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秦國丞相的甘茂明面上並沒有被清算,為什麼要出走秦國呢?

甘茂起初在咸陽只是一個客卿,並沒有真正的實權,真正接觸權力中心得等到秦武王即位後。

秦武王即位後,由於不喜歡張儀的風格,他認為張儀多欺詐,手段並不光明,所以即位不久後便罷黜了張儀的秦相之位,並拜樗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

息壤之盟

秦武王三年,秦武王想要派甘茂去攻打韓國的宜陽,宜陽雖然在當時的韓國只是一個縣,但是宜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並且是韓國的一個重鎮,所以想要輕鬆打下宜陽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作為秦國丞相的甘茂明面上並沒有被清算,為什麼要出走秦國呢?

甘茂《大秦帝國》劇照

甘茂自然知道這一點,所以一開始就和秦武王訂立了“息壤之盟”,意思就是說宜陽很難打,可能需要點時間才能完成任務,希望秦武王您不要聽信別人的讒言讓我中途而廢,宜陽我是一定能打下來的!

果然五個多月過去了,宜陽還沒打下來,秦武王已經開始動搖了,甘茂就拿出了之前的協議“息壤之盟”,並且再次提醒他息壤之盟的內容。

這樣,秦武王便堅定地支持甘茂了。不久後秦軍斬首六萬最終拿下了宜陽。

甘茂攻宜陽,五月而不拔。樗裡子、公孫奭果爭之。秦王召甘茂,欲罷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以佐甘茂。斬首六萬,遂拔宜陽。韓公仲侈入謝於秦以請平。——司馬光《資治通鑑》

宜陽一攻打下來,秦武王的興奮勁兒馬上就上來了!因為宜陽一旦歸屬秦國,那秦國立馬就可以通三川、窺二週,東出的道路就平坦了!宜陽往東是二週,二週往東便是新鄭便是大梁,那都是平原,一馬平川啊!

作為秦國丞相的甘茂明面上並沒有被清算,為什麼要出走秦國呢?

秦武王《大秦帝國》劇照

所以秦國剛打下宜陽,秦武王就迫不及待地趕到東周秀肌肉,結果一不小心舉鼎的時候被鼎砸中腳部神經,不久後便駕鶴西去了。

秦武王突然薨世,甘茂靠山倒塌

秦武王事業正蒸蒸日上,卻突然亡故了,所有人都預料不及,包括多謀善變的甘茂!

秦武王的突然去世,秦國王位空虛,最後公子稷被趙武靈王送回秦國,並得到了秦國王室的支持,最終即位,是為秦昭襄王。

在王位爭奪,甘茂雖然是丞相卻並沒有實權,所以他參與的程度並不深,作為客卿其實也用不著去參與秦國王位的爭奪。

甘茂作為當朝丞相,新王昭襄王明面上也並沒有對甘茂進行清算,為什麼甘茂會甘心拋棄丞相的高位而出走呢?

這個問題很難一兩句話說得清楚,據《戰國策》說是因為被昭襄王親信向壽等人的陷害。但作為一個丞相,顯然並沒有那麼容易被扳倒,畢竟昭襄王剛即位,最重要的是要穩定朝局。

如果甘茂不出走,即使相位保不住,在秦國做一個閒散高官也是綽綽有餘的吧(參考蔡澤,拜相不久被辭退卻仍然做高官)!但是甘茂卻非走不可,甚至還是不辭而別。

甘茂上位前只是客卿,雖為丞相卻無根基!甘茂雖然說被秦武王拜為右丞相,但是他畢竟是一個客卿出身,並且在右丞相的位置上呆的時間僅有三年。

如果是別人當丞相三年可能會有一定的根基了,畢竟在三年時間裡,丞相肯定也能夠提拔很多人,但是甘茂這個右丞相和別的丞相又有很大區別,從始至終他仍然只是一個“客卿”罷了,這個右丞相根本沒有實權,實權全部都在左丞相王叔樗裡疾那裡呢!

既然作為客卿,那麼他的權力完全來源於秦武王,也正是秦武王的信任,他才能有機會建立軍功,有機會攻打下韓國的重鎮宜陽!而秦武王突然去世,甘茂自然也猶如浮萍一般,坐在丞相高位上,權不配位,總被排擠、汙衊,簡直如坐針氈。

魏系勢力被清洗,甘茂感到恐懼

秦武王突然而來的去世,所有的勢力都來不及做準備,誰也沒有想到王位突然有一天會出現空缺!

一般情況下,王位突然出現空缺,而秦武王又沒有立下儲君,甚至連子嗣都沒有!

這個時候,朝堂上話語權最重的有兩方勢力,一個是左丞相樗裡疾,一個是惠文後和武王后,樗裡疾掌握著舉國軍政,他支持誰最為重要,而惠文後和武王后在道統上更有話語權。

經過角逐,公子稷得到了樗裡疾的支持最終登上了王位,也就是秦昭襄王!

作為秦國丞相的甘茂明面上並沒有被清算,為什麼要出走秦國呢?

