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和父母更好的相處,對他們有更多的包容心和耐心?

沈庭呂


現在年輕的人,覺得父母難相處,是因為你還沒站在為人父母的立場上,等到你也為人父母時自然就釋懷了!

父母對事情反應過度,孩子不理解。

李晶是高二的一名學生,人長很漂亮,在班裡可以說是班花級的,但父母並不希望女兒太出挑。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因為班裡有一位男同學寫了一封信給李晶,不知是那一個多嘴的同學報告了給老師,老師當時把這件事告訴了李晶的媽媽,說李晶在學校談戀愛了。這還得了!媽媽在李晶下課後馬上打電話說:“晶晶啊,你說你在學校不好好讀書,談什麼戀愛啊,你還小,絕對不行啊!不聽話我就打斷你的腿”!當李晶聽到媽媽一吼一叫後,馬上蒙了,這是那跟那啊?

然後這位媽媽又馬上找到老師,要那位男同學家長的電話,這件事一下就在班裡傳開了,李晶當時心裡完全驚呆了,同學看她的眼神都不一樣,好像她是一個做錯事的人。後來男同學出來解釋,只是同學之間的學習上的事,一切起因都是男同學比較內向,不好意思跟李晶討論,然後才鬧出誤以為早戀!

但李晶在這件事上對媽媽這種過激的反應,讓她在同學面前很沒面子,一度跟媽媽鬧僵了。覺得媽媽無理取鬧,完全無法溝通!終歸到底還不是因為這個媽媽太擔心女兒,怕誤了學業,又怕給被人騙了?如果我們換位思考,站在做父母的立場上,也許我們也不會這麼淡定!

對於父母而言,無論你多大,是否結婚,在他們眼中,你依然是個孩子;想跟父母獲得更好的相處,就應多一點理解,換位思考一下,你就能釋懷了。


透過陽光的光線


我們總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給陌生的人,把最差的一面展現給最親近的人。

分享一個 父親,兒子和麻雀的故事

父親年紀大了,坐在屋前的長椅上(父親看去來50多歲,兒子20多歲,正在玩手機)

這時候飛來一隻麻雀,父親好奇的問兒子:”那是什麼?“

兒子看了一眼,又開始玩手機:”麻雀。“

麻雀又飛到另一個地方,父親又問:”那又是什麼?“

兒子有些不耐煩:”爸,我剛告訴你,那是麻雀。“

麻雀飛到了空中,又落在了別處。

父親忍不住又問:”那是什麼?“

兒子忍不住爆發了:”麻雀,爸,那是麻雀!麻雀!M A Q U E!“並比劃著口型。

(站起來)吼道:”你為什麼老是問-問-問?“

”都告訴你幾百遍是麻雀了!“

”你怎麼就不知道呢!“

父親被兒子一頓爆吼,沒有說話,默默的回屋了。

過了一會他拿過來一個小本子,讓兒子念其中一段:

兒子三歲了,今天我和他去公園,我們面前有隻麻雀,

我兒子問了我23次那是什麼

我回答了23次

他每次問同樣的問題的時候我都擁抱他一次

一次又一次



土豆土豆我是地瓜1號


關於怎樣和父母相處好,這個話題很有意義!

我在這裡談談我的經驗,或許對很對人有所幫助。

我和父母一起生活了五十多年,父親九十一歲去世,母親九十四歲還很健康,我們每天陪伴母親,一直處於很融洽的程度,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心裡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是要對父母有敬畏感,因為我們生命源於父母,必須敬畏,有了敬畏感,我們就會從內心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的生命,就會包容父母一切。

二是體察父母養育我們的疾苦,體會到父母的不易,我們就會發自內心的感激,就會與父母融洽的生活。

三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父母也是一樣,我們更是一樣,才能正確理解父母的一切。

四是對父母叨嘮要正確理解,因為父母心在兒女上,不論我們有多大,永遠在她心裡都是孩子。

總之,我們如果懷有感恩之心,就會理解父母,包容父母,像父母包容我們一樣。換位思考,方可大善,大孝!


