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把所有的錢放在一家銀行理財?

gg46382978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限額存款保險制度,即當銀行破產後,最高償付額度為50萬元(包含利息)。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會想把財產分割成50萬,分別存入不同銀行,以獲取保障額度的原因。不過我個人認為對於稍高淨值的客戶來說,將財產分成多份存入不同的銀行,並不划算:

1、國內的銀行信用風險總體來說,還是非常低的。我國曆史上出現信用風險的銀行也就3家(海南發展銀行、河北省肅寧縣尚村農信社和BS銀行),與國內銀行的總量相比,比例相當低。而這得益於國家對銀行業的強監管,銀行和國債的利率也可以視同為無風險利率。2、資金分散不利於投資理財規模化。50萬能滿足絕大多數的銀行理財和資管產品的起投門檻,但由於本金有限,理財收益很難形成規模化,比如某銀行的收益率更高一些,而你的存款只有50萬,取得不了太高的收益。另外,不少銀行對於大額儲戶有更高的額外利率優惠,所以如果分散的話,顯然也就得不到這樣的又會額外收益了。

有人會問了,那為什麼只保障50萬呢?全額保障不行嗎?在此,我覺得有必要科普一下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指的是由銀行等存款性金融機構為儲戶繳納保費,一旦銀行面臨破產,則由保險機構向存款人支付限額的賠償的制度,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銀行破產後,拿銀行剩下的錢賠50萬。國際上來說,存款保險制度分為隱性與顯性兩種。我國其實在2015年公佈《存款保險條例》之前,就存在存款保險制度,只是之前屬於隱性,大家不知道而已。所謂隱性存款保險制度,是指央行和政府財政承擔著存款保險的職能,說白了就是央行和財政給商業銀行的存款兜底,即使倒閉了,也沒事,有政府撐腰。而顯性的就沒那麼好的事了,顯性就是由商業銀行自己投保、自擔風險。

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從隱性轉為顯性,其實也有其考量:

1、向市場化邁進。從近幾年的金融改革政策可以看得出,從實施顯性存款保險制度,到打破理財剛兌,淨值化產品,引導投資者風險自擔,都是在減輕政府的負擔,因為由政府兜底的市場並不是成熟的市場。2、防範道德風險。對於銀行來說,如果一直有政府兜底,銀行加槓桿經營的慾望會更強,這並不利於穩定經營,更不利於老百姓的財產安全;對於個人來說,無論我存多少都有兜底,無形也加重了財政負擔,所以無論是中國,還是存款保險制度創始地的美國,實行的都是限額存款保障,美國最高賠付25萬美元。 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美國大量銀行倒閉,老百姓財富灰飛煙滅,這種情況下則催生了存款保險制度,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受投保,並正式運作。根據國際存款保險協會(IADI)的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12月,已有143個國家和地區施行顯性存款保險制度,另有25個正在研究或考慮實施。

不過,雖然不少國家都有存款保險制度,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動用該制度。因為一旦實行破產賠償,就一定會有儲戶損失(比如在A銀行的存款有100萬,破產後最多隻能賠50萬)。以美國為例,聯邦存款公司在處理破產銀行時,一般都會將資產和負債(儲戶存款)一併轉賣給其他銀行。如果賣不掉的話,最終才會走破產和存款保險程序,賠付儲戶存款。


各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到這裡,如果你想學習更多的金融知識(股市、樓市、債市、匯市),可以關注小白老師的頭條號(小白讀財經),查看更多的原創文章和原創問答。


小白讀財經


這其實更取決於你有多少錢。如果你只有幾萬、幾十萬、幾百萬,放在一家銀行完全沒問題,真要是能到個六百萬以上,還可以進入私人銀行,享受更優質的服務,有專屬理財經理為你提供服務,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會更高,從銀行辦理業務也會更順暢,VIP貴賓通道那都是基本配置。



可能有人會說了,銀行破產最多賠50萬,不能把錢存在一家銀行裡。針對這個觀點,坤鵬論想說的是,這確實有些杞人憂天了。

現在只說是銀行允許破產,允許破產和破產完全不是一回事。並不是說允許破產,銀行就會接二連三的破產,從允許銀行破產到現在並有沒銀行破產。反倒是在允許銀行破產前有兩家銀行經營不下去倒閉了。