秦昭襄王《大秦帝國》劇照

雖然說秦國王位已定,但是惠文後並不甘心失敗,惠文後聯合秦惠文王的另外一個兒子公子壯得到了秦國舊貴族的支持發動了叛亂,史稱“季君之亂”

季君之亂很快就被魏冉平定了,惠文後、公子壯全部被誅殺,武王后也被驅逐出秦國。

而甘茂,作為一個聰明人,有沒有參與季君之亂未可知,或者沒有參與或者參與了而沒被發現,但是他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都被認為是武王后的人,畢竟他是秦武王最信任的大臣,而惠文後是秦武王的母親,武王后是秦武王的妻子,所以說無論如何,甘茂是鐵定要被打上武王標記的人!在昭王一派眼中,他就是反對派的“殘餘勢力”!

明面上,秦昭王沒有對甘茂進行清洗,還委以重任,只是為了穩定人心罷了,畢竟不可能把所有跟季君之亂沾邊兒的人都清洗掉,新君即位最重要的穩定朝政!

但是一旦朝局穩定,那麼甘茂也就沒什麼作用了,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作為前朝寵臣的甘茂也就沒什麼用了。

害怕被清算,甘茂去秦到齊

甘茂在出徵打仗的時候被向壽和公孫奭饞汙,很顯然,這就是昭襄王想要動手的標誌!向壽和公孫奭(shì)是秦昭王的親信,一旦甘茂罪名坐實,那甘茂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所以這個時候甘茂抓住機會趕緊跑路,管不了那麼多了,畢竟保命要緊!

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復歸之韓。向壽、公孫奭爭之,不能得。向壽、公孫奭由此怨,讒甘茂。茂懼,輟伐魏蒲阪,亡去。——司馬遷《史記》

但是,秦國是天下強國,別的一般小國也未必敢收留啊,正在甘茂躊躇不前之時正好遇到了蘇代,甘茂最終得到了蘇代的幫助,到齊國擔任上卿去了,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其實從秦武王突然駕鶴西去開始,甘茂就知道他很難再呆在秦國了,一方面他是秦武王的臣子,無論是誰繼承了王位,甘茂都得為新王讓路,就算最終保住了性命,但是相位是不可能保得住的!其次樗裡疾位高權重還手握軍政大權,樗裡疾如果想扳倒甘茂,那簡直太容易不過了,畢竟甘茂已經失去了武王這座靠山,他在秦國的政治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

為什麼確定秦昭王就是要對甘茂進行清算呢?這就要從蘇代幫助甘茂逃到齊國說起了。

蘇代拜見秦王的時候大概有那麼一段對話:

“甘茂太熟悉秦國了對不對”

“對”

“那就不能把甘茂放跑了,得把他抓回來啊!”

“天下那麼大,怎麼抓啊?”

“首先大王您不能明著說抓,可以免去甘茂臨陣逃脫的罪責,然後承諾說給他高官厚祿,要優待他!把他騙回來後就關起來,絕不能讓他離開秦國!”

“可以!”

(蘇代)乃西說秦王曰:“甘茂,賢人,非恆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崤塞、纑谷,地形險易盡知之。彼若以齊約韓、魏,反以謀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則奈何?”蘇代曰:“不如重其贄,厚其祿以迎之。彼來則置之槐谷,終身勿出,天下何從圖秦。”秦王曰:“善。”——西漢劉向《戰國策》

然後蘇代又跑到齊國和齊王發生了這麼一段對話:

“ 齊王啊,您有沒有聽說一個叫甘茂的人啊?聽說秦王要高官厚祿求他回秦國。”

“聽說過啊,甘茂不是秦國前丞相嗎?那又怎麼樣呢?和我有什麼關係?”

“秦王都如此厚待的人難倒不是一個人才嗎?況且他十分熟悉秦國,如果有一天您對付秦國的時候,甘茂一定能能幫上大忙啊!所以一定不能讓他回秦國!”

“那我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只要您給出更大的官,我一定保證把您把他挖過來!”

“好,這件事就交給先生您辦。”

就這樣,經過蘇代的一番操作,甘茂順順利利的進入了齊國,成為了齊國的上卿。

甘茂辭不往,蘇秦偽謂王曰:“甘茂,賢人也。今秦與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賜,故不往,願為王臣。今王何以禮之?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賢,得擅用強秦之眾,則難圖也!”齊王曰:“善。”賜之上卿,命而處之。 ——西漢劉向《戰國策》

從上面可以看出,秦昭襄王是不信任甘茂的,最終還是要清算甘茂的,不然也不會讓蘇代給說通了,只是甘茂提前跑了,秦王也無可奈何!

作為秦國丞相的甘茂明面上並沒有被清算,為什麼要出走秦國呢?


總結:甘茂作為一代名相,眼光還是非常毒辣的,秦武王一駕崩他馬上低調做人不出頭,而且在看到一丁點兒被清算的苗頭馬上就逃離秦國,而且在蘇代的幫助下,繼續位居於朝堂,只是這個朝堂是齊國的朝堂罷了,雖然同樣沒有實權,但是身家性命也算是保住了,唯一遺憾的是沒有保住武王的母親……

政治鬥爭是十分殘酷的,在權力面前根本沒有任何親情所在,秦武王死後武王的勢力基本被清除乾淨,毫無保留!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