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韓信的一生?

ZSI看庭前花開花落


從古至今,帶兵打仗者不計其數,而其中佼佼者卻是寥寥無幾。真正可以稱神的更是鳳毛麟角,但是韓信絕對躋身其中。兵家四聖,韓信就佔有一席之地,他破楚軍、平魏國、攻代國,後又收服趙燕兩國。

漢室江山得以建立,韓信絕對功不可沒。那麼,韓信一生究竟是如何走過來的呢?

韓信少年時聲名狼藉,他為官無門,經商無道,連養家餬口都極為艱難。當時韓信母親去世,他身無長物,卻為其母找尋寬敞的墳地。韓信如此行事,讓南昌亭長見之驚奇,與韓信相交。但韓信接連數月前去蹭飯,毫無慚愧之意。亭長妻子極為不滿,就不為韓信準備吃食,讓他自行離開。韓信不得已只能釣魚維持溫飽,後來被漂洗衣服的大娘接濟,才能有飯可吃。

韓信的生活窘迫不僅是缺衣少食,還有鄉鄰欺辱,有屠戶為侮辱韓信,讓他當眾從胯下爬過,否則就拿劍刺他以示英勇。人們皆以為韓信膽小怕事,卻不見韓信受此大辱仍泰然自若,實在不是尋常人物。

陳勝吳廣起義後,天下大亂,各地反秦隊伍如雨後春筍。韓信在此時參軍,開始其命運的重大轉折。韓信確實有帶兵打仗的天資,但是最初天資不顯,不被重視。韓信最初投奔項羽,多次為他出謀劃策,但是都不被採納。韓信轉而投奔劉邦,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韓信被任命為大將。韓信為將榮耀至極,但是劉邦只是不願抹殺蕭何面子,怕失去蕭何這個左膀右臂,對韓信卻不看重。劉邦問韓信安邦之計,韓信就將楚漢之形勢一一道來,並告訴劉邦項羽只有婦人之仁,不得民心。劉邦對韓信大為讚賞,就此奠定東征奪天下的方針策略。

韓信雖然擅長出謀劃策,但並不是紙上談兵之輩,他帶兵打仗也是極為出色。在楚漢戰爭爆發時,項羽作為大將與強楚對峙,他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大敗楚軍,經過後來幾次作戰,又將三秦之地平定下來。其後,劉邦和韓信合力圍困楚軍,將項羽逼得自刎,至此,天下大勢已定。

滅楚過程中,韓信聲名顯赫,立下卓越功勳。但是自古鳥盡弓藏,韓信也不能免俗,他因為收留楚國將領鍾離眛而被猜忌有謀逆之心。再加上當時有人告發韓信謀反,以至於劉邦疑心重重。即使韓信獻上鍾離眛人頭,也難以打消劉邦疑慮,將韓信改封為淮陰侯。

猜忌一旦開始,就難以終止。韓信被貶只是悲劇的開端,之後漢室對韓信的猜疑更為變本加厲。他為表明清白,只能裝病不去上朝,韓信被逼到這個地步,只能造反。卻不想計劃被家中僕人得知,並將他告發。呂后編造謊言,說韓信同謀陳豨已被抓,讓群臣前來祝賀,藉機將韓信斬殺,並且誅殺了他三族。

韓信一生,出身貧寒,卻能憑藉自身才能立下不世功勳,實在是值得稱讚。最終卻因為人心猜忌落得這個下場,又著實可悲!


鄧海春


韓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了。

他是漢初最耀眼的將軍,在短短的只有四年的軍事生涯中,他打敗一個又一個諸侯,被封為齊王,之後徙為楚王。

漢高祖劉邦評價他為「漢初三傑」之一,同樣被評為「漢初三傑」的蕭何評價他時用了四個字,「國士無雙」,另一個也被評為「漢初三傑」的張良,認為韓信是漢營中唯一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將軍。

韓信的一生雖然輝煌,但卻短暫。在他生命最輝煌的時刻,突然墜落,幾年後又在長樂宮,被一婦人取走年輕的、旺盛的、智慧的、光芒的生命。

韓信用自己輝煌而短暫的一生,為世人總結了五大經驗教訓,你知道幾個呢?

沒有人願意為你的夢想買單,沒有人。

幾年前,有個很火的音樂選秀類節目,節目裡的嘉賓總是問選手,你有什麼夢想。

然後選手就說,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做音樂。

如果兩千年前的漢初,也有這樣的一個選秀類節目,而韓信恰巧是其中一個選手,他一定會驕傲地告訴所有人,他的夢想與眾不同,他的夢想是通過自己的軍事才華,讓自己成為一方諸侯,眼下唯一要解決的問題,是吃飯。

是的,韓信雖然少有大志,且身負經天緯地之才,但無奈自己家境一般,沒有可供自己吃飯的營生,只能從人寄食,保證自己不被餓死,如此而已。

那一些日子,韓信又找到一個能供自己吃白飯的人家,這戶人家的男主人是南昌亭長,家境頗殷實,然而好景不長,幾個月後的某一天,韓信飯點到達亭長家時,發現亭長家已經吃過飯了,韓信明白,晨炊耨食的亭長,是嫌棄自己了。

那一刻,韓信終於明白,男子漢大丈夫,有夢想是好事,但這世界上,沒有人願意為了你的夢想買單,沒有人。

於是,韓信學著不再去麻煩別人,不再從人寄食,為了讓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為了讓自己的夢想有能夠實現的身體,他去了河邊,靠釣魚為生。

對你好的人可能只是習慣性地對人好罷了。

在河邊釣魚的韓信,遇到一個洗衣服的大娘,史書中以大娘的職業稱呼大娘,稱大娘為「漂母」。

漂母每天都來河邊洗衣服,漂母見韓信餓得前胸貼後背,便把自己帶來的飯食分一半給韓信,一連數十日,皆是如此。

韓信很開心,開心的原因並非又有了飯食,而是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

這些年來,他跟在別人屁股後吃白飯,受盡了白眼,他從沒想過,世界上竟然會有一個人,主動地分一份飯食給自己,這份來自漂母的溫暖,讓韓信覺得,世間還是有愛的。

他對漂母承諾,總有一天,自己會重重地報答漂母的恩情。

沒想到,漂母怒了,漂母告訴韓信,自己見韓信餓著,感到可憐,才把飯食分給韓信,根本不是圖什麼報答。

那一刻,韓信終於明白,這世界上,有人對你好,未必是覺得你好,或許他只是習慣性地對人好。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有人對你不好,也未必是覺得你人不夠好,或許他只是習慣性地冷淡罷了。

世間的人情冷暖啊,就是這樣地難以琢磨。

伯樂並不想幫你實現人生價值,而是利用你的價值。

後來的韓信,投到了漢軍中,經夏侯嬰舉薦,由連敖升為治粟都尉。

在治粟都尉任上,韓信結識了漢營中的二號人物,蕭何。後經蕭何的舉薦,韓信由治粟都尉直升為大將,登臺拜將那天,全軍皆驚。

這時候,韓信時來運轉,韓信的軍事才華終於得到了認可,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五年的楚漢之爭中,韓信先是獻計出巴蜀漢中,定三秦,而後在北方開闢第二戰場,接連征服魏、代、趙、燕、齊等地,之後與劉邦會師垓下,共同擊敗不可一世的霸王項羽。

韓信的輝煌人生,達到頂點。

如果說韓信是一匹千里馬,蕭何絕對可以稱上伯樂了,如果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如果沒有蕭何力保,則韓信根本就不能那麼快地出人頭地,說不定還會跟其他小兵小將一樣,無聲地死在楚漢相爭的戰場上,名不顯於世。

但也正是這個蕭何,在十年後,誆騙了韓信,他把韓信騙進長樂宮,之後韓信被呂后殺掉了。

或許在生命最後的一刻,韓信終於想明白了,伯樂發現千里馬,從來都不是想要幫助千里馬實現人生價值,而是想要榨取千里馬的價值,當千里馬沒了價值,千里馬就變得一點都不重要了。

那些很冒險的夢,還是應當一個人去瘋。

在開闢第二戰場時,韓信曾經提拔了一個叫陳豨的人。

韓信由楚王被貶為淮陰侯後不久,陳豨反而被重用,被外派,委以重任。

陳豨到淮陰侯韓信的家中辭行,韓信見到昔日的心腹,很是開心,二人在庭院中密談很久,最後決定,陳豨在外領兵的時候,積極準備武裝自己,找到時機後便揭竿而起,而韓信則在京城為內應,二人聯手,實現早些年間未曾實現的夢。

幾年後,陳豨果然按照當日的約定,反了。

韓信這邊廂,也兌現了諾言,做好了襲擊皇后和太子的部署,只待跟陳豨完成接洽,便行動起來。

然而,不等接洽完成,韓信便被蕭何誆騙進長樂宮,被呂后當場誅殺,之後夷了三族。

韓信臨死前,只留下一句話,「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

韓信後悔的是,在自己還有機會時,沒有為了夢想去冒險去瘋,在自己機會渺茫時,反而把實現夢想的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如果你問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著實回答不出來。

我之所以佩服韓信,並不是佩服他無雙的軍事才華,也不是羨慕他那傳奇的人生,而是佩服他有夢想,他願意用自己的一生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太史公司馬遷到過韓信的家鄉,他去給韓信的母親上過墳,他看到,韓信母親的墳,在一個寬敞的高地上,墳的周圍,足可以安置一萬戶人家,這樣的墓地,通常不是平民百姓會去選的,往往是富貴人家才會做出的選擇。

為什麼這麼說呢?於窮人來說,吃飯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連吃飯都無法保證的情況下,誰還會為一個死人大費周章?

