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透過婚姻,看到女主理想愛情的幻滅下,人性的執著

太宰治是日本私小說的天才作家,他寫的私小說大都以自我告白的形式出現,充滿了純粹而敏銳的感受性。

《蟋蟀》是他的私小說其中一部。講述的內容是:女主人公“我”是一富商之女,天性向往找到一個不一樣的伴侶。當家人幫她選擇門當戶對的公子哥,她不要,覺得如果他們真的如介紹人所說的那麼好,那麼自然有好女孩要。而她要嫁的,是這個世界上,除了她,就沒有誰肯嫁給他。在她看來,丈夫的畫只有自己懂,那麼丈夫的貧窮也永遠存在,他會要在她的照顧下生活,他永遠需要她。但丈夫一夜成名之後卻什麼都變了,她所認識的丈夫變成了她從前討厭的人,最終她不得不提出分手。

從這部小說中,我們看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看到了一個人在成名前和成名後的變化,看到了主人公“我”內心理想愛情的幻滅。

透過女主的婚姻,作者要表達的不只是女主理想愛的幻滅,更是太宰治本人道德觀的一種體現,他以另外一種方式同女主人公重合,表明自己的心聲。下面,我們就從愛的理想,立身成名,人性的執著三個方面來對本文進行解讀。


《蟋蟀》:透過婚姻,看到女主理想愛情的幻滅下,人性的執著


1

愛的理想:主人公“我”理想愛情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重合

女主人公“我”是一個東京富商之女,父親開了一個公司,從小衣食無憂,有自己的想法,她想嫁給這樣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我,就沒有誰肯嫁給他。

從這一點來說,她的這個理想愛情,本身就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試想,什麼樣的人才會符合呢?

女主人公的丈夫是一個從瀨戶跑到東京尋找發展機會的貧窮的畫家,遭父母親戚嫌棄,喜歡喝酒,沉默寡言,畫作從未在展覽會上展出過,笨嘴笨舌而又脾氣暴躁。

看上去不匹配的兩個人,卻走到了一起。原因一個是在於“我”欣賞他的畫作,覺得只有自己一個人能夠讀懂他的畫。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父母的反對。心理學上有個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就是說男女戀愛時,父母干涉阻擾,並不能阻止他們,反而讓他們彼此相愛更深。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人都有自主的需要,都渴望能獨立自主,不願受人控制。一旦有人想要替自己作選擇,或者把這種選擇強加於自己時,就會產生一種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選擇的事物,而更加喜歡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對於別人反對的東西,越有吸引力。

在小說中,女主有自己的理想愛情,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她,沒有誰肯嫁給他。那些上門來提親的門當戶對的人,條件好,自然有很多人想要嫁給他,故而是與她的理想愛情相悖的。其次,因為貧窮,女主出生在富商之家,對於她來說,貧窮不是貶義詞,反而是褒義詞,因為貧窮讓很多女孩看不到他的才華和優點,自然也就不會想要嫁給他了。而她對他的欣賞和懂得,也就是成為了唯一。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比如別人告訴我們,這個人不能信,我們卻偏偏要去信;還有就是當兩個人戀愛時,一旦自己認定了對方,父母無論怎麼說都沒有用,反而會促使我們認定自己的想法,堅持到底。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內心都有一種逆反心理,別人越是反對的東西,自己心理卻越認同,而只有當自己撞得頭破血流時,才會回頭,而這本身就是每個人成熟所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故而,在最開始,當女主第一眼看到對方畫作,就欣賞對方,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此刻女主“我”就已經把自己內心的理想的愛情投射到了他的身上,把他看做了自己的理想愛情的歸宿。

這段婚姻就如“我”所想的一樣,理想世界和現實世界重合,兩個人的小日子過得非常幸福。甚至讓“我”覺得,越是沒有錢的時候,飯菜就越是美味,越是幸福。

這種理想主義的婚姻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婚姻是自己的,我們不必在別人的眼光中生活和選擇。要明確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理想伴侶,而這種理想伴侶的選擇,需要時間,更需要一種緣分,有時候不能只看表面,更需要透過表面看實質,才會真正的認清一個人,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的另一半。

《蟋蟀》:透過婚姻,看到女主理想愛情的幻滅下,人性的執著


2

立身成名:丈夫的變化,理想愛情世界的幻滅

每個人在每天都會發生變化,女主的丈夫在畫畫成名之後,同以前相比,他變了很多。

第一個變化是行為的變化。在未成名前丈夫不注重個人的裝扮,原來蟲牙很多,笑起來像個老頭子,女主還勸他去看牙醫,他卻說等牙齒都掉光了,就去鑲個假牙好啦。

而成名後,會定期看牙醫。甚至趁工作的時候閒溜出去,換上一兩顆金牙回來。

在拜訪名家岡井老師的時候,人前作揖打躬,轉身就說對方壞話。

第二個變化是語言的變化。在未成名前丈夫沉默寡言,笨嘴笨舌,從不搬弄他人是非,一幅唯我獨尊的態度,一幅漠不關心的樣子;成名後語言粗俗,開始說起一些無聊的事來。

第三個變化是對金錢的態度。在未成名前,但馬先生給錢,他都裝作不知情的樣子。而在成名後,一旦有錢進來,他會把錢分成兩份,一份五張大錢幣放自己的錢包裡面,而一張大錢幣摺疊成四折放女主的錢包裡。其他的都存進郵局或者銀行。

第四個變化是思想的變化。在未成名前沉默寡言,故而女主一直認為她什麼都心知肚明,只因覺得一切都很無聊,所以才保持緘默。成名後他口若懸河,卻是照搬別人的畫論和套用我的愚見。