寇北辰


這讓我想起【飄】中談到這樣一句話:愛人的人是易被傷害的,因為他是向對方完全敞開的。

如果你跟父母不能沉下心來好好交談,於我看來這是情感處理不當問題。

就拿我自身經歷來談談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是從叛逆走過來的,青春期的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疑惑,一邊不耐煩的應對著父母,另一邊又在心疼他們,可是處於青春期的我,感性大於理智。甚至潛意識裡面覺得父母他們說什麼都是站在自己的對立面。不惜用各種言語刺激他們,只為圖一時的痛快。大部分叛逆期的孩子都是鋒芒畢露,而且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堅持自己的主見。

最後愛你的人會輕易的受傷,哪怕只是一句份量很輕的話語、一個輕微的動作都會打擊他們的心靈。因為她們比你自己更愛你,母親懷胎十月生下你,父親掙錢養家,靜下心來想一些這些細節,你就會對父母更多的包容和耐心。

如果這樣的還不夠,那我建議你跟父母去辦事情,陪著他們去做一件事情,你就會發現他們好像在慢慢地與這個時代脫軌了,他們有些不認識字,有些不會使用新科技電子的東西,有些後悔自己不會弄這些的失望…你注意觀察他們的表情跟動作,就算鐵石心腸都會被他們這些細節軟的一塌糊塗。

如果上面這個辦法,你還是不能夠讓你更多的耐心,那我再跟你說一個。爸媽做飯或者是吃飯的時候,你仔細觀察一下他們臉上的皺紋,你是否還記得你年幼時他們的容顏,然後心裡面斟酌一下,這些年的碗是誰給你刷的,這些年的衣服誰給你買,一年四季,是誰對你噓寒問暖。

你平時會看新聞吧,或者是看一些段子,你看見別人家的父母慢慢老了,你會聯想到自己的父母嗎?

有一個段子是這樣說的,一位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機,他以為手機壞了,因為電話就沒有響過,他去找了村裡面的比較有文化的,問了一個那個小夥,“你能幫我看一下這個手機是不是壞了,我兒子電話打不進來”,年輕小夥,幫他察看了手機,沒有什麼問題,包括網絡都是4G,壓根就不是手機的問題,是兒子壓根就沒有想起爸爸,後來年輕小夥拿自己的手機打給了爸爸,叫了一聲爸爸,老人當時就淚流滿面,可想而知他有多久沒有聽到這一聲“爸爸”,他聽出來這不是自己兒子的聲音。他也知道自己的兒子就沒有聯繫過自己,他哭了,連陌生人都願意給他打一個電話,而自己的兒子去不願意,他哭了。

這個段子講述的是身邊的真實故事,雖然不是發生在你的身上,但我希望你能夠自己所愛的人多一些包容,不要讓愛你的人那麼卑微。

現在你是為人子女,等有一天你為人父或為人母,我希望你不會後悔自己當初所對父母做的一切。

這只是我拙見,還望見諒。


人稱江湖小白


這個問題吧!我還真的回答不上來,因為我是奶奶帶大的,至於怎樣和父母相處更好我對這個問題問了自己不下百遍,可給出的答案都是就先這樣吧!因為親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父母最好吧!可我卻不是很明白,直到現在自己做了媽媽,有時候不懂得應該怎樣去做一個合格的媽媽。原來好媽媽都是從小感受著媽媽的愛,再用媽媽的愛來疼惜自己的孩子,因為我感受不到那樣的愛,所以我不會做一個好媽媽,因為我不知道該怎樣對孩子!我也一直很努力的再愛自己的孩子,可看見別人對自己的孩子那麼好那麼寵。我還是沒有別人會寵自己的孩子那樣寵我自己的孩子,所以我還需要更加努力的做一個好媽媽!即使做不到別人給孩子的那麼好,但我也一定要去做到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們生活在愛的海洋裡!至於父母嗎!無論生不生你?養不養你?頭銜上都是父母角色的,能包容就包容吧!畢竟人生就這短短几十年,能相遇就是緣分!能有人做你的父母就代表我們命裡註定終須有!無論真假!該要孝敬的還是要孝敬,該做的還是要做,就當是為自己安心!為兒女集福。無論做兒女還是做父母,只要不是無可奈何逼不得已的事,和已經發生無法改變的事,剩下的都要做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否則也枉為人!萬事都要以和為貴!