允許破產的時候還可以走破產流程,不允許破產的時候經營不下去就倒閉,對儲戶來說,破產好於倒閉。但銀行是否能持續經營下去,並不取決於是否允許破產。



國內的銀行,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特別是國有六大銀行和十二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幾乎沒有破產的功能性,至少我們未必能活著見到,所以大幾百萬上千萬的,存在這些銀行裡並不需要太擔心。

至於說幾萬、幾十萬,那就更不需要擔心了,至少在安全性上沒問題。

當然理財是否有更高收益,是否會虧錢,如果是從理財的安全性角度講,坤鵬論不建議大家只購買一款理財產品,從投資理財方面看,確實不要把雞蛋放到一個藍子裡。

如果是出於方便考慮,把錢放在多家銀行也沒得所謂。

如果你有更多錢,比如幾個億,相信肯定不需要問這種問題,有得是人會幫你打理這些錢。


坤鵬論


把所有的銀行都放在一家銀行理財完全是你個人的喜好,但以下有幾點建議供你參考下。


第一點,一般銀行的理財產品起點都是5萬以上,還有高淨值收益的理財產品起點20萬到100萬不等。這個時候就要看你的資金量有多少了,如果只有剛夠理財起點的錢,那沒啥好糾結的,只能是放在一家銀行了。如果資金量很大,可以同時購買好幾個理財產品,那我覺得你不妨可以選擇兩到三家銀行分散理財,對比一下收益,也可以風險平均。

第二點,如果想把所有的錢都放在同一家銀行,在選擇銀行的時候就要考慮銀行的經營能力和理財產品投資的方向了,一般來說大銀行理財投資風格穩健保守,但利率不高,小的銀行為了吸收客戶的資金,投資風險也會偏激進,利率相對高點。這個時候就要看你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了,想穩健就選擇大銀行,想收益高就選擇小銀行,風險係數不一樣。

第三點,把錢放在同一家銀行有利也有弊,資金量少的不用過多闡述,資金量達到一定程度,銀行會有相應的理財產品,還有私人銀行專屬的產品和服務,也比較省心省力。但這就對銀行的要求很高,會最大程度承擔一家銀行的風險。當然,現在的經濟環境下,銀行體系總體是沒有問題的,選擇的範圍也很多,國有銀行,其他商業銀行,只要不劍走偏峰,按常規化理解就行。

(晴溪)


孫建波


2018年資管新規實施之後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了,所以今後如果再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就要特別慎重了,會有虧本的風險。


至於能不能把所有的錢放在一家銀行,關鍵還是要看你的錢有多少。


如果50萬元以下,那麼可以,不管是普通的活期、定期存款,還是20-30萬元起步的大額存單,或者是2018年起開始火爆的結構性存款,都是保本的,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的。

如果是在50萬到100萬之間,那麼可以分成兩個賬戶存款,還是上面這些選擇。比如你一個賬戶,配偶一個賬戶,平均分配,同樣有安全保障。


如果超過了100萬,那儘量分別存放到不同的銀行更好,每個銀行的每個賬戶40萬元是最好的,這樣本金和利息都有保障。


如果達到了600萬元,那麼直接選擇一家銀行的私人銀行是更好的選擇,能夠享受到更多的定製服務,理財收益達到6%-7%是沒問題的,還會有很多福利。


銀行破產是不容易的,但是金融監管不斷加強的時候,說明未來有銀行破產會是大概率事件。


假如一家銀行壞賬過高,管理水平底下,一旦口碑壞了再遭遇擠兌,破產就很正常了。


不過有存款保險制度,所以現在還是可以選擇地方中小銀行存大額存單或者普通的定期存款,獲得更高的利息。


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鈔票也是。在期待更多收益的同時,也要兼顧流動性,留出一部分隨時可以用的資金,這時候寶寶類貨幣基金就派上用場了。


財智成功


視情況而定。

1.取決於你的資金量。

如果可以投入的資金量在100萬上下,我認為沒有分散投資的必要。因為目前很多銀行的高淨值客戶標準就是100萬,達到這個標準可以購買收益更高的產品。所以100萬左右的資金量最好放在同一家銀行。