縱觀丈夫的前後變化,在世人看來,也許沒有什麼。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換個牙齒,打扮打扮一番,還真的不算什麼,哪怕是搬到大房子,小氣不借錢給窮朋友,人前點頭哈腰,人後講人壞話,看上去都很正常。但其追根究底,他為什麼在一夜成名之後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我想,這應該不是一下子就變了的,而是一開始我們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上的東西,而其內在的真實都被隱藏了

心理學家薩提亞曾提過一個冰山理論,就是說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都在冰山下面,而外在的語言行為不過是冰山上的表現而已。

《蟋蟀》中的丈夫,呈現給女主的是他沉默寡言,笨嘴笨舌,不愛裝扮,社交,只喜歡隨性地畫畫,喝點小酒等等。這是冰山之上,不但是女主,也是其他人所看到的他。

而在冰山下面,則是因為貧窮而長期被壓抑的另一個內在他。成名是一個導火索,讓他所有壓抑的內在都找到了突破口,讓他另一個自我呈現出來。

如果說成名前他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只有把自己的所有精神投入到畫畫中,把什麼都交給妻子去管理。表面上看來,他是一個孤傲的孤獨的痴迷畫畫的人,他生活的重心,除了畫畫就是妻子;

成名後的他,就不同了,他說的話,有人聽;做的事,有人捧;掙的錢也不是單單養家餬口,已經有了剩餘。而這樣的他,成了大家眼中的紅人,所有人都同他交往,就包括女主的父母家人,也因為他的成名,而把他的畫掛到了書齋,並且還來家中看望。那麼,在大家的追捧下,他內在的另一個他開始逐漸的浮出水面,出現在大眾面前。才有了女主所看到的變化。他生活的重心也不再是女主和畫畫,還有了其他和交際。

丈夫的飛黃騰達,放在任何其他女人身上,應該感到高興。但就是這樣人人眼中的好丈夫,卻讓女主感到羞愧,落寞,只因為,這樣的丈夫,離她的理想愛情越來越遠。最終導致了女主理想愛情的幻滅,不得不提出分手。

記得看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裡面挪拉在丈夫海爾茂生病的時候,為了籌錢不惜偽造父親簽字向柯洛克斯泰借錢。事後,她一直保守這個秘密,悄悄幫人抄寫文件來還債。

海爾茂後來出任銀行經理,決定辭退職員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為保住職位以假簽名之事要挾娜拉並給海爾茂寫信揭發娜拉冒名借債。海爾茂大發雷霆,斥責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

而當柯洛克斯泰寫信退回了借據。海爾茂又換了一副面孔,重又拾起往日的恩愛。

通過借錢這個事件,海爾茂在水面下的另一個虛偽的他浮出水面,讓娜拉看透他的虛偽的靈魂和她在家中的地位,於是,挪拉選擇離開。

無論是挪拉還是“我”,在最開始時候,她們都以為找到了理想的愛情,幸福的婚姻。可是透過婚姻,她們看清了丈夫的內在,虛偽冷漠而自私,這使得她們愛情幻滅,而這種愛情幻滅的原因一個是時代環境所致,另一方面是女主自我意識的覺醒。覺醒後的她們,不願意與他們為伍,所以想要掙脫這個看似幸福的牢籠。她們的反抗,看似微弱,卻也表達了她們內在的心聲。


《蟋蟀》:透過婚姻,看到女主理想愛情的幻滅下,人性的執著


3

結束語:看似幸福婚姻下,人性的執著

《蟋蟀》的結尾寫道:聽見有隻蟋蟀在我背後拼命地叫著。雖然是在地板下叫著,但位置就在我背部的正下方,所以,彷彿蟋蟀是在我的脊椎裡叫著似的。我想把這小小的、幽幽的聲音存放進我的脊椎裡,一生不忘地活下去。

在世人看來,女主有點小題大做,這麼好的有才華的又成名的丈夫,卻要提出分手。誰還沒有缺點呢。但有時候就是這樣,有些缺點是可以容忍的,而有些缺點是無法容忍的。而女主丈夫的缺點是讓女主“我”無法容忍的。

看清了丈夫的內在實質,讓女主感到無比的羞愧,落寞。理想中的他,孤傲,不隨波逐流,被世人所“拋棄”;而一旦成名,他同其他人一個樣,甚至更俗。而這樣的人,是女主內心不能接納的。故而文章開頭和結尾都提出了分手,通過多次的強調,表明了女主的決心。

作者太宰治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他是家庭中的第6個兒子,他的父親是一個多額納的貴族議員,母親體弱多病。他從小一直都是由叔母和保姆帶大。

他渴望父母的愛,卻一直都無法得到。這讓他生活在孤寂的世界裡,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人,更能看清楚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看清楚那種因為利益關係而產生的冷漠、虛偽和庸俗。

在《人間失格》中他就提到了父親的演講,男傭人及其他人都表面上祝賀父親演講取得了成功,而在背後卻說著完全相反的話。人與人之間互相欺騙,卻又彼此相安無事,好像都沒有察覺到彼此在欺騙一樣。

而這種欺騙,和人與人之間虛偽的關係,正是作者要批判的,同時要拒絕的。在《蟋蟀》中,看似是女主的執著,不願意再同一個虛偽、庸俗、自私的人生活下去,而其實質也是作者的心聲,堅決的抵制這種偽善、鄙俗的社會。同時也是作者在提醒自己,不要沉浸在其中,要時時刻刻保持自己的清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