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近幾年

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

滄桑破落的農村住宅

經由有心人細細雕琢

重現賦予它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一磚一瓦

便充滿了故事和溫度

這樣的農村住宅越來越令人嚮往

就算只是一部分

但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它發展的可能

這也算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吧~

農村民宅改造項目

與大家分享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民宅改造”案例

01.雨宅 – 木匠的家

五十年來,渝東傳統的新居建造,幾乎沒有考慮任何朝向,能在不大的用地上,獲得有效的建設面積,並滿足“羅盤”的指向,顯得極為重要。

▼航拍總圖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少年的記憶裡,三開間的老宅,總是有大把時光面對夕陽,視線對岸的中心,200年的黃角樹,背光成剪影,依然抹不去。而石砌的單榀牆,自制的水泥空心磚,鋼筋混凝土預製樓板即為80年代民居的主要建材。

▼主入口方向半鳥瞰夜景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新的建築以替代原有的危房,異地重建的選址避開了耕地和林地紅線,同時獲得了便利的交通,坐落得“剛剛好”。想要房子簡單又恰如其分,居住的各個功能被分解後安排在不同高度的場地上,相對獨立。

▼廊道和入口通道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從走道看庭院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半室外茶室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從庭院看餐廳局部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從客廳看向庭院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從客廳看向餐廳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從餐廳看向客廳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可變臥室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廳與閣樓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視頻

項目名稱:雨宅——木匠的家
項目地址:重慶市墊江縣坪山鎮求雨堡
竣工時間:2019年1月
建築面積:195㎡


設計方:小寫建築事務所
主創:李偉、袁媛、李亮
攝影師:何煉 直譯建築攝影

02.上海奉賢南宋村宋宅

故事的緣起是委託人老宋居住在奉賢鄉下需要照料的老母親、年久失修的老屋危房;以及辛苦工作的孝順兒子老宋在上海城區的住所難以給老人提供舒適獨立的居住條件,老人也完全不能適應上海頂層閣樓的蝸居生活。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老宅及老傢俱 ©張雷聯合建築事務所

老宋夫妻的夢想是退休後從上海城區回到家鄉奉賢南宋村,將老家的危房拆除重建,造一棟適合老年人使用,全家老少都喜歡的新房子,更好的照顧自己已經82歲的老母親。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設計延續奉賢當地新民居二開間朝南的空間格局,在規則方正的體量中心運用新民居不常用的天井,形成空間和生活的中心。五個有確定使用對象的臥室和不同尺度的公共空間圍繞天井佈局,形成獨立性、私密性和公共性交織互聯,兼具儀式感和歸宿感的家。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一層起居室和老太太臥室朝南,臥室內仍然使用老太太以前用的雕花木床等老傢俱,老太太臥室也是全家溫馨生活記憶的場所,是講故事的地方。臥室旁邊佈置衛生間,尺寸放大的淋浴間可以二人使用,需要時為老人洗浴提供幫助。起居室是全家一起日常使用和待客活動的地方,壁爐是起居室的中心,冬季寒夜圍爐夜話,其樂融融。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外孫女婿在奶奶的房間裡 ©張雷聯合建築事務所

穿過房子中心的天井,北側是餐廳和廚房,開放廚房和餐廳是一個大空間,是大家一起做家務聊天餐聚的地方,根據業主的要求,廚房使用了煤氣灶和土灶二套灶具,不會用煤氣灶的老太太也能自己做飯。壁爐和土灶形成二種生活方式的快速切換。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起居室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通向二層的樓梯

天井是建築的中心,它是精神性的,站在天井中間地面鑲嵌的不鏽鋼宋字上,老宋會強烈感知屬於他們家的一方天地。天井也是功能性的,建築北側的房間都能朝南向通風采光,這裡也是一家人戶外活動、晾衣休憩的日常場所。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二層樓梯及天光 ©姚力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二層家庭室一角

建築單位:張雷聯合建築事務所

地址: 上海奉賢

建築面積:280 平方米

項目性質:農民自建房-危房拆除重建

主持建築師:張雷

設計團隊:馬海依,洪思遙,章程,袁子燕,黃榮

攝影師:姚力

03.長城下的住宅

項目坐落在北京的北側,長城腳下,房子現有的結構最初建於上世紀中葉, 作為地下倉庫使用,儲藏該村出產的水果,倉庫完全由天然石材建造,體積規模為21x11x4 米的長方形。

▼建築外觀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業主在用地南側擁有一棟房子,地形高於本項目,可以俯瞰倉庫屋頂,設計的委託範圍是將該倉庫改造成4間臥室的住宅,也可以被認為是舊宅的擴建。

設計策略主要集中在主要方向:增強儲物空間和石牆的特徵,將可能多的光線引入室內空間,並保留客戶現有住宅的全景。

▼住宅部分嵌入地形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現有的天然石牆在很大程度上被保留,設計充分暴露天然石牆以體現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存在感,新的拋光混凝土結構和白色抹灰內牆與其產生強烈對比。

▼設計充分暴露天然石牆以體現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存在感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新的拋光混凝土結構和白色抹灰內牆與石牆產生強烈對比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在開放式起居室,定製的開放式壁爐和黑色廚房櫃檯形成了2個視覺焦點,而車庫的木材完成面柔軟了起居室的背景。

▼起居室概覽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新屋頂的設計最大限度地引進了自然光,現有的屋頂被兩個混凝土樓板取代,這兩個混凝土水平向的元素與石牆相互獨立,被設置在兩個不同的高度。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每間客房均設有私人浴室,臥室由一條通道連接,通過三個臺階與相鄰的生活區相連,在臥室的旁邊,項目的東南角,一條隧道連接著新房子和現有的住宅建築。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設計:木答答木建築事務所

