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今天是3月5日,是周總理的誕辰。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緬懷這位敬愛的好總理。


作為政治家、外交家,周總理還是一個詩人。


他文學功底深厚,熱愛寫作,早年有感而發,寫過一些詩歌,後因事務忙,就很少再寫,現存的他的詩,十分罕見。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周總理的詩,仔細體會他的才情!


春日偶成(二首)


極目青郊外,煙霾布正濃。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蹤。


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

燕子聲聲裡,相思又一年。


賞析:

這是目前發現的周恩來最早的詩,發在1914年10月《敬業》雜誌創刊號上,當時他只有16歲。


第一首頗有政治意味,似與當時的孫袁之爭有關。“煙霾布正濃”,“霾”字有種穿越感,第二首最後一句出現了“相思”一詞,不知這位民國美男,當時在思念著什麼呢?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


相逢萍水亦前緣,負笈津門豈偶然。

捫蝨傾談驚四座,持鰲下酒話當年。

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

待得歸農功滿日,他年預卜買鄰錢。


東風催異客,南浦唱驪歌。

轉眼人千里,消魂夢一柯。

星離成恨事,雲散奈愁何。

欣喜前塵影,因緣文字多。


同儕爭疾走,居獨著先鞭。

作嫁憐儂拙,急流讓爾賢。

群鴉戀晚樹,孤雁入寥天。

惟有交遊舊,臨岐意悵然。


賞析:

這首詩是1916年4月,周恩來以筆名“飛飛”發於《敬業》第四期的作品。詩中的蓬仙兄指張蓬仙,吉林人,是周恩來在南開學校的同學,當時他們發起了一個學生社團“敬業樂群會”,張任會長,周任副會長兼《敬業》主編。這三首律詩,已顯示出了總理的文學功底。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次皞如夫子傷時事原韻


茫茫大陸起風雲,舉國昏沉豈足雲。

最是傷心秋又到,蟲聲唧唧不堪聞。


太平希望付煙雲,誤國人才何足雲。
孤客天涯空涕淚,傷心最怕讀新聞。


賞析:

“皞如夫子”名張皞如,是南開學校教師。兩首詩都是1916年張勳復辟,張皞如、周恩來寫詩反對。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無題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賞析:

此詩作於1917年夏周恩來東渡日本時,是周最著名的詩,曾入選高中語文課本。“掉頭東”實用梁啟超東渡詩“掉頭不顧吾其東”。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周恩來和妻子鄧穎超


雨後嵐山


山中雨過雲愈暗

漸近黃昏

萬綠中擁出一叢櫻

淡紅嬌嫩,惹得人心醉

自然美,不假人工

不受人拘束

想起那些宗教、禮法、舊文藝…

粉飾的東西

還在那講什麼信仰,情感

美觀……的制人學說

登高遠看,青山渺渺

被遮掩的白雲如帶

十數電光

射出那渺茫黑暗的城市

此刻島民心理,彷彿從情景中呼出

元老、軍閥、黨閥、資本家…

從此以後“將何所恃”?


雨中二次遊嵐山,

兩岸蒼松,夾著幾株櫻。

到盡處突見一山高,

流出泉水綠如許,繞石照人。

瀟瀟雨,霧濛濃;

一線陽光穿雲出,愈見姣妍。

人間的萬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

真愈覺姣妍。


遊日本京都圓山公園


滿園櫻花燦爛,燈光四照,人聲嘈雜。

小池邊楊柳依依,孤單單站著一個女子。

櫻花楊柳,那個可愛?

冷清清不言不語,可沒有人來問他。


四次遊圓山公園


四次來遊,滿山滿谷的“落英繽紛”;

樹上只剩得青枝與綠葉,

更何處尋那“淡紅嬌嫩”的“櫻”!

燈火熄,遊人漸漸稀,我九天西京炎涼飽看;

想人世成敗繁枯,都是客觀的現象,

何曾開芳草春花,自然的美,無礙著的心。


賞析:

在日本留學兩年期間,周恩來共創作了四首詩,均刊登在覺悟社機關刊《覺悟》雜誌上。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賞析:

發表於1941年1月18日重慶《新華日報》,表達中共對“晥南事變”的抗議。很多人認為這只是題詞,不是詩,因為不押韻,卻不知葉、急屬入聲通押,實是四言詩。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死人的享福


西北風呼呼響,

冬天到了。

出門僱輛人力車,

車伕身上穿件棉袍。

我穿著嫌冷,

他穿著卻嫌累贅;

脫下來放在我的腳上,

我感謝他愛我,

他感謝我助他方便。

共同生活?

活人的勞動!

死人的享福!


賞析:

“五四”運動爆發後,周恩來以“伍豪”為筆名寫了《死人的享福》發表於1920年1月20日出版的《覺悟》雜誌上。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


歡迎和悼念


正值歡迎志願軍勝利歸來興奮之餘,又臨悼念前往阿富汗和阿聯文化訪問遇難烈士大會前夕,思潮起伏,長夜難眠。念及毛主席整風思想中忠於人民、提高風格、獻身海外、戰勝自然諸義,因成俚言四句。我不能詩,專此聊以寄懷。


粉身碎骨英雄氣,百鍊千錘鬥士風。

走石飛沙留俠跡,上天入地建奇功。

  

一九五八年十月三十一日五時


賞析:

