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托裡老風口,昔日被譽奪命口,如今變成新綠洲

新疆托里老風口,昔日被譽奪命口,如今變成新綠洲

老風口,是我們從裕民縣前往托里縣經過的第一站,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非常壯觀的風電站,一排一排的大風車看上去非常漂亮,但在這風景的背後,當地的朋友卻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是條件極為惡劣的奪命口,很多新疆人都談之色變。

新疆托里老風口,昔日被譽奪命口,如今變成新綠洲

據相關資料介紹,“老風口” 地處塔城地區西北部,位於巴爾魯克山與烏日哈夏依山之間,也是冷空氣從西北進入準噶爾盆地的通道。以前一年內,出現8級以上大風的日子多達150天以上,其風速之高、移雪量之大,為世界罕見,是世界著名的風區之一。

新疆托里老風口,昔日被譽奪命口,如今變成新綠洲

與此同時,“老風口”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上世紀90年代以前,“老風口”是塔城、額敏、裕民三地與外界聯繫的唯一通道。所以,儘管人們明知“老風口”狂風肆虐,明知道那裡夏天飛沙走石,冬天大雪封山,卻不得不鋌而走險,一再從這裡往返。導致很多過往的行人不幸在“老風口”喪命,因此,當地人又將“老風口”稱為“奪命口。”

新疆托里老風口,昔日被譽奪命口,如今變成新綠洲

口說無憑,我們來看看《托里縣志》裡面有關老風口的記載:1966年1月31日,塔城、額敏兩縣發生強風暴,多人在“老風口”因風雪迷失方向,其中凍死26人,凍傷數人。1978年12月,幾名乘客被困“老風口”,兩名工作人員前往救援,但由於風雪過大,二人被風颳走10餘公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新疆托里老風口,昔日被譽奪命口,如今變成新綠洲

面對這樣令人彈之色變的老風口,從1993年起,國家和自治區批准托里縣老風口生態工程立項,開始種植沙棗樹、榆樹、楊樹等生態林。在自治區計委、財政、林業、交通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塔城地委、行署組織塔額盆地各族群眾與風沙進行搏鬥,全地區共出動義務工53.3餘萬人次。經過20多年的治理,老風口區域生態建設面積達12.6萬畝,生態治理效果顯現。在老風口的必經之路、省道221線兩旁,已形成28公里長、3公里寬的防護林帶。

新疆托里老風口,昔日被譽奪命口,如今變成新綠洲

經過20多年的生態建設,老風口已形成了以喬木樹種為主體、防風阻雪林為基本框架、農林牧彼此鑲嵌的防護林生態系統,構築了28公里的綠色屏障。漫步其間,只見樹木繁茂,如果同行的朋友不提起奪命口的歷史,誰看到這樣森林成片的地方又能想到這曾是地理災害常發區呢?

新疆托里老風口,昔日被譽奪命口,如今變成新綠洲

現在,“老風口”早已大變樣,沙漠變綠洲。草場植被得到了很好的恢復,由單一的旱生植被逐漸過渡到了多樣的中生、溼生植被,而且極為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林子裡面,偶爾還可以看到野兔、狐狸、野豬、野雞等各類飛禽走獸。

新疆托里老風口,昔日被譽奪命口,如今變成新綠洲

奪命口已經成為歷史,現在的老風口已經成為托里縣著名的旅遊景區,這裡有大片的風電場,很多人不遠千里慕名前來這裡打卡拍照,而且這裡還是亞歐大陸的中心點,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每一個方向距離海岸線都超過2400公里,除此以外,當地朋友還介紹說,邊上還有風神廟和平安驛站遺址。據史料記載,清朝年間,駐塔城參贊大臣錫倫及當地老百姓為表示對執掌“老風口”颳風事務的風神的敬畏,上奏光緒帝在“老風口”修建風神廟,在此路段設立平安驛,光緒還親賜匾額“福佑巖疆”,以求神靈保佑此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