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信息上月薪是8k-12k,如果去應聘,期望薪資報多少合適?

悠悠然8548


這與銷售人員面對客戶進行產品報價的原理是相通的哦!老鬼根據求職者可能面臨的不同情況分別提出一些實操性的小建議吧!這樣對於大家的求職會有幫助!

一、首先要明白一個非常重要的報價理念:籌碼的多、少、輕、重決定了你報價策略!

正如銷售人員與客戶談判一樣。談判本來就是一種博弈,各自使用籌碼的博弈。而求職面試談及薪酬部分時,也是自我銷售報價的過程!

任何求職者,要結合自己的“籌碼”來選擇報價的策略、方法以及說採取的姿態!離開了對自身籌碼的綜合考量,妄圖採用某種固定的“報價”策略,您可能將自己置於不利地位哦!

二、如果你經過評估,認為自己的實力、能力足夠勝任此工作,可以超越企業招聘信息中給出的薪酬範圍!但要講究策略哦!

每個求職者的水平、實力、能力、原來的業績表現等等是不同的。因此,同樣是求職應聘一個崗位,每個人的底氣也是存在差異的!

如果您經過客觀的評估,認為自己完全可以勝任此工作,而且認為企業給出的薪酬範圍並不高,那在報出自己薪酬時,可以適當超過企業規定的範疇。注意:要講究策略的來報!

話術舉例: 哦,我看到您在招聘信息裡面寫的最高薪酬時一萬二,其實我個人的定位在一萬四,我認為我的能力以及可以產生的價值是值這個數字的。當然了,任何公司都有自己的薪酬制度、標準,這一點我們可以談......

要點:

1、告訴對方你是看到對方的薪酬標準的!不用裝傻!

2、在此基礎上非常自信的說明自己的理想標準。這也是變相展示自己的能力(大家揣摩一下會理解的)。

3、翻轉過來,表示自己尊重企業的制度。這也是體現自己換位思考的一面。

4、讓對方清楚:我這個能力絕對沒有問題的求職者,還是有商量餘地的!

採用這種報價方式,可以給自己留出彈性空間,也讓面試官感受到你的自信與職業性。

三、如果認為自己的能力、水平與企業的薪酬標準大致相符,可以順水推舟的“報價”

舉例:李總,既然我來參加公司的面試,就是因為我看到公司對這個崗位的薪酬標準設定我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我認為作為新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公司的薪酬制度體系。......

採用這種方式來做出初步報價,對方不會找到任何的破綻!在此基礎上,就可以進入談判了,因為對方招聘信息上寫的是8K--12K的區間。您可以在這個區間內去談。如果能夠取中,那當然是最好的了。而且,取中是最容易做到的。

四、如果自己的能力、水平勉強可以達到招聘企業的薪酬標準

話術示例:李經理,我覺著作為求職者,剛剛進入企業的話首先要做的是沉下心來儘快的熟悉環境、熟悉崗位、儘快適應工作。薪酬的問題我覺著應該按照公司制定的薪酬標準來就可以了。我已經看過招聘信息裡面的數據了。

另外我也相信,只要我的工作能力、業績出來了,公司一定會在薪酬待遇方面更好的。

採用這種方式,一方面讓面試官舒服,另一方面也讓對方感覺到你很踏實肯幹,不是較真的人。自信、從容、相信企業的形象是需要塑造滴!

五、最重要的一點:請理性的評估自己面試過程的整體表現!!!

無論你的水平、能力如何,請客觀而理性的評估、觀察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對自己的態度、認可度、興趣度!

因為即使你能力再強,如果面試官的神態、表情告訴你:他不相信你、他不認可你、他對於你的實力存疑,你就麻煩大了!此時在報價過程中,一定要謹慎!別什麼都不管不顧的!不要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你能夠理性的評價自己面試整體表現,也能夠對自己的能力與實力進行客觀評估,你才能有後續面試的機會啊!

