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人 中國廚子

中國人對於日本人的確沒有好感,但中國男人對日本女人絕對另眼看待,從三十五年前的《望鄉》和《血疑》到二十年前的《阿信》,日本女人給中國人一種奇特的精神養分,無法用任何漢語描述,卻在腦海有那種光亮,讓你眷戀不已。這種感覺中國男人幾乎毫無掩飾,總愛用“住美國房子,娶日本老婆”來明志,卻把“用中國廚子”排在了最後,用來做點綴。一旦說到日本男人,當今中國青年一代就安奈不住一種衝動,他們要用日本男人作為靶子,炫耀一下自己的“槍法”,以此作為真男人的標誌。

不但中國年輕人喜歡把日本人當靶子,而且中國文化人士和政治人士也習慣用同樣套路,總以為從日本人身上找出自己身上的某個缺陷,一邊哭訴,一邊罵人,找不到總是不得安心。從甲午戰爭的宏論,到日本色情電影,幾乎都逃脫不了這種追殺,而他們的結論總是“可惜古人不如我聰明”或“如果是我就會如何如何”。比較高明一些的就給讀者描繪出一種幻想意境,說當初如何有這種“制度”就會取勝,可惜當時人們不懂的。於是,這些中國人可以名正言順地繼續做夢了。但一談到日本女人,大家就露出一絲下意識的微笑來,讓西方人十分不解。

這幾年日本人在美國的確沒有中國人混的好,主要是日本企業無法給日本人高薪工作,而中國人的投資移民總是帶著大筆現金而來,那種砸錢氣勢絕非任何日本人可比。可是,儘管中國移民中有錢的很多,但有格調的卻很少,他們開著大奔卻不懂得給人讓路,他們喝著洋酒卻不懂的雅興,總是那麼一群呼嘯而過的土豪,轉瞬間就被大家嗤之以鼻。日本人不同,他們總是不動聲色,慢慢地嚼著生魚片,悠悠地品著綠茶,對那些咋咋忽忽的中國人不屑一顧,好像他們並不存在。日本人之間有一種天然的默契,當他認為你相貌堂堂時,會前來給你一個鞠躬,然後問起“您從哪裡來”這類的鄉情話語,尤其是日本少女,問候之前總是深深一個鞠躬,然後才問路。如果你用日語回答,他們儘管知道你不是日本人卻也格外感激。相比之下,中國同胞的他們和中國人的你之間,絕對沒有這種莫名其妙的信任感。

二戰是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生死之戰,而這個時期美國洛杉磯的中國城與附近的日本街卻關係最為密切,因為日本族裔女性為了不被趕到蒙大拿日本族裔集中營,最快捷的辦法就是和華人結婚,美國人都不敢娶她們。那陣子中日聯姻製造了不少中日混血美國人,他們往往具備著中國人的聰明靈活和日本人的持久毅力,在當地工商業有所作為。可惜,如今中國來的年輕學生們來到美國都是成雙成對同居,無論是日本同學還是韓國同學都對此十分不屑,以為中國人都是“濫情”一族,甚至美國學生也認為中國人性解放最徹底。中國人從極端封閉走入極端性解放僅僅化了不到二十年,但依然號稱自己是個傳統文化國家。

美國華人男子與日本女性結婚的人如今已經不多,但華人男性依然保持著愛慕日本女性的特色。日本女人能出來工作的大多氣質相貌不錯,講起話來十分專業,思路清晰,彬彬有禮,這不得不讓華人振作精神應對,不敢造次。相比之下,在美國的中國女性顯然比較隨性,甚至放恣,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給人一種雜牌軍的感覺。與日本女人結婚,保證你的房間永遠是整潔的,一切都十分簡單明快,每件東西的佈置細節都巧思熟慮,甚至你的體重也被嚴格監視著,日本女人不會讓你感到失去顏面,做的恰到好處。有一件事情必須記得,一旦華人男性與日本女性結婚生子,她一定要孩子講日語,加上英語,漢語是絕對不允許使用的。日本人無法從心裡感受中國文化,儘管他們號稱是漢文化的學生,這倒是許多國人不明白的。

與日本人相處久了就會發現他們的民族特色,那不是我們總嚷嚷的“中國特色”一類東西,而是一種日本“靈魂”。我們中國人很難理解什麼是靈魂,因為我們都是唯物主義者,總是說“愛國精神”“大無畏精神”等等,用精神替代了“靈魂”。日本人會對此感到奇怪,“你們中國人不相信靈魂卻要這麼多精神,這可能嗎?”這是日本人給中國人的難題。日本人的靈魂總是藏在他們的心裡,看到櫻花就想到死的如何美麗,看到月亮就想到人生是多麼無常,他們總是有一種不安定的感覺,不得不總是給自己壯膽,和其他人凝成一體生死相依,把血統看得格外重要。日本詩人那種濃郁的死亡觀讓人感到窒息,卻讓日本人非常坦然面對生命的終點。西方人有天堂作為終點,日本人有來世作為起點,中國人呢?中國人今朝有酒今朝樂,貪得就貪不貪白不貪嗎?還是大家自己思考吧。的確,中國人不相信靈魂也不相信天堂,因此也絕對不會得到這兩樣東西。

中國人對日本人的感覺十分複雜,他們離我們如此近,但心卻離我們如此遠;他們和我們長的如此相像,但靈魂卻如此差異。就如有人說:“蒼井老師是好老師,郭美美是壞同學”,這讓人看到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民族文化價值觀。

日本女人 中國廚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