這是一首傳說中的周詩,作於1958年10月底。從小序來看,是為了迎接志願軍歸國和紀念不久前因飛機失事而罹難的鄭振鐸、蔡樹藩等人。


傳說《人民日報》在打算髮表此詩的前一天晚上,接到周的電話不讓發,原因不明。此詩四句起首皆成語,單調空洞,已入老幹體窠臼。且悼念人家飛機失事,用“上天入地”不免滑稽無聊,不倫不類。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沉思中的周恩來 [ 意 ] 焦爾喬·洛迪 攝


從“為中華之崛起”到“南昌起義”

再到“十里長街送總理”

周恩來的一生

在各種教材中頻繁隱現

但我們對他的瞭解

也僅停留在這些文字的表象

很少有人知道

他還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周恩來書寫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對於周恩來的書法,其實大家都不陌生。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

“參考消息 ” “ 人民郵政 ”

“中國民航 ” “ 中國海關 ” 等題字,

到處皆是,只是因為常見,又沒有明確的落款,大家往往沒有把它與“書法藝術”和“周恩來”

聯繫在一起。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周恩來題字的“參考消息”、“中國海關”


縱觀周恩來的書法,從發展歷程看

學子的書法探索時期,剛俊挺健、秀外慧中;

中年的書風形成時期,藏而不露、渾樸凝重;

晚年的書法造極時期,斂放自如、雄俊偉茂,神完氣足。


周恩來書法最動人的地方,就是自然天趣;這是他的人格和才情的流露。

用筆非楷非行非草,亦楷亦行亦草,完全是自家的書風,是心靈的跡象。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周恩來自作詩


周恩來出生於1898年,是處在帝國主義相繼侵略中國並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時代。


周恩來的父親曾到紹興學習做師爺。因當時擔任知縣的祖父去世後而家境衰敗,在周恩來半歲時,為了慰藉病危的小叔貽淦和嬸母,由祖父母做主,其父母將他過繼給貽淦夫婦。


此後稱嗣母為娘,而自己的親生父母則稱乾爹乾孃。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為“世界知識”題詞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聞雞起舞


嗣母陳氏由於出於書香門第,精通詩文,通曉事理。視周恩來為命根子,教他識字、寫字、背誦詩文,詳述歷史,周恩來“終日聽之不倦”到5歲時入私塾學習。周恩來在這知書達理的家庭環境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錄李白詩


12歲時周恩來到東北鐵嶺、瀋陽上學,他的生活和思想有了關鍵的轉變。


他從鄒容的《革命軍》一書及《盛京時報》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僅對家庭盡義務,還要對國家盡責任。


於是在課堂上對老師的提問:“讀書是為了什麼?”他響亮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上馬殺賊,下馬學佛


1917年,19歲的周恩來東渡日本前,給同學郭思寧的贈言“願相會與中華騰飛世界時”,落款“弟翔宇臨別預言”


從這幅題詞中可以看出一個19歲的熱血青年的鴻鵠之志。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給郭思寧的贈言


一個大大的願字,加上一句話中的大小、行楷區別錯落,跌宕起伏,彰顯著他自出機杼的書法審美追求。這其中,能夠看到二王的痕跡,但魏碑的影響更大。


在經過青年時期的剛健挺拔之後,周恩來的書風逐漸走向含蓄內斂,少了鋒芒,但是越發厚重紮實。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周恩來的書風中蘊含著厚實的勁道


上下兩幅,應該是周恩來最著名的兩幅字了。


字的佈局大氣,充滿感情,將“皖南事變”帶來的傷害與悲憤凝注筆端,但毫無焦躁之感,落款中來字的一豎嚴重扭曲,卻用很大的力氣將筆收住。


如果過分解讀一下,這恐怕代表了一種憤怒,同時又夾雜著隱忍。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皖南事變死難烈士題詞


1941年1月6日,作為抗日隊伍的皖南新四軍軍部9千餘人,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


在葉挺、項英率領下英勇抗擊,激戰7晝夜,終因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針對這一事變,周恩來義憤填膺,寫下:“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字裡行間,飽滿憤怒與力量。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題皖南事變


再看一封給蔣介石寫的信,小楷字顯得認真嚴謹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致蔣介石和淮南先生的信


周恩來的書法,一直在探索變化,如同面對一個嶄新的中國,需不斷的自我學習與改革創新。


在寫給夫人鄧穎超時,一句“超”一句“來”,如同夫妻間甜蜜私語,如此俏皮,醉人心扉,感人肺腑。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給鄧穎超的信


解放後的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建設並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身為中國總理的周恩來,自然經歷著非常人的辛苦。


大量的題詞、批文、信箋、報告、寫作…呈現出周總理的艱苦卓絕與智慧點滴。

點擊此處,看不為人知的精彩,你懂的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周恩來的題詞


到了中晚年,周恩來總理的手跡愈發老辣,無論題詞還是批文,多數是柔和多肉,但是內含骨力,柔中帶剛,應該說風格基本落成,也是老人心跡的歸處之表徵。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希望正大,前途光明


周恩來的一生,在語文課本、歷史課本中頻繁隱現,但我們對他的瞭解也僅僅停留在這些文字的表象,就算今天,我們從這篇文章中感受到他出色迷人的書法藝術,以其字寫其心,也僅僅是對其本人一個微小的體現,但僅此一點,已放耀後世。


鮮為人知的周恩來詩詞書法,你見過嗎?


1976年1月8日,

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與世長辭。

如今他離開我們,已有44年了,

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

不會忘記他為了國家和民族奉獻的一生!

謹此文為紀念週總理!




版權聲明:《中國封面》在推介傳播過程中難免出現部分文章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的情況。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