由於很多人是第一次參加某個企業的初次面試,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獲得第二次面試的機會!因此,如果感覺面試官對自己有所懷疑,可以選擇暫時的拉低薪酬的報價策略。只要你擁有了第二面試、有了與更高層級面試官見面的機會,你才有機會打回手牌哦!


以上五點供參考吧。希望對您的求職過程有所啟示。也希望正在求職 、將要求職的朋友們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建議中間偏上一點,切忌直接報最低的

切身經歷,18快過年的的時候,當時也算在找工作,網上也發佈了個人簡歷,也投了一些,基本上都是工程師崗位

後來有個獵頭打電話給我,聊的還挺好,我也問了一下獵頭,大概什麼樣的一個待遇,一般獵頭都會告訴你的,他們也是希望你能成功,有提成的

那時候工作3年半經驗,他跟我說,好一點的綜合下來十幾萬吧,不會太高,時間經驗在這裡,跟我內心想法差不多

後來就找了個機會去面試了,感覺還好,個人更喜歡外企氛圍多一些,面試成功後談薪資,我後來去網上找到了他們家的信息,8k—10k,最後我報了期望10.5k,當然,後來人事說我們有不少工程師,你這個比較困難,工作經驗也在這裡

最後談了10k,當然,稅前。二線城市,感覺不算差吧


情定新加坡


你好,我就是做招聘工作的,我可以告訴你幾個招聘官不會說的小秘密,看完後你就怎麼談薪資了。

首先你要知道,絕大絕大多數企業是不會在招聘信息上透露企業的具體薪資數額的,因為企業都要對自己的薪酬保密。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在招聘某個崗位的時候,用一個薪資區間來表示崗位的價值,比如招聘信息上的月薪是8K—12K,企業這樣寫薪資兩個好處,一是可以吸引大量的求職者,二是談判薪酬的時候有一定的浮動空間可以讓企業更好的決定用什麼樣的人才。所以求職者這種情況下跟企業談薪資的時候就需要綜合企業的薪資區間、當地崗位工資指導價(即崗位市場價)、自身工作價值期望以及崗位競爭大小等因素提出自己理想的薪酬價位。

其次,企業在招聘信息上寫的是月薪8K—12K,可能僅僅是一個吸引眼球的數字而已,具體的工資其實早已經定死了。大家都知道,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薪酬管理制度,什麼崗位什麼價格都是固定的,求職者來應聘是沒有工資談判能力的,你如果接受公司的薪酬價位,那麼就來幹,如果不接受公司的薪酬價位,那就走人。沒有多少企業會真正願意跟員工商討薪資價位的。

再者,企業的招聘信息上月薪寫的是8K—12K,隱含的意思就是說根據求職者的能力大小來確定工資的多少。但企業往往會在開始的時候對所有求職者都會按照最低的工資價位來講的,不管求職者的能力如何。也就是說,即便你的能力再強,你只要來企業應聘求職,企業都會認為你的能力我沒有看到,所以理應給你開最低的工資(即求職者都是按照月薪8K給的),想拿更高的工資,那要等到以後能力證明了再說。

所以,作為求職者,如果你去應聘一家企業的某個崗位,而其崗位的招聘信息上寫的月薪是8K—12K,我建議你選擇薪酬的中間價位,即期望薪資報月薪10K就可以,一來有談判的餘地,二來證明自己還是有能力的。

總的來說,如果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遇到企業的招聘信息上寫的薪資是一個區間的話,那麼期望薪資報價應該在中上價位,絕對不可以報最低工資價位的。如果是你去求職,看到招聘信息寫的薪資是月薪8K—12K,期望薪資你會報多少?歡迎留言探討。


Sir聊HR


報11.5K到12K!壓最高線報!


