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瞬间你对科研圈彻底失望了?

ataman


还在上研的时候,看到有官职的硕导、博导项目多、资源多,学生也好毕业,愿意留校的话很容易,而且项目多发论文很容易,核心期刊选论文也有很大的问题,很撤,唉!,我瞬间对这个圈子失望了,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工作,再也不想读博士的事儿了。


瀛洲求道


说不上来具体哪个瞬间,但多个瞬间叠加起来让我彻底对国内学术圈没有了兴趣。

瞬间一:在NUS的时候,有个上海某大学的教授来访,自称当年多牛多牛,有什么狗屁理论,开口就是希望跟我导师合作。结果一上台演讲,英文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往外蹦,大家出于礼貌还听完了。关键是几年后新闻传出来说他手下的学生集体造反要换导师,搞的他灰头土脸。他儿子在我们系混研究生,成天晃来晃去,严重怀疑这家伙自己能搞出啥?八成是拿他爹学生的成果来充数的吧。。。

瞬间二:还是在NUS的时候,有一次某国内NLP泰斗被徒子徒孙请来讲座,我也去听了。老先生是很认真,很机械的在一条条的讲规则,令人昏昏欲睡。好容易讲完了开始问答,有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伙子抛了个比较尖锐的问题,还没等老先生开口,他的一个学生回过身恶狠狠的说:XXX是什么地位,你也配问这种问题?那眼神和语气,很到位的诠释了什么叫家丁看门狗,让人记忆深刻。

瞬间三:有次去首尔开会,遇到当年同实验室的师兄,后来回国当了某大学计算机系的头头。他是和几个国内同行一起来的,我们见面叙叙旧,突然这哥们儿冒出一句:改天提前撤了到济州岛玩几把,吃个狗肉人参鸡什么的。国内同行都深表赞同。我们这些拿着学校经费还得掰着用的表示没见过这种架势,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开会吧。


江南渔夫


我们江西的一所高校,老师招聘研究生进来之后,专业,方向,老师通通不管,只要没课,不来学校,节假日拿着省级基金自己出去旅游,听演唱会,完事让自己的学生去把消费发票去报账,毕业答辩完吃饭说了一句,完全是“他们”自学,我啥也没管。 我想说你老大不小了,这句话怎么说的出口!


中En1


当我以为我老板是为了一个理想和追求在另辟蹊径,实际上是为了钱时。不过这个时刻还没到,结论还没下,也许快了。也许那时也是我为了我的任性买单的时刻。

作为一个失败的科研工作者,我只想奉劝后来者,不要被情怀和兴趣耽误了,学术圈追名逐利最实在。任性完最后这一票,我也去踏踏实实赚钱、认认真真生活,科研是神仙的游戏,远远看着它热闹就好,我辈凡人玩不起。


Ro头


这个问题太真实了,作为亲身经历者,用自己的感受来回答一下吧,可能比较片面或有失偏颇,不喜勿喷。

目前理工科研究生在校期间主要做的工作和上班族差不多(但是待遇不能相比),每天都要打卡,八点开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导师随时会在微信群里_@自己,然后会派给很多事情,比如财务报销合同盖章发票申请等各种跑腿业务;在每个时间段还必须要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指标,当然纵向项目是评价老师科研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横向项目就是老师的摇钱树(老师直接劳务费最多可达百分之40),所以不打工是不可能的;然后就是自己的课题,这部分自己还是要非常上心的,毕竟关系到自己的毕业。

当然,不可能只有这些,比如各种出差,给老师写各种项目申请和基金材料,帮老师的合作伙伴做实验处理数据,总之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资本家和流水线小工一样。

你认为这就结束了吗!并不,晚上能十点之前收工的日子屈指可数,大周末随时传唤的机会数不胜数,有的同学假期正和女朋友出去游玩,老师一个电话就要回校,这……就是我所经历的生活。如果你认为我每天都是愁眉苦脸又愤怒不止的话,你就错了:首先,自己选的路跪着都要走完,自己跟的导师谁也没逼你;再者,这个年纪的大多数人过的都很不容易,知足常乐,宽慰自己;最后说一点,读研读博慎重考虑,选择要对自己负责。


只怕不再遇上Leslie


当王贻芳们鼓吹要在中国建造希格斯粒子加工厂时,本民科就意识到中科院物理所彻底地玩完了!


外星文明新时代


看见7.80岁的老人冲在第一线,是悲壮,是勇敢!对于年轻的当代院士,我没有失望,是绝望!


月半圆551700


就这次疫情,八十多岁的钟院士在一线临危受命被寄予厚望,但是更年轻的人在忙着发论文,研究双黄连怎么治这个病,国家机疾控中心的高福不负责任的公开断定不会人传人。


孤独的夸父


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时候,我单位一群MATLAB博士在群里讨论要搞一个课题“复杂人与动物活动环境下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机制与抑制研究”。

这群人是学电的


w晓明w


“汉芯”事吧,文人无德,文人误国,专家为了个人名利,无耻至极,中国芯为此十年未发展,祸国殃民的精英拿着骗来的资金到国外潚洒过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