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吻”樂石嘴山

奇了?!怪了?!自從出了一個叫“春”的城市以後,又出了一個“接吻”的城市,而且一“吻”就樂。

您先別奇怪,咱這個旅遊廣告詞不是隨隨便便就寫出來的,也不是專門為炒作而搞的惡作劇。

咱這個廣告詞是有點講究的,如果你不怕麻煩,且聽我仔細道來---

一口“吻”樂石嘴山

首先,這個城市的名字就奇怪。

明明是平原城市,是 “塞上江南寧夏川”的北部,卻偏偏起了個石嘴山的名字;不僅如此,這山還有嘴,這嘴就在寧夏和內蒙古交界處,現惠農區的黃河岸邊。

那裡有一塊突出的岩石,形狀像嘴,因此大明朝的人命名為“石嘴子”,並且正兒八經記入史書,屈指算來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隨著歷史的演化變更,特別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在賀蘭山腹地發現了大煤田。

國家後來實施的“大三線”戰略,讓全國各地的精英豪傑開拔到這裡,發展起了大工業。

“石嘴子”一下聲名鵲起,幾乎佔據了寧夏國民生產總值的半壁河山。

石嘴山,一個在全國小有名氣的城市,就這樣誕生了。而曾經在此輝煌數百年之久的農業大縣平羅卻黯然失色,變成了石嘴山的一個縣。

一口“吻”樂石嘴山

其次,再來看看石嘴山現有轄區的地名。

石嘴山原管轄平羅縣、惠農區、大武口區、石嘴山區、石炭井區和陶樂縣六個縣區。

2003年到2004年,根據國務院的有關文件精神,石嘴山撤縣並區,將原來的六個行政區變為現在的三個:平羅縣(原平羅和原陶樂大部合併)、大武口區(原大武口區和石炭井區合併)、惠農區(原惠農區和石嘴山區合併)

比較一下現有的行政地名你會發現: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地名,不僅有“口”字,而且有“嘴”字。

所以咱的廣告詞是:“一口‘吻’樂石嘴山” !

這樣一個廣告詞反映的是石嘴山過去“三縣三區”和今天“一縣兩區”的人文地理和歷史沿革。

一口“吻”樂石嘴山

“口”和“嘴”我就不解釋了,有順口溜為證:

嘴——奇石咱嘴有名了,所以叫做石嘴山。咱這張嘴喝黃河水,吃羊羔肉,含星海湖,吞沙湖頭。

口——九曲黃河十八彎,最奇不過石嘴山:賀蘭山開大武口,平‘鑼’聲震寧夏川;牽著牛羊去惠農,火車開進青草圈;渴了吃口紅果子,餓了還數羊肉鮮;塞上江南夜明珠,高原湖城石嘴山! 九曲黃河十八彎,最美不過石嘴山:千載唐徠風擺柳,萬年烏金號無煙;一幅巖畫傳古今,三條幹線笛聲咽;武當鐘鼓聲聲裡,夏桂森林奇石園,沙湖百鳥迎遠客,激情星海不夜天!

樂,不僅反映了人們世世代代在這裡生活的一種快樂心情,也是石嘴山地域特徵的體現。

現今的三個縣區一個佔了個“口”,一個佔了個“嘴”,那麼剩下的一個縣自然就佔了一個“樂”。

這不是一般的樂,她是平羅和陶樂合併以後的“樂”,是石嘴山人民的“樂”,也是石嘴山旅遊的“樂”。

石嘴山有三條旅遊線路:東線黃河大漠旅遊線,以現平羅的陶樂為幹線;西線以賀蘭山東麓的大武口等為主幹線;中線以老平羅的農耕文化為主線。

聽完石嘴山地名的來歷以後,作為一個遊客,你沒有來都快樂,你來了以後遊了沙湖,看了星海湖,賞了石嘴山的美景以後豈不更快樂?豈能一個“樂”字了得!

一口“吻”樂石嘴山

最後說說這個奇怪的“吻”。

第一,諧音文化、人文的“文”。石嘴山有悠久的歷史,這裡不僅有遊牧文化、農耕文化、移民文化、大漠文化、礦山文化、宗教文化等八大文化,加上後來的五七幹校文化,便形成了一個多元文化的地區。

這個“文”足讓石嘴山的旅遊事業大放異彩。

從沙湖、星海湖、五七幹校博物館、石嘴山影視基地,到賀蘭山軍旅文化博物館……“塞上湖城石嘴山”已經名副其實。

第二,親吻的“吻”。這也是一種文化,是親吻土地的“吻”,是歇斯底里的大愛。

在這片土地上,原五七幹校老“戰士”林漢達(原教育部副部長)在這裡完成了他的著作《前後漢故事新編》。在這個著作裡,鄭莊公“三年不鳴,一鳴驚人”,那個疲於奔命的齊桓公,當老百姓給他送上泥土時感動的熱淚盈眶,親吻土地不正是大愛的寫照嗎?!

我們親吻的是家鄉,親吻的是家鄉的這片土地。

從一千多年前的東漢到現在,來這裡的移民已經無法統計,但是親吻這片土地的人們生生不息。

那些尋找心靈天堂的人,那些尋找快樂的人,那些尋找休閒度假的人,那些想在石嘴山尋找發展的人,親吻這片土地吧!


許長禮:1963年3月出生,1981年7月參加工作。當過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從事過宣傳、志書編輯工作。現在寧夏石嘴山市人大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