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在我國曆史上,西漢和東漢之間,存在著一個短暫的朝代,它就是王莽於公元9年,建立的新朝。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虎符石匱

新朝

海晏縣境內西海郡故城遺址出土

青海省海晏縣西海郡博物館藏

“虎符石匱”由花崗岩雕成,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一隻伏狀的石虎,稱為“虎符”,出土於1942年;下部是一個石座,長1.37米,寬1.15米,高0.65米,出土於1986年。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虎符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石座

石虎身長1.32米,高0.46米,呈蹲伏狀,虎口大張,四足臥地。石虎四周,有2釐米深的凹沿,石座周邊,則有2釐米高的凸沿。把石虎放到石座上,兩者正好卯合,成為一個完整的“虎符石匱”。

整隻石虎的造型,簡潔而生動,頗具我國漢代石雕雄渾古樸的藝術風格。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虎符石座兩邊各鑿有兩個方孔,以便穿繫繩索進行搬運。石座中央有一個長0.6米,寬0.39米,深0.28米的凹形石櫃。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石虎和石座上刻有22個篆字,這些篆字古樸蒼勁,雖然經歷兩千多年的歲月,仍然依稀可辨。從右到左依次為:“西海郡虎符石匱,始建國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戎造。”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上面“虎”的形狀和下面“匱”的形狀套合在一起,再加上22個篆書的漢文,這些對於研究歷史有很重要的價值,跟史書的記載相互印證,並且還可以補史書文字記載之不足。

在我國古代,“櫃”字同“匱”字,所以古人又將石座稱為“石匱”,是用來放東西的櫃子。

從“石匱”的空間大小來推測,“石匱”內所放之物,很可能是皇帝頒發的“符命”之類的文件。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因為放有“符命”,所以有“符”之名;因為是盛放東西的器具,所以有“匱”之名,又因為其形狀為虎形,故此得名為“虎符石匱”。

“虎符石匱”上的文字引起了專家們的關注,因為王莽建立的新朝,只存在了短暫的14年,遺留下來的文物非常少。這件西海郡故城遺址的“虎符石匱”恰恰就見證了那段短暫的歷史。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王莽對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孝順,王鳳臨死前把王莽託付給皇太后和漢成帝。從此,他的仕途非常順利,步步高昇,其聲名甚至超越了那些大權在握的叔伯們。他雖然身居高位,卻並不傲慢,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自己的馬車,接濟窮人,其為人廣受稱讚。

公元8年,王莽終於暴露出了自己野心家的真面目。這一年,他廢掉了漢室皇帝,並逼迫自己的姑姑皇太后交出傳國玉璽,自己登上帝位。改國號為“新”,定年號為“始建國”。

“虎符石匱”的鑿刻時間是“始建國元年”,也就是王莽建立新朝後的第一年。經過研究,專家發現“虎符石匱”的鑿刻與王莽在青海設立西海郡有直接關聯。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王莽在掌權的時候,曾經向太后建議:說現在咱們國家已經有東海郡、南海郡、北海郡,唯獨缺一個西海郡,如果把西海郡設起來,就符合“四海一統”這樣一種大好的局面。

得到太后的批准以後,公元4年,在我國已建立有東海郡、北海郡,南海郡的基礎上,王莽又在西部建立了西海郡,使我國漢代西部的版圖擴大到青海湖一帶。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公元9年,在西海郡設立後的第四年,王莽登上了皇位,又特意鑿刻了“虎符石匱”。專家分析,他之所以登基伊始,就急於在西海郡鑿刻“虎符石匱”,無疑是為了正名分,昭告天下,西海郡已歸王莽新政管轄。“虎符石匱”就是天子得到天命的一種憑證。

王莽登基後,為鞏固政權,曾向天下頒佈,“符命四十二篇”,其大致內容是說,“取締西漢政權,建立新朝,是天命所為,不容置疑。”據推測,西海郡“虎符石匱”內所放之物,很可能就是王莽向天下頒佈的“符命四十二篇”之類的文件,其作用無非是告訴人們,政權受命於天,非人力所能動搖。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如今,“虎符石匱”內裝的文件已經不知去向。而體形巨大的“虎符石匱”,卻因為不便搬運,被幸運地留在了原來的地方。直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人們發現的時候,它仍舊矗立在西海郡故城遺址上。

1942年,時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馬步芳幕僚的馮國瑞,在西海郡故城遺址內,發現了“虎符石匱”的上半部分“石虎”。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馮國瑞很有學識,看到石虎上雕刻的文字,認為很有文物價值,於是找來一輛馬車,想把它運到西寧,做進一步研究。然而由於石虎太重,馬車行至大灘水庫時,車抽就被壓斷了,馮國瑞只得把它丟棄在水庫附近。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6年,青海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將“石虎”搬運至海晏縣文化館。

1987年,海晏縣文化館準備把西海郡故城遺址內發現的另一件大型石刻,運往文化館保存。

人們在裝運的時候,驚奇地發現,石刻壓在地上的一面刻有三列篆文,從右到左分別為“虎符石匱,元年十月癸卯,郭戎造。”這些篆書的字體風格內容與文化館收藏的“石虎”上的文字極為相似。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當人們試著把兩塊石雕,組合在一起,發現竟然嚴絲合縫,很顯然它們原本就是一個整體。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虎符石匱”的發現意義重大,首先,“虎符石匱”發現的地方寫著“西海郡虎符石匱”,證明了西海郡的位置;此外,上面22個字的銘文,幫我們瞭解到了王莽在青海設“郡”前後的一段歷史。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虎符石匱——王莽新朝的“保險櫃”

在西海郡故城遺址內,考古人員曾發現,王莽時期的五銖錢、錢範等遺物。而這件“虎符石匱”無疑是故城遺址中出土的最具歷史價值的文物。(來源:青海省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