但韓信會。

這說明韓信是與眾不同的,他願意為自己認定的事情付出極大的代價,韓信身上有那麼一股子勁,他願意為自己的夢想,一直執拗下去。

後來,韓信終於求到機會,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這就很棒了。

參考資料:《史記·留侯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


遙望燕園


猶豫不決的韓信

韓信是古代有名的大將,被後人稱之為“戰神”。他在楚漢相爭的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最後卻落得個身死族滅的結局,讓後人嘆息不已。

讀《史記·淮陰侯列傳》可以發現,韓信通兵法,有謀略,智慧過人,心性堅韌,能忍別人不能忍受的屈辱。但他的性格卻也有極大的缺陷,就是拿不起,放不下,猶豫不決。

在戰場上,韓信很有決斷力,但在人生的重要關口,他往往對事情缺乏正確的判斷,所以總是優柔寡斷。韓信一生,在關鍵時候,該拿起的沒有拿起,該放下的沒有放下。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他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後,先後平定趙、齊兩地,打敗並殺死項羽的大將龍且,威震天下,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就連一向氣吞山河的楚霸王項羽也感到了害怕,他派了一個叫武涉的人去勸說韓信,想讓他脫離劉邦獨立,和楚漢三分天下。韓信斷然拒絕了對方的說辭,並且說:“你告訴項王,沒有漢王,我就沒有今天,所以我到死也不會背叛他的。”

看這番言辭,韓信對劉邦是絕對忠誠的,事實真是這樣嗎?我們慢慢分析。

武涉來勸說韓信,是為了項羽。而另一個一心為韓信考慮的人物出場了,他就是蒯通(本來叫蒯徹,後人為了避漢武帝劉徹的諱,改為蒯通)。蒯通知道當時的天下大勢就掌握在韓信手中,就想勸韓信建立不世的功業。他先給韓信相了一面,說:“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這個蒯通會不會相術,我們不得而知,但這句話卻很明顯是在暗示韓信,“背”就是背叛,意思是說韓信只有背叛劉邦才會“貴不可言”。以韓信的聰明,話裡的意思他是很明白的,如果他是絕對忠於劉邦的,此時就該制止蒯通,別讓他再說下去。可是,韓信明顯有點心動了,他希望蒯通把話說明白。

蒯通接著說:“秦滅以後,楚漢紛爭,雙方都已經很疲憊了。此刻您擁有天下最強的軍隊,漢王和項王的性命其實是掌握在您的手中:您幫漢則漢勝,您幫楚則楚勝。其實,對於您來說,最好是誰也不幫,這樣就會三分天下。然後憑藉您的才能,等待有利的機會,不難統一天下。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機,正所謂‘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韓信說:“漢王對我很好,我怎麼能見利忘義呢?”蒯通說:“您自以為和漢王關係好,功勞大。可是,這些都是不足憑藉的,張耳、陳餘當年關係多好,後來還不是反目成仇;伍子胥、文種功勞多大,還不是功成身死。功蓋天下者不賞,以您現在的情況,聯合楚國,項王不敢相信您;迴歸漢王,漢王也會懷疑。您如果不早作決斷的話,就很危險了。”

韓信下不了決心,說:“讓我好好想一想。”過了幾天,蒯通又去見韓信,韓信還是猶豫不決。他最終還是不忍心背叛劉邦,他覺得自己的功勞大,劉邦不會對不起自己的。蒯通見韓信不聽自己的,就逃走了。

這是韓信一生最重要的關口,他需要作出選擇。他的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徹底的忠於劉邦,像張良、蕭何一樣;要麼狠下心來背叛劉邦,加入天下的爭奪。除此之外,是沒有第三條路好走的。

可是韓信卻偏偏想走第三條路,他一直在左右搖擺,既不能放棄一切個人私利為劉邦盡心竭力,又不能下定決心獨立山頭。他又想獲取最大的個人利益,又想劉邦能夠對他始終如一,就像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的說的那樣:“夫乘時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報德者,士君子之心也。(韓)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於人,不亦難載!”

韓信平定齊地時,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形勢危急,盼望韓信來幫助他。韓信卻派了一個使者說,齊地剛剛平定,形勢不穩,希望能封自己為假(代理)齊王來鎮撫齊地。劉邦非常生氣,但形勢所迫,還是封韓信為齊王。

後來劉邦帶兵追趕項羽到固陵,約定韓信出兵共同攻打項羽,但韓信按兵不動。劉邦聽從張良的計策,把陳地以東的土地封給韓信,韓信這才出兵一同在垓下包圍項羽。

這些時候,劉邦早已有心要除掉韓信了,只是害怕韓信的兵力,不敢輕舉妄動。所以,殺掉項羽後,劉邦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出其不意地進入韓信的軍營,奪下他的兵符。然後,把韓信調離齊地,改封為楚王。

項羽已死,兵權被奪,做了楚王的韓信,已經失去了依仗。此時他若能韜光養晦,放下身段,低調做人,或許還能保全身家性命。

但韓信還是看不清形勢。鍾離眜是項羽手下大將,過去和韓信是好朋友,項羽死後,劉邦派人捉拿鍾離眜,鍾離眜就投奔了韓信,韓信收留了他。再加上韓信在楚國,出入都帶了很多的衛兵,於是就有人告發他謀反。

劉邦聽了陳平的計策,假裝到南方的雲夢澤遊玩,要求諸侯都來相會,其實是要藉機捉拿韓信。

韓信得知劉邦來到了楚地,又一次陷入了猶豫之中。他想起兵造反,但覺得自己沒犯什麼罪;想去見劉邦,又怕被劉邦捉拿。翻來覆去也拿不定主意。這時有人勸他:“你殺了鍾離眜,皇上高興了,就不會為難你。”其實這是一個餿主意,如果忠於劉邦,當初就不該收留鍾離眜,甚至鍾離眜一到就該把他抓了獻給劉邦,這個時候再殺了鍾離眜,既對不起朋友,也不能取信於劉邦。

韓信卻聽從了這個計策,他帶上鍾離眜的人頭去拜見劉邦。劉邦當即把他抓了起來,韓信大呼冤枉,說著“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話。劉邦拿不到韓信謀反的證據,就赦免了他,降他為淮陰侯。

這個時候的韓信,已經失去了所有資本,就更應該夾起尾巴作人,放下對於權勢地位的想法。但韓信卻不能安分守己地過日子,他羞於和周勃、樊噲等人同列,整天怨氣不斷,怏怏不平。

陳豨被任命為鉅鹿守時,來向韓信告別,韓信就悄悄和他說:“你所去的地方,是天下精兵所在之處,你從外邊起兵,我在裡面響應,天下就可以謀求了。”

後來,陳豨果然舉兵造反,劉邦親自帶兵去平叛,只有呂后和太子留守京城。韓信召集家臣想要襲擊呂后和太子,但有人告密,呂后知道了他謀劃。呂后和丞相蕭何商量,蕭何就騙韓信說:“皇上那裡已經傳來消息,陳豨已經被殺死了,大臣們都應該進宮向呂后道賀。”韓信稱病不願意去,蕭何就說:“即使有病,也應該強打精神進宮道賀。”

韓信相信蕭何,就進了宮。呂后讓武士抓住韓信,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他,並誅滅了他的三族。

一代名將就落得個這樣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可以說,在戰場上,他是時代的最強者,但在政治權謀上,在人生的抉擇上,他卻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

他的失敗,主要就是性格原因:在該作出決斷的時候,他總是猶豫不決;在該低調的時候,他卻放不下對權勢地位的慾望。所以司馬遷說韓信如果能學會謙讓,不誇耀功勞,不自恃才能,他在漢朝的地位就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太公相比了。


萬卷縱橫眼欲枯


韓信(公元前231~196年),江蘇淮陰人。西漢歷史上的國士、三傑、名將,中國古代的兵聖,集無數光環於一身風雲人物。韓信一生跌宕起伏,始終沒逃出一個鳥盡弓藏,功敗垂成的宿命。


那麼,我們如何評價韓信的一生呢?

