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初二的學生,可是我的情緒最近真的要崩潰了,我不跟別人講,我害怕別人說我矯情,我該怎麼辦?

fairyfaye


很多大人覺得,就讀點書,年紀小小怎麼心思這麼重呢?

還會列舉他們當年是怎麼一邊割豬草,一邊考上了中專、大學的。

他們的話,站在他們的立場,真沒什麼問題。

但白巖松說過: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姐姐高考前一週說要放棄,快崩潰了,家裡請了當地最好的心理醫生還是沒用。我和她說:從小學開始算,12年寒窗,放棄了前面都白讀了,太虧了!挺一下去考試,最多也就是成績差,書還是有的讀的。

她煎熬著考完,成績出來雖不理想,但還是上了二本,現在已經研究生畢業,找了一份很棒的工作。她說那時候像魔障了一樣,幸虧走出來了。要是就高中畢業,也能生存,但未來看得到盡頭,讀書從目前看還是一條捷徑。

學生時代,可能為了關係很好的同學不理你了而難過好久,也可能為自己明明很努力但名次還是上不去而痛苦,甚至可能因為文理分科要和好朋友分開而糾結。很多這樣的小事堆積在一起,讓我們少年已識愁滋味。

我也經歷過這樣的時刻,就是成績也挺好,朋友也挺多,老師也很認可,就是特別的孤獨,覺得沒有人能懂我。

有一段時間,大概也是在初中這個階段,對生死思考的比較多,也會做很多奇怪的夢,夢裡是光怪陸離的世界,每次都感覺睡不飽,感覺很疲憊,但父母只會覺得你太懶了,為什麼不早點起床背單詞?做夢的問題,抱歉,這年頭誰沒做過幾個夢呢?

我經常也對自己的各種情緒無比迷茫,後來涉獵了更多心理方面的書籍後,發現自己可能屬於

“內向高敏者”

外界的信息到了別人那裡,可能只接受了10%,其餘都被自動過濾了,但我們接收到的卻是冪次方,你可以想象一下密密麻麻的樹狀圖,那些細枝末節在我們這裡可能會被放大無數倍。

這樣一來,一方面,我們容易疲憊,因為接收的東西太多,身體容量有限;另一方面,我們會很痛苦,因為很多體驗別人無法經歷,自然也談不上理解。

其實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悲喜都要自渡。即便如此,還是在深夜一字一句敲下這些感受,希望你能夠從中得到一些慰藉。

一生太長,總有一些黑暗的隧道需要我們獨自前行。如果累了,可以走得慢一點,但請不要輕言放棄!因為年少時少走的路,未來一定會加倍償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