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母:談錢不俗氣,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就要早談常談

01

案例1

有一次一位媽媽找我諮詢,女兒上一年級,她發現孩子會偷偷拿她錢包裡的錢。數額不大,也就5塊,10塊的。拿了錢就買點尺子,橡皮,其它一些小玩意兒。她第一次發現的時候很生氣,覺得這是偷竊行為,性質惡劣。把孩子狠狠的訓了一頓。後來,孩子是不拿她錢包裡的錢了,但是去拿那些她和老公隨手放在家裡各個角落的零錢。而且越來越小心翼翼,以防被大人發現。她還是會生氣,會訓斥,可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案例2

之前跟一位朋友聊天,說起自己正在上中學的兒子,很是生氣。說孩子有個壞毛病,就是花錢大手大腳。給的零花錢總是不夠,其實已經比其它一些同學給的多了。她偶爾給錢的時候說幾句,讓孩子省著點用,孩子還不高興,覺得家裡根本就不差錢。朋友覺得,兒子這麼大了,卻一點都不知道錢的來之不易,根本不會過日子,特別在意物質的享受。說了,也不聽,沒用。她特別擔心孩子將來出問題。

案例3

有一次回家跟老媽聊天,聽她說起一位遠房阿姨特別可憐。老伴去世,留下她一個人身體也不好,沒有了經濟來源,只能靠很少的退休金維持生活。有兩個女兒過的挺好,家裡也有錢。可是,對我那位阿姨卻特別小氣,過年連件新衣服都捨不得給買,還總惦記著那點退休金。還總是跟別人說,她們掙點錢也不容易,以後還要留給孩子上學,買房子。

經常會有人開玩笑說“談錢很俗氣”,“談錢傷感情”。可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錢,我們總是會談到錢,會想到錢,會需要錢,會賺錢,會花錢。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錢,或多或少。

《茶花女》中有一句經典名言:金錢是好僕人,壞主人。我們是會成為金錢的奴隸還是成為金錢的主人,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而我們如何選擇,離不開從小樹立的金錢觀。我們如何看待錢,如何取之有道,如何支配使用,這是錢的問題,是物質問題,也是價值觀的問題。

致父母:談錢不俗氣,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就要早談常談

02

什麼是金錢觀?就是我們對金錢的看法和態度。金錢觀不是年齡決定的,而是成長中的點滴經歷和經驗潛移默化,慢慢形成的。而童年的影響至關重要。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童年能夠決定人的一生,而是說人生前十來年的經歷,養成的習慣會影響人的一生。作為父母,從孩子小時候開始,我們就一定要跟他們談錢,經常談,給他們傳遞正確的觀念,從而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成為錢的主人,對待錢的時候不迷失,不被錢所掌控。一定要從小就跟孩子探討、交流關於錢的話題,關於錢的思考。分享5個具體的建議:

1、首先要告訴孩子父母的錢是從哪裡來的,是如何得來的。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絕對正確,可很多人的大好前途,美好人生都毀在這點上。用不正確的途徑去得到自己不應該拿的錢。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要一次次的告訴他爸爸媽媽的錢是從哪來的,是如何得來的。通過付出自己的勞動獲得的報酬。

付出勞動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比如說爸爸是設計圖紙,媽媽是寫文章,爺爺是蓋房子,司機叔叔是開車,清潔工阿姨是打掃衛生,輪滑老師是教小朋友輪滑。不同的人,通過不同的工作付出自己的勞動,然後賺到錢,可以去買自己想買的東西,自己需要的東西。

在我們家,從小晗晗上幼兒園開始,認識錢,對錢有概念開始,我們就經常會跟他談錢,談我們的收入。還會跟他解釋工資和獎金有什麼不一樣;我還會告訴他,除了我的工作,我寫文章也會得獎,有時候也能賺到錢;也會告訴他,賺錢的方式有很多,但一定不能去做違法犯罪的,傷害別人的事情來賺錢,也會給他舉例,解釋。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創造各種機會,去跟孩子談錢,談錢相關的話題,滲透正確的觀念。

致父母:談錢不俗氣,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就要早談常談

2、抓住各種機會,讓孩子能夠看到,能夠體驗,能夠理解,錢來之不易。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看人挑擔不吃力。如果只是我們跟孩子說,賺錢不易,他是很難體會到的。對於現在的孩子而言,這確實是個問題。他們從小就是被捧在手心裡的寶,現在的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即使父母苦也不會苦孩子。