早年落魄,食不果腹

史書記載,韓信父親早逝,家境貧寒,母子相依為命。剛成年,母親又去世,韓信變賣家資為母親選了一寬敞墓地,周圍可納萬餘墓。韓信這樣做很有深意,因為古人篤信風水玄學,給母親的墓地講排場,說明底氣足,大有日後高高在上,統領千軍、睥睨天下之勢。至於未來是什麼情況,不得而知,但韓信有一種執著的精神。而為理想投資的代價就是生活更加困頓,每天如影隨形的除了孤獨,還有飢餓。

幸好韓信有一個當亭長的朋友,每天到人家蹭上一頓飯,半餓半飽也能將就。此亭長應該比泗水亭長(劉邦)富裕,當年泗水亭長四處混飯,而南昌亭長一口氣讓一個大小夥子吃喝了好幾個月。後來,亭長夫人撐不住了,因為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乾脆在半睡半醒中就把飯吃了。韓信遭到嫌棄,於是跑到河邊混起了漂母的乾糧。漂母雖心善,但完活後就不來了,因此韓信又被餓的兩眼發黑。


虎落平陽被犬欺,何況現在的韓信還沒發達,於是連惡霸也來欺辱他。惡霸擋在韓信面前說:給你兩條路選擇,一用劍刺我,二鑽胯而過。推測韓信祖上曾闊過,因為他有一把證明過去的劍,但是劍不能就這麼糟踐了,於是韓信很從容的爬在地上,圍觀群眾開懷大笑。

丈劍從軍,懷才不遇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振臂一呼,“苦秦久已”的農民把鋤頭、樹枝、木棒當做了武器,六國貴族聞風騷動,紛紛立起了山頭。兵書戰策滾瓜爛熟的韓信,終於等到了大顯身手的時候,於是直接奔向了項梁的隊伍。項梁活著的時候,韓信是一名普通的士卒,項梁戰死後,韓信升為項羽的門衛。韓信很想為項羽出謀劃策,但每次躍躍欲試的時候,都被項羽轟出帳外。幾次三番遭受主帥的蔑視,韓信認為自己來錯地方了,於是對跑到了劉邦陣營。


起初劉邦也不重用韓信,原因很簡單,沒有工作經驗。後來韓信犯罪要被砍頭,臨刑前喊了一嗓子,因禍得福結識了劉邦的御用司機夏侯嬰。經一番交談,夏侯嬰覺得韓信是個人才,於是向劉邦遞了話,因此韓信去了倉庫裡數麻袋,攆耗子。韓信的志向是統領千軍萬馬,結果卻成了一個做算數的小學生,看來劉邦這裡還是沒有出頭之日。儘管二當家的蕭何很賞識自己,韓信還是決定再次良禽擇木而棲,於是趁著夜黑風高,一溜煙跑了。

韓信一路走,一路感慨萬千,天下之大、群雄並起,卻沒有一位讓我輩有用武之地的明主!正當韓信漫無目的逛蕩的時候,氣喘吁吁的蕭何追了上來。蕭何說,我給你建功立業的機會,我保證讓你當上大將軍。韓信將信將疑,可還是願意再賭上一把,於是跟著蕭何回去。蕭何對劉邦說:如果你想老死漢中,我無話可說,如果你想得天下,只有重用韓信才能做到。隨後,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縱橫捭闔,威名海內

韓信給劉邦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漢中對策”,劉邦猶如醍醐灌頂而茅塞頓開,於是聽從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平三秦,收復關中,創立成就帝業的基石。隨後劉邦率軍開赴項羽國都彭城,韓信繼續掃蕩三秦之地的殘餘。劉邦彭城兵敗,修整數月捲土重來,韓信率軍與劉邦會師於滎陽。隨後劉邦在滎陽一帶與項羽拉據,派韓信北上開疆拓土。

韓信一路高歌猛進,先用木板渡河滅魏豹,然後背水一戰殲趙國,殺趙相國陳餘,俘虜趙王歇。經幾個月修整,韓信聽從名將李左車的建議,擺開一場視死如歸的陣勢,然後給燕王臧荼送去一封和風細雨的書信,燕國不戰而勝。之後韓信滅代攻齊,邀封“假齊王”,劉邦封其為“真齊王”。


沒過多久,項羽派人來勸說韓信叛漢自立,或是保持中立三分天下,韓信不為所動。項羽派大將龍且率二十萬大軍征討韓信。談笑間,韓信用澭水全淹二十萬楚軍,龍且折戟沉沙,馬革裹屍。最終,韓信坐鎮,指揮彭越、劉邦、英布等天下兵馬將項羽合圍垓下,一代名將項羽走投無路,自刎烏江,楚漢之爭結束,韓信助劉邦成就千秋大業。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垓下之戰結束,劉邦風塵僕僕趕到定陶,將韓信的帥印揣入懷中,之後在當地風風火火的稱帝。隨後劉邦封韓信為楚王,讓其“衣錦還鄉,榮歸故里”,之前坐擁七十三坐城池的齊國交給了長子劉肥打理。回到家鄉,韓信重賞了漂母,重用了戲弄自己的惡霸,賞給亭長一百錢,並指著他的鼻子說,你是個小人,沒有將好事做到底。


一年後,有人誣告韓信謀反,劉邦聽取陳平之計,假遊雲夢澤將韓信逮捕,裝入囚車,帶往洛陽。一路上劉邦坐在龍輦裡吃香的喝辣的,而對待韓信喜卻像是馬戲團的猴子,韓信感覺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屈辱。好在到了洛陽,劉邦因證據不足赦免了韓信,但是劉邦又說了:楚王你別當了,給你一個淮陰侯吧!

韓信覺得劉邦很不夠意思,臉變如此之快,難道這就是卸磨殺驢的節奏!從此韓信耍起了小脾氣,一肚子怨氣,整天悶悶不樂,借酒消愁。後來乾脆朝也不上了,劉邦外出平叛一概不從,推脫的理由就是身體有病。公元前96年,趁劉邦去代國平陳豨叛亂,呂后派蕭何將韓信誘騙至長樂宮斬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代名將,草草謝幕,英年三十五歲。


總結:韓信的一生很立志,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從遭人嫌棄到萬人膜拜,韓信的人生既充滿落沒,也迎來過無限的輝煌,只不過一切都很短暫。韓信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劉邦,只有智商,沒有情商,只懂軍事,不懂政治。韓信完全可以像蕭何那樣的貪而汙,也可以如張良那樣退而保全身,但是韓信既放不下名利,又不捨棄榮華富貴,而且一直以一種市井的眼光看待他與劉邦的關係。其實,韓信還有許多路可以選擇,但是他不懂的變通,所以最終把自己逼入了死衚衕。古往今來,功高震主、功高不封,韓信一樣都沒有看透,這就是韓信的失敗之處。一代名將沒有在戰場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最終死於女人之手,而且還被扣了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謀反帽子。可悲!可嘆!


感謝朋友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性格決定命運,這真是萬事皆準的一句話。

韓信自幼父亡,母親也相繼去世,家貧,又受了很多周圍人的凌辱。這樣的人一般會發展成內向,敏感,自卑又孤傲,但又堅韌,果斷,能化繁為簡看透本質的性格。很難與人正常相處,不喜歡繞彎,受到一點恩惠或侮辱都會銘記一輩子。

另外,由於長時間被迫或主動獨處,可以培養出驚人的洞察力和想象力,這為他將來成為兵仙打下了基礎,就像下棋,正常人只能看到眼前,他卻可以看到三五步後的情形。這種洞察,想象,執行力都是對於事物或戰場的把控,對他來說是拿捏自如的事情。但由於不和人打交道,千變萬化的人心是他無法洞察到的。他其實根本不是猶豫的性格,而是無法像戰場一樣洞察收集到人物心理的信息,沒法進行合理分析,致使他無從下手。

他對劉邦的知遇之恩銘記在心,因此關鍵時刻還是選擇跟著劉邦,這是他性格特點決定的,沒法改變。雖然很多人覺得他可以選擇自立,形成三足鼎立是最好的結果。但其實他的性格是無法維持這種格局的。因為管理軍隊得心應手,但一旦建立政權,涉及到複雜的人事,對他來說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對他來講,要麼一股氣滅了項羽劉邦,要麼縱湧他倆相殺後,收拾殘局。最後在沒有外部威脅的情況下,手握絕對權利來進行人事管理。


思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敗亡之謎

韓信是楚漢戰爭中的重要人物,他為劉邦最後能夠戰勝項羽,建立漢朝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其實,韓信原來是項羽的手下。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元前208年,韓信投奔了項羽的叔叔項梁,參加了反秦義軍,項梁戰死以後,韓信歸為項羽手下,他曾經多次給項羽獻計獻策,但是,都沒有被項羽所採納,感覺自己不被重用的韓信,於是投奔了劉邦。不過,剛投到劉邦手下時,韓信也沒有受到什麼重用,只是被任命為管理糧餉的小官,他經常和蕭何接觸,蕭何可是劉邦的一位重要謀士,蕭何發現韓信這個人特別有才幹,讓他當小官真是屈才了。

