繼攻陷你沙不兒、也裡城,回師塔裡寒城與成吉思汗會師。察合臺與窩闊臺攻陷烏爾根奇後,也到塔裡寒城會師。成吉思汗親統諸路大軍追擊札闌丁,在印度河擊敗其餘眾,札闌丁隻身逃跑,花刺子模滅亡。蒙古軍隊越過高加索進入頓河流域,出兵歐洲。公元1223年在迦勒迦河決戰,大敗突厥與俄羅斯聯軍,俄羅斯諸王公幾乎全部被殺。

1223年冬,哲別和速不臺率軍東返,但是在班師回國途中成吉思汗四大名將之一為成吉思汗立下汗馬功勞的哲別不幸病故於鹹海西里境內。速不臺大將率蒙古軍到原乃蠻部境內主力軍會合。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結束。

這次長達6年之久的西征,蒙古軍的足跡南踏印度,西至伊拉克、阿塞拜疆、黑海北岸,北達斡羅斯的基輔。使前所未有的災難落到了被征服的國家的人民群眾身上,他們大肆屠殺被征服地區的人民,並破壞城市和建築,毀滅了該地區的文明和生產力,阻礙了被征服地區的發展和進步,這種毀滅性的災難是無法想象的。

蒙古大軍的西征改變了當時的世界格局,戰後為了加強對征服地區的管理,成吉思汗將西征途中攻陷的地區分封給其三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這些封地後來成為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

成吉思汗為什麼不繼續西征?原因有三個:第一,隨成吉思汗西征的忽蘭夫人思鄉心切;第二,花剌子模人不斷襲擊蒙古軍,致使蒙古軍不得安寧;第三,國內戰事緊張。其中第三個是主要原因。成吉思汗西征後,留下大將木華黎經略中原。蒙古軍很快佔領了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但是,成吉思汗十八年(1223年)三月,木華黎病死在軍中,原來山東的一支農民起義軍——紅襖軍轉而反蒙,西夏國見蒙古大軍西征遠去,也與金國和好,共同對付蒙古軍,致使蒙古軍腹背受敵。基於這種情況,成吉思汗果斷地下達了班師的命令。

關於成吉思汗西征的原因,表面上看是成吉思汗為了給自己的商隊和使者報仇,實際上,這只是原因之一。從成吉思汗的個人品質和風格來看,他是一個從不滿足的人,在統一蒙古之後,他的理想是向南統一整個中國,然後向西開闢更廣闊的疆域,為他的子孫後代積累更多的財富。因此,商隊慘案,正好為成吉思汗西征找了個藉口,使他出師有名,將自己的統治延伸到歐亞大陸,這才是他西征的真正原因。


翊翊浩浩尉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是實力的極限 基本就是這樣了。

蒙古西征的極限,可以通過在埃及馬木留克奴隸騎兵的戰敗,最好的看出來。

這就是阿音札魯特戰役。

阿音札魯特戰役是埃及馬木留克王朝,同西征的蒙古大軍在1260年,於巴勒斯坦發生的一場大戰。

此戰中,蒙古軍隊大敗,無力繼續西征,沒有染指非洲的埃及,就此停步。

在此戰之前,蒙古騎兵軍團在中亞、中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當時中東阿拉伯人都被蒙古人的兇悍殘暴,嚇破了膽。

