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拉長的返程期,疫情影響下普通人的“春運”

受疫情影響,多地通過延長春節假期、推遲復工,以最大限度減少人口流動,有效防止了疫情擴散。但隨著假期結束,返程返崗潮來臨,大規模人口遷徙重新啟動。一邊是要把1億多人的返程大軍安全送到復工崗位,一邊是要堅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如何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是擺在城市特別是特大型城市面前的難題。

被拉長的返程期,疫情影響下普通人的“春運”

隨著各地假期結束,返工潮的到來給疫情防控帶來新的考驗,外來人口流入量較大的北上廣深更是首當其衝。隨著人員陸續返城,城市將再次變得擁堵,人口近距離密切接觸幾率加大,再加上可能隱匿的感染者,一線城市“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壓力大增。為了避免集中返京大客流,北京市採取了錯峰返程等應對措施。北京鐵路局自1月28日至2月26日,對部分旅客列車採取臨時停運措施,包括北京西站、天津、石家莊、邯鄲等多個車站的43趟車次以及數十趟京津城際,通過停開、少開等措施延緩返程高峰到來。

春運40天裡,廣州地區到發客運總量為2625.8萬人次,同比下降48.4%。節前15天,累計到發旅客約1954.6萬人次,同比增長5.1%;節後25天中,累計到發旅客671.2萬人次,同比下降79.2%。導致這一數據出現的,也有鐵路部門疫情期間將列車客座率控制在50%的因素,對於不少經歷過春運的普通人而言,這或許是從過去到可以預見的未來裡唯一因不擁擠而“沒內味兒”的春運。

被拉長的返程期,疫情影響下普通人的“春運”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春運無論在組織模式和客流變化上都較往年有明顯不同,並且未出現明顯的節後返程高峰,形象的說就是返程期“拉長”,節後客流“攤平”。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除夕前的春運遷徙趨勢與去年同期相比走向相似,保持較高指數水平,而農曆正月初一到十五期間,全國整體人口的遷徙規模指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約七成。

對於大多遠離家鄉奔赴工作崗位的普通人而言,今年的春運返程既有訂票退票的無奈,也有接受體溫測量時的理解,填寫旅客信息登記表時的平靜,以及返程後主動居家隔離14天的自覺。對於鐵路工作者而言,今年的春運沒有高強度的運輸壓力,卻多了防控疫情的艱辛。這種艱辛有身體上的勞累,更有精神上的高度緊張,因為他們除了是鐵路職工,也是普通人。

鐵路乘客來源分散、乘車區間密集等特點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巨大壓力,這對鐵路工作者的要求也就隨之提高。面對疫情,他們要嚴查體溫,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要對客座、臥鋪、車站循環消毒,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

目前,春運已宣佈收官,多達1.6億人口流動返程潮對疫情的影響也將近期完全釋放,接下來仍需嚴防死守、紮實落實,見證全國疫情防控工作成效。一旦徹底拿下春運這場人口流動最集中的分戰場,相信距離完全戰勝疫情,並不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