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功”確實是丹道入門的好方法,但是你可不一定做的就是對的

道家傳統內丹功的基本要求是“致虛極,守靜篤”,然後“以觀其復”,才能進入到“還丹”、“結丹”、“金液還丹”等層次。

做為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節奏非常快,很難做到專事靜功。在傳統丹學體系中的“睡功”,為現代人開創了一個大方便法門。

“睡功”確實是丹道入門的好方法,但是你可不一定做的就是對的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睡功”的核心在於睡,以睡做功,以功為睡,充分利用了睡眠休息的方便性。

且“睡功”不單單只是道教之說,直如孔子言“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亦是“睡功”。當然,雖雲“睡功”,實為內丹法訣,假借睡臥之中修煉內丹耳,丹書所謂“借假修真”便是如此,因此,單以睡眠為功,又不是睡功,其中奧妙,值得細細品味。而其中最關鍵的就在於結合睡與定的狀態。

“睡功”確實是丹道入門的好方法,但是你可不一定做的就是對的

大體來說修煉內丹的方法主要在於一“定”之功,能“定”則金丹不求而可致也。“睡”與“定”極為相似。“睡”中無思無慮,“定”境混混沌沌,故稱“睡”為“相似定”。於睡中依法修持,自然能生出“定”功,進而可以“陽生藥產、採取煉丹”。

當然,這裡依舊要做一個區別,雖然睡時常為臥式,但是睡功不同,實際上,行、走、坐、臥皆可為“睡功”。

正如“坐功”不單單指盤膝靜坐的功夫。而是一種狀態,這一點,言之略顯繁複的西派倒是有很好的解釋,不論是睡也好,坐也罷,皆要“身外虛空一著”才是功夫,也就是“心息依虛”的狀態。

正如張三丰祖師所謂“以神入氣穴,坐臥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頭眠哉?”之言。故而睡丹總訣實則為“心息相依,大定真空”。

“睡功”確實是丹道入門的好方法,但是你可不一定做的就是對的

那麼其決在何處?其一便是“心息相依,神定虛空”。

當我們放鬆身體,靜臥之時,將自己的心念和意識集中守住“身外虛空”之中,此一節,常為以性功入手的玄竅之說。

以此法來使意內守“身外虛空”之虛境,目內照“身外虛空”中呼吸來往之氣,耳內聽“身外虛空”中呼吸之細聲。意守、目照、耳聽,三位一體,心念與呼吸相依交抱,綿綿不絕,纏扭不斷,故謂“心息相依”。

而內守之法,便以三豐祖師《道言淺近》雲即可:“調息須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之處。古云:‘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方能調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虛守靜而已。照此進功,築基可翹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睡功”確實是丹道入門的好方法,但是你可不一定做的就是對的

其二便是“心息相忘,神氣合一。”

因為神氣寓居於心息之內,心息是神氣的寓所。欲將神氣合一,必先將心息相依。心息,在丹經中常常喻為“龍虎”。所謂“降龍伏虎”,就是降伏心息,其功訣不外乎“心息相依”。又有“驅龍就虎”者,即是以心去與息相依。必用有“意”的心主動地去與息妙合,方為合法。

以心調息,以息制心。心因息調而漸靜,息因心靜而漸平。蓋此僅能降伏思慮,平心靜氣,尚不能達到“神氣合一”。惟有不去做有為的“心息相依”,放下有為的意識,不再去主動的調動,一任自呼自吸,闔闢自然,才能過渡到“心息相忘”,神氣才能相融合一。

老子言無為,這就是“無為法”耳。

“睡功”確實是丹道入門的好方法,但是你可不一定做的就是對的

其三“恍然而睡,大定前奏。”

何為大定,混混沌沌,恍恍惚惚是也,當“心息相依”純熟,便轉入“心息相忘”,神氣合一。這時候,在不知不覺之內,恍惚間自然“睡”去。此睡不是尋常睏倦,而是心息相依之後的自然狀態,若能迅速睡去,則去“定”境不遠矣。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綿綿若存,片刻之久,心息兩忘,即能自然睡去。一覺醒來,百骸調理,氣血融和,精神舒暢,其妙難以形容。若工夫稍進,自然由睡而轉為入定。

初學有睡無定,久修則有定無睡,終則定就是睡,睡就是定,睡定無異矣。《參同契》雲:“寢寐常相抱,覺悟候存亡。”就是這個道理。

“睡功”確實是丹道入門的好方法,但是你可不一定做的就是對的

那麼我們如何校驗呢?首先,睡前思前想後,輾轉難眠自然是不定的,先要做到不思不想,唯有一意念息。

其次我們睡眠時有夢境紛起,自然不是行功,若有功夫,則無夢境干擾,一覺到天明。醒來百脈調理,精神舒暢。

再有少日行功,直覺身輕體健,長久行功,又有氣血疏暢,疾病自去。日日做功,則疾痛之苦難生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