有一個故事。有個喝醉的蒙古騎兵衝入巴格達附近的一個村子。

村裡的四五十個阿拉伯老百姓,頓時嚇得魂飛魄散。

蒙古騎兵讓他們全部走到村口,一個個跪下來,等待被砍頭。

阿拉伯村民不敢反抗,只得照做。

砍頭的時候,喝醉的蒙古騎兵發現自己的馬刀還在村子另一頭的馬上,身上只有一把割肉的小刀。

於是,蒙古騎兵又命令阿拉伯人跪著不許動,誰動就先殺誰,然後大搖大擺的走入村子去取刀。

四五十個阿拉伯村民,面對1個沒有武器的蒙古騎兵,不但沒有抵抗,連逃跑的勇氣都沒有。

他們沒有一個人敢逃走,都跪在地上等著蒙古騎兵回來,將他們的腦袋一個個砍下。

這不是阿拉伯村民沒用,而是被蒙古騎兵一系列輝煌的戰績和殘忍的屠城嚇到了極點。

然而阿音札魯特戰役中,蒙古騎兵是完敗。

主要的原因是,蒙古軍隊實力的減弱。

眾所周知,蒙古騎兵總數只有20萬,西征的軍隊不超過10萬,還要分為多個方向。

實際上,這一路也就是伊爾汗國的兵力並不多,只有幾萬人,其中蒙古人約是二分之一。

當時中東人口雖不多,也絕非區區幾萬人能夠控制的。

同時,蒙古的內亂也幫助馬木留克。

1259年7月27日蒙哥大汗的去世,導致負責西征的旭烈兀率領蒙古軍主力回師爭奪汗位,只留下大將怯的不花駐守敘利亞,繼續進攻。旭烈兀本人是3年後才回來。

而怯的不花手上兵力不多,能夠攻打埃及的只有2萬人。

這2萬人中至少一半不是蒙古人,是一路上抓來的軍人,什麼民族都有。

這些蒙古騎兵的裝備也很普通,真正精銳已經被帶走了。

相反,馬木留克則是人數眾多,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騎兵部隊。

此戰怯的不花帶著所有機動部隊西進,也只有1萬多人,其中蒙古人只有5000人(一說8000)。除了蒙古人以外,其餘民族的部隊並不可靠,有的甚至把蒙古人當做仇敵。

而馬木留克的精銳部隊就有2萬人,還有不少協同作戰部隊。

雙方激戰開始,蒙古人就發現了問題。

作為職業僱傭軍的馬木留克,訓練嚴格,裝備精良。

在蒙古人最擅長的騎射上,馬木留克並不明顯佔下風,反而因為數量優勢逐步佔據上風。

至於近距離衝擊肉搏,並非蒙古人常用的戰術,因為有可能自己損失巨大。

然而,馬木留克的裝備很好,有世界少見的重騎兵,近距離格鬥有著強悍的戰鬥力。

同時,雙方的戰馬相比,馬木留克的阿拉伯馬速度更快,力量更足,而且非常適應巴勒斯坦沙漠的炎熱氣候。

相反,蒙古人的蒙古馬其他方面略差還可以接受,卻難以適應沙漠的炎熱,行動遲緩,有的甚至脫水而死。

總之,此戰中馬木留克各方面都是佔據上風的。

更重要的是,蒙古主將怯的不花還有嚴重輕敵思想。

也許是之前百戰百勝,怯的不花根本沒有想到有可能戰敗。

在蒙古騎兵已經明顯佔劣勢的情況下,怯的不花本應該率部及時撤退,等待增援以後再回來報復。

然而,怯的不花卻不能接受失敗,竟然親自率領一部分親兵衝入敵陣,試圖挽回敗局。

結果怯的不花本人被射殺,親兵幾乎死傷殆盡。

蒙古大軍失去主帥以後,陷入崩潰中,潰逃回敘利亞,進而又放棄敘利亞逃走。

自然,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場戰役的輸贏不算什麼。

然而,由於內部的問題,旭烈兀根本無法再次進攻。他同都是蒙古人的金帳汗國出現激烈的衝突,被迫將主力拉到高加索地區作戰,沒有精力去顧及馬木留克王朝。

其實,後來旭烈兀也有過一次對馬木留克王朝的進攻,還是趁著該王朝內部混亂的時候。

但大家知道這次出兵有多少人?

蒙古軍隊只有6000人,其中蒙古人只有1500人。

這點兵力想要推翻非洲最強大的埃及,簡直是白日做夢。

看到這個戰例,大家明白 蒙古人打到歐洲以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打下去了吧。

沒有這個實力了!