越是這樣,我們越是要創造機會,讓孩子能夠體會到賺錢的辛苦,錢來的並不容易。我們可以試試這樣做,也是我自己使用過的方法:

(1)帶孩子上班或者加班,讓他了解你的工作,親眼看到你的辛苦。小晗晗上幼兒園的時候經歷了太多次這樣時刻,並不是我們故意製造的。而是我們自己帶孩子,還要忙工作,經常加班,只能帶著孩子一起。

小晗晗經歷過很多次,我和爸爸太忙,忙著接著他趕回去加班,三個人一起吃快餐;也看見過我們一邊吃著盒飯一邊工作的樣子,有時候太忙,都沒顧上吃,最後扔掉;也和我們一起經歷過,加班幾個小時,回家都很累的樣子。

他親眼所見,他和我們一起經歷過,這種感受是不一樣的,和我們告訴他的不一樣。他會印象深刻,記憶猶新。他會自己說我爸爸太辛苦了,賺錢並不容易。

夏天的時候,經常看到公路邊上賣葡萄的阿姨,大爺大媽,我就想著如果是我,一定要帶家裡的孩子來體驗。可以利用週末的時候,讓他們嘗試一天,感受就會不一樣的。

致父母:談錢不俗氣,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就要早談常談

(2)帶孩子去體驗,去嘗試別人賺錢的工作或者事情。比如說一起去擺地攤,一起去賣報紙,幫大人洗車。這些都是花很小的成本就可以讓孩子去體驗的,也許剛開始他會覺得新鮮,可真正經歷過以後,她一定能體會到不容易。

記得小晗晗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他覺得清潔工阿姨的工作很好,撿易拉罐都能賺錢。我就跟他說,我可以帶著他一起去體驗一下。把我們家樓下那個垃圾桶裡的易拉罐都找出來,就算完成任務。我還可以給他相應的獎勵,他特別開心。那剛好是個夏天,很熱,我們下午去幹活,還戴上了手套,拿了翻垃圾桶的小棍子,還給他準備了一個踩的小凳子。

結果,一打開垃圾桶他就捂著嘴巴說味道太難聞,要吐了。但還是嘗試了,捂著鼻子,踩著凳子,拿著棍子找易拉罐。然而,很快就結束了,滿頭大汗,敗下陣來。說這個任務太不容易了,太辛苦了。從那以後,見了小區打掃衛生的奶奶熱情的很,都快成偶像了。因為,理解了他們的不容易,也知道了,沒有一個工作是容易的,沒有什麼錢是容易賺到的。

致父母:談錢不俗氣,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就要早談常談

3、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知道錢,對錢有概念開始,就要一次次的告訴他,什麼是“我的錢”,什麼是“你的錢”,自己的錢和別人的錢有什麼區別。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自己知道,其實他們不知道。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是在偷我們的錢,可孩子心裡根本不覺得有什麼錯。因為沒有人告訴過他家裡的錢是誰的錢,怎麼區分,怎麼用,什麼途徑才是被允許的。在我的記憶裡,從小晗晗3歲上幼兒園開始,我就一次又一次,抓住各種機會清楚的告訴他這兩個概念和區別。

我跟他說,我和爸爸說了給他的錢,就是他的錢。他可以自己保管自己的錢,放在自己想放的地方,也可以讓我們幫忙拿著。這由他自己來覺得。他還可以使用自己的錢,可以拿去買一個雪糕吃,也可以買一個旺仔牛奶,也可以由自己決定。

除了他的錢,家裡其它的錢都是我們的錢,我和爸爸的錢。放在哪裡保管,怎麼使用,用多少,買什麼都由我和爸爸決定。如果他想要拿我們的錢,用我們的錢必須經過我們的同意。

在日常生活中,哪怕我給他一個硬幣,我都會跟他說,這是我給你的錢,就是你的錢了。你可以把它收起來。有段時間他在家裡玩開超市,我們會花一兩塊錢買他的東西,我就跟他說,買東西的錢也是你的錢了。

