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瞬間!戰“疫”後方的溫暖與堅守

疫情當下,

愛與希望,

傳播得比病毒更快。

在八閩大地,有這樣一群人,或是挺身而出為前線醫護人員解憂助力,或是在社區幫隔離人員“跑腿”買菜、為居民測量體溫排查登記……他們職業不同、年齡各殊、口音各異,卻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志願者。

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疫情發生以來,全省200餘家社工機構、1700餘名社工發揮紮根社區、熟悉社區的優勢,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志願服務覆蓋400餘個城鄉社區,開通了150餘條心理諮詢和援助熱線,帶動了6.5萬名各類志願者開展社區服務,成為戰“疫”中一股暖流。

3月5日是第57個“學雷鋒紀念日”。

讓我們用鏡頭定格這些志願者的身影,

記錄他們在抗擊疫情中的堅守與奉獻。

鏡頭一

“醫二代”,用溫柔和耐心把守門診大廳

“您好,請配合測量體溫。請問你哪裡不舒服、要去看哪個科的醫生?”近段時間,就醫者一踏進省立醫院金山醫院門診大廳,就會有一位高挑的小夥子迎上前來。他帶著外科帽子、口罩,綠色隔離衣外的“紅馬甲”格外鮮豔,口罩背後,一雙長眼睛笑眯眯。

這是一位“90後”“醫二代”,他叫彭連李,是一名預檢分診志願者。“爸媽都在防控一線,我一開始只是呆在家裡,通過微信朋友圈向海外同學和朋友傳遞疫情信息、幫助物資捐贈的聯繫。”他說。

彭連李在省立醫院金山醫院門診大廳為患者測體溫

定格瞬間!戰“疫”後方的溫暖與堅守

每天上午8點準時上崗,一站就是4個小時,期間一般不喝水,高峰時期一上午要對100多位就醫者預檢分診,彭連李沒說過一聲累,反而對一位市民充滿感激。“有一天上午,進來一位阿姨,她不是要來看病,走到我面前掏出糖果要給我吃。”彭連李說,“不只是我,阿姨在門診大廳走了一圈,遇見每一位醫護人員,都要給糖果,還一直說‘你們辛苦了’。”他說,“大家這樣認可我們的工作,我們再累都值得。”

鏡頭二

愛心社工,社區防線的“專業雷鋒”

“張姐,早上好!今天的菜給您送來了!”3日一大早,晉江的社區志願者黃芳就來到隔離群眾家敲門。

“太感謝了,你們真是活雷鋒!”

“不客氣。麻煩您和家人再配合量一下體溫,最近有沒有不舒服?”

“暫時感覺都挺好,就是小孩一天到晚只會玩手機,愁死我了。”

“我下次過來給您帶幾本兒童繪本,您陪孩子講講故事,既可以培養孩子閱讀興趣,也有助於培養親子感情。”

“真是太謝謝你了!”

黃芳在電話裡為居民進行心理疏導

定格瞬間!戰“疫”後方的溫暖與堅守

作為奔走在社區防控一線的志願者,黃芳還有個身份,是晉江市啟航社工服務中心的負責人。“雖然不能身赴前線,但守護社區、關愛鄰里,我們也可以盡一份力。”黃芳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她帶領社工團隊主動請纓,協助社區做好防控工作。

鏡頭三

高校大學生防疫志願服務,給力!

▶福州大學

“非常感謝能有這樣一個活動,很感激你們對我家孩子的輔導,因為有了你們,我在這裡工作很安心,謝謝!”

這是護師林峰從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發來的一張“小紙條”,感謝的對象是福州大學兩位學生,一位叫陳雨虹,一位叫劉露露。

陳雨虹在為一位支援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醫生孩子線上幫教。

定格瞬間!戰“疫”後方的溫暖與堅守

1月27日,林峰作為我省首批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隊隊員出征武漢,家中讀小學六年級的女兒,成了他的最放不下的牽掛。

可沒想到,10天后,女兒一下子有了兩位老師!每週日、週一、週四,老師們分工合作,對女兒進行語文和英語在線輔導。這下,林峰放心了。

▶廈門大學

校團委聯合數學學院團委,組建起一隻由60名青年黨員、團員先鋒為骨幹的數學輔導青年志願者隊,向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的子女開展“戰疫無憂”雲輔導數學學科的線上輔導活動,提供包括數學功課答疑、預習幫助等服務內容,為一線醫護人員解決後顧之憂。

▶福建師範大學

定格瞬間!戰“疫”後方的溫暖與堅守

師大“小葵”心理志願者為諮詢者提供專業、細緻的服務

作為在福建省高校中率先開通心理支持熱線的福建師範大學“小葵”心理支持突擊隊,由25名心理諮詢專家和研究生組成,其中黨員17名,佔68%。突擊隊開通熱線13696837363,成員們每天8:00-22:00為全國需要心理支持的民眾提供義務心理疏導服務。

