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公子”後人今何在?一人為中國奮鬥一生,大多泯然眾人

民國“四公子”後人今何在?一人為中國奮鬥一生,大多泯然眾人

真名士,自風流,最後的貴族風采——民國四公子

在民國這個極具特色的時代,出身、權勢、地位,對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尤其是出生高貴,卻無可奈何社會變革的貴族子弟們。他們的家族出身註定要受到世人的關注,而民國最受關注的就是所謂的“民國四公子”—張伯駒、袁克文、少帥、溥侗。那麼,作為他們的後人,如今在哪裡?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文史學家—張伯駒

張伯駒出生於1898年,父親張鎮芳,叔叔袁世凱,其父是袁世凱的下屬。張伯駒從小接受中國儒家思想教育,有極高的文化素養。後期又入了新學書院學習現代文化知識,可以說是位名副其實的學霸。

1918年加入袁世凱集團,擔任軍事指揮;1927年投身金融界,任職南京鹽業銀行經理。但張伯駒的志向並不在為官從政經商上面,他最大的愛好還是研究傳統文化。

痴迷京劇的張伯駒,在業界聲望極高,他與李石曾、齊如山、梅蘭芳、餘叔巖、馮耿光等組織“國劇學會”,繼承並傳播京劇文化。並在自己40歲生日,為賑災演出了《失空斬》,在社會反響很高。

在文物保護方面,不惜變賣自己家產,收購流落在外的文物。另外,在書法、字畫方面,張伯駒也有頗高成就,後曾有學者評價他:“不論中國文學如何發展,都不會再有張伯駒!”1982年,張伯駒逝世於北京,享年84歲。

民國“四公子”後人今何在?一人為中國奮鬥一生,大多泯然眾人

他一生娶了4房妻子,育有一子一女,但後人皆極其低調,生平資料甚少,近況不詳。

兒子張柳溪,三夫人王韻緗生。女兒張傳彩,四夫人潘素生。兩個子女跟父親一樣從事文物字畫的研究和保護工作,行事極為低調。晚年的張伯駒散盡家財竭力保護文物,並全部上交給國家,而他的子女們一份也沒得到。這份無私的精神令後世學者不甚敬佩,也給他的子女們留下了一份無價的精神遺產。

大軍閥後代——袁克文

袁世凱次子,生母是朝鮮族女子金氏,由大姨太沈氏撫養長大。沈氏溺愛幼子,袁克文從小就放蕩不羈,生性頑劣,紈絝子弟的毛病他都佔了。由於袁世凱寵愛大姨太,愛屋及烏,袁克文也是他最寵愛的兒子。這樣的出身,袁克文習慣花錢如流水,袁世凱死後,他很快就把家產揮霍光,後來只能靠賣字畫為生。袁克文喜好崑曲,是一位專業的票友。

袁克文愛逛青樓妓院等地方,風流不羈,除了原配,姨太太就有五位。

子女也比較多,共育有4子3女。

長子袁家騮,是袁克文與上海灘青樓女子所生。這位兒子,從小勤奮好學,考取了公費的留美名額,成了著名的物理學家。此後為中國和歐美在物理科技方面合作做出貢獻。2003年,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病逝於北京,為中國奮鬥了一生。

民國“四公子”後人今何在?一人為中國奮鬥一生,大多泯然眾人

次子袁家彰,也曾留美,現定居美國,同樣從事物理科技研究。

其餘兒子袁家嘏、家驥,女家華、家宜、家藏,皆為知識分子,過著平凡的生活,近況不詳。袁家後人應了周總理那句話:“你們袁家的人一代比一代進步了!”

皇族後裔——愛新覺羅·溥侗

溥侗出生於1871年,是愛新覺羅皇室後裔,末代皇帝溥儀的同族弟弟,按支系屬於乾隆帝十一子永瑆一脈的後代。溥侗字厚齋,號西園,有“紅豆館主”的稱號,又因同輩中排行第五,被稱為“侗五爺”。

幼年溥侗世襲鎮國將軍,入宮進上書房成了光緒的伴讀,精通史學文章,還接觸了梨園行當,京劇、崑曲領域的名家,如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溥侗不僅精通戲曲表演,更是對後臺的樂器和戲曲曲譜都有所專研。

溥侗天性灑脫,愛好自由,伴讀沒多久就辭去了官職,全身心投入到戲曲行當,拜訪名師,刻苦練習。終是成了一名生、旦、淨、醜全能的戲曲奇才。直到1930年,他被聘為清華大學曲學導師,並任職北京女子文理學院、北京藝術學院崑曲教授。從此,他又多了一個身份,桃李滿園的園丁。

晚年的溥侗因愛新覺羅的出身被迫被汪偽政府安排了官職,新中國成立後,他自然也接受了審判。從此他落下了殘疾的病根,在貧困中靠著變賣字畫和親友接濟過日子。1952年,溥侗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6歲。梅蘭芳先生冒雨親自弔唁,整個梨園和溥侗的弟子們排隊送行。

民國“四公子”後人今何在?一人為中國奮鬥一生,大多泯然眾人

溥侗一生共有二子一女。

長子毓子山,現居美國,隨父親喜好,從事崑曲票友活動,經常往返美國和臺北,為崑曲藝術的海外傳播獻力。

長女毓嫡,現居江蘇南京,是南京崑曲票友圈的負責人,也繼承了父親的傳播崑曲遺志。

次子毓子良,並未從事父親熱愛的崑曲事業,而是在北京過著比較落魄的日子。新中國成立後,還是同族的溥傑給他安排了一份市民委傳達室值班員工作。

民國美男——Z學良

Z學良1901年出生于軍閥世家,父親是東三省最大的軍閥勢力。他的傳奇人生令他成為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Z學良被囚禁了將近52年,直到1990年才恢復自由身。於2001年在美國檀香山去世,享年101歲。

這位民國第一美男,生性風流倜儻,一共有三位妻子,為其生育了5個子女。

長女張閭瑛生於1916年,早年隨母親前往美國,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嫁了一位普通華僑名叫陳鵬飛,一直定居在美國,基本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裡。

長子張閭珣生於1917年,這位被父親寄予厚望的長子,16歲隨父親前往英國,在二戰空襲中受傷,1954年,張閭珣因傷口再次復發,引發敗血症去世,年僅37歲。

民國“四公子”後人今何在?一人為中國奮鬥一生,大多泯然眾人

次子張閭玗生於1918年,從小熱愛運動,可惜1958年遭遇了車禍,最終不治生亡,年僅40歲。

三子張閭琪生於1919年,長相最像父親,1931年因染上肺結核,在瀋陽去世,年僅12歲。

小兒子張閭琳生於1930年,父親被囚禁後,他就被送到美國求學生活,畢業後定居在美國娶妻生子,淡出了公眾視野。

縱觀民國四公子的一生,貴族出生,優秀的文化薰陶,富裕的生活環境,帶著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而最終有的人窮困潦倒;有的人平靜渡過晚年;這都與時代有著很大關係。但是,他們的後人大多選擇普通平靜的生活,憑自己的能力立足於社會,也算是對祖輩最好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