團隊:
Margret Domko
Momo Andrea Destro
Amirlin Sunderiya
攝影:Jonathan Leijonhufvud

04.邊界住宅

項目位於中國河南省漯河市市郊的村莊,基地在村盡頭。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夜景鳥瞰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總平面圖

推倒破舊的紅磚牆,把他們蒐集起來,作為新家的建材;移去原有的盆栽植株,暫時安頓在家門口的田埂旁;鬆開院子裡的水泥地,露出溼潤的泥土和青草。圍合的這塊地裡,有一家人幾十年的回憶。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主入口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小庭院

設計師在圍牆一週上安排了九扇窗,他們大部分位於行走的路徑上,形態各異,有的正對內院的向日葵地,為了讓花開變成一幅畫,掛在牆上;有的歇斯底里得長,為的是截取白樺林的樹梢;有的衝破牆角,只為望見更遠處的山脈。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主庭院的斜陽

樹底下有通往高處的鋼樓梯,高處,也就是亭子的屋頂,是一個獨立於西側大平臺的小空間,雖然面積不大,視野卻異常開闊,向南向西望,都可以看見遠處墨綠的樹林。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庭院夜景

項目名稱:邊界住宅

項目地點:中國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孫店村

設計/建設時間:2016.12-2019.6

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庭院面積:95平方米

設計單位:裡建築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酈文曦

設計團隊:龐夢霞、來鵬飛

攝影、攝像:映社


05.江西贛州私宅

業主過去在廣深打拼多年,但對家鄉和田園生活的強烈嚮往,讓她毅然選擇回鄉常住。項目場地位於贛南山間的村落邊緣,背靠山林,靜怡安寧。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本案的極簡氣質與鄉村已有的業態差異化,使得設計價值最終釋放,超越了鄰里的狹隘界限,將“怪異”化解成“新鮮”直至釋懷接納。在如火如荼的鄉建大潮中踐行了一次理性的迴歸,為當代鄉村生活方式提供了某種參照,在從眾與自立之間找到了協調的比例,開掘出一面真實而深刻的心境自留地。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在設計之初,設計師根據村中的主要問題設計了房屋整體的化糞池及垃圾發酵系統。有效解決鄉村生活的排汙問題,發酵池產生的肥料,還可反哺家中菜園。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設計團隊根據業主一家的生活習慣,在首層將餐廳作為入戶後的空間中心,與西側配備了儲藏間的大廚房一起,成為業主展示廚藝的完美“舞臺”。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簡潔利落的線條將各功能區有序分割,容納更豐富的現代家庭生活。整牆歐松板既是背景結構也形成空間界面,與仿混凝土地磚和明裝線管相互映襯,以溫暖的紋理平衡著硬朗的工業基調。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項目地址:江西贛州

項目性質:私宅
建築&室內設計:銘鼎空間藝術工作室
設計師:金豐
項目面積:300平方米
完工時間:2018年10月
攝影師:歐陽雲
文案策劃:Sunshine PR

06.大理自宅

這是一個設計師為自己設計的房子,這是它從零開始建造的家,這棟房子是真實的、不裝腔作勢的、清淡而有力的,有光影的。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家”和酒店不同,她應該像親人,不刷牙也可以接吻,設計師希望它有煙火氣,可以存在那種有秩序的輕度混亂,這讓居住者不緊張。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新家裡,客廳、餐廳、廚房等功能空間並沒有做分隔,烤火不耽誤看電視,同時還能享受陽光房帶來的明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室內幾乎沒有什麼奪人眼球的裝飾,都是從起居出發,用什麼就做什麼,這種思路源自設計師對“信息量”的控制。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項目名稱:王濤自宅

設計方:三月設計工作室
所在地:中國 雲南 大理沙溪古鎮
項目面積:基地面積272平方米 建築面積240平方米
建築與室內設計:王濤
土建現場經理:金勇傑
攝影:侯懌昀 王濤

07.北京延慶“互舍”

後黑龍廟村位於北京延慶海坨山下,夏日青翠的高粱地,和冬季冰封的水漫樹林是其典型景觀。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互舍的“互”體現在三個層面:首先是新舊房屋的造型“交互”,村莊的傳統坡屋頂形式和讓人感到舒適親切的尺度成為了隱形的記憶,在設計中延續。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南北兩房交錯的位置形成“互”字般的咬合空間,為了使原本逼仄的室內空間體驗感放大,南側的新屋被下挖,人們再通過上升的樓梯進入北房,這樣看似多餘的“設計動作”讓空間因高差變化而變得生動,洞穴般的居住體驗也由此而生。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關於材質的“交互”的表達,我們希望能夠延續紅磚綠窗的記憶。瓷磚這種華北鄉村常見的建材表達了村民清潔衛生的樸素需求,“天青色”的瓷磚被選作南房的表皮, 瓷磚綠和磚紅形成“大俗”撞色,卻充滿了火熱的生活質感。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第三層“交互”是室內隱藏的一條閉合流線,“圓形”路徑似乎也隱喻著“園”。起於入戶的玄關庭院,接著看到現代感的南房,繼而通過“山谷”步入充滿懷舊氣氛的北房,通過小洞口爬上露臺,從大階梯上再步入庭院和臥房,完成 “山居巡遊”。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巨大的天窗和洞口結合坐臥走行的人居姿態,帶來園林分叉。小徑般的透視感,陽光在側牆上“流”下光影的痕跡。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2019年度最佳“鄉村民宅改造”名單

項目名稱:北京延慶“互舍”

設計公司:神奇建築研究室
項目地點:北京
竣工時間:2019
建築面積:220 ㎡
建築設計:王衝
攝影:朱雨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