薩沙


這個原因嘛......很簡單,因為成吉思汗還沒打到歐洲就駕崩了。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後成立大蒙古國,之後開始東征西討,建立了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蒙古貴族除了向東南方向的金、西夏、大理、南宋、緬甸用兵外,還向西進行了三次大規模西征。

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親自指揮,攻滅了花剌子模國,佔領了裡海以東的廣大地區,大致就是現在的新疆,塔吉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這些地方。

第二次西征是由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作為總指揮,蒙古各部分別派出各家的長子領兵出戰,因此此次西征也叫“長子西征”,佔領了俄羅斯大草原和匈牙利等地,兵鋒直指維也納。

第三次西征是由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指揮,他也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弟弟。當時蒙哥把蒙古最強大的一支軍隊交給忽必烈用來攻打南宋,將第二強大的一支軍隊交給旭烈兀統領用來西征。這支由十五萬蒙古騎兵,兩萬北方漢人軍隊以及其他被征服民族的三萬軍隊組成的二十萬大軍,在旭烈兀指揮下攻佔伊朗,攻陷巴格達滅亡了阿拉伯帝國,焚燬敘利亞大馬士革。歷史上也把蒙古這次西征稱為“旭烈兀西征”

從上面就可以看出來,蒙古帝國只有第二次西征是打到了歐洲。

第二次西征沒打下去的原因是因為該死的選舉制度

第二次西征之所以沒有繼續打下去的原因是蒙古大汗窩闊臺因為酗酒駕崩,得知消息的蒙古各部紛紛掉轉馬頭東返蒙古,為的是參加和林大會選舉新的大汗。因此,躲在維也納城裡瑟瑟發抖的歐洲人看著十幾裡外的蒙古鐵騎漸漸遠去,長舒一口氣,躲過一劫。


成吉思汗曾經考慮過蒙古帝國未來接班人的問題。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即希望自己死後四個兒子能夠相親相愛,蒙古各部不再分裂。於是,他按照蒙古幼子守家的傳統,分給大兒子朮赤,二兒子察合臺,三兒子窩闊臺各五萬騎兵,幼子拖雷二十萬最精銳的蒙古騎兵,任命拖雷為監國,蒙古大汗死後,召開蒙古各部參加和林大會,在大會上選出新的大汗。----評:蒙古的皿煮可比西方優秀多了而且早的多。噗嗤噗嗤。

蒙古第二次西征時,打得歐洲軍隊人仰馬翻,可以不誇張的說,當時的歐洲軍隊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與蒙古騎兵相比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選手,與其說是戰爭,不如說是屠殺。

比如有一戰,十萬歐洲軍隊出擊數萬蒙古騎兵,大戰三天後,蒙古騎兵損失輕微,而歐洲聯軍僅僅有兩千人逃了回去。

當時的歐洲已經被蒙古騎兵嚇破了膽,這個心理陰影直到七百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未能散去。然而正當蒙古各路騎兵準備向歐洲腹地進軍時,傳來了窩闊臺的死訊。各部軍馬依照成吉思汗定下來的規矩東返老家,去選舉他們的最高領導人。而那個時候最近的一支蒙古騎兵距離維也納僅僅十幾裡地。

在東返途中,作為這次西征的總司令拔都留了下來。他心裡很清楚就算回去開會,他也不會被推舉為蒙古大汗。因為他爹朮赤不是成吉思汗的親兒子。蒙古各部的王爺是不會選一個非成吉思汗血統的人當他們的大汗的。

於是,拔都和他的十幾個兄弟留在了歐洲,建立了金帳汗國。大致包含匈牙利,部分波蘭,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及西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地區的一部分。