90後康妮


父母是我們在世上最重要的親人,也是對我們對好的人。我覺得不管人生處於什麼年齡段,首先都要孝順父母。

年少時,父母都還年輕,那時和父母相處我覺得好好學習,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同時儘量幫父母分擔一些家裡的家務,父母會很欣慰,家庭氛圍也會比較和諧。對於現在很多青少年來說,他們接觸的東西比七零八零後要多多了,個個都有個性,青春期叛逆期都提前,還共存,不少家長都頭大,家長和孩子經常沒有共同語言,你理解不了我,我也搞不懂你,所以孩子和父母常常處於劍拔弩張的地步。要想扭轉這種局面,就需要家長轉變自己從小受到的教育理念,試著多多學習,去多接觸新鮮事務,別與現實脫軌,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學習交流些他們感興趣的東西,贏得他們的贊同和喜歡後再慢慢引導,大部分家庭還是溫馨和諧的。

對於中年人來說,我們已深深體會了做父母的不易,對於父母有了更多的理解,也更心疼他們,因為我們也為人父母。對於父母,無論是健康的或者生病體弱的,都應該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這個年紀的他們對物質已不再那麼上心,他們更加依戀孩子,孫子,希望天天有人陪伴。所以,對於更好的和父母相處,就是你很忙走不開的時候,吃飯的功夫也可以打個三五分鐘的電話,你有假期的時候,就帶著妻子孩子回去陪陪父母,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帶父母出去玩一玩。和父母住一起的,那就最幸福了,你只要對父母的嘮叨耐受,對他們的叮嚀上心,對他們的關心領受並對他們給予你足夠的愛和陪伴,這,就夠了。

老少同堂共享天倫,這才是幸福的人生,願我們都好好的和最愛我們的父母以最佳的愛的方式相處,人生很短,餘生更短,有父母陪伴的時光彌足珍貴,願每個人此生都不留“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積愛成河


設身處地。人心換人心。

除了無法改變的性格使然,父母和我們相處時出現的各種問題都是基於雙方各自立場和角度的不同。孩子們長大了,不再像小時候那麼依賴爹媽。他們有了自己的世界,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們每天都在接觸新事物、新觀念、新朋友。而年邁的父母開始囿於身旁狹窄的人際關係圈,生活的內容日漸枯燥。此時,父母的世界裡孩子比重很大,孩子的世界裡父母佔比越來越小。雙方的重心,從前是父母安排生活,大人說了算。現在開始顛倒過來,孩子做主,父母依從。所以,孩子和父母相處得好的家庭,一定是孩子有心,處處想著大人。安排假期的出遊、平時找什麼人來陪伴父母、無法回家時,經常電話聯絡。回到家,幫忙做家務,安心認真地聽父母講話。父母有困難,馬上解決,絕不拖延。

關於怎樣可以對父母更寬容理解,其實很簡單。把父母當作孩子!雖然他們年紀比子女大,但實際在身體上、生活中,年邁的父母已然像兒童一樣需要子女更多的關愛了!當你屢次說事,他們屢次忘記時;當你說什麼,他們因耳背,你需要不停地重複一遍又一遍時;當他們因小氣捨不得扔雜物而顯得家裡凌亂時;當他們做事總是手腳緩慢,容易摔碎東西時;當他們懶洋洋窩在家,就是不肯出外走一走而讓你很生氣時;當他們一開口就是我年輕時怎麼怎麼樣,你小時候怎麼怎麼樣的陳芝麻爛穀子一遍遍反覆嘮叨,讓你聽著要吐,甚而崩潰時……你知道為什麼嗎?

——他們老了!

