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隱士60年習拳經歷談傳統太極內功系列之《神意氣》之一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靈樞·本神》 ​​​

太極隱士60年習拳經歷談傳統太極內功系列之《神意氣》之一


天地人三才,貴在人的精神追求。

【太極隱士導言】

《功夫上手》系列拳學筆記,旨在引導後人能更多的瞭解傳統的太極拳、傳統的太極文化是什麼樣的?文中所述並不嚴謹全面,一時感悟,隨手寫,僅供參考。我無意參與對錯的辯論,如果這本拳學筆記對太極拳愛好者有所裨益,對傳承寶貴的太極文化有積極的作用,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欣慰!

太極隱士60年習拳經歷談傳統太極內功系列之《神意氣》之一


太極隱士解讀【讀古譜“太極圈有感”】

退圈容易進圈難,不離腰頂後與前。

所能中土不離位,退易進難仔細研。

此為動功非站定,倚身進退並比肩。

如能水磨催急緩,雲龍風虎象周旋。

要用天盤從此覓,久而久之出天然。

太極隱士60年習拳經歷談傳統太極內功系列之《神意氣》之一


此文中要點如下:

第一、太極是動功,不是站住不動是飄在水面的不倒翁,腳踩荷葉,漂在水面。

第二、進退比肩,不能歪斜,平身前進。打人如親嘴,倚身平肩。

第三、太極拳象磨坊中水沖水輪飛轉,,緩急隨順,純出自然。

想想真是:真訣易得,義難悟。明師雖有不易,尋得了明師功難練。

太極隱士60年習拳經歷談傳統太極內功系列之《神意氣》之一


【生活無處不太極延伸理解】

太極拳,如果從楊露禪算起,經歷了大概200多年曆史。如果從張三丰算起,大概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傳統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追求神意氣的化合,追求自然而然。而現代太極拳追求姿勢的優美和拳架的標準,重心的下沉,追求身體的柔美。

太極隱士60年習拳經歷談傳統太極內功系列之《神意氣》之一


如果說把形體的動比喻作外圈⭕,把體內意氣的動比喻作內圈⭕,那麼現代太極拳缺失了精神層面,太極拳生命現象的重要文化根本。楊澄甫宗師在《體用大全書》起勢和太極拳十要裡明確要“內外相合”,精神內固。武氏太極拳宗師李亦畲的“五字訣”第一訣就是“靜”。

太極隱士60年習拳經歷談傳統太極內功系列之《神意氣》之一


學習太極拳如何能踏入太極拳的根本之圈,文化之圈,需要我們對太極拳的豐富內涵有充分的認識個理解。傳統太極拳的功架和內功到底有著怎樣的內容?太極拳為什麼說“十年不出門”?

天下事物,眼見不一定為真,只有實證體悟了才明白一些功夫的本質和內涵。

本號很幸運能遇見傳奇式的具有時代意義的傳統太極拳隱士,他以理工科科學家的背景,以60年的以拳經歷,歷經楊式,武式,吳式,孫氏,大成拳等各門派大家(具體細節查閱本號《太極隱士以60年習拳經歷公開談如何練好太極拳》文章,在此不綴詳說。),以其高超的拳藝和修煉境界大成者,以嚴謹的科學心理思維,實話求真的態度,為我們太極拳粉絲和愛好者,毫無保留的分享他60年來,孜孜不倦的太極拳研究和體悟成果,感恩太極拳界這樣一位淡泊名利,而又境界高遠的太極文化傳承人的無私奉獻!(我們姑且稱他為太極隱士)

太極隱士60年習拳經歷談傳統太極內功系列之《神意氣》之一


下面開始我們的傳統內功太極系列文章:

2011年太極隱士談

【肌肉、韌帶(或筋骨與氣的運動】

運動與肌肉、韌帶及氣血運行有關,但人們通常不注意區分,而且往往只注意肌肉的鍛鍊,一定要學會分清它們的不同。

第一、肌肉運動,大家清楚太極拳不要求動用肌肉。

第二、韌帶伸縮,要放鬆。

第三、以意行氣,丹田為中心。要做到肌肉不用力,筋骨放鬆,以意行氣。首先靠自己體悟,我是什麼在動學會用意來運行丹田氣,不用肌肉運動。韌帶拉開放鬆,並且要流暢貫通。

這種運動是指氣血運行帶來肢體的動作,只有肢體外動不能叫運動,只能叫“動動”。跑得氣喘噓噓,心跳加速的叫“動運”。呼吸時氣不喘,經絡運行,動作平和,這才是運動。

太極隱士60年習拳經歷談傳統太極內功系列之《神意氣》之一


2011年談

【意對內臟的影響。】

講到意對內臟的影響,以心跳為例,一般而言,跑步會加快心跳,但能否不用力不消耗體力就加快心跳呢?比如看到心中喜歡的人,此時你的心跳也會加速,這就是用意不用力,意念可以影響心跳。

太極隱士60年習拳經歷談傳統太極內功系列之《神意氣》之一


人有五種感覺(視、嗅、味、聽、觸),這些感覺都與意有關,意可影響內臟(五臟六腑),這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實例。

意不但可以控制肢體運動。也可影響血液運行和內臟功能,影響生命的運行。

太極隱士60年習拳經歷談傳統太極內功系列之《神意氣》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