蒙古對歐洲之後再未打下去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骨子裡就帶有的分裂、內訌。

說白了就是喜歡窩裡鬥。

回到蒙古高原老家後,各部推舉窩闊臺的兒子貴由當新一任的大汗。短命的貴由當大汗的幾年時間裡,除了繼續向南打擊金和南宋外,還沒來得及發起新一輪的西征就去找他爺爺了。

貴由死後,蒙哥被推舉為大汗。蒙古大汗的寶座由窩闊臺系轉到了拖雷系。作為拖雷的長子,在蒙古第二次西征時蒙古表現勇猛,兩軍陣前曾經陣斬歐洲軍隊的大將。

蒙哥繼大汗位後,手筆更大,採取了兩面出擊。戰爭中一般都是力求避免兩線作戰,而蒙哥東西兩面出擊,說明那時候的蒙古騎兵實力實在是冠絕全球,獨孤求敗。

由於在推選蒙古大汗時,察合臺系、窩闊臺系的諸王投了反對票,於是蒙哥開始下手了。這也就是蒙古帝國分裂的開端。

成吉思汗把原西遼的地界封給了窩闊臺,花剌子模的地界封給了察合臺。蒙哥採用漢朝削番的方法,將窩闊臺汗國拆開分別封給了窩闊臺系的各位王爺。於是,窩闊臺汗國實力大減。

蒙哥非常討厭某教,所以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目標選擇了阿拉伯帝國。然而,正當旭烈兀節節勝利,攻陷大馬士革準備攻打某教最後的藏身之所埃及馬木留克王朝時,卻傳來了蒙哥率軍迂迴四川,攻打重慶的釣魚城時陣亡的消息。於是,同第二次西征一樣,旭烈兀在大馬士革留下三萬騎兵,自己率領大軍東返去支持自己的另一個哥哥忽必烈爭奪大汗位。

留守大馬士革的蒙古大將怯敵不花因信心爆棚,獨自率軍進攻埃及,馬木留克蘇丹只得背水一戰,眼看即將崩潰時,馬木留克蘇丹親自上陣斬殺了兩個蒙古騎兵,一時間穩住了陣腳,軍心大振,四十萬大軍終於打敗了三萬蒙古騎兵。某教逃過覆滅的一劫。

由於在蒙哥死後,留在蒙古的各部推選了拖雷幼子阿里不哥為大汗,但是手握重兵的忽必烈不服,於是,雙方爆發了爭奪汗位的戰爭。這進一步造成了蒙古帝國的撕裂。

忽必烈在漢地經濟的支持下最終打敗自己的小弟弟阿里不哥奪得蒙古大汗位。於是他下令把第三次西征佔領的土地封給了旭烈兀。這就是伊爾汗國。大致包含今天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等地。

由於窩闊臺汗國諸王在這次大汗之爭中站錯了隊,於是忽必烈趁著窩闊臺汗國內亂,與金帳汗國和察合臺汗國一起將窩闊臺汗國瓜分了。

察合臺汗國這次也站錯了隊,忽必烈就把河中地區(今屬烏茲別克斯坦)轉封給支持自己的金帳汗國。

由於蒙古各部裂痕加深且征服的地域太過廣大,雖然各汗國依然尊元帝國為正朔,但是元帝國已經不能對各汗國實施有效控制。

之後,察合臺的孫子攻打金帳汗國,重新奪回了河中地區。再之後分裂為以河中撒馬爾罕為中心的西察合臺汗國和在以新疆為中心的東察合臺汗國。

伊爾汗國建立後,旭烈兀本打算再次攻打埃及馬木留克,但是這時候金帳汗國拔都的繼任者開始信奉某教,支持馬木留克。同時雙方對高加索地區也開始了爭奪,於是伊爾汗國和金帳汗國大打出手,也沒精力去收拾埃及。某教第二次逃過一劫。

由於拔都分封了大片土地給自己的兄弟們,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各自的後代們早沒了親情。在欺壓攻打其他歐洲地區的同時,更大的精力放在了相互間的攻伐上,同時還不忘與伊爾汗國和察合臺汗國打仗。金帳汗國最終分裂為十三個汗國,白帳汗國繼承了金帳汗國的衣缽(類似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衣缽)。最後,備受蒙古貴族奴役的斯拉夫各公國逐步團結在莫斯科公國下,先是獲得獨立,繼而與奧斯曼帝國和克里米亞汗國聯合攻打白帳汗國,隨著克里米亞汗國攻入白帳汗國首都,白帳汗國滅亡。而莫斯科公國經數百年擴張,將大部分金帳汗國的土地都征服了,造成了鹹魚翻身。

天下無敵的蒙古騎兵

蒙古帝國經三次西征後,之所以沒有再繼續向四方征討,不是因為他們實力不夠,也不是因為他們遇到了多麼強大的敵人的抵抗,完全是因為他們內部之間相互爭鬥,從而斷絕了蒙古騎兵征服全世界的可能。


我淡如菊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一位傳奇人物,一生戎馬,統一蒙古滅金國西夏等國可以說成吉思汗的英雄事蹟已經可以千古留名了,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他的子孫又不斷開疆擴土,並且打敗了無數強敵,名震歐亞及世界,穩定時期版圖可以達到4400萬平方米,可以說蒙古帝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一個帝國。

