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往事|惠女水庫的故事——祝平


惠安往事|惠女水庫的故事——祝平



惠女水庫的故事

來源:《人民日報》1959.11.9

惠安往事|惠女水庫的故事——祝平

惠女水庫 (國畫) 李碩卿 陳少濤 陳大業

上面這幅畫,是建設惠女水庫的場景。水庫在福建省惠安縣(原文如此,水庫所在地為今泉州市洛江區),為什麼不叫“惠安水庫”而叫“惠女水庫”?其中有一段充滿了眼淚和歡笑的故事。

惠安縣的婦女,千百年來,不但和男子同樣受著統治階級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受著暴風、乾旱和風沙的災害,而且受著各種封建陋俗的束縛,過著難以忍受的痛苦生活。

惠安往事|惠女水庫的故事——祝平


那時,主宰她們的命運的是“神”,是封建的家長、族長和丈夫。女兒要出嫁了,在孃家先餓上七天(只喝一點點稀地瓜湯),然後頭上戴著六、七斤甚至十幾斤重的裝飾,再蒙上一塊黑紗,昏昏沉沉地被抬到婆家。新娘在婆家站上三天三夜回孃家了。年幼純潔的女孩子,受了這樣的折磨,從此把回婆家看成是進十八層地獄,再也不願回去。而男人呢?在封建夫權統治著婦女的天地裡,把捆打妻子看成是自己的“光榮”。

在惠安東部沿海一帶盛行著這樣的封建陋俗:逢年過節,婦女回要婆家住上一兩天,如果沒有懷孕,便要在孃家住一輩子。寡婦的命運就更悲慘。寡婦改嫁是“敗壞門風”“有辱祖宗”的事。不論多大年歲死了丈夫,都不能改嫁。如果寡婦與別人發生愛情,族長就有處死她的權利。

深受封建勢力迫害的惠安婦女,在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還要受那些土豪劣紳、偽鄉代表、偽保長、地痞流氓……的凌辱。在層層的壓迫下,婦女的悲傷無處訴,苦水無處吐。她們在絕望的時候,只有三三兩兩一起商量出路:有的削髮為尼、有的上吊、有的便四、五個甚至十幾個一齊跳潭、跳海。

十年前的8月裡,惠安解放了,惠安的婦女第一次抬起頭來,和男子一起參加了鬥爭。反動政權被打垮了,騎在人民頭上、欺凌婦女的惡霸被鎮壓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的群眾運動,把建築在封建土地經濟基礎上的封建婚姻制度摧垮了;人民政府公佈了婚姻法,男女的婚姻自由得到了法律上的保障。長期以來捆著婦女的“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的四根繩子被絞斷了。

劉厝村的林西玲十六歲由父母包辦結婚,十七歲守寡。解放後,在勞動中和貧農劉阿禮產生了愛情。代表封建族權殘餘勢力的族長不允許他們結婚,以“敗壞門風”為名,把林西玲打得遍體鱗傷,上了手銬腳鐐關進暗房。劉阿禮知道這一情況後,立即到當時的區人民政府申訴了。黨和政府馬上派人救出了已被關押了三天三夜的林西玲,處理了最頑固的封建族長。


縣委書記和縣長,還把這件事在全縣幹部會上作了報告,動員全縣人民支持林西玲、劉阿禮的鬥爭。1950年4月,他們終於在黨的支持和群眾的贊助下結婚了。

現在,惠安婦女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同男子們並肩勞動。在家庭裡,又是這樣充滿了愛情和溫暖,這一切都激勵著她們滿腔熱情地建設自己的祖國,建設將來更美好的生活。

惠安往事|惠女水庫的故事——祝平


就在這大躍進的年代,在惠安婦女無限歡欣的日子,惠女水庫開工了。這個水庫婦女勞動力佔90%以上,所以叫惠女水庫。惠安縣的婦女們,在她們的姊妹姑嫂們當年集體跳潭跳海的地方,用雙手埋葬了那個悲慘的歲月,建立了大水庫。這個水庫比十三陵水庫還多蓄一千多萬立方水。她們一面勞動,一面愉快地歌唱著:

誰使惠女翻了身,

誰救了受苦最深的人?

共產黨呀毛主席,

恩情如山比海深。

沒有東西報答您,

只有一顆火熱的心!


有趣,有料,有共同的記憶,感謝關注惠安文獻館!在時光流逝中,一起來留住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