劉邦被項羽排擠,很多將領都逃跑了,韓信也在其中。

蕭何知道這件事以後,親自連夜去追韓信,終於將他追了回來。這段故事被後世演繹為“蕭何月下追韓信”。後來,蕭何向劉邦舉薦了韓信,劉邦於是拜韓信為將,統領大軍。韓信向劉邦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形勢:項羽雖然實力最大,但是老百姓都不擁護他;而劉邦雖然軍事實力上不如項羽,但是劉邦入關以後秋毫無犯,和百姓約法三章,深得民心,因此,如果利用兵卒們都想東歸的想法,發兵向東,三秦之地就可以拿下了。劉邦同意了韓信的看法,很快就奪取了關中。先後滅掉了代、趙、燕、齊等割據勢力,最後又擊敗了項羽率領的楚軍,垓下之戰消滅了楚軍主力,突圍而出的項羽不得不自刎烏江。關於韓信留下了很多的典故,和他用兵有關的就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拔幟易幟”、“背水一戰”、“半渡而擊”“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等。可以說,韓信運用他超凡的軍事才能,打下了漢室的半壁江山,這一切是要以蕭何對他的賞識為前提的,因此才說“成也蕭何”。

楚漢戰爭結束以後,劉邦大封功臣,卻要收歸韓信的兵權,韓信原來被封為齊王,這時改封楚王,定都下邳。

項羽的老部下鍾離味素來與韓信關係很好,這時便投奔了韓信。劉邦記恨鍾離昧,一直想殺他洩恨。公元前201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聽從了陳平的建議,說天子要出外巡視會見諸侯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其實,劉邦是想襲擊韓信。劉邦將到楚國時,韓信打算起兵謀反,但又認為自己無罪,劉邦可能不是衝著自己來的;想去謁見劉邦,又怕被擒。正在左右為難之間,有人建議說:“殺了鍾離昧去謁見,劉邦必定高興,也就不用擔心禍患了。

韓信也認為對,就將此事告訴了鍾離味,請他成全,於是鍾離味自殺了。韓信鍾離昧的首級去陳謁見劉邦,劉邦馬上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韓信大悔。
回到洛陽後,劉邦還是念著韓信的功勞,又沒有查到切實的謀反證據,就免了韓信的罪,改封他為淮陰侯。一日劉邦與群臣閒聊,問諸將能帶多少兵,諸將便各自表白自己能夠統率兵力的數量。劉邦問:“我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陛下能帶十萬。”劉邦於是反向韓信:“那麼你能帶多少?”韓信的回答令劉邦頗為不快:“臣多多而益善。劉邦心中雖然不快,但表面上還帶著笑容,問:“多多益善,你為什麼被我所?”韓信也發覺自己失言,忙說:“陛下不會帶兵,但卻善於統率將領,所以我才會被陛下所擒。”劉邦感覺這幾句話還算比較受用。但韓信自稱帶兵“多多益善”,更令劉邦對韓信不放心了。

公元前197年,陳豨謀反。

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征討,韓信暗地裡派人到陳稀處聯絡,要陳豨只管起兵,自己定從京城策應,打算率領士兵襲擊劉邦的皇后呂后和孩子。不料消息洩露,呂后找來蕭何商量。還得說是蕭何老謀深算,他想出了一個計策,派人給韓信傳旨:“陳豨已經被斬首了,群臣、列侯都要進宮朝賀,儘管你有病在身,也得強撐著進宮來朝賀,要不然皇上恐怕會產生懷疑。”可憐韓信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剛一踏進宮門,就被事先埋伏好的刀斧手劫持捆綁,架至長樂宮懸鐘室斬首了,這一年韓信才33歲。當初賞識韓信之才的蕭何,最後卻也參與到了殺死韓信的謀劃當中,因此,“敗也蕭何”,連起來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劉邦為何對立下大功的韓信下毒手,歷來就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觀點認為韓信就是功勞太大了,劉邦害怕他將來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於是就將他殺害,也正應了那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其他的幾位功臣,比如英布、彭越,都沒有得到好下場。還有人說,劉邦確實是想殺掉韓信,但是就是因為他功勞太大而不忍心下手。但是他的皇后呂后卻是一個很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在劉邦剪除異性王的過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後來,呂后又在很多要害部門安插了呂姓的親信,這些人合稱“諸呂”,在呂后死後,他們就發動叛亂,不過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誅殺功臣,以韓信開刀,也許就是呂后攫取政治權力的一個步驟。


天天開心歷史


秦本西戎,數百年的拼搏奮進才有了一掃華夏的資本。按照歷史的年歲來排行,大秦帝國僅僅算得上孩童時期。太多的未知與挑戰在等待著秦人,可謂是摸著石頭過河。亂世出英雄,秦的四分五裂給了山東列國復出天下的機會,亂套了,剛剛安定了沒有多久的華夏大地有一次沸騰了。



豐沛集團的領袖劉邦在偶然和必然的雙重作用下讓他走在了風口浪尖上,這個亭長在田間奔走的時候絕對想不到有朝一日能夠登臨九五之尊的皇位。要說劉邦也有這個資本,自己沒能耐了吧,手下能人輩出。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啊!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始皇帝做夢也想不到三個楚第之人還真的把他的帝國顛覆了,一個陳勝,一個劉邦,一個項羽。秦末最出色的三個人。如果在那個時候有誰是楚地之人,如果他沒有名氣的話,那就真的窩囊廢了。有這三個楚人,就是碰到哪個哪個任用了,那就是光耀門楣的事。歷史毫不吝嗇的把該有的氣運撒在了楚地。

蕭何,曹參,樊噲,周勃,夏侯嬰,盧綰,紀信,周苛,就連雍齒都最後封侯拜相了。【注:數次反叛劉邦,封侯拜相是為穩定軍心。】

龍且,季布,鍾離昧,蒲將軍,英布,張良,陳平,酈食其,【音:li yi ji 】 也都成就了自己的名氣。



韓信呢?

那個在哪裡都不受待見,或者是把他看成一條狗一般,又或者是像防狼一樣防著他。沒有舞臺,有了舞臺,都是特立獨行,讓人側目相看!

韓信有恩人,又仇人,獨獨就是沒有朋友。一個縱橫天下馳騁疆場的人,出陳倉、定三秦、擒魏豹、破代地、滅趙國、降燕國、伐齊國、殺龍且,最後在垓下十面埋伏包圍項羽,一舉全殲楚軍!颯爽英姿五尺槍,彈指揮斥七國亡!

無敵是多麼的寂寞

是啊,無敵是多麼的寂寞?



征戰一生,終於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韓信背手傲居群山之巔,瑟瑟冷風下,一縷髮絲平靜的飄著~沒有任何的聲音,韓信古井無波的臉上沒有一點點的波瀾。就像金庸筆下的獨孤求敗一般。劍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獨孤求敗最渴望的就是遇到一個能夠讓他手中的劍發出共鳴顫動的人!韓信又何嘗不是,他畢其一生都沒有遇到一個能夠讓他推心置腹的朋友!

謀聖張良?道不同謀不於。

其主劉邦?十萬之兵矣!

戰神項羽?嗚呼哀哉。

可以說,韓信在劉邦與項羽對峙直到項羽兵敗垓下自刎身亡的所有大戰中,幾乎無一敗績,而且劉邦第一次收掉他的兵權命他北伐之後,他也幾乎是白手起家,而北伐收復了齊地,這樣的戰略家和軍事家,先秦之際少有,秦末漢初除他外絕無第二人,“國士無雙”他受得起!


在項梁征戰時,韓信就加入了抗秦隊伍,也就是一個大頭兵。打了幾場勝仗以後,心高氣傲的項梁面對大秦名將章邯,直接戰死沙場。而後韓信就跟隨項羽,升級成為項羽的持戢郎中。在軍中,韓信多次向項羽獻計,但都沒有采納,鬱鬱寡歡,頗不得志,從此有了離開項羽的想法。

被猜忌,被防範,被對手仇恨,被自己人孤立,沒有一個朋友能夠述說一下心中的痛!或許韓信並不需要,在軍事領域有著兵仙神帥美名的韓信卻是一個政治低能兒。


史冊中,都是會記載長輩的。韓信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他的父親並沒有給韓信留下什麼惦念,有的或許就是早熟和異於常人的韌性吧。過早的經歷人生的苦難,韓信懂得保護自己。能屈能伸也罷,窩囊廢也罷,胯下之辱或許就是對韓信最好的磨鍊。

壞蛋是怎麼練成的?打架!