1、月薪潛規則

如果招聘信息上寫的月薪是8K-12K,通常意味著這個崗位的薪資就是8K,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寫到12K呢?是因為企業擔心,如果直接寫8K,優秀人才根本就不會來應聘,這樣連忽悠他們入職的機會都沒有啦。


2、壓下線給錢

月薪8K到12K,為什麼通常就是8K,因為如果這個崗位差不多都可以拿到9K或者10K的話,企業就不如直接寫9K到12K了,這樣更容易招人。所以凡是月薪給個範圍的,企業通常都是壓著下線給錢的。就像你說你成績是班級前五名,通常就是第五名,如果你第三的話,你就乾脆說前三名了,還說什麼前五名。對不對?


3、壓上線報價

畢竟範圍寫著是可以到12K的,招聘者如果經驗可以,就一定要壓著上線報價,這樣企業的第一反應:這是個人才啊,人才才敢要高價;第二是企業也不傻,他會通過薪資設計,比如告訴你固定工資6K加浮動工資6K,確實是12K,但由於浮動工資6K實際上你每個月只能拿到4K,最後還是10K嘛。


但你不壓著上線報價的話,企業就知道,第一這個人能力可能有限,第二就要壓著下線給你開錢,你就很被動了。


聽我的,別傻!先壓上線報,一開始報高了,有N個方法可以主動降低,一開始報低了,你能力再強也沒轍了。

世界500強全國培訓經理,資深管理與職場專家,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請點擊【關注】,歡迎留言交流討論。

職場再出發


我做了近10年HR,可以說,求職者報多少薪資,和企業招聘信息的薪資範圍並不是強關聯的。企業有企業的薪資水平,求職者有求職者的心理預期。

至於說,究竟報多少合適,總體來說,還是看自己值多少錢,不高估,不貶低。

01

企業崗位必定都有薪資範圍,這和企業內部薪酬結構有關

每一個企業都有一個自己的薪酬標準,這個標準決定了每一個崗位能夠給多少錢。

這個範圍,和外面水平比起來,可高、可低、可持平。

公司在制定薪酬的時候,都會遵循三原則,即外界一致性、內部一致性和結構的一致性。

企業給的範圍,就是要儘量確保外界一致性和內部一致性。

比如說8K-12K的範圍,很大程度上,這個範圍是和外界的薪酬有重疊的部分,不一定全部相等。同時,它也在內部確保了,這個崗位的員工,大概的薪酬差不多都是這樣。

如果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說,它實際上能給的,基本上就是8K-12K。但是,也不一定完全如此。

因為,如果求職者的期望值低於8K,企業很可能會給出求職者的期望薪資。

如果高於12K,企業在綜合判斷能力的情況下,會盡量往12K談,實在是談不攏,但又想要這個人,那就會再往上漲點。最終還是談不攏,那就沒戲了。

如果是在這個區間,企業偏向於靠近8K的水平來談。

02

求職者報出的期望薪資,應該和自己的能力範圍相當,儘量往上報

那麼,對於一個8K-12K的崗位,求職者報多少合適,主要看兩方面因素:能力和過往薪資。

首先來說,一般情況,肯定不能比過往低,要是一年到頭,比以前還低,那為什麼還要換工作。

除非是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在薪資上做出妥協。比如很多母親為了照顧孩子,寧願選擇一些薪資較低,但休息時間較為穩定的崗位。

其次,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預估。不獅子大開口,也不過分貶低自己。

如果覺得自己能力不錯,那就往高了報,馬馬虎虎那就居中,不行可以低點。

這個時候從HR角度來說,也不建議報低了。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企業習慣性壓工資,開低了對自己不利,沒有多少談判空間。甚至你說多少,企業一口就答應了,那就說明你虧了。

2、自己給自己的工資開低了,企業會覺得你自己都對自己沒有信心,能力不行,那企業憑什麼還要錄用你。

所以,從實戰經驗來說,8K-12K的崗位,要報就報11-14K,並且告知薪酬可根據面試情況再溝通。

切記不要因為企業想要錄用你,就報低工資。有一個道理必須明白就是,只要你真的是個人才,企業能用,就一定會和你談工資。如果對方根本看不中你,你工資就算寫6K,他都不會搭理你。你的價值,才是你談薪的最終籌碼。