如果可以投入的資金200萬以上,那麼建議可以分散一下,不要都放在一家銀行。畢竟現在資管新規規定,銀行理財不能剛性兌付,今後會出現理財虧本的情況。

2.取決於你的風險承受能力。

如果比較年輕,有穩定的現金流,那麼我覺得可以視理財收益率決定,如果一家銀行的理財收益率普遍較高,那麼都放在這家銀行也沒什麼問題。畢竟,即使虧損也不會對今後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年輕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如果年齡比較大,已經退休,養老的錢主要就是理財的資金,那麼還是保守一些,分散投資較好。

3.取決於銀行。一般情況下,大銀行理財投資風格穩健保守,小銀行出於吸引客戶的需要,投資風格較為激進風險也會相應增加。所以如果理財可以全部放在一家大銀行,儘量避免全部放在一家小銀行。


4.如果你所說的理財僅指銀行存款的話,那麼一家銀行最好不要超過50萬,因為我國的銀行存款保險制度每家銀行只能保50萬,超過部分不保,要視銀行破產清算的資產而定。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司南立冬


個人認為,將財產分成多份存入不同的銀行,並不划算。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限額存款保險制度,即當銀行破產後,最高償付額度為50萬元(包含利息)。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會想把財產分割成50萬,分別存入不同銀行,以獲取保障額度的原因。

在我看來,有些杞人憂天了。

1、國內的銀行信用風險總體來說,還是非常低的。

我國曆史上出現信用風險的銀行也就3家(海南發展銀行、河北省肅寧縣尚村農信社和BS銀行),與國內銀行的總量相比,比例相當低。而這得益於國家對銀行業的強監管,銀行和國債的利率也可以視同為無風險利率。

2、資金分散不利於投資理財規模化。

50萬能滿足絕大多數的銀行理財和資管產品的起投門檻,但由於本金有限,理財收益很難形成規模化,比如某銀行的收益率更高一些,而你的存款只有50萬,取得不了太高的收益。另外,不少銀行對於大額儲戶有更高的額外利率優惠,所以如果分散的話,顯然也就得不到這樣的又會額外收益了。

有人會問了,那為什麼只保障50萬呢?全額保障不行嗎?

說下存款保險制度。

存款保險制度,指的是由銀行等存款性金融機構為儲戶繳納保費,一旦銀行面臨破產,則由保險機構向存款人支付限額的賠償的制度,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銀行破產後,拿銀行剩下的錢賠50萬。國際上來說,存款保險制度分為隱性與顯性兩種。

我國其實在2015年公佈《存款保險條例》之前,就存在存款保險制度,只是之前屬於隱性,大家不知道而已。

  • 所謂隱性存款保險制度,是指央行和政府財政承擔著存款保險的職能,說白了就是央行和財政給商業銀行的存款兜底,即使倒閉了,也沒事,有政府撐腰。

  • 而顯性的就沒那麼好的事了,顯性就是由商業銀行自己投保、自擔風險。

不過,雖然不少國家都有存款保險制度,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動用該制度。因為一旦實行破產賠償,就一定會有儲戶損失(比如在A銀行的存款有100萬,破產後最多隻能賠50萬)。

以美國為例,聯邦存款公司在處理破產銀行時,一般都會將資產和負債(儲戶存款)一併轉賣給其他銀行。

如果賣不掉的話,最終才會走破產和存款保險程序,賠付儲戶存款。


興哥理財


能不能把所有的錢放在一家銀行理財?

其實不影響的,這個看你是否信任那間銀行了。

很多人說,很怕某間銀行會倒閉所以不敢把錢放在同一個銀行的,其實不需要太擔心,你只要選擇大中型的銀行,例如中行,工行,建行,交行,農行,招行,中信,興業,浦發等等的銀行都是有足夠的能力的,所以不用擔心。

如果你的資金量較大的話,可以選擇分散到不同的銀行,開立不同的貴賓卡,享受更多的服務。

其他情況影響不大,還是建議你按照自己需求選擇理財產品就好了。

合格投資者也可以選擇購買信託。


立馬財經


非常不建議!