英雄是怎麼練成的?屈辱!



胯下之辱可以看得出韓信是一個內心極其強大的人。一個【忍】字!彷彿敘述著韓信那一刻的內心,幾千年後一部熱播的電視劇中的男主角李雲龍說過一句名言,逢敵必亮劍!韓信手中握著一把刀,這把刀並沒有亮出來,而是放在了自己的胸膛。他在忍!忍者無敵,是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屈指可數。不知道在以後的歲月裡,韓信聽到“胯夫”這個名稱會作何感想,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韓信一定在憋著一股勁。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 周樹人的這句話就是對韓信的真實寫照!韓信選擇了後者,曾經受到的所有磨難都是走向輝煌殿堂的一個個墊腳石,都會讓韓信走的更加穩健。



秦朝末年,各國都是一副窩囊廢的模樣。韓信早早聽說了項梁項羽的名字,他迫不及待的奔向了這裡,希望可以成就自己的胸中理想!

只可惜,他錯了!

不知道三顧茅廬才請出來的諸葛亮是否研究過韓信的一生才做出了選擇劉備做主人的決定。官渡之戰後的曹操兵強馬壯,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 依據長江天險的孫權有了父兄三世的積累,張昭,張弘,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諸葛亮最好的選擇就是劉備,劉備帶著他的兄弟們,缺一個謀者,諸葛亮去了那直接就是上崗就業,沒有任何的考核期。倘若去了曹操孫權那裡,已經有了那麼多經天緯地之才,多一個諸葛亮也顯不出他的存在。

反觀韓信,擁有中國歷史上戰場衝擊力第一人的項羽和謀略不低的“亞父”范增。韓信去了這裡,第一,項羽不需要了,有了亞父,其他人靠邊站吧!第二,和項羽不對脾氣,這為君為臣之道,也就是一個王八對綠豆的過程!顯然,“胯夫”韓信去不了韓信的法眼。


曉木可以這樣說,韓信和項羽就是普天之下最心高氣傲倆個人。項羽面對始皇帝車隊都能說出“取而代之”的大逆不道之言,韓信評論白起“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稱不上名將。看看吧,如此心高氣傲的倆個人碰撞在一塊,那肯定是頂牛了。果不其然,韓信覺得自己沒走發揮得空間,和鍾離昧道別之後,迅速離開了這個傷心的地方。

1.兵權謀派

“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可謂是對這一派最好的概括,即我們平常熟知的戰略戰術,其含義最廣,從多方面闡述戰勝之法。

2.兵形勢派

“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向,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是對其簡要的概述,該派主要側重戰術方面的運用。

3.兵陰陽派

“順時而發,推行德,隨鬥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是對其簡要的概括。

這一派側重研究左右戰場的地理、天象等外在環境因素,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天時”、"地利"。

4.兵技巧派

“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利攻守之勝者也。”是對其簡要的概述。

兵技巧派是兵家軍事學說中最具體的部分,可謂習之就可馬上用之.



兵權謀派的傑出代表就是韓信,兵形式派的傑出代表就是項羽。如此心高氣傲的倆個人,代表了中國🇨🇳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最耀眼的倆大軍事派別。讓他們倆個合作著實有點困難,曉木時常在想如果兵權謀派和兵形式派的倆大代表可以合作,那縱橫天下會有怎樣的一番事業。

項羽窮五千年之戰場衝擊力,感染力,號召力,戰鬥力於一身的人形修羅,無須也是看不上韓信的算無遺策。



而廟算先勝的韓信自然也看不上項羽的“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項羽的政權是用不著韓信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韓信走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更何況,韓信這個古今罕有的高純度金子!世道太亂,人心不古,巴蜀之地找漢軍看看吧!

漢軍中勇將軍多而智帥者少,謀聖張良雖然謀冠天下,當時他也是謀劃政治走向的,他可以敏銳的察覺到社會形式的走向,可以出很多的高層的好主意,但是面對戰爭的時候無法決定一個最好的主意。【張良曾經一度為帥之後,漢軍大多數戰役也是失敗的。】

劉邦有一份雄心,有一股壯志,缺少一個戰勝攻取的大將軍。

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後,拜將臺上,韓信接過了將軍印綬。



史冊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韓信師從何人,較韓信年代早的名將也頗多,孫武,先軫,伍子胥,吳起,白起,李牧,廉頗,樂毅,蒙恬,…… 他們也都是自己有絕對的優勢力量,或者國力軍力強橫,或者政務清明,而韓信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他的時候,於弱漢為將軍,東征西戰,開大漢四百年基業。其功至偉遠超列數之將,其兵變之詭,軍爭之異,軍事謀略,百變迭出,軍事指揮藝術出神入化,具體戰術戰役如羚羊掛角一般行雲流水!

當其時,處其勢,攻城則如探囊取物,打敵則如撒網捕魚。韓信能夠當機立斷放棄對預期“最優值”的追書,轉而尋求比較現實的“滿意值”這是極其重要的!和殺神人屠相比,韓信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統帥特點,靈活用兵,以少勝多。中國🇨🇳五千年曆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統帥非韓信莫屬,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古代戰爭史的傑作。孫子兵法有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打仗最重要的就是靈活,懂得變通之理!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白起之後,岳飛之前,中國最卓越的將軍。

作為【戰略家】——韓信在巴蜀之地拜將臺上的長篇大論就是楚漢爭霸中漢軍勝利的根本方略。

作為【大將軍】——韓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全殲楚軍,天下莫敢與之爭鋒!

作為【軍事理論家】——同謀聖張良一起整理兵書典籍,著有兵書三篇。(未傳世)



韓信一個人貢獻了34個成語!

[注:(胯下之辱)(一飯千金)(解衣推食)(戰無不勝)(國士無雙)(十面埋伏)(背水一戰)(拔旗易幟)(置之死地而後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兵仙神帥)(略不世出)(獨當一面)(金石之交)(居常鞅鞅)(功高震主)(不賞之功)(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勳冠三傑)(推陳出新)(伐功矜能)(偽遊雲夢)(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肝膽照人)(鍾室之禍)(問路斬樵)(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傳檄而定)(多多益善)(鳥盡弓藏)(鄉利倍義)(氣吞山河)(一竿之微)]

看看吧,中國歷史上也就還有蘇軾貢獻可32個成語能望其項背!



韓信一個人把【王】【侯】【將】【相】做了個遍!

[注:【王】:先封其為齊王,後來遷地封為楚王。【侯】:淮陰侯。【將】:被蕭何舉薦成為了漢國的上將軍(全國軍事總指揮。【相】:攻魏國之前,被封為左丞相。)



不做無法實現的夢

因為因為必將百倍奉還

到達勝利之前,無法回頭

你的腦袋裡好像少了些什麼

人總得有個活著的理由

各取所需而已

正義,不過是勝利的又一個別稱

墊背的,怎麼都不嫌多

數年前,曉木在一個平凡而普通的黑夜裡,捧著司馬公的史冊,品著淡淡發苦的劣茶,盯著飄忽搖曳的青燈~

倆千年前,兵仙韓信,為了心中的執念,如同飛蛾撲火一般,攜帶者人類有史以來最強悍 軍神 之名,大無畏的選擇了死亡。如此英雄,霎那間落幕了。



千年前的靈魂穿梭到了我識海一般,揮灑間 重拾舊稿,付之以錚錚鐵骨,以慰

【韓信】

秦末楚漢混沌世,江東淮陰一士子。

窮厄孤苦他人鄙,佩劍高歌侯可覓。

能忍胯下非常辱,一飯千金心謹記。

從軍執戟為郎中,常在王側出奇計。

無奈不用輕出身,棄楚再圖奔漢地。

怎料豪情又難伸,月下獨騎往別寄。

蕭何識人策馬追,終遇伯樂且知己。

拜將臺上對如流,漢家基業由此啟。

兵出隴西初試手,疾風扼定關中裡。

鬼謀神策破驍魏,北舉擴土掃殘敵。

鷹擊滅代吞強趙,背水換旗真玄機。

虜燕夷齊東北張,水摧西楚借天力。

據北擁銳足稱孤,解衣推食終不棄。

南略垓下亡楚後,凌雲志遂歸故邸。

遊山飲酒閒樂少,見欺高祖困於櫟。

清冷葉落王侯府,悵寂瘦影更將衣。

問策深宮壯猶在,將兵多善身如一。

倘借武卒三十萬,蕩寇匈奴俯首揖。

良將難用廉頗老,與噲為伍便是譏!

朝衙內外無人親,惟有論兵尋夢昔。

呂婦陰狠詐入內,冤殞長樂魂不移。

千年已過猶思君,每讀史傳心噓唏。

向使霸北南不朝,豈有劉家世為帝?