03

企業崗位薪資一般是固定的,並且偏向於寫高,求職者在面試前大概就能清楚

現在很多網站是不允許寫“面議”的,都是必須明寫崗位薪資範圍。這個時候企業最愛的事,就是故意擴大或抬高範圍,為了吸引求職者。

既然企業已經擴大了,那你就在範圍裡報就好了。企業覺得可用,就一定會砍價。只要砍價,再來談就是了。

並且,作為求職者,之所以願意去面試,難道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崗位薪資比現在要更可觀嗎?如果比現在還低,為啥還要去面試。

既然看中的就是錢,那就直接點。別委屈了自己。當然,前提一定是自己有這個能力。沒能力,別硬上。

總的來說,現在企業都“狡猾”,確實沒必要把自己看的太低了。只要能力合適,儘量往高處報,回頭再來談都沒問題。

當然了,別太高了,那就有點“不自量力”的感覺。一切的一切,以自己能力為前提。

我是 ,管理諮詢公司COO,頭條等多平臺簽約作者,擅長職業規劃與心理輔導,歡迎關注!為您解惑!

次等大叔



招聘信息上的月薪和你所報的期望薪資,其實沒有太大的聯繫。


如果你按照招聘信息上的信息報薪酬,那麼主動權就會交給企業甲方。


而我們作為候選人,應該將主動權掌握在手中。


一、招聘信息


很多公司在招聘信息上所寫的薪酬,都是一個大致的薪酬範圍,比如8K~12K。


有的公司心存幻想,希望能用8K的薪資,招到12K的人。


而在此時,很多候選人會問,招聘信息上,既然寫著12K,那麼自己要求12K,為什麼企業不願呢?


實際上,他們只願意支付8K的薪資。


因此,他們會在面試時,竟可能的打壓候選人,用“壓力面試法”、公司制定規定、未來發展等,來將候選人的期望薪資降低到他們自己可接受的薪酬範圍。


在另一方面,招聘網站上,是有一個薪資範圍區間的。


好一些的公司會取一箇中間數。


比如,這個崗位,公司願意支付的月薪是10K,那麼他們的薪資範圍,就會寫8K~12K。


但也不排除,很多企業是拿高薪作為噱頭,吸引候選人來投遞簡歷。


等來面試了,如果候選人真的合適,再壓價。


這個時候,有的候選人就覺得,自己耗費了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將就一下就將就一下吧。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一些候選人入職後,其實滿腹抱怨,對工作也未必上心。


而公司也覺得奇怪,既然你當初都答應這個薪酬入職了,就該全心全意的工作啊,怎麼還抱怨呢?不接受就別來唄。


我們無法評價到底誰對誰錯。


只是,這樣的企業文化,你認同嗎?你願意加入嗎?


二、如何談薪


之前提到,要將主動權掌握在手中。


在此,我們提供1個:不要先報價


不要先報價的原因在於,試探對方的底線。


我們舉個例子,假設企業心中的月薪是10K,但是你報出的月薪≤10K,比如是9K。


那麼,已經低於企業心中的價格了。


企業此時會一口答應嗎?


不。


大部分的企業還會在壓價,哪怕已經滿足他們的預期了。


有可能,他們還會壓價1K~2K。


最終的成交價,會在7K~8K,遠低於企業心中的10K。


而如果先讓對方報價又會如何?


