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省的簡稱是怎麼來的

先統計一下各省的簡稱

下面這個表有很多問題,下文會對其進行修正。

中國各省的簡稱是怎麼來的

這只是初表,有很多錯誤,下文中對其有修正

然後我們就可以發現很多規律……

首先,所有的 X+東南西北 系列的地名,為了防止混淆,一定是有非縮略簡稱的。

中國各省的簡稱是怎麼來的

其次,所有清以後建省的,除了上述省份外,基本都使用縮略。

中國各省的簡稱是怎麼來的

其中,江蘇之名,取自其下轄的江寧府和蘇州府,因此“蘇”既是其下轄地名,又是其縮略。

上海市,“海”字與海南等混淆,“上”字屬方位詞,亦不適合作為簡稱,因此不適合縮略。

安徽和重慶的簡稱則是沿襲過去習慣(早於清)。

同時,清之前的省,基本都存在非縮略的簡稱

中國各省的簡稱是怎麼來的

其中,內蒙古避免與蒙古國混淆,故改“蒙”為“內蒙古”。由於是少數民族地區,又沒有什麼大山大川,故用少數民族稱之。

寧夏實際穩定為省級單位也是民國之後的事兒了……


再說那些非縮略的簡稱怎麼來的……

先塗個色

中國各省的簡稱是怎麼來的

那麼先說,用古國命名的簡稱,即魯、晉、秦、蜀,

中國各省的簡稱是怎麼來的

春秋中期地圖

可見,春秋時期,這四國有很強的的地域性,和如今的省份之間有很深的聯繫。

其他的,如燕國,則包含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楚國,則包含湖南、湖北以及周邊部分地區;如吳國,吳文化的影響範圍也涵蓋整個江南地區,不限於一省;而再向外拓展,當年仍為蠻夷之地。

再說用下轄地區命名的,即冀、豫、鄂、黔、桂。

實際上,冀、豫、鄂三字也來自於春秋古國,不過其勢力範圍較小,僅與後世一“州”相當,黔、桂則來自“黔中”和“桂林”兩郡,由秦楚二國命名。

再說用山川命名。從圖上來看,南方多水,故多用水稱之,這種推斷應該也算合理。(安徽比較特殊,皖山皖水亦與古皖國有關)相對的,隴和瓊則為山名。

最後是粵和滇,粵字即對古代南方古越人的稱呼,而滇字,一說來源於當地少數民族,一說來源於滇池。(本人傾向於先有滇人,後有滇池)。

那按上述想法,整理一下的話,就變成了這樣……

中國各省的簡稱是怎麼來的

那麼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猜測:

黃河至長江以北地區,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周朝的主要勢力範圍,再加上一個長期獨立發展的古蜀國,以古國名自稱之

富庶的長江流域,實則發展較晚,藉由三次“衣冠南渡”才得以迅速發展,故只能作為他國一省、一地的身份,被以河流

命名之

邊遠的隴、黔、桂、瓊四地,也是被納入秦漢版圖之後,被以山或地域特徵命名之

更南方的地區,亦被以部族命名之

簡而言之,就是以古國名為簡稱的,源於春秋主要地區自稱,有較長的歷史沿革;而其他簡稱,則為發展較晚的地區,被他人命名的結果;而採取縮略作為簡稱的做法,則是更晚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