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進階」 髖關節靈活性——被動救球的主要制約因素

今天就來講一講羽毛球被動相關的一點制約因素。

對一般人來說,被動球時的基本身體狀況是這樣的,

「高級進階」 髖關節靈活性——被動救球的主要制約因素


而不是這樣的。

「高級進階」 髖關節靈活性——被動救球的主要制約因素


我主要針對前者展開一點討論,如果你的狀態是後者,請出門直接進專業隊,本人無話可說。

在這個身體狀態下,接球人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儘量靠近,接近與地面平行,從而在被動時腳步不到位的情況下儘可能拉長身體去“夠”球,實現被動情況下掙扎著回球的意圖。

執行上半身靠近腿部(下半身)功能的關節是——髖關節,即大腿股骨和骨盆的結合部位,

「高級進階」 髖關節靈活性——被動救球的主要制約因素

而不是一般人口中所說的“彎腰”。確切的說法是“曲髖”,只有髖關節的活動,才能最大限度的實現上下半身的開合,就如同門軸的轉動從而實現門的開關一樣。如果髖關節的靈活性不夠,那麼你的上半身就很難完全的靠近腿部,這個現象一般稱之為“彎不下腰”(不準確的俗語……),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提高的是髖的靈活性而不是腰。

怎樣才能提升髖關節的靈活性呢?關節靈活性和其前後側肌肉群的緊張程度直接相關,對髖關節,其前側肌肉為股四頭肌,後側為膕繩肌和臀大肌,如果要實現髖關節的合攏(曲髖),就要求後側肌肉鬆弛拉長。其實大多數球友都有體會,一般去了球場打球前熱身都有個“彎腰”伸手去摸地的拉伸動作,這可以拉伸放鬆大腿後側的肌肉,有助於提高髖關節的靈活性,其實也可以在平時用泡沫軸滾壓這些肌肉,也同樣可以起到放鬆的作用。另外,曲髖動作是大腿前側股四頭肌的收縮和後側肌肉的放鬆伸長的綜合結果,想要快速實現動作,股四頭肌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多做做深蹲、靜蹲也可以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一點思考,希望對各位球友有點幫助。來源中羽:球齡七年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