比如你心中的預期是9K,企業報價也是9K。


此時,你們繼續談薪,最低也不會低於這個價格,並且已經滿足你心中的預期了。


答在最後:


在談薪階段,後發制人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企業在招聘信息上的價格,只能做一個參考,並不能作為最終的價格,將我們框在內。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談薪技巧,歡迎掃描個人諮詢的二維碼,獲得一對一的專屬服務。


塵曦獵頭(chenxi_lietou),有顏、有趣、有料,只屬於你的職場夥伴;


左手乾貨,右手雞湯,為求職者和HR提供乾淨、便捷的職場交流平臺。


塵曦獵頭


“不卑不亢”,招聘信息的薪酬僅作參考,具體報多少得看自己值多少。薪資商談一般是確定能力可以入職,只是在談薪資而已。那既然已經得到了認可,那就按照自己實際價格報就好了。


01

千萬不要為了入職

故意降低薪資標準

有時候大家會急於找工作而與hr故意報低價,以為可以降低自己的成本,來換取offer。

事實上,這樣反而會讓hr起疑心的,hr個個跟人精似的。

一旦起了疑心,在背景調查的時候必然會嚴格調查,萬一你上家公司給你說了啥,基本上也是很難入職的。

如果讓你以過低的薪資入職,一旦你也以過低的工作飽和度來應付工作,最終得不償失是hr自己。


02

也不要盲目自信報高價

我見過盲目自信的人報價,原本我們招聘是美工,技術水準其實一般就行,我們對圖像處理要求並不是很高。

有一次面試一位男生,帶了幾套自己滿意的作品,我看了下,確實還不錯,就讓hr和他談薪資待遇了。

後來hr給我反饋,原本我們的薪資預期是5k,這哥們上來直接要8k,理由是自己的技術非常有水準。

可事實上當初看他的作品的時候,我是以5k的美工水平來判斷的,如果現在以8k的水準來看,其實並不理想。


03

報價“不卑不亢”

一定要給出自己報價的理由

說個我自己的事,後來轉行到數據分析的時間,終面hr問我要多少薪資。

當時招聘條件寫的是10k-12k,我思考了幾秒,報價是8k。

為什麼要“低報”?

我認為我屬於轉行,並不是科班統計學出身。

其次,我不具備一線互聯網公司工作經驗,之前都是中型公司。

最後,業務方向於我而言,還屬於陌生行業,我需要大量時間來學習,短期內可能創造不了價值。

這就是我報8k的理由,hr聽完之後微微一笑,就結束了面試。

當天我就接到了offer通知,薪資給的是10k。

當時急於入職沒敢多問,後來入職後我找到那個hr問了原因。

大概意思是說我的態度是誠懇的,同時互聯網工作經驗比較豐富,也有創業經驗,應該更懂得公司的成本所在,給10k是覺得我現在能力以及潛力是可以給10k,季度獎金和年終獎另算。

所以,銀桑建議大家真實報價,自己值多少就報多少,切莫妄自菲薄,也切末胡亂自大,“不卑不亢”最好!



關注【職場萬事屋銀桑】,每天分享職場乾貨!

銀桑筆記


創業3年,我曾前後招聘、面試過上百號人,在各大主流招聘網站也都投放過我們的招聘信息,我想站在僱主角度,分享一下我對這道題的看法。

一、為什麼薪酬範圍通常是個區間值,而不是固定值?

投簡歷時我們會注意到,絕大部分崗位的薪酬描述,都是個區間值,而不是固定值,為什麼會這樣?

幾個原因:

1.留下漲薪空間。對於很多公司,尤其是中、大型公司而言,都有比較清晰的職業晉升通道,即便崗位相同,待遇也會因為員工能力、經驗、當年績效的不同,而有所浮動。

在同一崗位上,設置區間值,便於給後續例行漲薪(同崗,未達到升職標準)留下空間。

2.留下議價空間。應聘者學歷、能力、在前公司的薪資標準等必然不同,針對不同的面試者,僱主一定會有不同的策略,目的都是一個:以最合適的價格,僱傭到一個性價比最高的人。

3.網站模板就是如此。多數招聘網站定製了模板,在企業填寫招聘信息時,薪酬部分,本來就是個區間選項,而不是固定值。

4.公司的貓膩。所謂8k-12k,最大的可能就是本就只想給8k,如何達到12k?這是加上你的預期績效和獎金,才可能達到的標準。而事實上,你會發現達成的指標高得離譜。

很多小公司經常玩這一手,目的只是為了提高應聘者投簡歷的概率,將其“騙”去面試而已。

二、報期望月薪的3個誤區

接下來說多數應聘者都關心的問題,先說幾個誤區。

誤區一:也報個區間值。

我見過不止一個應聘者,我們登出的是6K-8K,他填寫的信息採集表裡,赫然也寫個6K-8K。

從僱主角度講,你自己都報了6K,我即便要你,當然是比著下限給最經濟,怎麼可能給8K?

