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道選擇題,十年前人們做錯了?

2道選擇題,十年前人們做錯了?

本期內容從一盤非常著名的棋局說起吧……


2005年第10屆LG杯半決賽,古力執黑對李世石,最終古力漂亮的取勝,中國棋手包攬LG杯決賽,在那個韓流肆虐的時代,這一場勝利振奮人心。


這盤棋的內容,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不過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似乎有些新的內容可以探討。


先看看這盤的開局:


2道選擇題,十年前人們做錯了?

古力執黑,黑5小飛低掛後7位再掛很有想法,實戰白8穩健拆二後,黑再於上方反掛後回拆,這一系列操作在當時看來可謂是行雲流水。


邏輯是什麼?


(1)黑9轉身之前先於7位交換一下,被視作先手便宜。否則左上白子力增多後,黑7和白8很可能交換不到。


(2)實戰黑7先掛一下,再於9位轉身,此後白即使成空也有重複之嫌。


那麼在當時,黑9是必然且愉快的一手。


看一個“反面教材”


2道選擇題,十年前人們做錯了?

(變化圖1)


由於左邊白拆二較為堅實,黑再飛壓屬於“不合時宜”,黑棋外勢的方向不佳,此圖的黑棋並不被人們接受。


繼續看看這盤棋後來的實戰:


2道選擇題,十年前人們做錯了?


面對黑方新奇的套路,李世石選擇白1守左下角,但效果不佳。


實戰古力直接掏空白棋,白實地壓力極大,且通天外勢不易發揮,佈局黑順風順水。


那麼當時普遍認為,白棋被動的原因是白1的小飛守角。


如何改進呢?


我們再看一盤棋,第8屆韓國麥馨杯決賽,李世石對朴正祥。


類似的開局在當時不勝枚舉。


2道選擇題,十年前人們做錯了?


白12尖是該佈局的改進版,先牢牢控制住左上角實地,再伺機發展左邊,這是當時極為流行的開局,被廣大職業棋手認可。


局部而言,白12的尖被認為“只此一手”,因為——


2道選擇題,十年前人們做錯了?

(變化圖2)


白1的飛好不好呢?由於此前白棋三間低夾,如此飛罩是不可接受的一步。


因為白棋補了一招並沒有實質收穫,未來黑A、B等手段可以輕鬆活出,白棋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由古力大戰延伸出的經典佈局套路風靡一時,整體的思路大致如此,各位是不是覺得言之有理呢?


2道選擇題,十年前人們做錯了?


十年後,人工智能出現了


我們抽象出來兩道選擇題:

(不考慮脫先的情況)


第1題


2道選擇題,十年前人們做錯了?

問,黑先,選哪個?

A位靈活轉身的反夾

B位按部就班的飛壓


此前人們選A,然而AI選擇B


第2題


2道選擇題,十年前人們做錯了?


問:白先,選哪個?

A位腳踏實地的尖頂

B位竹籃打水的飛罩


此前人們選A,然而AI選B


2道選擇題,十年前人們做錯了?


注:

(1)以AI的視角,A和B並不是只有微妙的差別,勝率上B明顯優於A。

(2)在李世石-古力的時代,本文提及的佈局在職業棋戰出現頻率非常高,職業高手均選擇A的下法。

(3)本系列所有AI分析基於星陣圍棋,且計算量足夠。


那麼為什麼選B呢?人們之前的判斷有偏差?我們下期再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