一、不符合分散風險原則

銀行理財是不保本的,國家規定現在所有的資管產品都不能承諾剛兌,所以不要誤以為把錢放銀行就沒問題哦,投資有風險,可能是哪怕是銀行也是一樣,根據產品的不同,會有各種不同的風險:有可能是違約風險,借款人沒有及時還錢;有可能是投資風險,比如投入股市的產品沒有達到理想收益甚至虧損;還有可能是非系統風險,純粹是人為的飛單假理財,甚至是銀行職業把錢偷偷拿走;還有銀行與外界合作甩鍋事件......這些風險網上時有曝光,多看一下社會新聞就知道了。

如果你把全副身家都押注在一家銀行裡,或許你會分散到多個理財產品中,但以上風險不一定全都能繞開。

如果你所指的“理財”是銀行存款的話,國家存款保險制度保障的是同一銀行同一賬戶名下50萬(含)以內的本金和利息,所以要是你的錢超過50萬,不建議押注在一家銀行的存款賬戶中哦。

二、不符合理財投資原則

不管是銀行理財還是銀行存款,我們理財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為了讓錢增值和保值。而如果把所有錢都放在銀行中,比較理想的收益也就4%左右,遠遠達不到我們的目的要求。資金是有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所有錢都放銀行無疑是一種浪費。

有朋友可能會說,我買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可去到11%啊。

很抱歉地告訴大家,銀行理財的預期收益一般是達不到的,而資管新規出來後就嚴格要求銀行理財不能再用“預期收益”四個字來誤導投資者了,現在合規的產品會改成【業績比較基準】,收益會變成一個區間範圍,比如上圖的2.21%-11.21%,而如果想要拿到11.21%的收益,必須在固定期限內達到一定的規則要求,這個規則還非常嚴(奇)格(葩),大家看看說明書便可知道要拿到這麼高的收益要求了,除了運氣還是運氣。


多多說錢


我個人認為不管是把錢放在一家銀行理財,從風險還是收益率來看都很不划算。

01.從風險角度來看,把所有錢放銀行風險過於集中。

國家法律規定存款在50萬以內保本保息,如果你把存款全部放一家銀行進行理財,超出50萬的部分就要承擔較高風險。

假設你有100萬又只信任銀行,我建議分成3個銀行進行定期存款,就算出事情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02.從收益率的角度來看,把錢全部存銀行跑不贏通貨膨脹,跑不贏通貨膨脹就意味著錢放銀行是逐年貶值。

現在銀行普遍利率如下:

一年定期存款利率:2.1%;

三年定期存款利率3.2%;

五年定期存款利率4.3%。

而每年的通貨膨脹率都在4.5%左右,如果犧牲靈活性全部存五年定期存款也只能差不多與通貨膨脹率持平,但這並不是我們最終想要的結果!

所以為了提升年化收益率,我們的理財組合還要適當的搭配基金定投以及股票價值投資,以求取得超過通貨膨脹率讓資金通過複利逐年增值。

雞蛋不能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因為一旦籃子不小心打翻了就吃不到雞蛋了。理財也是同理,固不能把所有的錢都放在同一家銀行裡。


小方聊投資理財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陶子認為,把所有的錢放在同一家銀行理財,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第一,同一期限,同一保本程度的理財產品,不同銀行利息差距很小,利差套利空間基本不存在,找一家銀行買理財可以節約不少時間精力,畢竟時間也是成本嘛。第二,中國的銀行,尤其是大銀行,倒閉風險可以說基本沒有了,隨便買理財,不存在銀行倒閉錢打了水漂的情況。

如果大家都是買基本無風險的貨幣基金,反正利率都一樣低,風險也差不多,隨便找家銀行買了也無所謂。然而,如果計劃分散投資,尤其是不同風險金融產品的分散投資,我就不建議大家把所有的錢放在一家銀行了。

大部分人投資,不僅僅有保值需求,還有增值需求,這就意味著,你的錢不能只用來買貨幣基金,還要買一些中風險甚至高風險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還是以貨幣基金為主,中高風險的產品不是沒有,而是專業度遠不如大型基金,收益率也不如。因此,為了讓你的錢在等風險的前提下增值更多,建議還是買債券式基金或者股票式基金,不要全部放在銀行理財中。

當然了,如果你有時間,也愛好研究投資,可以在證券公司開戶,個人直接炒股,做得好的話,既能享受收益,還能滿足個人愛好,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