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連房子都沒有,拿著四五千工資還硬著頭皮貸款買車的人,你怎麼看?

鄭旭98305536


其實我就是沒買房子先買的車,工資也是4000多,但是我的想法可能和大家不一樣,我畢業出來兩年吧,在鄭州,首付比較高買了一個上汽的斯柯達,具體車型就不說了,其實是給爸爸買的,爸爸的老捷達開了有10年吧,去年打算給他換個車,也沒給他說,就自己偷偷攢錢好久,其實我也明白自己工資沒法在鄭州買房子,所以先從小件開始吧,一步步來。你要說撐面子,我這小車也沒啥面子,過日子用心過,不用面子過。有本事的人是不裝的,孫子才是裝出來的。日子現在過得還可以,明年就能還完了所以,有些事,要看個人情況。


普京誇我毛妹強


老公大哥房子貸款公婆還(公婆和他們住)大哥駕校教練一個月3千多,大嫂2800元,一個月給婆婆2百,女兒的零花錢公婆給,大哥非要買車,先跟婆婆說婆婆不同意,後來又去跟公公說,騎車帶公公去看了兩次車,公公鬆口讓他找小姨借了8萬塊買了輛10萬多的車!當初我建議先買個便宜二手車以後再換他不聽,結果才買了兩個月就沒做教練(因為要自已找生源)後來幾個表兄弟合夥弄了個培訓部給他做,堅持了1年半血本不歸,這一年半都是公婆給他零花錢,大嫂拿了3萬,公婆給了2萬還了小姨5萬。現在3年了還差小姨5萬,大哥另換了一份工作一個月4千多。從這個月開始家裡的電費用他的卡扣了。說實話大哥人是挺好,只是啃老太嚴重!42歲的人了還沒有真正經濟獨立。當然也是公婆有點溺愛。


家有祺煜


我是什麼時候開始決定買車的,支付寶每年都有賬單,結果那一年我看了下我們花了六萬多,結果居然什麼像樣的東西都沒有,後來我就堅持要買車,我覺得生活中你不注意花掉的小錢,積累起來就越來越多,那麼還不如買個東西,今年是最後一年貸款了,一個月一千五,也不會覺得有壓力,目前就我老公一個人上班,一個月三四千的樣子,在老家消費也沒那麼多,我帶帶孩子,日子也還行,下一步就是房子,等後半年孩子也八九個月好照顧了,兩人一起出去上班就好好點了


小沐沐811


名下一套房 父母和我退伍費合資貸款買了新房35萬。現在85萬!後來結婚和老婆共同奮鬥 買了一套130平 花了120萬 新房 馬上交房!月供1.2萬 每月開支2萬左右! 準備買車入手BBA 後來因為準備投資做生意 放棄BBA 老婆意思是不買。但有孩子 有車必需品就準備買個10萬以內按揭!全靠自己 談朋友結婚都是套的信用卡!現在想想都是眼淚


正義不缺席啊


12年裸婚,13年首付稅費25萬,其中借了12萬,貸款30萬,買了套89平米小三房,現在如果賣出去能入賬80萬。17年6萬塊錢買了臺二手朗逸,今年首付60萬,每個月按揭5000塊錢,買了第二套房子,160平米大四居。每個階段都是自己創造,不問父母掏一分錢,覺得奮鬥起來很有意義。當時有考慮買臺30-40萬左右的BBA,仔細斟酌,還是毅然買了二房。


豹豹521


題主你好,我個人認為不管自己收入多少,如果想賣什麼東西一定要去實現,不為面子,不為虛榮,只為讓自己過的舒心,我也是一個上班族,夫妻兩口合起來收入1.7萬左右,在一個六線小縣城,五年前工資兩口只有5000左右,那時候為了方便,自己湊了6萬買了臺五菱宏光,雖然車很便宜,但是生活中確實很有用處,這兩年工資水平上去了,本想換臺車,但是想想還是首付23萬按揭買房,家裡在縣城有自建房,但是孩子上學不方便。今年計劃年底換車,從工作到現在都是我們夫妻努力,基本上沒有要過家裡的錢


大寶與二寶的淘氣生活


我們就是這樣的情況,老家有自建房,縣城離家也近,覺得在縣城買房沒必要,當然也買不起。城市買房還沒考慮好在哪個城市買。目前老公在外地上班我和孩子在老家,先買了車一是去哪裡方便,二是親戚都有之前沒車受了不少白眼,也算是為了面子。三是老公工地上班,到處跑方便,也不會讓別人瞧不起。現在社會就是這樣吧。肯定也想房車都有,可是現在條件不允許,先買一樣是一樣。因為我發現就算啥也不買也沒存下錢。反正還年輕總是告訴自己,總會什麼都有的,加油!!!親,我們一起加油哦!?


