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无情面前,家长要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展示长辈的责任与担当

乙亥末,庚子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九州一心共抗疫情。


面对党中央的周密部署和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白衣天使的无私奉献和人民解放军的勇往直前,我们坚信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我们也知道这次疫情是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类的考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论是学生、家长或是老师,我们总能感受到伤痛和无力。


这场灾难无疑给我们每个人上了一堂沉重的生命教育课。生命教育,自然离不开对生命本身的感悟,而感悟生命,谈论生死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在这次的疫情中,死亡这件事一下子赤裸裸地摆在了每个人面前,我们也许会感到恐慌、担心、焦虑和愤怒。


如何正确看待生命,看待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大疫面前,我们相信人类的智慧与力量;学生面前,我们突显师者的风范与坚强;国家面前,我们展示吾辈的责任与担当。


今天我们结合疫情,共同探讨能触动孩子内心,给孩子带来思考的生命教育问题,一起感悟生命的美丽和魅力!


什么是生命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孩子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


病毒无情面前,家长要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展示长辈的责任与担当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生命的终点是相同的。


有关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等教育问题不断涌现,此次疫情正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理解生命的可贵,感悟生命的绝佳契机;


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焦虑,学会接受苦难,有利于孩子收获更有意义的人生。在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的有限和脆弱时,进一步引导孩子发现生命的坚强和力量。


疫情也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例子,无论是在浙江隔离病房出生的健康婴儿“小汤圆”,还是在病情好转后说出“打倒病魔”的危重患者,或是即使害怕、仍奋战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们,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


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就是要着眼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发挥学校与家庭两方面作用,形成双向互动和教育合力,不断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家庭教育塑造着生命的个性和人格,奠基着生命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形成着生命特有的精神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家道”,“家风”,足以见得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人的肉体生命才能够得以生长,关系生命得以滋养,精神生命得以丰盈,社会伦理道德意识得以形成。


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要遵循生命的发展规律。关注生命教育的意义,遵循生命的发展规律,正视家庭成员中各自的情绪,而且认识到情绪是会传染的。


虽然大家都宅在家,但是电视、网络、微信,所有可以触及的媒体都在告知这个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声势浩大的疫情大战:


空荡荡的街道、严格管制的措施;洗手、消毒、戴口罩成为每天念叨最多的话语……,这些都不自觉地营造出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


病毒无情面前,家长要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展示长辈的责任与担当


孩子在应对危机,调节情绪方面的能力虽有不足,但是却能够敏锐地感受到身处环境的变化、父母情绪的变化。


所以,这段时期的陪伴也意味着父母需要面对一个艰巨的任务:陪伴孩子经历情绪的风暴,并利用风暴来临之前和风暴退去之后的时机帮助他们成长。


父母需要明确这段时间对孩子的陪伴,除了以血缘亲情为纽带外,最重要的要借助日常生活为载体,


例如与孩子一起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分析一些动态新闻……从而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敞亮生命的精神世界,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和丰盈的精神人格;引导孩子的价值需要,培养有责任意识和谐发展的人。


正确表达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情感性。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面还延续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殊不知现在孩子的心理结构已经发生着变化,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打骂从小时候的惧怕到叛逆时期的怨恨,进而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远,很想爱却怕受伤害,甚至于“相爱相杀”。


在这个非常时期,父母不妨在家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孩子能够明白父母的无助与无奈,结合目前的疫情,感受生命的无常,珍惜与家人的相处,让家庭成员之间都能够正确的表达情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深厚而无私的爱和责任。


修复孩子对父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相互交融的这种情感联系所形成的独特关系,使得家庭教育以一种最润物细无声而又最深入、最持久的方式作用于个体的心灵,来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


病毒无情面前,家长要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展示长辈的责任与担当


劳动知感恩,践行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生活性。


纵观整个大环境,父母说起孩子的问题离不开“懒惰”,“自私”,“自我”,“不懂感恩”几大通病,借此假期,父母不妨带孩子一起做做家务,参与到家庭建设中,把教育的意图、内容、方法均蕴含于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分散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通过参与劳动,让孩子体会父母平日的辛劳,从物质生活的吃、穿、用到精神生活的家规家训、人际关系以及文化生活,都包含着生命教育的意义,产生长善救失的教育效果。


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生命因自主而积极发展,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身在隔离,心向世界;直面人性,审视自我;致敬英雄,牢记担当。


病毒无情人有情,与其无助不安,不如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利用宝贵的时间去探索、去感受、去热爱生命和这个世界!


病毒无情面前,家长要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展示长辈的责任与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