所以,不同於公司在招聘信息上的報價,應聘者報月薪,報一個具體值,一定勝過區間值。

誤區二:報價遠高於招聘信息。

我們登6K-8K,你報個1萬5,先別管我們的報價是怎麼核算的,單看這翻倍的要求,你就不會有面試機會。

誤區三:報價低於招聘信息下限。

我真遇到過這樣的應聘者,直接表示自己能力一般,所以一開始能給三四千就行,主要想找個地方跟著學習。

說老實話,公司當然希望省錢,但錢不是這樣省的。

應聘者這樣說,背後透出的是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從公司角度看,對你能勝任公司當然更沒有信心。

公司不是學校,老闆不是老師,你主動提出拿一半待遇,卻要讓老闆、上級、同事像帶學生一樣帶你,還得經常盯著你怕你壞事,不管從時間成本還是精力成本,這都不合適,沒人會要這樣的員工。

三、如何報期望月薪比較合理?

那麼,我們究竟如何報月薪,會更合理也更容易被接受?

1.對於在招聘信息上寫明薪酬區間的,儘可能在區間範圍內,頂著上限報。

這會給僱主透露出兩點信息:第一,你尊重公司的薪酬體系設計,第二,你有信心做到當前崗位裡的最好。

當然,如果招聘信息只是籠統地寫了8K-12K,並未清楚寫明是底薪還是全部,你是一定要詳細問清楚的,防止一不小心就被套路。

2.對於在招聘信息上根本沒寫薪酬,只是寫了面議的,按照略高於市場行情的價格報。

很多人會說按照自己前公司上浮30%-50%之類的,其實這並不科學。

不科學在於,萬一你能力其實很強,但不幸委身一個不怎麼好的前公司,待遇並不高,即便上浮50%,可能也沒多高;

其次,到底是上浮30%還是50%還是100%,這也不好把握,對方也不一定買賬。

所以,最好的方式一定是按照應聘崗位的市場行情,結合你自身情況,持平或略高去報。

你說不知道去哪裡獲取市場行情?那對不起,不愛動手的伸手黨,可能也很難獲得高薪。

四、想要高待遇,樹立個人口碑是核心。

說一千道一萬,想讓老闆根本無視招聘信息,毫不猶豫給你開你想要的高薪,唯一的途徑,是先在業內樹立起你的好口碑。

圈子其實真的很小,如果你的客戶稱頌你,你的同事認可你,你做過的項目都成為了範本,根本輪不到你再糾結到底要多少錢的問題。

有的是獵頭給你打電話,迫不及待要把你賣出一個更高的價錢。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期望薪資”代表了面試者對自身能力的認可和底氣。如果是我,我會根據行業水平和自身能力,綜合的報一個期望薪資10K-11K,但如果我的上家公司工資就是11K,並且我工作非常出色,我可能會爭取一個高於12K的工資。


01 瞭解行業薪資水平

提前在網上了解行業的薪資水平,知道這個市場的大概薪酬在哪個區間。想知道更具體的,可以諮詢有相關經驗的朋友,或行業內的大咖。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薪酬制度,基本每個崗位的薪酬是固定的,在招聘信息上寫“8K-12K”是不想透露企業具體的薪酬,同時也可吸引大量人才來面試。基本上8K-12K,企業可能給你開得最高的底薪就是8K,如果你想拿到12K,可能就是各種福利+提成,然而這部分工資需要你能力非常出色,才有可能拿到。

02 綜合評估自身的工作能力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評估自己的能力:

(1)過去的工作經驗和工作表現,及幫助公司創造了哪些價值,可以用數據闡述;

(2)原來的薪酬是多少?不要直接報底薪,報平均工資,一定要報平均工資!!

