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暴漲暴跌!居然是這原因?

今天就前兩天發的話題——環保禁養拆遷減少了多少生豬的產量?而2014年能繁母豬有四千多萬,到現在是不是應該要淘汰更新新的能繁母豬?這樣的輪換何時完畢?就這個話題我詳細講讀我的看法與預估,目前輪繁其實並不很高,其實是豬少肉多的人為操作形成的。市場的快速暴跌暴漲,不難看出都是人為操作。

豬價暴漲暴跌!居然是這原因?

從思維理論角度講輪繁話題,應該從2011年的高價說起,高峰年價格會形成人們大開腦洞,使用各種方法形成利益最大化,時間長了以就演變成精了,大家總結了各種套路應對豬價的高峰與低谷,進行壓欄等節點,都形成養牛象豬上市,最近兩年演變成了二次育肥,資源在生產,而擴大市場消費需求,在少的豬形成這種普遍性都會爛市。這以就是我所講讀的改變供給策的一種認為,供給策改革並不是單一的經濟蕭條,它實用於各種營銷的總思路。


母豬存欄並不是很高,都按120公斤出欄標淮,應該是供不應求或是供需平衡的。從統計數據解讀,整體市場加環保禁養是減少的。環保移位的能繁在養畢竟是少數,畢竟都有不能亂引種的思維,新手接盤俠淘汰的量是不可想象,所以整體保留下來的不多。

從2016至2017年4月前的二元母豬供不應求,這也算正常現象,通過2011年高價後,產生的大量新生代輪繁,都會延至到了2014及2015年。2013年及2014年的暴增大量輪繁,由於賭2014年行情而徹底失敗,產生2014年淘汰大量產能落後的2011年及2012年的母豬。2012年的新生代輪繁移到了2015年的初的存欄四千八百多萬頭,在以後至今輪繁統計數量一直在下降,不難看出統計以外的同樣存在下降趨勢的道理。

豬價暴漲暴跌!居然是這原因?

2016年的二元后備母豬供不應求,從理論上講大多用於輪換了這2015年初的四千八百萬頭存欄,因為它是2012年及2013的新生代後備以達輪換時間。一般輪換的時間是三到四年,所以2016年形成瘋狂搶購後備,其中因素如退養重返的,再加新入行的,加輪換的所以形成高價搶購。單評四千八百萬在冊的淘汰量,繁殖二元母豬廠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


如我們計算一個後備二元母豬廠的存欄是五百頭,每頭年產24頭,500x24=12000頭。在除公豬的一半隻有六千頭。象五百頭的種豬廠規模,需要六千多個才能完成四千八百萬產能輪換。全國能有這麼多母豬廠嗎?你說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為什麼不形成高價瘋搶呢?就是正常不集中輪換每年淘汰以達上千萬頭。所以盲目唱輪繁暴增是無科學依據,也不符合推理的。


從今年年前年後至今的豬價來看,不難看出暴跌是人為操作壓欄增量,集中出欄加疫情與屠企壓價形成的。產輪供大於求,就不會產生2019年下半年的平穩運行,價格會一月不如一月的下降。


所以我評估2020年並不會太失望,市場並沒有想象的那樣慘敗,今年有暴跌,必然有暴漲,(這裡指暴漲是在暴跌的基礎上,暴漲回原點,不是你專業育肥的思維講讀為暴利。)自繁自養的應該掌握市場動態,不要輕易退出,今後的市場基本沒有暴利了,有利無利常在行,做到邊壓、邊賣、邊等的供給策略而操作,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