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百靈,百科知識,中國百靈鳥科之一

蒙古百靈(學名:Melanocorypha mongolica)蒙古百靈雌雄羽色大致相同,雄鳥冬季頭頂中央棕黃色,四周慄紅色,形成一個圍繞頭頂棕黃色的慄紅色頂圈,其前端慄紅色擴展至額部,後面延伸至後頸,因而使慄紅色頂圈前後較厚;眼周、眉紋棕白色,兩側眉紋並向後延伸至枕部相連;頰和耳區棕黃或棕紅色。背、腰慄褐色具棕黃或棕灰色羽緣。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慄紅色,羽端棕黃色。大覆羽亦為慄紅色,中部轉為黑褐色;初級覆羽黑褐色,羽緣棕色,翼緣白色。第一枚退化初級飛羽亦為白色,其餘初級飛羽大都黑褐色,第二枚初級飛羽外側白色,第三至四枚初級飛羽外側具窄的白色羽緣,先端微綴棕色。內側初級飛羽幾純白色,次級飛羽亦為白色,僅基部稍綴以黑褐色,三級飛羽淡慄褐色具棕黃色狹緣。尾上覆羽慄紅色具棕色或灰白色狹緣。中央尾羽慄褐色,羽緣棕紅色具不甚明顯的暗色橫斑,最外側尾主要為白色,僅內側基部有一楔狀褐色斑,次一對外側尾羽黑褐色,僅外側有較寬的白色緣,其餘尾羽黑褐色,先端綴有白色,內外翻均具窄的白邊。頦、喉和下體白色,胸微沾棕,上胸兩側各有一黑色塊斑,其餘下體棕白色,有的兩脅微綴有栗色斑紋。繁殖期雄鳥羽色更豔麗,上體栗色也更濃著,背、肩、腰部黑色中央紋亦更著,胸側兩塊黑斑間有一黑色細紋相連 雌鳥與雄鳥基本相似,但上體羽色較淡,上胸兩側黑斑小。大小量度:體重雄性58-60克,雌性45-49克;體長雄性165-210毫米,雌性165-200毫米;嘴峰雄性14-18毫米,雌性13一18.5毫米;翅雄性129-140毫米,雌性113-120毫米;尾雄性72-95毫米,雌性65-80毫米;跗蹠雄性22.5-26毫米,雌性22-25毫米。

蒙古百靈,百科知識,中國百靈鳥科之一


中國為內蒙古及其周邊地區較常見的留鳥。主要分佈省份:北京 河北 內蒙古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南 甘肅 青海 寧夏。分佈在以下保護區:莫莫格 白芨灘 青海湖鳥島 蘆芽山 衡水湖溼地和鳥類 賽罕烏拉。分佈在以下山脈湖泊:青海湖。

蒙古百靈,百科知識,中國百靈鳥科之一


繁殖期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喜成群,特別是遷徙期間,常集成大群,有時集群個體多達數百甚至上千只。善奔跑。在地面奔跑迅速。亦善飛翔,能從地面直衝而上,飛人高空,在空中邊飛邊鳴,和雲雀很相似。鳴聲清脆婉轉,是一種動聽的顫音。腳強健、善奔走,受驚擾時常藏匿不動,因有保護色而不易被發覺。秋冬季常結集大群活動。常於地面行走或振翼作柔弱的波狀飛行。於地面,或於飛行時,或在空中振翼同時緩慢垂直下降時鳴唱。高飛時直衝入雲,在地面亦善奔走,受驚擾時常藏匿不動,因有保護色而不易被發覺。常站高土崗或沙丘上鳴囀不休,鳴聲尖細而優美。鳴聲響亮,婉轉動聽,為中國傳統上的名貴籠鳥。

蒙古百靈,百科知識,中國百靈鳥科之一


繁殖期為5-7月,雄鳥求偶時在空中鳴唱或在高空拍動翅膀。營巢在土坎、草叢根部地上,巢呈淺杯形,用雜草構成,置於地面稍凹處或草叢間,其上有垂草掩蔽。卵白色或近黃,表面光滑而具褐色細斑,大小約為23×18毫米。兩性輪流孵化11–12天雛鳥破殼而出。剛出殼的雛鳥赤身裸體,只在一些部位長有絨羽,7天后才睜開雙眼。這期間由雙親共同哺育,主要是餵食昆蟲的幼蟲。幼鳥在8天以後離巢,並且在14或15天以後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