只因為報知遇恩,寧涉險籠忠良意。

大風常嘯喚人傑,國士無雙韓信兮!

—— 【曉木曰兮歷史系】


曉木曰兮歷史系


有的人,生來就是傳奇,在漫長的歷史中,他們就像撕裂夜空的流星,雖然光芒只有剎那,但是這一瞬間的光華已足以光照千古,比如韓信。

在秦未漢初的歷史舞臺上,韓信以卑微者的姿態出現,受盡命運捉弄,一旦時來運轉,他立刻成為那個時代的神,20多歲的時候就出任國家軍委主席,南征北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最終擊敗那個時代的另外一個神——項羽。

為漢帝國打下了半壁江山。然而,漢帝國草創初期,35歲出頭的他卻被斬殺於深宮大內,在生命的結尾畫了一個血淋淋的句號。


清代史學家姚祖恩在《史記菁華錄》當中說,創漢功臣,韓信推功當軸,位居第一,然而,若論早年間的辛酸,韓信也是第一,令人哭笑不得。

韓信早年很落魄,被流氓逼著當街鑽褲襠,總是不停地蹭飯,蹭得街坊領居很煩。蹭飯蹭不下去了,他就做了個釣魚竿釣魚,魚也不待見他,就是不上鉤,可憐一個被後世稱為“無雙國士”的軍事天才,差點兒被活活餓死,幸好一個依靠給別人漂洗衣服的老大媽搭救,把自己的乾糧分給了韓信一份,他才不至於橫屍河岸。

上天給了韓信舉世無雙的軍事才能,卻沒有給他填飽肚子的能力,現實就是這麼惡搞。

馬榮成在《風雲》當中有一首詩:

九霄龍吟驚天變,風雲際會淺水遊。

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變化龍。

這首詩用來形容韓信,再也恰當不過。秦末,天下大亂,龍蛇並起,大怪小怪無數,都忙著攻城略地,九州震盪。

如果生在和平年代,韓信一輩子將永遠是個沒有出頭之日的普通人。但此時天下亂了,到處都是軍閥、流寇、義軍,韓信的機會來了。

在各路反政府武裝勢力當中,韓信先選擇了項梁,但是項梁無視之,韓信只是一個全靠兩條腿拼命的小兵,直到項梁被秦國的猛將章邯幹掉,韓信才迎來了一次轉機——被項羽任命為執載郵中。

這是一個很值得推敲的細節,項梁很高傲,他的侄子項羽也很高傲,而且項羽比項梁更高傲。為什麼項梁不用韓信,比項梁更驕傲的項羽反而提拔了韓信呢?

韓信有一個很牛的能力,就是臨危不亂,善於收集遊兵剩勇,點石成金,使殘兵剩勇迅速成為虎狼之師。

比如說,彭城大戰之後,劉邦被項羽打得滿地找,狼狽逃竄。在大後方坐冷板凳的韓信被倉促調到前線救火,趕往前線的路上,韓信聚合從前線潰退下來的敗兵,居然依靠這些殘兵剩勇在京索一帶發動反擊,遏制住了項羽的猛烈攻勢。

人在面臨突如其來的災難時,很容易變得六神無主,不知所措,面臨性命之危時尤其如此。

項梁突然敗亡,是因為遭到了章邯的突襲,在敵軍的重重包圍和打擊之下,在這非生即死的緊要關頭,能不能在亂軍之中活下去,不是看你官職有多大,也不是看你是不是喊救命喊得響,而是看你是不是足夠鎮定,是不是能在危局當中表現出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氣場。如果你有作戰能力,足夠鎮定,表現出胸有成竹的樣子,讓別人產生信賴感,覺得跟著你就能活下去,那麼此時你只需登高一呼,就有人團結在你周圍,聽憑你調動使喚。

而韓信,恰恰是這樣一個能夠力挽狂瀾的人。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人並不少見—那些平時蔫不拉幾,一遇上事就表現得光芒萬丈的人。

項梁敗亡之後,韓信歸項羽管轄,被提拔為執載郵中,可能就是因為在遭到突襲的那一天,韓信第一次表現出了天才的光華,在亂軍當中收集殘部,為項羽保存了一部分兵力。

當然,這只是個推測,因為實在找不到高傲的項羽提拔韓信的理由,而且早不提拔晚不提拔,偏偏在項梁被幹掉之後提拔。

執戟郎中是個什麼官職呢?就是項羽的護衛,和現在的領導的司機差不多。這其實不算什麼官職,但是好處是離領導很近,能說上話。

韓信確實跟項羽說上話了,說了好多次,獻計獻策。然而並沒有什麼作用,項羽根本不理韓信。


司馬遷沒有說韓信給項羽說過什麼,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到,韓信的計策一定與軍事有關。項羽多麼自信的一個人,尤其是對自己的軍事能力,他簡直自信心爆棚,他能把韓信的話當一回事嗎?

碰了幾次壁之後,韓信失望了。

不久,神勇無敵的項羽在鉅鹿以5萬人擊敗秦軍40萬,將秦帝國的主力剿滅殆盡,秦帝國滅亡。

之後,項羽進入關中,差點兒與劉邦打起來,雙方在鴻門吃了一頓飯,才把事擺平。這頓飯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鴻門宴。

吃了鴻門宴,項羽進入秦帝國的國都,以天下武力最強者的身份分割天下,重新劃分諸侯的勢力範圍。

就在此時,韓信悄悄離開項羽,投靠了劉邦。一開始,劉邦也沒有把韓信當回事,只是讓他當了個管糧倉的小官。

有一次,韓信犯法,按律當斬,就在被綁上刑場,即將行刑的時候,劉邦的私人司機夏侯嬰覺得韓信氣度不凡,把他從死神手裡奪回來了,並把他推薦給了丞相蕭何。經過交談,蕭何感覺韓信確實是個人才,就把他推薦給了劉邦。

此時的劉邦還是沒有把韓信當回事,蕭何口口聲聲說很快就會有轉機,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劉邦那頭遲遲沒有動靜,韓信沒耐心了,一生氣就跑了,打算另找出路。

如果韓信另投他人,那麼歷史就會在這裡打個拐點,但是蕭何及時出手,讓歷史按照我們所知的軌道走下去了。

聽說韓信不辭而別,蕭何來不及跟劉邦打招呼,騎了一匹馬,趕快追趕,好說歹說才把韓信勸回來。蕭何是劉邦最為倚重的心腹,蕭何倉促離開,劉邦正在火頭上。一見消失的蕭何又回來了,劉邦又氣又喜。等劉邦撒完火,撒完嬌,蕭何舊事重提,依然是推薦韓信。

這一次劉邦上心了,覺得能讓蕭何心急火燎地追回來的人肯定不是凡物,於是他答應接見韓信,並且在蕭何的敦促下,封韓信為大將軍一—相當於現在的國家軍委主席。

韓信走上歷史舞臺,得益於蕭何的推薦,然而,最後把韓信送上斷頭臺的也是蕭何。這不由讓人感慨命運無常。

據歷史學家推測,韓信約生於公元前231年,被封為國家軍委主席的時間是公元前206年,這一年韓信虛歲25,週歲24。

中國歷史上,履歷如此牛的人寥寥無幾。

韓信能擔負得起這樣的重責大任嗎?能!

鴻門飯局之後,項羽表面上答應既往不咎,但實際上對劉邦還是很不放心。分封諸侯的時候,他把關中一分為四,把劉邦放到了一個角落裡,然後在劉邦領地的周邊安插了三個心腹——司馬欣、董翳、章邯(秦亡之後,章邯投靠項羽)。

劉邦要想爭奪天下,就必須幹倒這三個人,也就是說,他問鼎天下的第一步,就是一統關中。

韓信出任國家軍委主席之後,走的第一步棋就是一統關中。他的戰略是我們熟知的一個成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他統一關中用了多長時間呢?一個多月。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就消滅了司馬欣、董翳,把章邯圍困到了一個名為廢丘的孤城。

這是韓信第一次正式帶兵作戰,一出手就調動各路大軍分進合擊,充分發揮了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絕佳戰鬥力。


這時候,張良也來投靠劉邦了,因為項羽幹掉了韓王,粉碎了張良復興韓國的夢想。

為了報仇,張良投靠劉邦之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忽悠劉邦出兵關中,儘快與項羽爭奪天下。

爭奪天下的第一步,是韓信的功勞。這讓劉邦很不爽,很沒面子。經過張良的煽乎,劉邦腦門一熱,率領主力殺出關中,把韓信留在了關中大本營,命令他率領留下的兵力繼續圍攻章邯。

韓信年紀輕輕就出任國家軍委主席,那些跟隨劉邦的元老自然不服,劉邦在的時候,礙於劉邦的面子,他們不敢說啥,劉邦一走,他們就開始擺挑子、使絆子。所以看史書的時候,我們能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韓信平定三秦只用了一個多月,圍攻章邯卻用了大半年。為什麼呢?大家不聽他的,那些元老都不在乎他。

