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渭南華縣的過年習俗

民國時期的華州過年習俗

作者 孫水法 鐮 斧

春節,華州人俗稱過年,在華州民間,過年的來歷有兩種傳說。

民國時期渭南華縣的過年習俗

一是元代元成宗鐵木耳統治時期,每一戶派一監官,由於監官無惡不作,欺壓百姓過甚,引起人民的憤恨。於是,人們採取以“拜年”為信號,約定一致日期,即在正月初一,統一行動,將元帝的所有監官統統殺掉,結果推翻了元成宗鐵木耳的統治。後來每逢大年初一,即為“拜年”日,以紀念自己的勝利。

二是傳說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曾經遭受過一種兇猛野獸“年”的威脅。它頭如猛獅一樣威武,身軀象牛一樣雄壯,力大無比。發怒時,一聲吼,山搖地動。“年”不僅捕百獸為食,而且每當冬季天寒地凍,山中食物短缺的時侯,便走出深山,竄進人們居住的村莊進行騷擾,獵食人和牲畜,弄得人們惶惶不安,生命受到威脅。

一次,當“年”到一個村莊傷害人畜時,正好有一個牧童在甩鞭玩耍,噼噼啪啪的聲音把“年”給嚇跑了。接著,它又闖入另一個村莊,迎面看到一件紅衣裳隨風飄動,嚇得掉頭就跑。當它再竄進第三個村莊的時候,已經傍晚時分了,神魂未定,又被從門縫中透射出的光亮驚得溜掉了。此後,人們就逐漸發現了“年”有三怕,怕紅色、怕火光、怕聲響。為了避免“年”的傷害,於是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掛上紅色的桃符,在屋內點燃蠟燭,門前燒起火堆燃放鞭炮。這樣“年”就躲進深山再也不敢出來了,而這些習俗就一直沿續下來。

民國時期渭南華縣的過年習俗

解放前,華州農村多信迷信。一到大年三十那天,家家戶戶要在中堂布置供桌神位,在門上貼春聯,在門楣、正廳裡貼上福、祿、壽等紅春條,它象徵著新春吉祥。晚上,有生上火盆坐夜(亦叫守夜、守歲)的習俗。晚上零時,坐夜中,全家人坐在一起,講故事、說笑話、猜曲曲(即謎語)、包餃子,吃夜飯,它象徵著全家團圓,萬事如意。

大年初一,叫“神道日”,早晨不掃地,不擔水,不動刀剪。天不亮,開始放鞭炮,接蒼敬神燒香拜祖先,獻供品。供品中有一碗剩飯,這叫春飯。飯上扦上一朵花,叫飯春花,因剩與春字諧音,意為歲歲有餘糧,年年食不盡。早飯後,大人小孩穿新衣,戴新帽,出門拜年,互道問侯,小孩見到長輩要作揖磕頭。

從初二到初五,人們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恭賀新喜。正月初二,華州民間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不論新、老女婿,女兒,都要帶上兒女,裝上年饃去岳父母家拜年,當日返回。

正月初五日叫做“破五”。破五之內不向鄰家借東西,非借不可的要以物易物。水與火最不能借,因為失去水火,就等於失去生命。破五之內,不能向地上潑髒水,因為諸神在家,恐怕沾汙了他們,獲罪不起。破五這天吃“五雜豆”,忌外行。據說送諸神亦改在先一日或次日進行。有的還吃餃子,說餃子是圓的,很象元寶,用元寶塞住窟窿,不受窮。

正月初七日叫“人七(齊)”,傳說婦女不做針線,農村說“人七”關人哩,天晴朗,人好,當年莊稼好。

正月初九日傳說是天神爺的生日,這天婦女不做針線,做了針線要出“舔舌頭”。

正月十二日為老鼠嫁女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