蒙古帝國雖為成吉思汗建立,但是他沒打到歐洲,因為他在征戰蒙古的路上去逝了,可以說打到歐洲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子孫,雖然成吉思汗發動了兩次西征,但是他並沒有進攻歐洲,在他去逝後繼承汗位的是窩闊臺,他成為蒙古國大汗後,派出朮赤西征,朮赤進攻俄羅斯,攻下莫斯科,緊接著分兵挺近歐洲,1241年,擊敗波蘭和日耳曼軍隊,蒙古軍隊在拔都帶領下進軍匈牙利,打敗了匈牙利並且進入威尼斯,威震歐洲,要不是蒙哥大汗死於釣魚城下,旭烈兀退回蒙古國,可以說歐洲各國撿回一條命,從此,蒙古在無發動西征。

為什麼蒙古打到歐洲後沒有在繼續打下去原因

第一,成吉思汗對自己的子孫安排的是分封制,因此,幾大汗國的大汗擁有很大的權利,但是,他們需要承認元朝是他們的宗主國,因此雖然蒙古帝國有幾大汗國,但是真正去攻打歐洲的僅為蒙古一部分,在說歐洲離他們故土太遠,因此,打到多瑙河已經是極限了,因此,他們就沒有在擴張的必要了。

第二,就是實力所限,因為,戰爭是消耗品,雖然,蒙古打下了東歐等一些國家,但是,真正沒有獲得很大的利益,反而在戰爭中一直在消耗,還有,征服的地方和蒙古的文明有所相差,因此,蒙古就算征服了地方也無法獲得更好的資源,但是,並沒有碰到真正的強國,所以說,一切都還不好說。

第三,就是因為蒙哥大汗去世後,蒙古國內部都在忙著爭搶大汗,可以說雖然蒙古鐵騎威震天下,但是,他們的指揮官無心指揮官無心指揮也是個原因還有就是蒙古的一個致命弱點,蒙古是遊牧民族他們戰爭的主要目的是搶掠,因此,他們管理低下,佔領一個地方就要留人防守,會導致戰鬥力下降,因此,所以在西征的途中很多時候就是搶一下就走。

蒙古西征攻打歐洲雖然建立了四大汗國,也加大了中西方之間的交流,但是他對於西征經過的這些國家帶來了嚴重影響,不過加大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並將中國先進的技術帶到了歐洲,從而觸發了歐亞文明的進程,有著很大的影響。


莫地方


歷史上的成吉思汗都沒有打到歐洲,也就談不上繼續打下去。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問:蒙古大軍都挺進到歐洲的多瑙河流域,為什麼不繼續攻打歐洲?

之所以無法繼續征戰下去,原因在於蒙古崛起並對外擴張的力量消失了。

首先是擴張的動力。元朝建立後,四大汗國,特別是金帳汗國和伊利汗國,他們對外擴張的動力消失了。一個政權的擴張永遠秉承的是國家的意志。而國家的意志則是全體國民求生存和發展意志的集合。

當四大汗國尚未取得獨立地位,必須聽取蒙元政權中央領導的時候。蒙古大軍對外擴張是秉承著中華文明實現了時代階段邁進後國家需要統一併對外擴張版圖的意志。當四大汗國取得獨立地位後,這個意志便消失了。

四大汗國之間,與元朝之間,在內部反而相互攻伐。從元朝統一後,仍然發動大軍進行海外擴張,而四大汗國擴張的步伐停止。這就說明,四大汗國取得獨立地位後,也就無法獲得中華文明賦予的國家意志。元朝秉承著這個意志在擴張,四大汗國失去了這個意志也就停止了擴張的步伐。

其次是擴張的根基。蒙古大軍之所以能攻滅花剌子模並順利統治花剌子模,很重要的一點便是花剌子模整個疆域原本就是漢唐故土,絕大部分的民眾都是從蒙古草原遷徙而來,中華文明在這裡有根基。憑藉這點根基,突厥人、回紇人等原來的草原部族加入了蒙古大軍,併成為蒙古大軍對外擴張的主要力量。

由此,蒙古大軍才能攻佔東歐以及黑衣大食。在以東歐以及黑衣大食為根基建立起金帳汗國以及伊爾汗國時,蒙古大軍只能在當地進行統治,而無法依賴當地的力量再次挺進。蒙古大軍維持在東歐以及黑衣大食統治的基礎是從中亞帶來的原來草原上突厥人、回紇人、韃靼人等。蒙古大軍無法再次挺進歐洲或者非洲進行擴張,就是根基的喪失。