比如你上家公司的底薪是6K,但有交通補、餐補、季度獎、年度獎、加班費、各種提成工資,本來你的年薪是7萬左右,但因公司的各種福利,你年薪在12萬左右,那麼也就是你的平均薪酬是10K左右,所以你在說上家公司的工資一定不能傻傻地說6K。

(3)在現在這家企業,你可以幫助公司得到什麼?

提前瞭解面試公司的信息和業務,可以從貴司關注的業務上談,過程可以多闡述規劃和解決方案,一定要突出自己的自信心和能力。

04 談薪酬的四個技巧

(1)不要低於招聘信息上的最低薪酬。

比如8K-12K,你不能寫期望薪酬8K以下或剛好8K,任何企業都想招一個工作能力強,性價比卻很高的員工,而你的期望薪酬太低,面試官為認為你的能力有問題,你對自己沒有自信和底氣,可能會直接淘汰你。

(2)問清楚貴公司的福利待遇後,再報一個合理的薪酬。

(3)結合上家公司的平均工資,報一個高於8K,但低於12K的工資,可以寫10K-11K。

(4)如果你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並且工作出色的話,你可以爭取最高工資12K,甚至高於12K的,招聘信息上8K-12K只是個參考範圍,公司最終錄用你,是由你的價值決定的,而工作是一個雙向選擇,如果工資一開始不滿意,就坦誠溝通。有過跳槽經歷的朋友,可能知道如果工資給低了,勉強接受的話,以後工作也不會快樂,還會每天糾結要不要找一個更好的。

談工資是一門技術活,剛開始沒工作經驗的時候,可以放低姿態,只要不低於市場最低薪酬或高於市場一點點就可以,但一旦有工作經驗,就一定要了解行業和工作崗位的薪酬範圍,並結合自己的實力談一個理想的薪酬。


職場中,一定要勇於談薪酬,大大方方的談,那是你能力的證明,不要等公司通知你可以上班了,但還不知道工資是多少。有工作經歷的朋友,可能就知道,有的人工作能力不錯,但工資不高,就是吃了不敢主動談工資的虧。


歡迎關注青梅一歌。一個正在培養一個微習慣的姑娘:挑戰每天寫100字的文章。

青梅一歌


面試當然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特別集中體現在談薪這件事上——應聘者希望在拿到offer的基礎上,儘可能多一些收入;而招聘者希望在找對人的基礎上,儘可能將人力成本控制在承受範圍之內。可以說,是否能夠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點,是這場面試成敗的關鍵。

第一,面試談薪的誤區:

“談多了怕機會跑了,談少了怕自己吃虧”,跟菜市場買菜一樣,在面試談薪時人們往往會有這樣的心態。於是,陷入了靜態博弈的誤區:即便對方給出的價格可以接受,但交易雙方總忍不住講價、比價。

比如,你的薪酬期待是比原來多就可以,本來對方加500元就算完成目標、可以接受的啦,卻總是希望對方能夠多加一點;而作為招聘方也是一樣的,本來預算範圍可以多加1000元,但怕你還要談價,於是就咬定500元。這樣即便幾經周折、最終達成一致了,雙方仍然會覺得:應該還可以再升(降)一些吧?

這個感覺跟玩股票有些像,大家都知道“買低賣高”是賺錢的核心理論,但是哪裡是高、哪裡是低卻往往難以判斷,甚至變成“買高賣低”反倒虧了錢。

那麼,如何破解這個“兩難”困境呢?哈佛學院教授邁克爾惠勒的《談判的藝術》書中有個觀點或許可以幫到我們,他說:談判不是一條直線上爭奪地盤的兩個點,而是由外界限制因素、對方的底線和你自己的底線形成的一塊三角區域。在這個區域內,任何一個點雙方都能接受,談判只是把成交點確定到離哪方更近而已。

簡單地說,就像理財專家給出的建議一樣:不要追求最高點或者最低點,反而更容易拿到比較合適的點位、賺到錢。

第二,對方的底線:招聘信息上月薪範圍是什麼意思?