劉邦殺出關中之初,勢如破竹,沿途糾集了60萬人,殺到了項羽的國都彭城。正在齊國作戰的項羽聞訊,急怒攻心,立刻率領3萬騎兵星夜兼程殺回來,用半天時間就把劉邦打得天旋地轉,60萬人死傷大半。

狼狽逃竄的路上,劉邦問計於張良,張良建議劉邦重新召喚大殺器韓信出場,儘快把韓信調到前線。

趕赴前線途中,韓信一路收集從前線潰退下來的殘兵敗將,到達前線之後,發動京索之戰,居然遏制住了項羽的攻勢,一舉扭轉戰局。

從此,楚漢之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局勢改變之後,劉邦抽空回了一次關中,在廢丘之戰當中幹掉了負隅頑抗的章邯。用的是什麼辦法呢?水攻。

諸位,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對,韓信就是個喜歡用水的人,破魏之戰用水,破趙之戰用水,破齊之戰還是用水。

說到政治,劉邦是個強人;說到打仗,劉邦就得靠邊站。沒有韓信之前,劉邦也打仗,但是他用的都是常規的拼人戰術,而在廢丘之戰當中,他居然利用地利條件發動了水攻。在劉邦的軍事生涯當中,這實在過於突兀,以至於令人懷疑這其實是韓信的手筆。

韓信抵達前線之後,一邊抱怨留守後方的諸將不配合(以韓信的嘴炮性格,這種事他能做出來),一邊獻計獻策,建議水攻廢丘。於是,劉邦返回關中之後,依言而行。

有沒有這種可能呢?彭城戰敗之後,原先依附劉邦的諸侯一鬨而散,其中就包括魏王豹。

魏王豹的領地,在關中和漢軍前線之間。雖然魏王豹目前只是閉關鎖國,無意爭奪天下,但是以後的事誰能說得準?如果他與項羽聯手,或者逐鹿天下,切斷關中與漢軍前線之間的聯繫,劉邦就危險了。

擊敗章邯之後,劉邦回到前線,命令韓信掉頭殺回去,拿下魏王豹。魏王豹的軍事能力和韓信根本不是一個水平,三下五除二就被韓信收拾了,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

破魏之後,韓信提出了一個天才的戰略:開闢北方第二戰場,建立一個軍事包圍圈,從戰略空間上擠壓項羽的楚國。

劉邦同意了,但是他不放心韓信,覺得韓信的政治立場有問題。他給韓信派遣了3萬精兵,並派遣老朋友張耳趕往魏國,與韓信一同監軍,順帶監視韓信。破魏之後,韓信乾脆利落地擊破了代國。代國是個小國,對於韓信這樣的人,解決代國不在話下。

破代之後,劉邦害怕了,害怕韓信的勢力壯大,趁機自立,於是他抽掉韓信軍中精銳,命令韓信向趙國進軍。此時,韓信的軍隊有2萬人,精銳只有一半,另外一半不是老弱,就是剛徵調的新兵蛋子。而趙國的兵力有多少呢?20萬。

2萬人打20萬人,比率1:10,是開玩笑嗎?不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全軍的士氣,韓信走了一步險棋,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擊潰了趙國的20萬兵力。

這一戰留下了一個成語——背水一戰。

趙國被攻破之後,燕國望風而降。

破燕之後,韓信發動攻齊之戰(攻齊之前,韓信軍中精銳又被抽調了一次),齊國可危,項羽先派遣策士蒯通勸韓信自立,背棄劉邦,韓信不聽。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項羽派遣猛將龍且率軍20萬北上援齊。楚國與齊國原本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在存亡之際,兩國決定暫時擱置爭議,戮力同心,共同抗擊韓信。

韓信與龍且的戰爭,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濰水之戰。龍且和韓信原來是同事,他覺得韓信是個懦夫,之所以成名,不過是世無英雄,所以驕傲輕敵。韓信利用這一點,對戰初期,佯裝敗退,引誘龍且全軍出動。

當龍且的軍隊傾巢而出,跨過濰水的時候,韓信命令上游放水,把龍且的軍隊割裂成了兩部分,然後一個一個包餃子。

這一戰過後,齊國被攻破,北方第二戰場成功開闢,擠壓項羽的軍事包圍圈竣工,劉邦對項羽形成泰山壓頂之勢。

從提出建立第二戰場的構想,到第二戰場確立,用了多長時間呢?兩年多,這時候韓信才28。28歲就為漢帝國打下了半壁江山,韓信有多猛,可以想象。

然後是垓下之戰,身經百戰、從無一敗的項羽終於敗了一次,打敗他的就是他曾經的員工韓信。

之後,項羽突圍到烏江,自盡。

2000多年後,蔣介石退守臺灣,臺灣小學生的教科書上多了一首詩,項羽的《該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

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至此,傳奇結束,接下來的就是掃尾的悲劇,或者說,傳奇本身就是悲劇的前奏。

劉邦稱帝之後,偽遊雲夢,以謀反罪為由給予韓信削地降職的處分,並把他押到長安嚴密監視——在長安,韓信是自由的,想去那裡就去哪裡,但是不能出長安。

不能打仗了,那就搞兵書吧。韓信和張良成立了一個兵書編輯部,編輯兵書。雖然張良本人宣稱曾經學習過兵法,但是從實際戰況來看,張良本人更長於政治謀略,而不是軍事謀略。他與韓信的區別,就像高參與司令官的區別。所以,我們在這裡傾向於認為,在編輯兵書的過程中,韓信居於主導地位。

兵書編成之後(如今早已失傳),韓信就再也沒有什麼事了,只能苦悶度日。韓信曾經對劉邦無比信任,然而經過一系列政治打壓之後,他與劉邦產生了罅隙,被押解到長安之後,他幾乎不上朝,不到深宮大內。

公元前196年,陳鄰叛亂,劉邦御駕親征。不久,前線捷報傳回,皇后呂雉舉辦盛宴,請大家進宮吃飯。接到了請束的韓信起初不願意去,然而蕭何親自登門邀請,畢竟蕭何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架不住蕭何的邀請,韓信就答應了。

進宮之後,呂雉宣稱韓信通敵叛國,意圖勾結陳都發動叛亂,然後將韓信斬殺於深宮大內。

這一年,韓信35歲。

一個百戰百勝的戰神就此在陰暗的皇宮裡隕落,隕落時的顏色是血紅的。韓信有沒有勾結陳都謀反呢?無稽之談,這只是個呂雉對外糊弄老百姓的藉口。

韓信為什麼會以悲劇收場?

很多人說是功高蓋主。韓信的功勞確實很大,有功高蓋主之嫌,但是很難。

劉邦從前線歸來之後,聽說韓信被殺,“既喜且憐”———方面,折磨他的心理陰影終於被抹掉了,所以他喜;一方面也很悲哀、內疚,畢竟韓信為漢帝國立下了那麼大的功勞,而且從來沒有對不起他。

他問呂:“韓信臨死前說什麼了?”

呂說:“他說,‘後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言’。”

呂其實只說了一半,韓信臨死時說的是:“後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言,以至於慘死於婦人小兒之手。”婦人,指的是呂,小兒,指的是還是一個少年的太子劉盈。

呂雉只說了前半句,意思無非是告訴劉邦:讓你心神不寧的那個人死了,雖然他沒有造反行動,但是有造反的念頭,所以死的不冤。呂沒有說後半句,其實也不用說,劉邦心裡明白。

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剃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高祖已從稀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日:“信言恨不用蒯通計”。

關於這半句話,司馬遷寫得明明白白。劉邦和呂雉,這兩口子談論韓信之死,就像高手過招,點到為止,沒有多餘招式,彼此心知肚明。

韓信說前半句,其實只是臨死時的悲憤之言;他說後半句,說明他臨死的時候也很明白,想要他命的並不是劉邦,而是呂雉,劉邦或許能讓他活下去,但是呂維不能。

其實劉邦早就在韓信脖子上架起了屠刀,殺或不殺只在於他的一念間,而呂雉只是趁劉邦不在的時候,順手拿起了這把屠刀,用力一揮.……

如果韓信不死,他會不會造反呢?

我認為不會。

(漢高祖六年)十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一個“爭”字,已足以說明嘴炮韓信樹敵之多、之烈。從客觀條件來說,被押送到長安之後,韓信沒權沒兵沒有支持者,而且受到嚴密監視,他怎麼反?