再次是擴張的能力。蒙元在派出西征大軍的同時,其主要的兵力仍在國內進行統一戰爭。蒙元政權一直強調自身作為中夏帝統的繼承者,對外國,甚至是南宋都是自稱中國。為了表明這種正統性,蒙元政權把其歷史上溯到了漢唐,唐遼金元,朝代更替,元是金的政治繼承者。

蒙元統一中國後,受到了燕薊地區與江南地區兩大文明中心的牽制,對外擴張的動力還在,能力卻消失了。為了維護統一,蒙元完成了京杭大運河和黃河改道工程,以強化燕薊地區文明中心的力量,加強文明中心對各個地區的統御能力。

因為這一點,雖然四大汗國承認了元朝的宗主權,但是元朝卻依然沒有能力掌控四大汗國。在無法掌控的同時,四大汗國也無法獲得元朝的供血。元朝對外擴張的能力消失,也意味著四大汗國對外擴張能力的喪失。如果元朝能連續不斷地派出大軍,或者大量的中原民眾湧入中亞,那麼四大汗國才有繼續擴張的能力。

最後是擴張的收益。元朝向東南亞擴張,金帳汗國向歐洲中部擴張,伊爾汗國向非洲擴張,很少遭遇軍事上的戰敗,畢竟帶著文明的壓制。戰敗的原因是沒有收益,在取得軍事勝利後無法獲得當地的資源壯大自身的力量,反而因為戰爭消耗了自身的力量,氣候不適造成的疾病流行是戰損的主要原因。當地的生活方式,經濟生產方式的不同,貧瘠讓蒙古大軍無法得到戰利品,也無法通過開發地理環境獲得資源補給。

為此,元朝、金帳汗國、伊爾汗國對外擴張在取得軍事勝利後不得不撤出當地。

如果從文明的角度來說,中華文明在蒙元時代,其輻射能力決定了蒙元政權的疆域。東歐是東正教文明,黑衣大食是伊斯蘭教文明,這也是兩個強大的文明,中華文明即便率先邁入大陸擴張時代海外擴張階段,有著文明的壓制力,也無法同化他們。

這一點,從近代西歐文明的擴張可以看出來,西歐文明對東正教文明、伊斯蘭教文明、印度教文明、儒家文明都有強大的壓制力,而對於非洲、美洲、澳洲這些文明落後的地區就是徹底地同化了。

全文五千餘字,發在了頭條號上。要看詳細解說的朋友可以關注查看。


放棄的回憶


成吉思汗打到歐洲以後是什麼原因使他沒有繼續打下去?恩,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問的是蒙古打到歐洲以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打下去更合適些。

因為蒙古西征有三次,成吉思汗主導的只是第一次即對花剌子模的征服,第二次是由他的兒子窩闊臺繼承蒙古大汗後發動的對伏爾加河以西歐洲諸國的征服戰爭,而第三次則是忽必烈的哥哥蒙哥汗派出的旭烈兀征服中東地區的戰爭。

所以想要了解蒙古打到歐洲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打下去,應該從第二次蒙古西征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又涉及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四個方面的因素,接下來就由我今古為大家好好解釋一番。

政治

元太宗(窩闊臺)8年-14年,蒙古15萬西征軍在拔都和速不臺的指揮下,先後消滅了伏爾加河流域的不裡阿耳、欽察部、斡羅斯、基輔公國、加力奇公國,並挺進歐洲腹地重創波蘭即匈牙利。

得勝的蒙古西征軍正準備挺進歐洲腹地多瑙河流域,但窩闊臺死訊的突然到來,影響了西征軍統帥拔都繼續歐洲戰事的決心,為了瞭解汗位爭奪情況,他選擇返回伏爾加河流域,使歐洲戰場在政治層面陷入停頓。

經濟

蒙古西征軍雖然在征服伏爾加河流域的戰爭中,憑藉著各國的互相猜疑和不信任,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輕鬆的征服了這一區域並獲得了充分的補給。

