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水氫發動機會引來這麼多的質疑

5 月 23 日,《南陽日報》頭版的一篇報道《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贊!》稱:

水氫發動機在我市正式下線啦,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

新聞中所涉及的汽車企業名為「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青年汽車),該公司負責人為龐青年。在南陽下線前的 2017 年,龐青年就宣稱他們生產了全球首輛水氫燃料車,只加水、不加油、不充電,續航超過 500 公里,轎車續航為 1000 公里。

為什麼水氫發動機會引來這麼多的質疑

隨後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那麼為什麼廣大網友會如此質疑呢?原因有這麼幾個

氫氣的製取方法有限

氫氣是二級能源獲取二級能源的方式必須消耗如煤、石油等一級能源,如今批量獲取氫氣的方式主要是電解水制氫和光催化,水催化制氫。

光催化,光水解是現行最便宜的制氫方法,但這種方法離實用較遠。光能與氫氣的轉換效率僅僅為1~2%,如今的太陽能發電的轉換率都能到13%。所以暫時並沒有商用價值。而且南陽的水氫燃料車貌似也沒帶那麼多的光伏設備,所以它肯定不是用的這種方法。

電解水制氫是最主流的制氫方式,中學化學課本有講水加「鹽」通直流電,負極析出氫氣,正極析出氧氣,這是中學課本上一個經典的化學反應。這種方法所需要的能量高,還沒有廉價的催化劑。距離商用也還有一段距離。

為什麼水氫發動機會引來這麼多的質疑

而龐青年的制氫發法是用水加入鋁合金粉末再加入他們特製的“催化劑”就能制氫。但看了半天,水的化學性質穩定,沒有能量的介入那麼,制氫的能量從哪裡來?這明顯的違背了能量守恆原理。

為什麼水氫發動機會引來這麼多的質疑

氫氣的使用也存在很大限制

氫氣燃燒雖然能產生大量的能量並且燃燒產物是沒有任何汙染的水。但正因為氫氣的然後熱量高,傳統內燃機使用氫氣會產生大量的NOx,雖然科學家已經有了解決辦法,但無一例外都是NOx處理越乾淨,成本越高。因此如何燃燒氫氣也變成了一門非常深奧的技術活。

為什麼水氫發動機會引來這麼多的質疑

另外氫氣的儲存也非常困難,常見的儲存方式有三種分別是:氣態儲氫、液態儲氫和金屬氫化物儲氫。氣態儲氫密度極低,1KG氫氣需要佔用30L的體積。液態儲氫需要消耗極高的能量來使氫氣液化,佔液化氫氣的30%。金屬氫化物儲氫大概也只有財大氣粗的實驗室有這個能力購買氫化物吧。

為什麼水氫發動機會引來這麼多的質疑

這樣的騙局並不是第一次出現

其實這樣的騙補貼的騙局並不在少數,最近的是2016年的巴鐵項目。當年這個被全國各大媒體眾星捧月的科技發明在秦皇島市北戴河站前的富民路進行了所謂的路試。甚至被美國時代雜誌收錄,可以風風火火的開場。結果就不說了。

為什麼水氫發動機會引來這麼多的質疑

除此之外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家公司跳出來說自己研製成功了什麼超級電池,這種電池充電只需要5分鐘,能力密度是普通電池的3倍,使用年限也是普通電池的3倍,造價卻是普通電池的1/3。幾年前就有這種新聞了,但值得今天,我也沒看到過什麼電池有這麼牛逼。

為什麼水氫發動機會引來這麼多的質疑

市場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鄧小平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套用到市場經濟上面也非常實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也說過: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當一個產品足夠的好,是厚積薄發的,比如曾經的蘋果,一經推出,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風靡全球。尤其是在屬於未來的新能源,清潔能源領域更是容易得到市場的承認,引來商人們會積極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