當初手握重兵的時候不反,為什麼當了光桿司令之後反而要造反呢?單槍匹馬造反,那是求速死的節奏。

從主觀條件來說,我以為韓信沒有造反的意願,從來都沒有。

有的人當一把手,看起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是離開他就是不行,這說的是劉邦;有的人給人打工的時候,幹得熱火朝天,大有進擊一把手的架勢,但是離一把手的位置總是差了一點兒什麼。差了什麼呢?我也說不清楚,而差的這點兒東西,恰恰是韓信缺少的。

最後,引用一首詩為韓信的一生做個總結:

天下風雲出我輩, 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中, 不勝人生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 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事如潮人如水, 只嘆江湖幾人回。


嚴笑雲飛


在秦末各地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暴政,其中能人異士層出不窮。而在這亂世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將領就是韓信,韓信作為一個非常奇特的人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但是韓信作為一個軍事天才,統領上萬軍隊,即使立下赫赫戰功,還是得不到劉邦的信任,最終慘死,死前無一人願意做他親信。

韓信從小父親就死了,一直被母親撫養長大,母親也是屬於性格十分強勢的類型,因此從這個環境長大的韓信性格一直都比較沉默內斂,但是韓信卻確切的知道他到底需要什麼。哪怕有一些鄉痞無賴要他從胯下爬過去,他也會忍住脾氣去做,可見這個人不是傻,而是對於自己的目標十分清晰。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韓信在戰爭中對於自己每一步的作戰目的十分清楚,去哪裡的路線就有很多種選擇了。而韓信正是通過這個特點,使出了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戰術。

在攻打章邯軍隊時,韓信讓士兵修一條舊路,在敵軍準備抵抗大軍的時候,韓信帶領大量軍隊從另一條小路出發,最終偷襲了敵軍的腹部,大獲全勝,這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可見韓信的軍事素養,他是一個軍事天才。

在韓信還沒有投奔劉邦的時候,他就已經在項羽那裡當官,然而韓信的軍事素養在那裡卻發揮不出來,因為當時項羽軍隊中有很多軍師幫忙出謀劃策,而項羽最缺的其實是幫助管理軍隊的政治人才,韓信自知擔任不了,通過蕭何的引薦,誰知道韓信在劉邦陣營一飛沖天。

經過了“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剛當上了統帥,就用一場大勝來證明他的實力。在接下來的戰爭中韓信是所向披靡,相繼滅掉了四國,這個時候韓信已經功成名就了,可以說劉邦沒有韓信的軍事才能就不會走到這一步,韓信手下的軍隊人數達到上萬人,然而卻無一人願意做他親信。

結果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時候,韓信不懂得圓滑就顯現出來了,項羽將劉邦圍困在城裡,劉邦讓韓信帶兵來救他,結果韓信卻說齊國作為最大的諸侯國,如果沒有一個齊王是沒辦法穩定住的,韓信就想當這個齊王。劉邦看了之後大怒,這不是赤裸裸的威脅嗎,雖然沒能表達出來,但是這道隔閡的裂縫已經出現了。

而項羽的手下謀士也看出來,劉邦最大的依仗就是韓信,勸說韓信自立為王,但是韓信卻說滿足於現狀,可見韓信的天真,當時的韓信已經功高蓋主了,並且兩人之間已經有了很深的矛盾,雖然韓信跟隨劉邦多年,但是在權利面前,劉邦不可能給韓信一絲的反叛機會,所以在劉邦建立漢朝後,呂后趁機殺害了韓信,因為平時結交甚少,到死也沒有一個親信,韓信悲哀的一生,真是讓人唏噓。


歷史雲頂


歷史上,在軍事方面,韓信絕對可以位居奇才之列,帶兵打仗,也是多多益善之輩。可惜,功高震主,未能有效的調和與君王之間的矛盾,加之平時的所作所為過於張揚,說話無遮無攔,最後落得不得善終,被夷滅宗族,可憐、可惜、可嘆。

古時候,對淮陰侯韓信有兩句總結——“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擴充起來,很有啟迪意義的小故事。

假設將“男人不止一面”的廣告詞來概括韓信將軍,殊為準確。 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很多都是少有大志者,韓將軍亦然。

只不過在《史記》一書中,在最初的講述過程中,更多的是描繪其幹啥啥不行的狀況,這一點,對於今天平凡的你我來說,心理上,是一個很好的安慰。

小時候的韓將軍,可以說,家裡沒錢,在操守方面,也沒有辦法被推薦為官吏,也不能做點小生意來養家餬口,只能厚著臉皮混吃混喝的。

時間長了,大家都嫌棄他,而不自知,有一次到了飯點去混飯的時候,發現人家提前用過飯了,別說正式的飯菜,估計連點殘羹冷炙都沒有了,脾氣不小,大怒,撇下一句話:“老子,再也不來了”(在心理上,還是缺少一些疏導,或者說其老師對他的教育過於偏重軍事方面,在為人處事方面,有點欠缺了。聯想一下,孔聖人為什麼被尊為至聖先師,光一句有教無類就牛氣沖天了)。

氣鼓鼓的跑出去,餓著肚子,跑到了河邊,想著釣上兩條魚來充飢,也是可憐呀。

有一位善良的老媽媽,正在河邊漿洗衣服(當時的生態真好,村鎮旁邊的小河,竟然也沒有太大的汙染),這位老媽媽識人相面,看到其樣子就知道還沒有吃飯。

一連數日的支援給他點吃的,算起來,在秦朝苛捐雜稅的“照顧”下,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一位普通的老媽媽,家裡又有多少餘糧呢?估計,也就是餓不死,撐不住,這小子真行,就這樣湊合著、瞎混著,在等待什麼嗎?

有一天,可能是老媽媽送的飯菜很合胃口,吃的很開心,發自內心的說出幾句大話:“我說老媽媽呀,改天發達了,一定會好好的報答你,我相信一定會有那麼一天的,我堅信,確信無疑。”

老媽媽笑了笑:“哎,看你小子,長的是人高馬大的,腰間還掛著一個鐵片片,不去建功立業,天天在河邊,看著我們漂洗衣服,我是可憐你,才施捨給你點吃的,不是為了追求所謂的回報,再者說,改天究竟是那天呢?”

一句敲醒浪蕩子。韓信如當頭棒喝,眼前直冒金星,心裡想著:對呀,對呀,天天這麼混,等啥子呢?

難道天上會掉餡餅嗎?估計難。

大丈夫何以立身天地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就此別過。

後來,應徵到項羽軍中,基本不受重視,很多建議和計策都不被採納,失望的很,再者說,項羽在性格上的直來直去,每一位和他接觸的人,都能夠輕而易舉的看透。韓將軍發現了這一點,經過斟酌,感覺在這裡存在的意義不大。

良禽擇木而棲,跑到了劉邦處。誰承想,在這裡也不太受重視,只給了一個看管糧草的小官職(初上天庭的孫悟空何其相似?),估計在當時的劉邦眼中,給這麼一個官職,也是不小了。 不過,在此期間,韓將軍通過與他人的接觸,喝酒聊天,迅速的將自己胸中的才華進行了賣弄(賣弄一詞,此處毫無貶義,畢竟在古時候,毛遂自薦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晉升的途徑),特別是引起了劉邦的發小之一——蕭何的賞識,在漢王面前,多次推薦。

回饋的有點慢,讓韓將軍內心遲遲看不到升遷的希望,加之思鄉心切,再一次的有了退意。 據說還是在一個月光照耀下的晚上,拎起之前收拾好的包袱,招呼都不打一聲,突然就跑了。

猜想,蕭何安排屬下去邀請其喝酒聊天,才發現人已經不見了。蕭何,何等了得,知道韓信是何等人才,跑了,被他人啟用的話,威脅就太大了,顧不上給漢王打招呼,騎著馬就開始了追逐。

雖說跑的是人困馬乏的,結果還不錯。 追上之後,好好的進行了封官許願,這一次可是畫了一個天大的餅子(看來,天上真的會掉餡餅)。

好說歹說,連拉帶拽的把韓信“哄騙”回去,接著又去好好的做了一通漢王的工作,劉邦在情商方面,確實屬於段位等級最高一階,心悅誠服的搞了一次轟轟烈烈的拜將儀式,也為後續的楚漢相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在後來的戰爭中,韓信多次被遊說、策反,不成功的理由基本都有漢王對其不薄這一條)。

具體的戰爭細節,就不詳述了,反正是大展拳腳,盡情的放飛了自我。

當然,在項羽被收拾掉之後,齊王韓信很快就被用計變成了楚王,隨後更是被劉邦所說的巡遊雲夢澤,一下子從王變成了侯,可以說軟禁在了天子眼皮底下。

因為說話的不謹慎,惹禍上身,最終竟然被漢初最陰鷙的一位婦人——呂后所殺,正所謂:當斷不斷,必為其亂。(功高震主時,翩然抽身去,多少人可以做得到呢?)

必須借用《史記》上的言語,言簡意賅:“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

在軍事多麼果敢、有謀略的一位,在人際的爭鬥上,竟然如此之猶豫。

讀史總是會假想諸多,正反雙面,差異真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