但是在挺進歐洲腹地與波蘭和匈牙利的交戰過程中,由於之前蒙古大軍在東歐經常採用的屠城手段,使得之後在中歐攻取一地城池卻無法得到補給的狀況,例如在攻陷匈牙利古都格蘭城時,該城法、德等歐洲商人知曉城破必然被屠城的情況下,將所有財帛及物資都予以焚燬,留給了蒙古人一座無法得到補給及財富的空城。

越是趨近於歐洲腹地,這種情況就越明顯,歐洲人無意間採取的焦土戰略抑制了蒙古人屢試不爽的以戰養戰戰略。

軍事

由於這場歐洲征服戰前後用去了六年時間,在波蘭和匈牙利的戰爭中西征軍更是遭到了一定的損失方才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這也造成了,此時的西征軍原先蒙古兵佔主力的情況已經逐漸轉變為東歐僕從軍佔主力,在之後遭遇奧地利與波西米亞兩公國的強力反擊下,最終被迫退出中歐戰場。

蒙古軍隊無法發揮真正的實力,使戰場雙方頓時陷入僵局,而這種情況對於客場作戰的蒙古軍隊而言極為不利。

文化

由於先前征服的伏爾加河流域諸邦國都是東正教國家,對西歐國家而言算是外人,所以並未引起他們的同仇敵愾。

但是當蒙古大軍殺向波蘭及匈牙利地區的時候,西歐各國就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畢竟這兩個國家是歐洲天主教世界的東部屏障。

面對曾在東歐大肆屠城的蒙古人,背靠整個西方世界的波蘭和匈牙利貴族們非常聰明的選擇了寧可戰鬥到底也不隨意投降的決定。

這使得蒙古在中歐的征服作戰愈發的艱難。

結語

總的來說,蒙古西征軍在當時已經打到了多瑙河流域。當時由於在政治方面窩闊臺的突然離世,使得蒙古統治集團關注的重點轉移到了對蒙古汗位繼承問題上,同時由於多年的征戰損失了大量蒙古精銳,降低了西征軍的戰力,又因為歐洲國家採用的焦土戰略以及被充分發動起來的歐洲聯軍將西征軍繼續西進的可能給隔絕了,所以蒙古西征軍抵達歐洲多瑙河流域的戰績已經是他們在那個年代所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征服戰爭了。正是這些原因使得蒙古無法繼續打下去。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


今古言堂


首先我想說明的是成吉思汗並沒有把戰火燒到歐洲,成吉思汗在世時西征攻打歐洲的是哲別、速不臺;成吉思汗去世後西征攻打歐洲的是其子窩闊臺和其孫子蒙哥。

成吉思汗當初發動西征的理由主要是花刺子模殺害了蒙古汗國的商人,成吉思汗派使者交涉,花刺子模的國王又殺害了使者。不過,成吉思汗在殲滅西夏和金國之後就想對花刺子模動手,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上面的只是藉口。

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後,哲別、速不臺繼續西進,抵克里米亞半島;成吉思汗追擊摩訶末之子札蘭丁至申河(印度河)。從這裡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本人沒有繼續西進,而是南下,所以成吉思汗沒有到達歐洲。

既然題主提出這個問題,那就視同提問窩闊臺和蒙哥為什麼繼續打下去吧。

窩闊臺時代西征歷史上稱之為第二次西征,也叫長子西征,1235年開始,這次西征主要是進攻欽察和斡羅思(俄羅斯)。這次拔都大軍渡過多瑙河,攻陷格蘭城(布達佩斯附近)。至於為何退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窩闊臺去世

窩闊臺沒有立下遺囑就去世了,王位由誰繼承?窩闊臺的老婆脫列哥想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貴由,貴由必須回國;而拔都和貴由關係不好,如果貴由回國繼承王位,那拔都將無處可去,所以拔都也返回,在欽察建立了自己的汗國,後被稱作欽察汗國。這個是長子西征軍團返回的主要原因。


2、補給困難

一方面二次西征戰線太長,前面打仗,後面那些被征服的地區不斷組織反抗,切斷西征軍團的補給線;另一方面一路向北,氣溫愈來愈低,西征軍團的不適應寒冷氣候。

3、抵抗越來越多,士兵厭戰

蒙古軍團一路征戰,遇到的抵抗越來越多,加上士兵離家日久,天天在提心吊膽中度過,逐漸出現厭戰情緒。


歡迎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