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銷是我國農戶的痛!為何國外農產品卻很少滯銷?原因在這裡

  前段時間,山西臨猗縣政府發佈的一則針對“臨猗蘋果滯銷”不當營銷方式的聲明引發關注。聲明中稱,多個電商發佈“臨猗蘋果滯銷”的營銷策劃,利用打“悲情牌”營銷臨猗蘋果,給當地果業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影響,並且營銷內容有諸多誇大失實之處。當真的出現農產品滯銷的時候,可能就再也沒有人願意去幫助農民了,這傷害的是社會美好秩序。

滯銷是我國農戶的痛!為何國外農產品卻很少滯銷?原因在這裡

這個事件引發了我們的思考:靠同情做出來的生意,不會長久。農產品滯銷除了用悲情套路還有哪些好辦法?一起來看看。

  國外如何破除農產品滯銷難題

  關於農產品滯銷怪圈不僅我國存在,其他國家也存在這個問題的。那麼,國外對於滯銷農產品又是採取怎樣的措施?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呢?


  美國:利用合作社破解農產品銷售

  美國農戶們在收穫農產品後,農戶只需將產品運送至臨近的合作社倉庫,合作社再將產品整合銷售,這樣集體的力量使得合作社在市場上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

  

  日本:藉助多渠道銷售農產品

  日本農產品流通採用的是批發和拍賣。他們充分藉助網絡的力量,做好產品的推廣和宣傳工作。同時,日本選派大量農業技術、農業服務人才,深入農村,服務農民,直接對農戶的生產、經營進行指導培訓。

滯銷是我國農戶的痛!為何國外農產品卻很少滯銷?原因在這裡

  荷蘭:建立全國統一的信息服務體系

  荷蘭在農業信息化建設方面,荷蘭制定了信息化戰略和長期發展規劃,建立了全國統一的信息服務體系,為農業轉型、技術改造、區域協同、市場合作等提供全面信息支持。同時荷蘭通過開展農業互助合作,建立了一套高效、靈活的農產品銷售網絡。

  

  德國:發力農產品流通鏈條

  在德國農產品流通鏈條上,生產、加工和銷售每一環節都已形成了大量成熟的經濟實體。

  

巴西:農業品牌推介工程

  巴西擁有發展中國家最先進的農業品牌推介工程。從國家元首到政府高官,都明白農業的重要性,也變成農業的推銷員。這對巴西農業出口發揮了積極作用。除了推廣咖啡,巴西還為牛肉、水果、雞肉和葡萄酒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推廣計劃,許多農產品還出口到了其他國家。


滯銷是我國農戶的痛!為何國外農產品卻很少滯銷?原因在這裡

  提高農產品銷量的8種新策略

  看了這麼多國外農產品滯銷解決措施後,再結合我國國情及農業專家建議,專家整理了8種適合我國農產品銷售走出滯銷怪圈的新策略。

  策略1:充分利用網絡

  (1)農產品+電商平臺+網紅直播

  (2)農產品+互聯網+認養農業

  (3)農產品+可視化

  現在隨著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發展,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還不打算利用互聯網資源,那麼遲早會與社會脫軌。互聯網不僅能幫助宣傳銷售,還能獲取信息開拓市場。

  

  策略2:農產品+社群

  農產品通過社群提高銷量也早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了。一群通過對農產品有著相同需求的人組成的群體,他們自然對農產品的需求也相同。

滯銷是我國農戶的痛!為何國外農產品卻很少滯銷?原因在這裡

  策略3:農產品+眾籌

  通過眾籌平臺賣農產品已經是新農人常用手段,農產品+眾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農場品滯銷問題。

  

  策略4:農產品+電商

  如今電商行業蒸蒸日上,而電商平臺推廣的花樣也層出不窮,比如“雙十一”購物節、“雙十二”年貨節等,這些網絡購物節都是非常好的推廣宣傳方式。

  

  策略5:農產品+微商

  微商現在給小編的感覺就是無孔不入。微商賣的產品各種各樣,現在有一種微商特別火,那就是農產品微商,但是要想把自家農產品通過微商來達到暢銷目的,我認為大家可得好好努力一把了。

  

  策略6:農產品反季節策略

  實現農產品反季節策略有三條途徑,第一實行設施化種養,使產品提前上市。第二通過儲藏保鮮,延長農產品銷售期,變生產旺季為生產淡季銷售或消費旺季銷售。第三開發適應不同季節生產的品種,實行多品種錯季生產上市。

  

  策略7:名片化策略

  提高質量,提升農產品的品味,以質創牌。同時做好包裝,美化農產品的外表,以面樹牌。

  

  策略8:加工化策略

  面對農產品的滯銷,農戶們可發展農產品的加工,既滿足產品市場營銷的需求,也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