一次次的說,觀念就會深入人心。小晗晗現在已經上二年級了,從來不會拿我們的錢,我喜歡在家裡到處亂扔零錢,可他一次都沒拿過。

致父母:談錢不俗氣,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就要早談常談

4、教孩子合理的使用錢,在日常生活中先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兒童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模仿,在他還沒有親自實踐很多事情的時候,他早已經開始向我們學習了。他看我們如何做,然後以此為自己的基礎經驗。所以,在合理使用錢,居家過日子方面,我們可以這樣做:

(1)做家庭收支預算,帶著孩子一起,全家討論一起做。比如說發工資了,爸爸和媽媽一共發了10000塊錢,這是收入,那先剪去要存下來的錢,接著預算到下個月發工資之前會使用多少錢,那些是一定會發生的項目,哪些是有可能發生的。可以每個月固定時間,一家人坐下來一起做,這就是在教會孩子如何管理,分配自己的錢。也可以在去逛街購物,逛超市之前做購物預算等等,都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孩子也很容易參與和理解。

這個過程非常有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間接的教會孩子使用錢要有計劃,有錢的時候要儲蓄,以備急用,要合理的分配自己的錢。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不亂花錢。

致父母:談錢不俗氣,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就要早談常談

(2)在花錢的時候,隨口分享自己的的理由。這對我們來說很簡單。比如說去超市買東西,拿起一個東西看看要買,因為這是家裡的必需品;拿起另外一個東西不買,因為家裡有相似功能的東西,就沒必要再花錢;走過零食架錢,看了看沒買,因為這些東西吃了對身體不好還會發胖;走到酸奶那邊買了幾瓶酸奶,喝點這個對身體好;看到某個東西,太貴了,換一個價格適中的買了,因為我們家的錢是有限的,買適合的,負擔的起的,就是最好的……

我們隨口一說,孩子也就那麼一聽,可是日復一日就有了意義。我們並不是為了向他解釋什麼,而是告訴他有些錢要花,有些錢不用花。買我們需要的東西,買我們能負擔得起的東西。並不是具體的告訴他,以後他買東西就買酸奶,不能買垃圾食品。而是傳遞一種觀念、理念。

致父母:談錢不俗氣,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就要早談常談

(3)給家人花錢讓孩子知道,給家人準備禮物可以讓孩子參與,用我們的行動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同時,也讓孩子明白,不是自己花錢才有意義。

快過年的時候,我們會帶著小晗晗一起逛街購物,給爺爺奶奶,給外公外婆買禮物買東西;過生日的時候,我會和他一起偷偷的給爸爸準備禮物,給奶奶選蛋糕;我們花錢買好吃的和爺爺奶奶一起分享,爸爸會準備紅包給太爺爺太奶奶;我們也支持他給舅舅家的妹妹準備禮物;我還會當著他的面支持騰訊公益,哪怕是很少的錢。就是想告訴他,雖然錢很重要,賺錢很難,但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致父母:談錢不俗氣,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就要早談常談

5、給孩子零花錢,給他提供實踐的機會。所有的理論還要結合實踐,才能真正的變成孩子自己的東西,才更深入人心。

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可以給孩子與年齡、認知所匹配的一定的使用錢,管理錢的機會和權利。零花錢就是最好的實踐方式。當他有了錢,就要去考慮如何管理錢,如何合理的使用錢。有機會去實踐,就更能理解我們教會他的那些東西,我們傳遞給他的觀念。不管做的好還是不好,都是成長的經驗。

經常會有家長諮詢,到底要不要給孩子零花錢,總是擔心孩子亂花錢,管不好自己的錢。我的建議是一定要給,特別是上小學以後。正是因為孩子還不具備管理錢的能力,我們才更需要創造機會,讓他從小錢開始鍛鍊能力。

零花錢帶給孩子成長的好處,不管是對於培養財商,還是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這也是我自己的親身體會。

致父母:談錢不俗氣,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就要早談常談

蘭海老師在《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一書中寫到:

價值觀的建立是從小開始逐漸形成的,它的樹立調整是通過一點一滴的小事累積而成。而它的重要性是成年之後才體現,但那時的改變為時已晚。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寫到:

在孩子幼小時,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可能成為蘊含重大教育意義的事件,兒童教育中無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發展為孩子的一個好習慣或壞毛病。

最好的教育就在日常生活裡,最好的教育時機就在童年,在孩子小的時候。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機會,在一點一滴的小事裡,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我是晗晗媽,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8歲男孩的媽媽,也是職場達人。與你分享我的育兒故事,我的成長經歷,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做優質父母,遇見更好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