招聘信息上明確給出月薪範圍當然是有意義的,那麼,“月薪8K-12K”說明什麼意思呢?一般來說,“8K”是對方的期望值,也就是理想達到的數字、甘心情願付出的數字;而“12K”是對方的底線,是為了儘可能吸引更多人投遞簡歷設置的;8-12K之間是可以談的。

所以,很多人乾脆說:寫“8K-12K”就是“8K”的意思,“12K”放著好看而已。雖然不絕對,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那麼,突破12K有沒有可能呢?不能完全說不可能,但是幾率不大。

一是,你的確有超過12K的價值,而且這個價值是企業方需要的;

二是,從流程上看,HR通常做不了這個主,需要請示boss,這需要HR對你非常認可、並且願意為你爭取。因為他也是要擔風險的,萬一老大看了以後覺得完全不值呢?

而且,從實際工作的角度看,面試談薪跟菜市場買菜還真不一樣。我之前單位曾經破格招聘過一名員工,結果乾了不到兩個月就離職了。因為,如果你進來的薪酬比其他人高,甚至比原來的老人高,必然會受到排擠,你面臨的壓力也會非常大。

因此,我的建議是,除非你跟這家公司的老大談的特別投機、非常欣賞這家公司,否則如果能力很好、可以拿到更高薪酬的話,與其費這麼大力氣談薪酬,還不如找更合適的平臺方便些。

第三,自己的底線:面試談薪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面試談薪不僅僅是技巧,更不是拍腦門兒的事,談之前必須心裡有底,這個“底”其實包括3個數字:


一是,你的期望薪酬:也就是達到這個薪酬你會比較滿意,一般是結合自己過往的薪酬、同學們的薪酬、市場同崗位薪酬來確定的。

二是,你的薪酬底線:也就是少於這個數字就不去了,這裡既包括心理底線,比如過往薪酬標準、同學們的薪酬、市場同崗位薪酬、之前offer給的薪酬等;也包括生活成本底線,就是維持你生活的成本開支。

三是,市場上同崗位的平均薪酬:上邊多次提到市場上同崗位的薪酬,就是指這個崗位的平均薪酬情況,這並不代表你應聘企業可以給出的薪酬標準,但可以是一個參考。你在主動要價或者評估是否接受對方出價時的一個重要參考值。

最後,面試談薪如何報價?

前面對方的底線和自己的底線是確定薪酬談判的範圍,具體在這個範圍之內,應該“靠近誰多一點”呢?還需要看你跟崗位的匹配情況以及你當下是否有其他的offer,也就是外部因素。

1.如果你的能力確實是對方需要的,或者你已經有其他offer在手。那麼,不妨大膽一些,直接報到自己的期望薪酬(儘可能在8-12K之間,可以趨近於12K)。

2.如果你對自己的能力不是太自信,當下也沒有靠譜的offer,那麼,就需要保守一些啦,在自己的薪酬底線和期望薪酬之間(儘可能在9-10K之間)。但保險起見,也可以給出可商量的空間。

3.不建議直接報到8K,這確實是有些窩囊,而且讓對方覺得你特別不自信。但如果你原來的薪酬只有6K呢?你也不用特別不自信,既然對方找你來面試,就說明你在對方考慮範圍內了。實在覺得非常喜歡這家公司,不希望機會丟了的話,可以在面試的時候強調一下自己非常喜歡這個公司,表明自己想好好幹,然後希望工資高一些,但也接受公司的薪酬標準。

以上是關於面試談薪方面的分享,希望對正在準備求職的朋友有些參考,你有過面試談薪的成功經驗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