——他們開始記憶力衰退,聽力逐漸下降。他們從困苦的日子中走來,必定帶著歷史的烙印,或許他們的勤儉持家在我們看來就是被鄙夷的小氣和吝嗇。他們有的開始出現小腦萎縮的症狀,忘事、忘人。他們不想動可能是因為年老以後血液循環變差,導致身體手腳總是冰涼,缺鈣又讓他們走路蹬梯時膝蓋疼痛。他們反覆唸叨的家庭歷史,在年輕人看來,乏味又不可理解。但對於老年人來說,每次複述,就會回到他們的青春歲月,他們經過的歷史,他們珍貴的人生路。那是他們活著的價值所在!所以他們會一直講,總在回憶……

理解了這一切的為人子的我們,看看為撫養孩子長大,他們挺拔的身軀變得佝僂,他們的青絲白髮,像樹根一樣皺巴巴的手背,清澈的眼睛變得渾濁……我們還有任何理由去苛責他們,要求他們嗎?在他們倒計時的日子裡,我們只有一件事可做——深深地愛他們!

“父母健在的話,你和死亡之間有一層墊子,當父母離開以後,你就直接坐在死亡上面了。”這是《百年孤獨》中的文字。





心動一滴淚


感恩的心最重要,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是孩子,越老他們會越嘮叨,有用的沒用的摻合在一起,一股腦的倒過來,就像我媽,現在還會擔心自己能獨立操持一日三餐的我,鹽放多了[捂臉][捂臉]我母親自己獨立居住,目前還不需要共同生活,我的脾氣也從年少輕狂的叛逆,一點一點的被生活和日子磨圓,做母親以後,對母親的體驗更是昇華好幾個階梯,很多時候開始覺得母親的嘮叨越來越可愛。奔四的自己依然被一個人深深愛著,這個人就是母親。請原諒我沒有對父親做解答,3歲開始就是單親家庭長大的我,真的沒有感受過父愛,不想學著別人人云亦云的隨便說說,所以無法註解。



邱曉愚


    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在這個百事孝為先的傳統文化社會的薰陶下,我們每個做子女的但凡有點良心的對父母的養育之恩不止是湧泉相報。但是事實上,我們能做到一個月一個電話,一年回幾次,陪爸媽安安靜靜續一下家長裡短,給爸媽打個洗腳水,都好難做到。社會節奏太快,生活壓力大,時間總是不知道去哪裡了,怎麼就是不夠。

我想說的是在一個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她們對父的感情真的很迷茫!該怎麼跟父母相處?怎麼包容和寬恕讓自己遍體鱗傷的父母呢?我就是,從小膽戰驚心,小心翼翼,害怕父母的爭吵,迫切想要長大,能快點離開這個家。就這樣跌跌撞撞長大了,還好書沒白讀,就算父母給自己的童年留下很多陰影,但是工作以後,我還是儘自己的努力貼補家裡,每年爸媽過生日的給他們寄生日禮物,換季過節也都會給他們買衣服鞋子。其實我想說的是隻要自己內心深處過來了,不要讓自己的過去影響自己想要的生活,父母還是要孝順,一輩子很短,我不想要留下很多後悔的事,只要問心無愧。





姐姐愛弟弟就是一聲吼


怎樣才能和父母更好的相處,我覺得要彼此之間相互遷就,畢竟父母和作為子女的我們,在看待問題、生活習慣、社會經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作為子女,我們必須要做到尊老,那我們與父母相處時,多想想父母好的一方面,多遷就父母一些 ,這樣自然能和諧相處。如果我們以對父母挑剔的心態去與他們相處,我們會覺得父母怎麼做都讓我們不滿。

就說我父母吧,我爸還好不怎麼囉嗦,特別是我媽 ,她是個愛嘮叨又特別講究的人,以前在家你洗個衣服晾衣服時,哪些位置該晾啥子衣服,你晾好了她看到不好她非得給你重新移哈,而且還要按照她的思路,比如,她刷碗和鍋,現在有洗潔精,有油時到點洗潔精一下就把碗洗了又比較方便,而她非要把家裡的米糠拿出來,用米糠把碗裡的油和鍋裡的油給乾洗掉,她說這個米糠比洗潔精還弄得乾淨,我和我哥每次在家裡就得聽她這樣弄,我們就只有順著她來,遷就她,畢竟她年齡大了。

所以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在跟自己父母相處時,同時更是在給我們自己子女樹立的一個榜樣。

在人生短暫的幾十年裡能和父母相處在一起的日子其實是很有限的,一定要珍惜!錯過了就不會再有!而且一定要明白,能有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和日子,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