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体性恐慌背后的心理机制,谈谈如何在群体中做个明白人


从群体性恐慌背后的心理机制,谈谈如何在群体中做个明白人

近来在全国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努力下,疫情基本稳定下来,不少好消息连接不断。2月19日,湖北新增治愈出院(1209例)首次超过了新增确诊数(349例),湖北治愈率连续7日上升,全国14个省(市)迎来了新增人数为0。这些好消息让我们从长久的紧张不安、提心吊胆中稍微松了一口气。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艾尔沃德高度认可了我国为抗“疫”所做出的努力,他认为世界其他地方应学习中国的应对机制,他甚至说如果他被感染了,他希望在中国治疗。其实,国际社会看到的这些都是我们举全国之力,无数英雄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共同奋战的结果。

回想到一个月前,谁也不曾想到,2020年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新年的开始。随着疫情的传播与扩散,被感染人数以及死亡人数的与日俱增,使得社会中的不少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慌情绪中。人们疯狂抢购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品,当专家说莲花清瘟胶囊和双黄连可以对抗病毒时,这些药物在短短一两天内全国脱销。


如果说这些行为尚可理解,那么有些行为就显得不那么明智了:如有些人因为谣言说吸烟、喝酒能够杀死病毒而去疯狂尝试;而有些村庄、社区为了保护人们不被传染而故意毁坏道路,阻断交通,反而阻碍了消防通道和120急救通道,延误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挽回的黄金时间。

其实,恐慌是人们在面对社会危机时,面对现实的或想象的威胁而做出的不合理或非理性的行为。

当然这是一种危机应对而产生的正常现象,其适应意义是能够唤醒我们自我保护的行为机制,采取一系列行动如佩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等方式来保护自己避免被病毒传染。但是过度的恐慌,则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


从群体性恐慌背后的心理机制,谈谈如何在群体中做个明白人

恐慌背后的心理机制

那么为什么当社会危机出现时,人们容易出现恐慌?这背后的心理机制是怎样的?

1.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

人们之所以恐慌,其根源在于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死亡焦虑(Death Anxiety)是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或者终将到来的死亡产生的恐惧、纠结、不安、焦灼感等复杂的思想和情绪。它是我们人类一切焦虑的源头,因为我们终将消逝,而死亡就意味着我们从此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就像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一样,“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而这个结局又是我们每个人最终的宿命。


这种难以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结局往往让我们产生深深的无力感。这种原始的焦虑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只不过一直被我们刻意地忽视,当出现社会危机(疫情),我们个人的生命安全遭受威胁时,这种死亡焦虑尤其强烈,会让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如恐慌,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


2.对未知事物的焦虑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认为人们都有一种理解、预测和控制周围环境的需要。我们只有了解事件、行为变化的原因,才能理解这个世界,预测这个世界的变化,才能掌控世界。当我们无法了解一些事物及其变化发展规律时,就容易感到焦虑、恐惧,无所适从。而在当前我们对新冠状病毒并未完全了解和掌控的情况下,这种对未知事物的焦虑便容易在人们心中蔓延,使人恐慌。


从群体性恐慌背后的心理机制,谈谈如何在群体中做个明白人


3.认知融合

认知融合(cognitive fusion)是指人们的行为受语言法则和思维内容过度控制的倾向,是心理僵化的表现。简单来说,这是一种相信自己的负面想法,并将自己的负面想法当成是真实的,即与自己的负面想法融合,就发生了认知融合。


举个例子,而在疫情期间,人们常常会出现令人焦虑的想法,比如疫情这么严重,通过接触就能传染,而且潜伏期时无法发现,那么我是不是已经被传染了而不自知?嗯,说不一定我已经被传染了。这种认知融合的危害便是容易让自己对负面的想法、不正确的认知信以为真,从而沉浸在这些负性自动化的思维中,其结果就是产生或加重各种恐慌的情绪、行为反应。


4.对疫情负面信息的注意偏向

我们的大脑本身就存在对负面信息的注意偏向,即同时呈现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时,我们对负面信息更加敏感,更容易注意到负面信息。而负面信息会引起我们的负性情绪。更糟糕的是当我们处在负面情绪中时,我们又更容易注意到负面信息,从而又进一步加重了我们的负性情绪,如恐慌、焦虑、烦躁、抑郁等。


在自媒体较为发达的2020年,微信社群、朋友圈、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各种平台每天都在更新有关疫情的信息。各种有关疫情的信息接踵而来,人们每天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有关疫情的信息,尤其是对疫情的负面消息的过度暴露,更是加剧了人们的恐慌情绪。因为,本身我们的大脑机制对负面信息更加敏感,负面信息引起的消极情绪也比积极情绪让人体验更深刻。


5.情绪传染

情绪传染,顾名思义,即情绪是会传染的,无论是正向情绪还是负向情绪。人们在互动时会自动化地通过表情、身体姿势等线索来感知他人的情绪情感变化,并无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使其与周围人保持一致,这就是情绪传染,人们所熟知的踢猫效应便是其中的表现。联系到当前的疫情所引发的社会大众的群体性恐慌,当个人产生恐慌情绪时,会通过各种媒介传递出去,从而影响他人的情绪,当影响的群体达到一定的规模时,这种情绪会在群体中反复震荡,情绪强度大大提高,并影响更多个体出现恐慌的情绪,从而出现恐慌情绪传染的恶性循环。

这里我们对群体性恐慌背后的心理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面对诸如此类的社会危机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从群体性恐慌背后的心理机制,谈谈如何在群体中做个明白人

4个策略帮你战胜心理恐慌

1.理性思考

因为一无所知会引发焦虑,那么解决办法就是经过我们的理性思考,去认识它,掌控它。我们可以通过科普知识去了解有关新冠装病毒的知识,如,新冠装病毒的形态、它的传播机制和原理是什么、它是怎么入侵到我们的身体细胞的。相信当我们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理性思考会让我们更容易摆脱恐惧不安。说实话,在疫情发生后,我因为感冒也一度十分恐慌,但当我看到一篇有关病毒和细菌致死的科普文章后,心里放宽了很多。我想这就是知识和思考的力量。


2.打破认知融合,保持积极的想法

前面我们提到了认知融合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负性想法信以为真。那么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想法。想想你的朋友正处在恐慌焦虑中,那么你会如何鼓励他?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大声的说给你自己听。可以不断地重复练习,直到你的焦虑不安有所减轻。


3.控制上网时间,避免注意偏向

网络上有不少是未经证实的信息和言论,这些负面的信息和言论越看越焦虑,我们可以从官方的权威的渠道去获取疫情的最新进展状况,如央视新闻,政府网站等。此外,我们要合理控制每天上网了解疫情的时间,如不超过一个小时,过度的暴露在负面信息的海洋中,对我们是百害无一利。


4.用好情绪传染,变消极为积极

消除恐慌最好的方式便是传递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情绪传染的机制,在网络上为武汉人民加油打气,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更新自己的积极日志等,用自己的力量传递积极心态,去影响更多人。相信每个人在网络上多一份积极心态的传播,社会就会少一份恐慌。

积极的心态,是最强大的免疫力!希望我们都能在这种战“疫”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的心态,做个明白人。



我是小脑补 || 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严谨又接地气,传播各种有趣有料的心理学知识,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