餘生共你我


我就是即將步入這種情況的人,兩口子工資加起來一萬左右,兩孩子,沒房,沒存款,但就是計劃在這幾個月內去分期買車,給大家說下理由吧,我也不想提前性消費,但情況所迫,只能這樣選擇。1買車後我們過年回家可以推遲15天左右,能賺到回家的路費,2老婆娘家相隔40公里,冬天太冷,孩子還小,而且摩托車載不了大小一家四口,3親戚比較分散,冬天太冷,騎摩托車不方便走動(有時候需要帶著父母一起去)4回家車費基本夠車輛消耗費用(老家四川,兩口子臘月回家來回費用3000左右)5隨著同學、好友越來越多都買了車,感覺沒個車連關係都淡了不少,唉,所謂的面子啊。

以上所說就是我即將入坑的理由,歡迎指導


唐二胖胖


我覺得能理解吧。

至少我身邊,有如此行為的人,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非常積極的轉變。

有時候,下細一想,他們這種行為,也許是在大目標(比如買房)難以實現的情況下,一種求變思維的產生與發展的結果。

有穩定的工作,收入不高,長年累月地被管理,被安排,缺乏自主意識,不太會主動思考。

他們滿足於基本生活,缺乏計劃性,消費上比較放得開,很少有存款。

而貸款買車,每月固定還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舊有的消費觀念,同時削減了消費能力。

實際上,買不買車,基本上一年到頭都沒啥餘頭。

而買車之後面臨經濟壓力,也許正是現階段他們所缺少的。

當節儉的意識深入腦海,習慣一旦養成,我想對他們有百利而無一害吧。

話說回來。如果不買車,三五年後,照樣沒錢,買車後,至少還有個車在吧。

當然。這僅限於不懂規劃人生,沒有計劃,沒有節制花錢的部分工薪一族。

謝謝。


綠雲天外


這個情況關乎一些人的消費觀念和麵子問題。按照國人的正常思維,房子比車子更重要,應該先買房子再買車子。

但是有些人的想法不一樣,認為有住的地方就行了,住的地方再好也沒人常到家中做客,經常在外面拋頭露面,有沒有車子、車子品牌好差卻關係一個人的臉面。

拿著四五千元工資硬著頭皮貸款買車的人,多數屬於工薪階層,也不能說他們沒有房子,是住在父母的房子裡,自己名下沒有房子而已。如果是獨生女,不需要考慮結婚買房,先買車也無可厚非,男孩子先買車就比較麻煩。

現在談戀愛結婚,有房子就有了敲門磚,但是即便買個十來萬的普通車子 ,每年的花費也在2萬左右,佔到了個人收入的三分之一,再扣除其它生活消費,基本所剩無幾,等到了結婚的年齡,只能依靠父母幫助,月光消費也是導致社會出現啃老現象的原因所在。

工資收入四五千的人如果生活在三四線城市,本身生活節奏就不快,空閒的時間較多,在這麼小的城市上下班按理說用不著買車,有輛電瓶車完全可以解決交通問題,但是別人有的東西自己沒有,總感覺低人一等似的,社會攀比之風也是導致情況出現的原因。

而對於那些有生意往來的人來說,車輛孬好顯得尤為重要,經常出入商業場所,車子就是人的門面,更是經濟實力的體現,所以筆者對周圍有些人看似風光無限的開著豪車,實則差著銀行貸款的現象也能理解。

總體而言,這種現象說明有些人的心理素質還是比較脆弱,硬著頭皮貸款買車,無非是沖沖面子而已,但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末了車子磨光了,積蓄花完了,房子沒買成,談戀愛結婚沒洗,不是為自己活著,而是為別人活著,看來面子真是害人不淺。

當然了,每個人的生活觀念不同,選擇的生活方式也不同,追求超前享受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理解加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