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瞬間你對科研圈徹底失望了?

ataman


還在上研的時候,看到有官職的碩導、博導項目多、資源多,學生也好畢業,願意留校的話很容易,而且項目多發論文很容易,核心期刊選論文也有很大的問題,很撤,唉!,我瞬間對這個圈子失望了,研究生畢業後直接工作,再也不想讀博士的事兒了。


瀛洲求道


說不上來具體哪個瞬間,但多個瞬間疊加起來讓我徹底對國內學術圈沒有了興趣。

瞬間一:在NUS的時候,有個上海某大學的教授來訪,自稱當年多牛多牛,有什麼狗屁理論,開口就是希望跟我導師合作。結果一上臺演講,英文只能一個詞一個詞往外蹦,大家出於禮貌還聽完了。關鍵是幾年後新聞傳出來說他手下的學生集體造反要換導師,搞的他灰頭土臉。他兒子在我們系混研究生,成天晃來晃去,嚴重懷疑這傢伙自己能搞出啥?八成是拿他爹學生的成果來充數的吧。。。

瞬間二:還是在NUS的時候,有一次某國內NLP泰斗被徒子徒孫請來講座,我也去聽了。老先生是很認真,很機械的在一條條的講規則,令人昏昏欲睡。好容易講完了開始問答,有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夥子拋了個比較尖銳的問題,還沒等老先生開口,他的一個學生回過身惡狠狠的說:XXX是什麼地位,你也配問這種問題?那眼神和語氣,很到位的詮釋了什麼叫家丁看門狗,讓人記憶深刻。

瞬間三:有次去首爾開會,遇到當年同實驗室的師兄,後來回國當了某大學計算機系的頭頭。他是和幾個國內同行一起來的,我們見面敘敘舊,突然這哥們兒冒出一句:改天提前撤了到濟州島玩幾把,吃個狗肉人參雞什麼的。國內同行都深表贊同。我們這些拿著學校經費還得掰著用的表示沒見過這種架勢,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的開會吧。


江南漁夫


我們江西的一所高校,老師招聘研究生進來之後,專業,方向,老師通通不管,只要沒課,不來學校,節假日拿著省級基金自己出去旅遊,聽演唱會,完事讓自己的學生去把消費發票去報賬,畢業答辯完吃飯說了一句,完全是“他們”自學,我啥也沒管。 我想說你老大不小了,這句話怎麼說的出口!


中En1


當我以為我老闆是為了一個理想和追求在另闢蹊徑,實際上是為了錢時。不過這個時刻還沒到,結論還沒下,也許快了。也許那時也是我為了我的任性買單的時刻。

作為一個失敗的科研工作者,我只想奉勸後來者,不要被情懷和興趣耽誤了,學術圈追名逐利最實在。任性完最後這一票,我也去踏踏實實賺錢、認認真真生活,科研是神仙的遊戲,遠遠看著它熱鬧就好,我輩凡人玩不起。


Ro頭


這個問題太真實了,作為親身經歷者,用自己的感受來回答一下吧,可能比較片面或有失偏頗,不喜勿噴。

目前理工科研究生在校期間主要做的工作和上班族差不多(但是待遇不能相比),每天都要打卡,八點開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導師隨時會在微信群裡_@自己,然後會派給很多事情,比如財務報銷合同蓋章發票申請等各種跑腿業務;在每個時間段還必須要保質保量完成項目指標,當然縱向項目是評價老師科研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橫向項目就是老師的搖錢樹(老師直接勞務費最多可達百分之40),所以不打工是不可能的;然後就是自己的課題,這部分自己還是要非常上心的,畢竟關係到自己的畢業。

當然,不可能只有這些,比如各種出差,給老師寫各種項目申請和基金材料,幫老師的合作伙伴做實驗處理數據,總之導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就是資本家和流水線小工一樣。

你認為這就結束了嗎!並不,晚上能十點之前收工的日子屈指可數,大週末隨時傳喚的機會數不勝數,有的同學假期正和女朋友出去遊玩,老師一個電話就要回校,這……就是我所經歷的生活。如果你認為我每天都是愁眉苦臉又憤怒不止的話,你就錯了:首先,自己選的路跪著都要走完,自己跟的導師誰也沒逼你;再者,這個年紀的大多數人過的都很不容易,知足常樂,寬慰自己;最後說一點,讀研讀博慎重考慮,選擇要對自己負責。


只怕不再遇上Leslie


當王貽芳們鼓吹要在中國建造希格斯粒子加工廠時,本民科就意識到中科院物理所徹底地玩完了!


外星文明新時代


看見7.80歲的老人衝在第一線,是悲壯,是勇敢!對於年輕的當代院士,我沒有失望,是絕望!


月半圓551700


就這次疫情,八十多歲的鐘院士在一線臨危受命被寄予厚望,但是更年輕的人在忙著發論文,研究雙黃連怎麼治這個病,國家機疾控中心的高福不負責任的公開斷定不會人傳人。


孤獨的夸父


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時候,我單位一群MATLAB博士在群裡討論要搞一個課題“複雜人與動物活動環境下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機制與抑制研究”。

這群人是學電的


w曉明w


“漢芯”事吧,文人無德,文人誤國,專家為了個人名利,無恥至極,中國芯為此十年未發展,禍國殃民的精英拿著騙來的資金到國外潚灑過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