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蘊含古人智慧的結晶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敬神、拜神的習俗,在每一個重大節日裡,都會用非常隆重的方式來表達虔誠。

燒香、拜佛、上供,每一個儀式都有條條框框的規範,而這一切的做法,唯一目的就是期望自己可以獲得神明的護佑。過去的古人沒有讀過書,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科學,所以他們的迷信很正常。

到了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喜歡在生活裡膜拜神靈,還用“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古語告誡自己,在生活中一定要端端正正,不要做出見不得人的事情。

燒香拜佛我們在生活裡都見過,可大家知道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神明的嗎?神明文化在我們國家有哪些階段,這句耳朵聽出老繭的古語,下半句到底是什麼?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智慧?

“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蘊含古人智慧的結晶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沉澱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在歷代相傳的文化裡,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做事的準則和禮儀,其中不乏很多勸誡人的古語。

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學習老祖先留下來的優秀文化幾乎是傳統,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在遵守古人所留下來的道德規範。除了這些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做事的文化,中國古代文化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靠神明、傳說組成的。

在中國龐大的文化系統裡,神仙文化可以說是我國民間宗教信仰的基礎了。自這種文化產生以來,就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歷了很多重要過程。

起初,人們對自然現象非常恐懼,漸漸的,這種恐懼轉化成了對日月星辰的崇拜。從那個時候起,古人就逐漸有了神仙文化的認知。

“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蘊含古人智慧的結晶

圖片:學習老祖先留下來的優秀文化劇照

我們大家都知道,天地之間有萬物,風雨雷電,星辰日月,一些自然現象的變化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只不過是科學規律。

但對於古人而言,他們認為一切都是有主宰的,在這位主宰的指揮下,天氣才會有陰晴的變化。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中國漸漸有了神話故事。

了先秦時期,我們國家開始進入大一統的封建社會,人們從這個時候開始,希望自己能與自然的溝通。人們不滿足遵循自然規律,希望用自己的方式達到風調雨順的結果。

漸漸的,也就出現了占卜和符咒,其實這一切都是人們掌控自然的想法,希望大自然可以滿足自己的慾望。

“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蘊含古人智慧的結晶


到了戰國後期,古人開始對醫學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這個發展期間,人們又產生了人也可以修煉成仙的觀念。在這樣的群體裡,皇帝成了最有權利追求的人,愛好追求長生不老的秦始皇就是他們當中的代表。

封建統治者在天下尋求能夠冶煉不老丹藥的高人,這在民間引起了很大的波動,一次性影響了許多人對神仙的信仰。直到皇帝遭受許多道士和煉丹人的欺騙後,人們對成仙的信仰才有所減弱,最後又回到對神仙的祭祀上。

時代一直在發展,民間的神仙信仰也一直在延續,到了唐宋時期,人們對神仙的認定更加具體化。在這個時期,古人開始有了玉皇大帝的說法,並且延續至今。

“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蘊含古人智慧的結晶

對於很多人而言,信奉神仙只不過是因為落後迷信,遇到困難時,求神拜佛根本沒有任何用,還是要靠自己解決。可現實生活中,百姓對於神明的信仰卻有著關乎道德的意義。

我們經常聽見的“舉頭三尺有神明”,就是這件事最重要的佐證。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神靈與我們每個人都很近,但它的含義卻是教導我們不要做壞事。

就算其他人看不見,我們身邊的神靈卻知道的一清二楚。在我們內心萌生惡念的時候,這句話就會像戒尺一樣,教導我們不要再繼續犯錯。

因為這句話背後的影響非常重大,所以這句俗語至今被人們口口相傳。很多人都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為人處事的準則,但卻不知道,這句話有著很深遠的來歷,而且它的下半句蘊藏著極大的智慧。

儘管很多人都不知道下半句話是什麼,但這7個字裡的智慧卻很有意義,可以說得上一輩子都用不完。

“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蘊含古人智慧的結晶

東漢時期的楊震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臣,正是因為他中國才多了這句古語。

楊震在荊州擔任刺史的時候,因為功績不菲被調任到東萊做太守。在他上任的途中,一位被他幫助過的縣令悄悄探訪他。縣令為了表達自己對舊友的感謝,專門帶了一箱銀子做謝禮。

楊震見到這份禮物後,堅決表示不願意收取,所以非常生氣的問他:我那麼瞭解你,你卻不瞭解我,這是為什麼呢?縣長卻說:這大晚上的,根本沒有人知道我送過你什麼啊。

“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蘊含古人智慧的結晶

聽到縣長的話後,楊震更加生氣了,他義正言辭的告訴他,今天發生的事情我們頭頂的天和神都知道,你我二人也知道,並不是你所認為的無人知曉。

聽到老朋友這樣說,縣長瞬間明白了楊震內心的真實想法,心裡感到非常羞愧,頭上也冒出了許多冷汗。

這件事被人們得知後,大家既佩服楊震的清正廉潔,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便壞事做得再隱蔽,依然有神明在監督我們。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一定不可以有不道德的想法和行為。

其實,“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並不是完整的。這句話還有非常經典的下半句,看似簡簡單單的7個字,恰恰是這句俗語的精華。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表面上是在告訴我們,做了壞事不是擔心別人知道,最擔心的是自己心裡知道,每天都過的不踏實。其實卻是在告訴我們,要想活得光明磊落,就要告別所有壞事,哪怕沒有人知道自己也不可以做。

“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蘊含古人智慧的結晶

孔子曾經說過一句話:“君子,慎獨”,這句話雖然只有簡單的4個字,卻在告訴我們,道德高尚的君子,最應該注意自己言行的時候,恰恰是獨處之時。

在面對誘惑的時候,即便沒有人看到,也要想到我們頭頂三尺的神明,做出讓自己良心舒服的事情。如果一個人不畏懼祖先,不在乎神靈,任何規則都無法約束他,接下來就會發生可怕的事情。

“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蘊含古人智慧的結晶

在我們國家的古代,一個人的身份越是尊貴,就越要守住一層一層的規則,只有自己對自己的要求高,才能被更多的人重視。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雖然有法律約束,當我們一個人的時候,也要學會約束自己,珍惜這句話裡一生也用不完的智慧。

整篇圖文由子皓新說團隊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