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地名探究——屈原命名,源自蘭山縣——臨沂蘭山區

【開篇語】自幼長在孔孟之鄉,雖不才亦多受傳統文化之影響,一向喜歡探究歷史,追溯既往。一直以來,對地名頗感興趣,充滿好奇——為何金鄉並無金礦,濟南、濟寧、濟陽得名的濟水消失去了哪裡,而魚臺、嘉祥又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凡此種種,都讓我浮想聯翩,於是我決定去探究這些地名的由來,以及這名字背後隱藏的歷史,還有,關於這裡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齊魯地名探究——屈原命名,源自蘭山縣——臨沂蘭山區

蘭山地圖

【地名由來】

因現境域歷史上屬蘭山縣而得名,1994年縣級臨沂市撤消設蘭山區。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今郯城縣褚墩鎮西南部之蘭山腳下置蘭山縣,武德六年蘭山縣撤銷,轄境併入臨沂縣版圖(據《方輿紀要》)。此為蘭山作為縣級地名之始。

蘭山由楚大夫屈原命名,建城於楚昭王二十四年(前492年),是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先後為鄅國國都、魯國邊城、楚國北疆、琅琊治所, 是“書聖”王羲之、“至孝”王祥、“篤聖”閔子騫的故里,有“魯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之譽。

齊魯地名探究——屈原命名,源自蘭山縣——臨沂蘭山區

蘭山風光

蘭山區,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臨沂市境中部,是中共臨沂市委、臨沂市人民政府駐地。東隔沂河與河東區相望,西鄰費縣,南接臨沂高新產業開發區、羅莊區,北連沂南縣。介於東經118°06′—118°20′,北緯35°03′—35°23′之間,總面積839平方千米。


齊魯地名探究——屈原命名,源自蘭山縣——臨沂蘭山區

蘭山在山東的位置

【尋歡文史】

蘭山人王羲之


齊魯地名探究——屈原命名,源自蘭山縣——臨沂蘭山區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南渡後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王羲之出生於琅琊臨沂都鄉南仁裡,也就是現在的蘭山區白沙埠鎮孝友村。此處為琅琊王氏初遷臨沂之地,也是真正的王祥、王覽、王導、王羲之等人的出生、生活居住地。位於蘭山區洗硯池街中段的王羲之故居,是一座古典園林式建築,佔地約80畝,為王羲之幼年居住處。

齊魯地名探究——屈原命名,源自蘭山縣——臨沂蘭山區

王羲之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歷史沿革】

臨沂城建城伊始名啟陽。西周時,境內有禹國及魯國啟陽、中邱等邑。啟陽,乃今臨沂城最早名稱。

春秋末期為魯國地。戰國後期歸楚國。秦為啟陽縣,屬郯郡。

齊魯地名探究——屈原命名,源自蘭山縣——臨沂蘭山區

西漢時,為避景帝劉啟諱,啟陽易名為開陽。元封五年(前106年),在今城北白沙埠鎮境內的諸葛城置臨沂縣,與開陽縣均屬徐州東海郡。

東漢建初五年(80年),置琅琊國於開陽。

北魏中期,琅琊國改作琅琊郡。永安二年(529年),為北徐州治所。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北徐州為沂州,“以州城東臨沂水(河)以名之”。

隋大業初年(605年),將開陽、臨沂、即邱3個縣合併為臨沂縣,治所設於今臨沂城。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今郯城縣褚墩鎮西南部之蘭山腳下置蘭山縣,武德六年蘭山縣撤銷,轄境併入臨沂縣版圖(據《方輿紀要》)。

北宋時,屬沂州琅琊郡。

金、元、明、清幾朝,皆沿用沂州之稱。明初,臨沂縣撤銷入沂州(即以州代縣)。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沂州改稱府,府治周圍地區設縣,名為蘭山縣。

齊魯地名探究——屈原命名,源自蘭山縣——臨沂蘭山區

民國二年(1913年)沂州府撤銷,蘭山縣恢復臨沂縣之稱。

新中國成立後,臨沂縣於1958年12月至1963年3月期間改稱臨沂市,後又稱為縣。1983年9月,國務院批准恢復臨沂市,為山東省轄縣級市。1994年12月,縣級臨沂市撤銷,其原轄區域內設置了蘭山、羅莊、河東區3個縣級行政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