鏡頭四

讓市民安心提好“菜籃子”

曙光救援中心志願者服務大隊(以下簡稱“曙光救援隊”)是最早響應團省委防疫應急志願服務號召的一支隊伍,到目前為止,曙光救援隊已參與防疫應急助力民生志願服務共15天,出動363人次,服務時長共計40838個小時,在防疫志願服務戰線上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曙光救援隊在超市協助分揀、包裝蒜頭

定格瞬間!戰“疫”後方的溫暖與堅守

“國家有難,作為國家的一份子,我們必須義不容辭地為我們的國家貢獻力量。”大隊長餘建明如是說道。

儘管連續不間斷的服務讓他看起來有些疲憊,但是他依然堅定著信念:“我們不後悔參加這次困難重重的志願者活動,我們更看重的是因為我們的參與而讓廣大市民有果蔬買,能吃飽。”。

鏡頭五

口罩緊缺?我們來幫忙!

寧德東僑團工委通過寧德共青團微信公眾號推文、H5等發佈招募志願者信息,招募青年志願者火速支援防疫工作,在信息發佈期間共接到社會各界6000餘次電話報名。2月1日以來,共招募50名青年志願者分班次前往一線生產基地協助企業生產、包裝醫用口罩,緩解了口罩生產企業人力不足的現狀。

定格瞬間!戰“疫”後方的溫暖與堅守

青年志願者完成口罩包裝

“作為一名志願者,能夠參與到口罩生產工作中,我感覺到很驕傲和自豪,雖然每天要連續工作8個小時,很辛苦,但是我想到,市民們出行可以戴上我親手製作的口罩作為防護,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寧德市青年志願者協會志願者王永椿說到。

鏡頭六

廈醫人的戰“疫”日記

定格瞬間!戰“疫”後方的溫暖與堅守

廈醫青年志願者全身心投入抗“疫”一線志願服務中

戰“疫”日記:

第一個關鍵詞是“口罩”。2月4日,120急救中心服務隊志願者缺少N95口罩,這一消息牽動著全體廈醫人的心。看到消息後,藥學系鮑紅娟老師多方籌措,最終委託廈門醫學院2013級中藥學專業畢業生陳娟娟同學從藥店購得48個KN95口罩,全部捐給志願服務隊。

第二個關鍵詞是“擔當”。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2月4日,翔安金門灣大酒店成為廈門市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集中觀察點。教務處張建雄老師和信息中心鄭亦菲老師下午5點入駐酒店,開展志願服務。

這兩位老師為什麼要選擇來這裡?藉由酒店工作人員疑問,張建雄老師和鄭亦菲老師講述了廈醫志願服務隊的初衷,並介紹了醫學觀察點的工作流程和防護保障情況。

第三個關鍵詞是——“堅守”。作為第一批報名的志願服務隊員,吳寶捷老師已經在崗位上堅守了9天,每天早出晚歸處理各種繁雜事務,加班更是家常便飯。口腔系的魏劍龍老師,也是較早報名上崗的志願者,他既要處理衛健委的事務,還要承擔系部秘書的工作,十分辛苦。

鏡頭七

捐助的不僅是物資,還有我們的愛

“大家務必清點清楚,這批物資我們爭取明天一早發武漢!”1月31日凌晨3點,在泉州晉江市西園街道街頭,一群紅馬甲的身影在黑夜中顯得格外醒目。

原來,早在大年三十,泉州市青年志願者協會一接到武漢當地志願者的求助信息,得知武漢封城後醫用物資匱乏,便迅速啟動了支援武漢志願行動。

定格瞬間!戰“疫”後方的溫暖與堅守

志願者們的“大愛”與滿滿當當的物資

第一階段,該協會已為武漢募捐了價值四十多萬元的物資,累計捐贈5萬個口罩,1000套隔離服,4000副醫用手套、204桶醫用酒精、2.8萬片成人紙尿褲、500桶84消毒水、24臺手推車。

連日來,在全省上下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在這些投身公益、學雷鋒志願服務的身影中,臺胞志願者隊伍也成為一股溫暖人心的力量。

接下來的鏡頭,

定格了臺胞志願者隊伍的溫暖瞬間。

鏡頭八

愛心蔬菜:兩岸同胞牽手“澆灌”

廈門長庚醫院1600份、海滄醫院900份、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800份、海滄新陽醫院460份、海滄石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0份……近日,一份“廈門‘仗義哥’捐贈10萬斤蔬菜的清單”在網絡上火了。

原來,自疫情發生以來,醫護人員的口糧問題,一直牽動著海滄青礁村村民顏金榮的心。“大家有沒有新鮮蔬菜吃?”“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很快,顏金榮做了一個決定——向一線醫護人員捐贈蔬菜。

10萬斤蔬菜不是一個小數目,缺人手分揀、打包,缺工人裝車、搬運,顏金榮一時作了難。他透過網絡求助,希望徵集志願者幫忙。在廈臺胞李佩珍得知消息後,馬上打電話報名,並自願組織一支臺胞志願者隊伍前來幫忙。

臺胞志願服務隊在青礁村參與志願服務,大家分揀蔬菜,稱重、打包,順利將首批3萬斤蔬菜打包完畢,發往各大醫院。

定格瞬間!戰“疫”後方的溫暖與堅守

2月20日一早,21名臺胞齊聚青礁村。“按照發貨清單,大家戴好口罩、排好隊、間隔開來,我們一起為醫護人員加油……”李佩珍扯著嗓子為大家鼓勁。

臺胞王嘉麟夫婦在廈門生活多年,當天特意帶上兩個女兒參加活動,一家四口齊心打包愛心菜。“對小朋友來說,這是很好的感恩教育課堂!我們想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們,兩岸同胞血濃於水,困難時期就應該拿出愛心互幫互助。”

定格瞬間!戰“疫”後方的溫暖與堅守

“抗擊疫情,臺胞不能缺席。大家都願意貢獻自己的心力,為武漢加油,為醫護人員加油,和大陸同胞一起守護共同家園。”李佩珍說,這支臺胞志願服務隊時刻待命,希望接下來為共同家園提供更多幫助。

鏡頭九

公益視頻:線上的“心理疏導”

“疫情期,當負面情緒來的時候,兩種活動做起來。一個是‘愉悅型’活動,讓自己開心,像唱歌、看電影、做美食等;另一個是‘掌控型’活動,重新拿回生活的掌控權,重新讓自己覺得自己有能力有價值,比如寫日記、做計劃、整理東西、幫助他人等。”2日,臺胞王育琦照例打開電腦直播客戶端,調試好光線,對著大陸各地看手機直播的數百名網友,講起《面對疫情如何輕鬆減壓》在線課程,一講就是兩個小時。

臺胞王育琦照例打開電腦直播客戶端,對著大陸各地看直播的數百名網友,講起《面對疫情如何輕鬆減壓》在線課程。

定格瞬間!戰“疫”後方的溫暖與堅守

在福建定居多年的張育琦,擁有多本心理學專業證照,尤擅長運用心理學、催眠學等行為科學進行體驗式教學。

“利用新媒體開直播,錄製心理疏導公益視頻”,再三思索後,張育琦決定利用網絡,為民眾講解疫情下的心理干預及特殊情形下的情緒減壓。

“疫情讓很多人的情緒無法釋放,從而誘發心理問題。因此,在抗疫過程中,既要鍛鍊身體,也要關注心理健康,用積極樂觀的心態戰勝病魔。”張育琦向網友傳授“六步減壓法”,得到大家紛紛點贊。

鏡頭十

抗疫歌曲:“我們堅信有愛就會贏”

“隔著生死的一道門,我保證不離不棄……”這幾日,在廈臺灣音樂人陳建平特別忙碌,自春節期間首次為抗擊疫情主題曲《堅信愛會贏》進行後期縮混工作後,這場以音樂MV支援前線的“戰疫”行動就沒有停下。

素有“臺灣第一金耳朵”之稱的陳建平,步入錄音師行業已40多年。早在2008年,陳建平與大陸作曲家舒楠一起為汶川大地震合作錄製過歌曲《生死不離》,為同胞祈福。

在廈臺灣音樂人陳建平在錄音棚裡錄製抗疫歌曲

定格瞬間!戰“疫”後方的溫暖與堅守

《堅信愛會贏》由成龍、王力宏、陳建斌、黃曉明、肖戰、譚維維、楊培安等10多位演藝人員共同參與,所有聲音來自世界各地,比如王力宏在美國錄、譚維維在家中錄,然後由舒楠挑選、剪輯,最後再交給陳建平混縮,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這是一個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所有文藝戰士都會像我一樣,用歌聲去守護抗擊疫情的人們,不管是醫護人員還是患者,我們希望用音樂為他們祈福,用歌中的精神力量去撫慰大家,為他們加油!”陳建平說。

疫情不退,

愛心不止!

因為有你們,

福建變得更加美好,

讓我們一起攜手,

早日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

主 管 : 中共浦城縣委宣傳部

制 作 :浦城縣融媒體中心

監 審:王樹瑜

值班主任:吳勇君

編 輯:劉莉輝黃娜 王海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